武王小说网提供资治通鉴最快更新完整版阅读 |
![]() |
|
武王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资治通鉴 作者:司马光 | 书号:10116 时间:2017/3/25 字数:16573 |
上一章 二纪周 下一章 ( → ) | |
起昭![]() 显王 ◎ 元年癸丑,公元前三六八年 齐伐魏,取观津。 赵侵齐,取长城。 ◎ 三年乙卯,公元前三六六年 魏、韩会于宅 ![]() 秦败魏师、韩师于洛 ![]() ◎ 四年丙辰,公元前三六五年 魏伐宋。 ◎ 五年丁巳,公元前三四六年 秦献公败三晋之师于石门,斩首六万。王赐以黼黻之服。 ◎ 七年己未,前三六二年 魏败韩师、赵师于浍。秦、魏战于少梁,魏师败绩;获魏公孙痤。 卫声公薨,子成侯速立。 燕桓公薨,子文公立。 秦献公薨,子孝公立。孝公生二十一年矣。是时河、山以东強国六,淮、泗之间小国十馀,楚、魏与秦接界。魏筑长城,自郑滨洛以北有上郡;楚自汉中,南有巴、黔中;皆以夷翟遇秦,摈斥之,不得与国中之会盟。于是孝公发愤,布德修政, ![]() ◎ 八年庚申,公元前三六一年 孝公令国中曰:“昔我穆公,自岐、雍之间修德行武,东平晋 ![]() ![]() ![]() ![]() ◎ 十年壬戌,公元前三五九年 卫鞅 ![]() ![]() ![]() ![]() 臣光曰:夫信者,人君之大宝也。国保于民,民保于信。非信无以使民,非民无以守国。是故古之王者不欺四海,霸者不欺四邻,善为国者不欺其民,善为家者不欺其亲。不善者反之:欺其邻国,欺其百姓,甚者欺其兄弟,欺其⽗子。上不信下,下不信上,上下离心,以至于败。所利不能药其所伤,所获不能补其所亡,岂不哀哉!昔齐桓公不背曹沫之盟,晋文公不贪伐原之利,魏文侯不弃虞人之期,秦孝公不废徙木之赏。此四君者,道非粹⽩,而商君尤称刻薄,又处战攻之世,天下趋于诈力,犹且不敢忘信以畜其民,况为四海治平之政者哉! 韩懿侯薨,子昭侯立。 ◎ 十一年癸亥,公元前三五八年 秦败韩师于西山。 ◎ 十二年甲子,公元前三五七年 魏、韩会于鄗。 ◎ 十三年乙丑,公元前三五六年 赵、燕会于阿。 赵、齐、宋会于平陆。 ◎ 十四年丙寅,公元前三五五年 齐威王、魏惠王会田于郊。惠王曰:“齐亦有宝乎?”威王曰:“无有。”惠王曰:“寡人国虽小,尚有径寸之珠,照车前后各十二乘者十枚。岂以齐大国而无宝乎?”威王曰:“寡人之所以为宝者与王异。吾臣有檀子者,使守南城,则楚人不敢为寇,泗上十二诸侯皆来朝;吾臣有盼子者,使守⾼唐,则赵人不敢东渔于河;吾吏有黔夫者,使守徐州,则燕人祭北门,赵人祭西门,徙而从者七千馀家;吾臣有种首者,使备盗贼,则道不拾遗。此四臣者,将照千里,岂特十二乘哉!”惠王有惭⾊。 秦孝公、魏惠王会于杜平。鲁共公薨,子康公⽑立。 ◎ 十五年丁卯,公元前三五四年 秦败魏师于元里,斩首七千级,取少梁。 魏惠王伐赵,围邯郸。楚王使景舍救赵。 ◎ 十六年戊辰,公元前三五三年 齐威王使田忌救赵。初,孙膑与庞涓俱学兵法。庞涓仕魏为将军,自以能不及孙膑,乃召之。至,则以法断其两⾜而黥之, ![]() ![]() 田忌 ![]() ![]() ![]() 韩伐东周,取陵观、廪丘。 楚昭奚恤为相。江乙言于楚王曰:“人有 ![]() ![]() ◎ 十七年己巳,公元前三五二年 秦大良造卫鞅伐魏。 诸侯围魏襄陵。 ◎ 十八年庚午,公元前三五一年 秦卫鞅围魏固 ![]() 魏人归赵邯郸,与赵盟漳⽔上。 韩昭侯以申不害为相。申不害者,郑之 ![]() ![]() ![]() ◎ 十九年辛未,公元前三五零年 秦商鞅筑冀阙宮庭于咸 ![]() ![]() 秦、魏遇于彤。 赵成侯薨,公子緤与太子争立。緤败,奔韩。 ◎ 二十一年癸酉,公元前三四八年 秦商鞅更为赋税法,行之。 ◎ 二十二年甲戌,公元前三四七年 赵公子范袭邯郸,不胜而死。 ◎ 二十三年乙亥,公元前三四六年 齐杀其大夫牟。 鲁康公薨,子景公偃立。 卫更贬号曰侯,服属三晋。 ◎ 二十五年丁丑,公元前三四四年 诸侯会于京师。 ◎ 二十六年戊寅,公元前三四三年 王致伯于秦,诸侯皆贺秦。秦孝公使公子少官帅师会诸侯于逢泽以朝王。 ◎ 二十八年庚辰,公元前三四一年 魏庞涓伐韩。韩请救于齐。齐威王召大臣而谋曰:“蚤救孰与晚救?”成侯曰:“不如勿救。”田忌曰:“弗救则韩且折而⼊于魏,不如蚤救之。”孙膑曰:“夫韩、魏之兵未弊而救之,是吾代韩受魏之兵,顾反听命于韩也。且魏有破国之志,韩见亡,必东面而愬于齐矣。吾因深结韩之亲而晚承魏之弊,则可受重利而得尊名也。”王曰:“善!”乃 ![]() ![]() ![]() 成侯邹忌恶田忌,使人 ![]() ![]() ◎ 二十九年辛巳,公元前三四零年 卫鞅言于秦孝公曰:“秦之与魏,譬若人之有腹心之疾,非魏并秦,秦即并魏。何者?魏居岭厄之西,都安邑,与秦界河,而独擅山东之利。利则西侵秦,病则东收地。今以君之贤圣,国赖以盛;而魏往年大破于齐,诸侯畔之,可因此时伐魏。魏不支秦,必东徙。然后秦据河山之固,东乡以制诸侯,此帝王之业也。”公从之,使卫鞅将兵伐魏。魏使公子卬将而御之。军既相距,卫鞅遗公子卬书曰:“吾始与公子 ![]() 秦封卫鞅商于十五邑,号曰商君。 齐、赵伐魏。 楚宣王薨,子威王商立。 ◎ 三十一年癸未,公元前三三八年 秦孝公薨,子惠文王立,公子虔之徒告商君 ![]() 初,商君相秦,用法严酷,尝临渭沦囚,渭⽔尽⾚,为相十年,人多怨之。赵良见商君,商君问曰:“子观我治秦,孰与五羖大夫贤?”赵良曰:“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仆请终烧正言而无诛,可乎?”商君曰“诺。”赵良曰:“五羖大夫,荆之鄙人也,穆公举之牛口之下,而加之百姓之上,秦国莫敢望焉。相秦六七年而东伐郑,三置晋君,一救荆祸。其为相也,劳不坐乘,暑不张盖。行于国中,不从车乘,不 ![]() ![]() ![]() ◎ 三十二年甲申,公元前三三七年 韩申不害卒。 ◎ 三十三年乙酉,公元前三三六年 宋太丘社亡。 邹人孟轲见魏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有以利吾国乎?”孟子曰:“君何必曰利,仁义而已矣!君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上下 ![]() 初,孟子师子思,尝问牧民之道何先。子思曰:“先利之。”孟子曰:“君子所以教民,亦仁义而已矣,何必利?”子思曰:“仁义固所以利之也。上不仁则下不得其所,上不义则下乐为诈也。此为不利大矣。故《易》曰:‘利者,义之和也。’又曰:‘利用安⾝,以崇德也。’此皆利之大者也。” 臣光曰:子思、孟子之言,一也。夫唯仁者为知仁义之利,不仁者不知也。故孟子对梁王直以仁义而不及利者,所与言之人异故也。 ◎ 三十四年丙戌,公元前三三五年 秦伐韩,拔宜 ![]() ◎ 三十五年丁亥,公元前三三四年 齐王、魏王会于徐州以相王。 韩昭侯作⾼门,屈宜臼曰:“君必不出此门。何也?不时。吾所谓时者,非时⽇也。夫人固有利、不利时。往者君尝利矣,不作⾼门。前年秦拔宜 ![]() 越王无疆伐齐。齐王使人说之以伐齐不如伐楚之利,越王遂伐楚。楚人大败之,乘胜尽取吴故地,东至于浙江。越以此散,诸公族争立,或为王,或为君,滨于海上,朝服于楚。 ◎ 三十六年戊子,公元前三三三年 楚王伐齐,围徐州。 韩⾼门成,昭侯薨,子宣惠王立。 初,洛 ![]() ![]() ![]() ![]() ![]() ![]() 张仪者,魏人,与苏秦俱事鬼⾕先生,学纵横之术,苏秦自以为不及也。仪游诸侯无所遇,困于楚,苏秦故召而辱之。仪怒,念诸侯独秦能苦赵,遂⼊秦。苏秦 ![]() ![]() ![]() 于是苏秦说韩宣惠王曰:“韩地方九百馀里,带甲数十万,天下之強弓、劲弩、利剑皆从韩出。韩卒超⾜而 ![]() ![]() ![]() ![]() ![]() 苏秦说齐王曰:“齐四塞之国,地方二千馀里,带甲数十万,粟如丘山。三军之良,五家之兵,进如锋矢,战如雷霆,解如风雨。即有军役,未尝倍泰山,绝清河,涉渤海也。临菑之中七万户,臣窃度之,不下户三男子,不待发于远县,而临菑之卒固已二十一万矣。临菑甚富而实,其民无不斗 ![]() ![]() ![]() ![]() 齐威王薨,子宣王辟疆立;知成侯卖田忌,乃召而复之。 燕文公薨,子易王立。 卫成侯薨,子平侯立。 ◎ 三十七年己丑,公元前三三二年 秦惠王使犀首欺齐、魏,与共伐赵,以败从约。赵肃侯让苏秦,苏秦恐,请使燕,必报齐。苏秦去赵而从约皆解。赵人决河⽔以灌齐、魏之师,齐、魏之师乃去。 魏以 ![]() ![]() 齐王伐燕,取十城,已而复归之。 ◎ 三十九年辛卯,公元前三三零年 秦伐魏,围焦、曲沃。魏⼊少梁、河西地于秦。 ◎ 四十年壬辰,公元前三二九年 秦伐魏,渡河,取汾 ![]() 楚威王薨,子怀王槐立。 宋公剔成之弟偃袭攻剔成。剔成奔齐,偃自立为君。 ◎ 四十一年癸巳,公元前三二八年 秦公子华、张仪帅师围魏蒲 ![]() ![]() ◎ 四十二年甲午,公元前三二七年 秦县义渠,以其君为臣。 秦归焦、曲沃于魏。 ◎ 四十三年乙未,公元前三二六年 赵肃侯薨,子武灵王立。置博闻师三人,左、右司过三人,先问先君贵臣肥义,加其秩。 ◎ 四十四年丙申,公元前三二五年 夏,四月,戊午,秦初称王。 卫平侯薨,子嗣君立。卫有胥靡亡之魏,因为魏王之后治病。嗣君闻之,使人请以五十金买之。五反,魏不与,乃以左氏易之。左右谏曰:“夫以一都买一胥靡,可乎?”嗣君曰:“非子所知也。夫治无小, ![]() ![]() ◎ 四十五年丁酉,公元前三二四年 秦张仪帅师伐魏,取陕。 苏秦通于燕文公之夫人,易王知之。苏秦恐,乃说易王曰:“臣居燕不能使燕重,而在齐则燕重。”易王许之。乃伪得罪于燕而奔齐,齐宣王以为客卿。苏秦说齐王⾼宮室,大苑囿,以明得意, ![]() ◎ 四十六年戊戌,公元前三二三年 秦张仪及齐、楚之相会啮桑。 韩、燕皆称王,赵武灵王独不肯,曰:“无其实,敢处其名乎?”令国人谓己曰君。 ◎ 四十七年己亥,公元前三二二年 秦张仪自啮桑还而免相,相魏。 ![]() ![]() ◎ 四十八年庚子,公元前三二一年 王崩,子慎靓王定立。 燕易王薨,子哙立。 齐王封田婴于薛,号曰靖郭君。靖郭君言于齐王曰:“五官之计,不可不⽇听而数览也。”王从之。已而厌之,悉以委靖郭君。靖郭君由是得专齐之权。靖郭君 ![]() ![]() ![]() 臣光曰:君子之养士,以为民也。《易》曰:“圣人养贤,以及万民。”夫贤者,其德⾜以敦化正俗,其才⾜以顿纲振纪,其明⾜以烛微虑远,其強⾜以结仁固义。大则利天下,小则利一国。是以君子丰禄以富之,隆爵以尊之。养一人而及万人者,养贤之道也。今孟尝君之养士也,不恤智愚,不择臧否,盗其君之禄,以立私 ![]() ![]() 孟尝君聘于楚,楚王遗之象 ![]() ![]() ![]() ![]() ![]() 臣光曰:孟尝君可谓能用谏矣。苟其言之善也,虽怀诈谖之心,犹将用之,况尽忠无私以事其上乎!《诗》云:“采葑采菲,无以体下。”孟尝君有焉。韩宣惠王 ![]() ![]() ![]() ![]() 译文 齐国攻打魏国,夺取观津。 三年(乙卯,公元前366年) 秦国在洛 ![]() 魏国攻打宋国。 秦献公在石门大败韩、赵、魏三国联军,斩首六万人。周王特地颁赏他绣有黑、⽩、青花纹的服饰。 魏国在浍地击败韩国和赵军国队。 卫国卫声公去世,其子卫速即位为卫成侯。 秦国秦献公去世,其子即位为秦孝公。孝公已经二十一岁了。这时⻩河、崤山以东有六个強国,淮河、泗⽔流域十几个小国林立,楚国、魏国与秦国接壤。魏国筑有一道长城,从郑县沿着洛⽔直到上郡;楚国自汉中向南占有巴郡、黔中等地。各国都把秦国当作未开化的夷族,予以鄙视,不准参加中原各诸侯国的会议盟誓。目睹此情,秦孝公决心发愤图強,整顿家国,修明政治,让秦国強大起来。 秦孝公在国中下令说:“当年我国的国君秦穆公,立⾜于岐山、雍地,励精图治,向东平定了晋国之 ![]() ![]() ![]() ![]() 十年(壬戌,公元前359年) 法令已详细制订但尚未公布,公孙鞅怕百姓难以确信,于是在国都的集市南门立下一 ![]() ![]() 臣司马光曰:信誉,是君主至⾼无上的法宝。家国靠民人来保卫,民人靠信誉来保护;不讲信誉无法使民人服从,没有民人便无法维持家国。所以古代成就王道者不欺骗天下,建立霸业者不欺骗四方邻国,善于治国者不欺骗民人,善于治家者不欺骗亲人。只有蠢人才反其道而行之,欺骗邻国,欺骗百姓,甚至欺骗兄弟、⽗子。上不信下,下不信上,上下离心,以至一败涂地。靠欺骗所占的一点儿便宜救不了致命之伤,所得到的远远少于失去的,这岂不令人痛心!当年齐桓公不违背曹沫以胁迫手段订立的盟约,晋文公不贪图攻打原地而遵守信用,魏文侯不背弃与山野之人打猎的约会,秦孝公不收回对移动木杆之人的重赏,这四位君主的治国之道尚称不上完美,而公孙鞅可以说是过于刻薄了,但他们处于你攻我夺的战国 ![]() 十一年(癸亥,公元前358年) 十二年(甲子,公元前357年) 十三年(乙丑,公元前356年) 赵国、齐国、宋国在平陆举行会议。 齐威王、魏惠王在效野约会狩猎。魏惠王问:“齐国也有什么宝贝吗?”齐威王说:“没有。”魏惠王说:“我的家国虽小,尚有十颗直径一寸以上、可以照亮十二乘车子的大珍珠。以齐国之大,难道能没有宝贝?”齐威王说:“我对宝贝的看法和你可不一样。我的大臣中有位檀子,派他镇守南城,楚国不敢来犯,泗⽔流域的十二个诸侯国都来朝贺。我的大臣中还有位盼子,使他守⾼唐,赵国人怕得不敢向东到⻩河边来打渔。我的官吏中有位黔夫,令他守徐州,燕国人在北门、赵国人在西门望空礼拜求福,相随来投奔的多达七千余家。我的大臣中有位种首,让他防备盗贼,便出现路不拾遗的太平景象。这四位大臣,光照千里,岂止是十二乘车子呢!”魏惠王听了面⾊十分惭愧。 鲁国鲁共公去世,其子姬⽑即位为鲁康公。 秦国在元里击败魏军国队,斩首七千余人,夺取少梁。 十六年(戊辰,公元前353年) 起初,孙膑与庞涓一起学兵法,庞涓在魏国做将军,自己估量才能不如孙膑,便召孙膑前来魏国,又设计依法砍断孙膑的双脚,在脸上刺字,想使他终⾝成为废人。齐国使者来到魏国,孙膑以受刑罪人⾝份与他暗中相见,说动了齐国使者,偷偷地把孙膑蔵在车中回到齐国。齐国大臣田忌把他奉为座上客,又推荐给齐威王。威王向他请教了兵法,于是延请他为老师。这时齐威王计划出兵援救赵国,任命孙膑为大将,孙膑以自己是个残疾之人坚决辞谢,齐威王便以田忌为大将、孙膑为军师,让他坐在帘车里,出谋划策。 韩国攻打东周王朝,夺取陵观、廪丘。 十七年(己巳,公元前352年) 各诸侯国出兵围攻魏国襄陵城。 秦国公孙鞅率军围攻魏国固 ![]() ![]() 韩昭侯任用申不害为国相。 申不害曾经请求让他的堂兄做个官,韩昭侯不同意,申不害很不⾼兴。韩昭侯对他说:“我之所以向你请教,就是想治理好家国。现在我是批准你的私请来破坏你创设的法度呢,还是推行你的法度而拒绝你的私请呢?你曾经开导我要按功劳⾼低来封赏等级,现在你却有人私的请求,我该听哪种意见呢?”申不害便离开了自己正式居室,另居别处,向韩昭侯请罪说:“您真是我企望效力的贤明君主!” 十九年(辛未,公元前350年) 秦军和魏军在彤地发生遭遇战。 二十一年(癸酉,公元前348年) 二十二年(甲戌,公元前347年) 二十三年(乙亥,公元前346年) 鲁国鲁康公去世,其子姬偃即位为鲁景公。 二十五年(丁丑,公元前344年) 二十六年(戊寅,公元前343年) 二十八年(庚辰,公元前341年) 齐国这时才出兵,派田忌、田婴、田盼为将军,孙膑为军师,前去援救韩国,仍用老办法,直袭魏国都城。庞涓听说,急忙放弃韩国,回兵国中。魏国集中了全部兵力,派太子申为将军,抵御齐军国队。孙膑对田忌说:“魏、赵、韩那些地方的士兵向来骠悍勇猛,看不起齐国;齐国士兵的名声也确实不佳。善于指挥作战的将军必须因势利导,扬长避短。《孙武兵法》说:‘从一百里外去奔袭会损失上将军,从五十里外去奔袭只有一半军队能到达。’”于是便命令齐军国队进⼊魏国地界后,做饭修造十万个灶,第二天减为五万个灶,第三天再减为二万个灶。庞涓率兵追击齐军三天,见此情况,大笑着说:“我早就知道齐兵胆小,进⼊我国三天,士兵已逃散一多半了。”于是丢掉步兵,亲率轻兵精锐⽇夜兼程追击齐军。孙膑估计魏军的行程当晚将到达马陵。马陵这个地方道路狭窄而多险隘,可以伏下重兵,孙膑便派人刮去一棵大树的树⽪,在⽩树⼲上书写六个大字:“庞涓死此树下!”再从齐军国队中挑选万名优秀 ![]() ![]() ![]() 二十九年(辛巳,公元前340年) 两军对垒,公孙鞅派人送信给公子,写道:“当年我与公子您 ![]() 秦国封赏给公孙鞅商于地方的十五个县。于是他号称为商君。 楚国楚宣王去世,其子商继位为楚威王。 秦国秦孝公去世,其子即位为秦惠文王。因公子虔的门下人指控商君要谋反,便派官吏前去捕捉他。商君急忙逃往魏国,魏国人拒不接纳,把他送回到秦国。商君只好与他的门徒来到封地商于,起兵向北攻打郑。秦军国队向商君进攻,将他斩杀,车裂分尸,全家老小也被杀光。 三十二年(甲申,公元前337年) 三十三年(乙酉,公元前336年) 邹地人士孟轲求见魏惠王,惠王问道:“老先生,您不远千里而来,能给我的家国带来什么利益呢?”孟轲说:“君主您何必张口就要利益,有了仁义就⾜够了!如果君主光说为国谋利益,大夫光说为家谋利益,士民百姓所说的也是如何让自⾝得到利益,上上下下都追逐利益,那么家国就危险了。只有仁 ![]() 臣司马光曰:孔、孟子的话,都是一个道理。只有仁义的人才知道仁义是最大的利,不仁义的人是不知道的。所以孟子对魏惠王直接宣扬仁义,闭口不谈利,是因为谈话的对象不同的缘故。 秦国进攻韩国,攻克宜 ![]() 齐王、魏王在徐州会面,互相尊称为王。 这正是古话所说的越穷越摆架子。所以我说时运不宜。” 楚王攻打齐国,围困徐州。 当初,洛 ![]() 这时秦国派犀首为大将攻打魏国,大败四万多魏军,活捉魏将龙贾,攻取雕 ![]() ![]() 于是苏秦又劝说韩宣惠王:“韩国方圆九百多里,有几十万甲士,天下的強弓、劲弩、利剑都产于韩国。韩国士兵双脚踏弩 ![]() ![]() ![]() ![]() ![]() 苏秦再游说齐王说:“齐国四面要塞,广袤二千余里,披甲士兵几十万,⾕积如山。精良的三军,郊外二十县的五都之兵,进攻像离弦利箭,作战如雷霆万钧,解散似风雨扫过。有了他们,即使遇到战事,也不用到泰山、清河、渤海一带去征兵。临淄城里有七万户,以我的猜度,每户男子不下三人,不用到边远县乡去征发,仅临淄城里的人已够二十一万兵了。临淄城富庶殷实,居民都斗 ![]() ![]() 于是苏秦成为主持六国联盟的纵约长,兼任六国的国相。他北归赵国复命时,车马随从之多,可与王君相比。 燕国燕文公去世,其子即位为燕易王。 三十七年(己丑,公元前332年) 魏国献出 ![]() ![]() ![]() 三十九年(辛卯,公元前330年) 四十年(壬辰,公元前329年) 楚国楚威王去世,其子槐即位为楚怀王。 四十一年(癸巳,公元前328年) 四十二年(甲午,公元前327年) 秦国归还焦城、曲沃给魏国。 赵国赵肃侯去世,其子即位为赵武灵王;设置“博闻师”的官职三人,又设左、右司过的官职三人。即位后先问候先王的贵臣肥义,增加了他的俸禄。 夏季,四月,戊午(初四),秦国君首次称王。 四十五年(丁酉,公元前324年) 苏秦与已故燕文公的夫人私通,被燕易王发现。苏秦十分恐惧,于是对燕易王说:“我留在燕国不能使燕国变得重要,而我要是在齐国,可以设法增強燕国的力量。”易王同意了,苏秦便伪装得罪燕国逃奔齐国,齐宣王留他崐做客卿。苏秦鼓动齐王增⾼宮殿、扩大林园,显示齐王的地位,想借此来削弱齐国的财力,为燕国效劳。 秦国张仪与齐国、楚国的国相在啮桑举行会议。 四十七年(己亥,公元前322年) 四十八年(庚子,公元前321年) 燕国燕易王去世,其子姬哙即位。 靖郭君想在薛建城,一个幕客对他劝阻说:“您没有看到海里的大鱼吗?海网罩不住它,鱼钩也牵不住它,然而它一离开海⽔,连小小蚂蚁也可以制它于死地。今天的齐国,就是您的汪洋大海。您能长期掌握住齐国,又要薛城做什么!如果失去齐国大权,即使把薛城城墙砌到天上,也保不住自己!”靖郭君于是放弃了扩建计划。 臣司马光曰:贤德的君子收养士人,是为了百姓的利益。《易经》说:“崐圣人收养贤良人才,恩泽及于天下百姓。”士人中贤良的人,道德 ![]() ![]() ![]() 臣司马光曰:孟尝君可以算是能虚心接受意见的人了。只要提的意见对,即使是别有用心,他也予以采纳,更何况那些毫无私心的尽忠之言呢!《诗经》写道:“采集蔓菁,采集土瓜, ![]() ![]() |
上一章 资治通鉴 下一章 ( → ) |
武王小说网提供司马光最新小说资治通鉴无删章节无删减全文阅读,资治通鉴是司马光编写的一部情节文笔俱佳的作品,值得网友完整版阅读,武王小说网最值得网友收藏的无删减小说阅读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