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王小说网提供资治通鉴最快更新完整版阅读 |
![]() |
|
武王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资治通鉴 作者:司马光 | 书号:10116 时间:2017/3/25 字数:45501 |
上一章 七十五纪唐 下一章 ( → ) | |
起屠维大渊献二月,尽重光⾚奋若六月,凡二年在奇。 宪宗昭文章武大圣至神孝皇帝下 ◎ 元和十四年己亥,公元八一九年 二月,李听袭海州,克东海、朐山、怀仁等县。李愬败平卢兵于沂州,拔丞县。李师道闻官军侵 ![]() ![]() ![]() ![]() ![]() ![]() ![]() ![]() ![]() ![]() ![]() ![]() ![]() ![]() ![]() ![]() 壬戌,田弘正捷奏至。乙丑,命户部侍郞杨于陵为淄青宣抚使。己巳,李师道首函至。自广德以来,垂六十年,籓镇跋扈河南、北三十馀州,自除官吏,不供贡赋,至是尽遵朝廷约束。上命杨于陵分李师道地,于陵按图籍,视土地远迩,计士马众寡,校仓库虚实,分为三道,使之适均:以郓、曹、濮为一道,淄、清、齐、登、莱为一道,兗、海、沂、密为一道,上从之。 刘悟以初讨李师道诏云:“部将有能杀师道以众降者,师道官爵悉以与之。”意谓尽得十二州之地,遂补署文武将佐,更易州县长吏;谓其下曰:“军府之政,一切循旧。自今但与诸公抱子弄孙,夫复何忧!”上 ![]() 悟素与李文会善,既得郓州,使召之,未至。闻将移镇,昈、存谋曰:“文会佞人,败 ![]() 诏以淄青行营副使张暹为戎州刺史。 癸酉,加田弘正检校司徒、同平章事。 先是,李师道将败数月,闻风动鸟飞,皆疑有变, ![]() ![]() ![]() 先是,贼数遣人⼊关,截陵戟,焚仓场,流矢飞书,以震骇京师,沮挠官军。有司督察甚严,潼关吏至发人囊箧以索之,然终不能绝。及田弘正⼊郓,阅李师道簿书,有赏杀武元衡人王士元等及赏潼关、蒲津吏卒案,乃知向者皆吏卒赂于贼,容其 ![]() 裴度纂述蔡、郓用兵以来上之忧勤机略,因侍宴献之,请內印出付史官。上曰:“如此,似出朕志,非所 ![]() 三月,戊子,以华州刺史马总为郓、曹、濮等州节度使。己丑,以义成节度使薛平为平卢节度、淄、青、齐、登、莱等州观察使。以淄青四面行营供军使王遂为沂、海、兗、密等州观察使。 横海节度使乌重胤奏:“河朔籓镇所以能旅拒朝命六十馀年者,由诸州县各置镇将领事,收刺史、县令之权,自作威福。向使刺史各得行其职,则虽有 ![]() 辛未,工部侍郞、同平章事程异薨。 裴度在相位,知无不言,皇甫镈之 ![]() ![]() ![]() 史馆修撰李翱上言,以为:“定祸 ![]() ![]() ![]() ![]() 秋,七月,丁丑朔,田弘正送杀武元衡贼王士元等十六人,诏使內京兆府、御史台遍鞫之,皆款服。京兆尹崔元略以元衡物⾊询之,则多异同。元略问其故,对曰:“恒、郓同谋遣客刺元衡,而士元等后期,闻恒人事成,遂窃以为己功,还报受赏耳。今自度为罪均,终不免死,故承之。”上亦不 ![]() 戊寅,宣武节度使韩弘始⼊朝,上待之甚厚。弘献马三千,绢五千,杂缯三万,金银器千,而汴之库厩尚有钱百馀万缗,绢百馀万匹,马七千匹,粮三百万斛。 己丑,群臣上尊号曰元和圣文神武法天应道皇帝,赦天下。 沂、海、兗、密观察使王遂,本钱⾕吏, ![]() ![]() ![]() 甲午,韩弘又献绢二十五万匹,絁三万匹,银器二百七十。左右军中尉各献钱万缗。自淮西用兵以来,度支、盐铁及四方争进奉,谓之“助军”;贼平又进奉,谓之“贺礼”;后又进奉,谓之“助赏”;上加尊号又进奉,亦,谓之“贺礼”丁酉,以河 ![]() 朝廷闻沂州军 ![]() 韩弘累表请留京师。八月,己酉,以弘守司徒,兼中书令。癸丑,以吏部尚书张弘靖同平章事,充宣武节度使。弘靖,宰相子,少有令闻,立朝简默。河东、宣武阙帅,朝廷以其位望素重,使镇之。弘靖承王锷聚敛之馀,韩弘严猛之后,两镇喜其廉谨宽大,故上下安之。 己未,田弘正⼊朝,上待之尤厚。 戊辰,陈许节度使郗士美薨,以库部员外郞李渤为吊祭使。渤上言:“臣过渭南,闻长源乡旧四百户,今才百馀户,閺乡县旧三千户,今才千户,其它州县大率相似。迹其所以然,皆由以逃户税摊于比邻,致驱迫俱逃,此皆聚敛之臣剥下媚上,惟思竭泽,不虑无鱼。乞降诏书,绝摊逃之弊。尽逃户之产偿税,不⾜者乞免之。计不数年,人皆复于农矣。”执政见而恶之,渤遂谢病,归东都。 癸酉,吐蕃寇庆州,营于方渠。 朝廷议兴兵讨王弁,恐青、郓相扇继变,乃除弁开州刺史,遣中使赐以告⾝。中使绐之曰:“开州计已有人 ![]() ![]() ![]() ![]() ![]() 臣光曰:《舂秋》书楚子虔 ![]() ![]() ![]() ![]() ![]() ![]() ![]() ![]() ![]() 甲辰,以田弘正兼侍中,魏博节度使如故。弘正三表请留,上不许。弘正常恐一旦物故,魏人犹以故事继袭,故兄弟子侄皆仕诸朝,上皆擢居显列,硃紫盈庭,时人荣之。 乙巳,上问宰相:“玄宗之政,先理而后 ![]() ![]() ![]() ![]() 冬,十月,壬戊,容管奏安南贼杨清陷都护府,杀都护李象古及 ![]() ![]() ![]() 丙寅,以唐州刺史桂仲武为安南都护,赦杨清,以为琼州刺史。 是月,吐蕃节度论三摩等将十五万众围盐州, ![]() 柳泌至台州,驱吏民采药,岁馀,无所得而惧,举家逃⼊山中。浙东观察使捕送京师。皇甫镈、李道古保护之,上复使待诏翰林;服其药,⽇加躁渴。 起居舍人裴潾上言,以为:“除天下之害者受天下之利,同天下之乐者飨天下之福,自⻩帝至于文、武,享国寿考,皆用此道也。自去岁以来,所在多荐方士,转相汲引,其数浸繁。借令天下真有神仙,彼必深潜岩壑,惟畏人知。凡候伺权贵之门,以大言自衒奇技惊众者,皆不轨徇利之人,岂可信其说而饵其药 ![]() 初,群臣议上尊号,皇甫镈 ![]() ![]() ![]() ![]() 中书舍人武儒衡,有气节,好直言,上器之,顾待甚渥,人皆言其且⼊相。令狐楚忌之,思有以沮之者,乃荐山南东道节度推官狄兼谟才行。癸亥,擢兼谟左拾遗內供奉。兼谟,仁杰之族曾孙也。楚自草制辞,盛言“天后窃位, ![]() ◎ 元和十五年庚子,公元八二零年 舂,正月,沂、海、兗、密观察使曹华请徙理兗州,许之。 义成节度使刘悟⼊朝。 初,左军中尉吐突承璀谋立澧王恽为太子,上不许。及上寝疾,承璀谋尚未息。太子闻而忧之,密遣人问计于司农卿郭钊。钊曰:“殿下但尽孝谨以俟之,勿恤其他。”钊,太子之舅也。上服金丹,多躁怒,左右宦官往往获罪,有死者,人人自危。庚子,暴崩于中和殿。时人皆言內常侍陈弘志弑逆,其 ![]() 中尉梁守廉与诸宦官马进潭、刘承偕、韦元素、王守澄等共立太子,杀吐突承璀及澧王恽,赐左、右神策军士钱人五十缗,六军、威远人三十缗,左、右金吾人十五缗。 闰月,丙午,穆宗即位于太极殿东序。是⽇,召翰林学士段文昌等及兵部郞中薛放、驾部员外郞丁公著对于思政殿。放,戎之弟;公著,苏州人;皆太子侍读也。上未听政,放、公著常侍 ![]() ![]() 丁未,辍西宮朝临,集群臣于月华门外。贬皇甫镈为崖州司户,市井皆相贺。 上议命相,令狐楚荐御史中丞萧俛。辛亥,以俛及段文昌皆为中书侍郞、同平章事。楚、俛与皇甫镈皆同年进士,上 ![]() 癸丑,以薛放为工部侍郞,丁公著为给事中。 二月丁丑,乙卯,尊郭贵妃为皇太后上御丹凤门楼,赦天下。事毕,盛陈倡优杂戏于门內而观之。丁亥,上幸左神策军观手搏杂戏。庚寅,监察御史杨虞卿上疏,以为:“陛下宜延对群臣,周遍顾问,惠以气⾊,使进忠若趋利,论政若诉冤,如此而不致升平者,未之有也。”衡山人赵知微亦上疏谏上游畋无节。上虽不能用,亦不罪也。壬辰,废邕管,命容管经略使 ![]() 安南都护桂仲武至安南,杨清拒境不纳。清用刑惨 ![]() ![]() 丹王逾薨。 吐蕃寇灵武。 宪宗之末,回鹘遣合达⼲来求婚尤切,宪宗许之。三月,癸卯朔,遣合达⼲归国。 上见夏州观察判官柳公权书迹, ![]() 辛未,安南将士开城纳桂仲武,执杨清,斩之。裴行立至海门而卒。复以仲武为安南都护。 吐蕃寇盐州。 初,膳部员外郞元稹为江陵士曹,与监军崔潭峻善。上在东宮,闻宮人诵稹歌诗而善之。及即位,潭峻归朝,献稹歌诗百馀篇。上问:“稹安在?”对曰:“今为散郞。”夏,五月,庚戌,以稹为祠部郞中、知制诰。朝论鄙之。会同傣食瓜于阁下,有蝇集其上,中书舍人武儒衡以扇挥之曰:“适从何来,遽集于此!”同僚皆失⾊,儒衡意气自若。 庚申,葬神圣章武孝皇帝于景陵,庙号宪宗。 六月,以湖南观察使崔群为吏部侍郞,召对别殿。上曰:“朕升储副,知卿为羽翼。”对曰:“先帝之意,久属圣明,臣何力之有!” 太后居兴庆宮,每朔望,上帅百官诣宮上寿。上 ![]() 秋,七月,乙巳,以郓、曹、濮节度为天平军。 门下侍郞、同平章事令狐楚坐为山陵使,部吏盗官物,又不给工人佣直,收其钱十五万缗为羡馀献之,怨诉盈路。丁卯,罢为宣、歙、池观察使。 八月,癸已,发神策兵二千浚鱼藻池。戊戌,以御史中丞崔植为中书侍郞、同平章事。己亥,再贬令狐楚衡州刺史。 上甫过公除,即事游畋声⾊,赐与无节。九月, ![]() ![]() ![]() ![]() 戊午,加邠宁节度使李光颜、武宁节度使李愬并同平章事。 冬,十月,王承宗薨,其下秘不发丧,子知 ![]() ![]() ![]() ![]() 辛已,遣起居舍人拍耆诣镇州宣 ![]() 壬午,群臣⼊阁。谏议大夫郑覃、崔郾等五人进言:“陛下宴乐过多,畋游无度。今胡寇 ![]() ![]() ![]() ![]() ![]() 癸未,泾州奏吐蕃进营距州三十里,告急求救。以右军中尉梁守谦为左、右神策京西、北行营都监,将兵四千人,并发八镇全军救之。赐将士装钱二万缗。以郯王府长史邵同为太府少卿兼御史中丞,充答吐蕃请和好使。初,秘书少监田洎⼊吐蕃为吊祭使,吐蕃请与唐盟于长武城下,洎恐吐蕃留之不得还,唯阿而已。既而吐蕃为 ![]() 成德军始奏王承宗薨。乙酉,徙田弘正为成德节度使,以王承元为义成节度使,刘悟为昭义节度使,李愬为魏博节度使。又以左金吾将军田布为河 ![]() 渭州刺史郝玼出兵袭吐蕃营,所杀甚众。李光颜发邠宁兵救泾州。邠宁兵以神策受赏厚,皆愠曰:“人给五十缗而不识战斗者,彼何人 ![]() ![]() ![]() 十一月,癸卯,遣谏议大夫郑覃诣镇州宣 ![]() ![]() ![]() 上将幸华清宮,戊午,宰相率两省供奉官诣延英门,三上表世谏,且言:“如此,臣辈当扈从。”求面对,皆不听。谏官伏门下,至暮,乃退。己未,未明,上自复道出城,幸华清宮,独公主、驸马、中尉、神策六军使帅 ![]() 十二月,己已朔,盐州奏:吐蕃千馀人围乌、⽩池。 庚辰,西川奏南诏二万人⼊界,请讨吐蕃。 癸未,容管奏破⻩少卿万馀众,拔营栅三十六。时少卿久未平,国子祭酒韩愈上言:“臣去年贬岭外, ![]() ![]() 穆宗睿圣文惠孝皇帝上 ◎ 长庆元年辛丑,公元八二一年 舂,正月,辛丑,上祀圆丘。赦天下,改元。河北诸道各令均定两税。 门下侍郞、同平章事萧俛,介洁疾恶,为相,重惜官职,少所引拔。西川节度使王播大修贡奉,且以赂结宦官,求为相,段文昌复左右之。诏征播诣京师。俛屡于延英力争,言:“播纤 ![]() ![]() ![]() 卢龙节度使刘总既杀其⽗兄,心常自疑,数见⽗兄为崇。常于府舍饭僧数百,使昼夜为佛事,每视事退则处其中;或处他室,则惊悸不能寐。晚年,恐惧尤甚。亦见河南、北皆从化,己卯,奏乞弃官为僧。仍乞赐钱百万缗以赏将士。 上面谕西川节度使王播令归镇,播累表乞留京师。会中书侍郞、同平章事段文昌请退,壬申,以文昌同平章事;充西州节度使;以翰如学士社杜元颖为户部侍郞、同平章事。以播为刑部尚书,充盐铁转运使。元颖,淹之六世孙也。 回鹘保义可汗卒。 三月,癸丑,以刘总兼侍中,充天平节度使。以宣武节度使张弘靖为卢龙节度使。 乙卯,以权知京兆尹卢士玫为瀛莫观察使。 丁已,诏刘总兄弟子侄皆除官,大将僚佐亦宜超擢,百姓给复一年,军士赐钱一百万缗。 戊午,立皇弟憬为鄜王,悦为琼王,惸为沔王,怿为婺王,愔为茂王,怡为光王,协为淄王,憺为衢王,惋为澶王;皇子湛为景王,涵为江王,凑为漳王,溶为安王,瀍为颍王。 刘总奏恳乞为僧,且以其私第为佛寺。诏赐总名大觉,寺名报恩,遣中使以紫僧服及天平节钺、侍中告⾝并赐之,惟其所择。诏未至,总已削发为僧,将士 ![]() 翰林学士李德裕,吉甫之子也,以中书舍人李宗闵尝对策讥切其⽗,恨之。宗闵又与翰林学士元稹争进取有隙。右补阙杨汝士与礼部侍郞钱徽掌贡举,西川节度使段文昌、翰林学士李绅各以书属所善进士于徽;及榜出,文昌、绅所属皆不预焉,及第者,郑朗,覃之弟;裴譔,度之子;苏巢,宗闵之婿;杨殷士,汝士之弟也。文昌言于上曰:“今岁礼部殊不公,所取进士皆弟子无艺,以关节得之。”上以问诸学士,德裕、稹、绅皆曰:“诚如文昌言。”上乃命中书舍人王起等覆试。夏,四月,丁丑,诏黜朗等十人,贬徽江州刺史,宗闵剑州刺史,汝士开江令。或劝徽奏文昌、绅属书,上必悟。徽曰:“苟元愧心,得丧一致,奈何奏人私书,岂士君子所为 ![]() ![]() 丙戌,册回鹘嗣君为登啰羽录没密施句主毘伽崇德可汗。 五月,丙申朔,回鹘遣都督、宰相等五百馀人来逆公主。 壬子,盐铁使王播奏:约榷茶额,每百钱加税五十。右拾遗李珏等上疏,以为“榷茶近起贞元多事之际,今天下无虞,所宜宽横敛之目,而更增之,百姓何时当得息肩!”不从。 丙辰,建王恪薨。 癸亥,以太和长公主嫁回鹘。公主,上之妹也。吐蕃闻唐与回鹘婚,六月,辛未,寇青寨堡,盐州刺史李文悦击却之。戊寅,回鹘奏:“以万骑出北庭,万骑出安西,拒吐蕃以 ![]() 初,刘总奏分所属为三道:以幽、涿、营为一道,请除张弘靖为节度使;平、蓟、妫、檀为一道,请除平卢节度使薛平为节度使;瀛、莫为一道,请除权知京兆尹卢士玫为观察使。弘靖先在河东,以宽简得众,总与之邻境,闻其风望,以燕人桀骜⽇久,故举弘靖自代以安辑之。平,嵩之子,知河朔风俗,而尽诚于国。士玫,则总 ![]() 是时上方酣宴,不留意天下之务,崔植、杜元颖无远略,不知安危大体,苟崇重弘靖,惟割瀛、莫二州,以士玫领之,自馀皆统于弘靖。硃克融等久羁旅京师,至假丐⾐食,⽇诣中书求官,植、元颖不之省。及除弘靖幽州,勒克融辈归本军驱使,克融辈皆愤怨。 先是,河北节度使皆亲冒寒暑,与士卒均劳逸。及弘靖至,雍容骄贵,肩舆于万众之中,燕人讶之。弘靖庄默自尊,涉旬乃一出坐决事,宾客将吏罕得闻其言,情意不接,政事多委之幕僚。而所辟判官韦雍辈多年少轻薄之士,嗜酒豪纵,出⼊传呼甚盛,或夜归烛火満街,皆燕人所不习也。诏以钱百万缗赐将士,弘靖留其二十万缗充军府杂用,雍辈复裁刻军士粮赐,绳之以法,数以反虏诟责吏卒,谓军士曰:“今天下太平,汝曹能挽两石弓,不若识一丁字!”由是军中人人怨怒。 段译 宪宗昭文章武大圣至神孝皇帝下元和十四年(己亥、819) 唐纪五十七 唐宪宗元和十四年(己亥,公元819年) [1]二月,李听袭海州,克东海、朐山、怀仁等县。李败平卢兵于沂州,拔丞县。 [1]二月,李听出兵袭击海州,攻克东海、朐山、怀仁等县。李率军在沂州击败平卢兵,攻克丞县。 李师道闻官军侵 ![]() 淄青节度使李师道听说唐官军⽇益 ![]() 都知兵马使刘悟,正臣之孙也,师道使之将兵万余人屯 ![]() ![]() ![]() ![]() 都知兵马使刘悟,即唐肃宗朝平卢节度使刘正臣的孙子。李师道命悟率兵万余人屯驻 ![]() ![]() ![]() 又有谓师道者曰:“刘悟终为患,不如早除之。”丙辰,师道潜遣二使赍帖授行营兵马副使张暹,令斩悟首献之,勒暹权领行营。时悟方据⾼丘张幕置酒,去营二三里。二使至营,密以帖授暹。暹素与悟善, ![]() 部下又有人对李师道说:“刘悟终必谋反,不如早⽇除掉他。”丙辰(初八),李师道密派亲信二人带手令前往 ![]() ![]() ![]() ![]() 时已向暮,悟按辔徐行还营,坐帐下,严兵自卫。召诸将,厉⾊谓之曰:“悟与公等不顾死亡以抗官军,诚无负于司空。今司空信谗言,来取悟首。悟死,诸公其次矣。且天子所 ![]() ![]() ![]() 这时,天已傍晚,刘悟乘马缓行回营,坐于帐中,重兵把守,严加防备。随后,召集众位将领,声⾊严厉地说:“我和你们不顾死活抗击官军,确实对得起李师道。今李师道听信谗言,派人来杀我。如果我死,你们随后也会被杀。当朝天子发兵围攻淄青,声明只杀李师道一人。如今我军形势⽇渐窘迫,我等为什么要随他一同被灭族!现在,我和大家商议,打算卷旗束甲袭击郓州,奉行天子之命,杀李师道,不仅可免我等危亡,而且可图富贵。大家认为如何?”兵马使赵垂棘站在诸将前头,沉默很久,说:“不知此事能否成功?”刘悟应声骂道:“难道你要与李师道同谋吗?”即命斩首。接着,挨个询问,诸将凡迟疑不言者,一律斩首,并斩杀军中向来为众所憎恶者,共三十余人,尸首列于帐前。其余诸将都腿两发抖,说:“愿听都头命令,尽死效力!” 乃令士卒曰:“⼊郓,人赏钱百缗,惟不得近军帑。其使宅及逆 ![]() ![]() 于是,刘悟下达出兵命令,对士卒说:“攻⼊郓州,每人赏钱一百缗。除军库外,凡节度使住宅及其他叛 ![]() ![]() ![]() ![]() 悟勒兵升听事,使辅索师道。师道与二子伏厕 ![]() ![]() ![]() 刘悟率将士⼊淄青节度使府,命搜捕李师道。李师道和他的两个儿子蔵在侧面的 ![]() ![]() ![]() ![]() ![]() 悟之自 ![]() 在刘悟率军从 ![]() ![]() 弘正初得师道首,疑其非真,召夏侯澄使识之,澄 ![]() 起初,田弘正得李师道首级,怀疑是否实真,于是,命夏侯澄前来辨识。夏侯澄仔细看后,大声痛哭了很久,悲痛 ![]() ![]() [2]壬戌,田弘正捷奏至。乙丑,命户部侍郞杨于陵为淄青宣抚使。已巳,李师道首函至。自广德以来,垂六十年,藩镇跋扈河南、北三十余州,自除官吏,不供贡赋,至是尽遵朝廷约束。 [2]壬戌(十四⽇),田弘正奏捷文告送到京城。乙丑(十七⽇),唐宪任命户部侍郞杨于陵为淄青宣抚使。已巳(二十一⽇),装着李师道首级的盒子送至京城。自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年)以来,蕃镇在河南、河北三十余州割据跋扈,自命官吏,不向朝廷上供赋税,将近六十余年,至此全部重新遵守朝廷法令。 上命杨于陵分李师道地,于陵按图籍,视土地远迩,计士马众寡,校仓库虚实,分为三道,使之适均:以郓、曹、濮为一道,淄、青、齐、登、莱为一道,兖、海、沂、密为一道;上从之。 唐宪宗命杨于陵分割李师道淄青十二州。于陵阅视淄青地图和户籍后, ![]() 刘悟以初讨李师道诏云:“部将有能杀师道以众降者,师道官爵悉以与之。”意谓尽得十二州之地,遂补署文武将佐,更易州县长吏;谓其下曰:“军府之政,一切循旧。自今但与诸公抱子弄孙,夫复何忧!” 刘悟 ![]() 上 ![]() 唐宪宗拟把刘悟调离淄青,但恐怕刘悟拒不从命,而不得不再次用兵。于是,下密诏给田弘正,命他观察刘悟的言行,看他是否可能拒诏。田弘正接到宪宗的密诏后,每天派人前往郓州,借口与刘悟 ![]() ![]() 悟素与李文会善,既得郓州,使召之,未至。闻将移镇,、存谋曰:“文会佞人,败 ![]() 刘悟向来和李文会相好,当初攻克郓州后,曾派人到登州去请李文会。李文会尚未到郓州,郭、李存听说刘悟即将调往他地,二人商议说:“文会是 ![]() ![]() 诏以淄青行营副使张暹为戎州刺史。 唐宪宗下诏,命淄青行营副使张暹为戎州刺史。 癸酉,加田弘正检校司徒、同平章事。 癸酉(二十五⽇),唐宪宗加封田弘正为检校司徒、同平章事。 先是,李师道将败数月,闻风动鸟飞,皆疑有变, ![]() ![]() ![]() 当初,李师道在败亡前的几个月,紧张多疑,听到风吹鸟飞,就怀疑有什么变故,于是下令 ![]() ![]() ![]() ![]() 先是,贼数遣人⼊关,截陵戟,焚仓场,流矢飞书,以震骇京师,沮挠官军。有司督察甚严,潼关吏至发人囊箧以索之,然终不能绝。及田弘正⼊郓,阅李师道簿书,有赏杀武元衡人王士元等及赏潼关、薄津吏卒案,乃知者皆吏卒受赂于贼,容其 ![]() 起初,在元和十年时,朝廷数万官军围攻淮西吴元济,叛贼多次派人潜⼊潼关,截断皇陵门戟,烧焚官仓粮储,甚至用箭把恐吓信 ![]() ![]() ![]() ![]() 裴度纂述蔡、郓用兵以来上之忧勤机略,因侍宴献之,请內印出付史官。上曰:“如此,似出朕志,非所 ![]() 裴度把朝廷对淮西、淄青用兵以来,唐宪宗勤勉为政、⽇理万机的情形编纂成册,在陪伴宪宗饮宴时,乘机献上,奏请宪宗盖印,然后 ![]() 三月,戊子,以华州刺史马总为郓、曹、濮等州节度使。己丑,以义成节度使薛平为平卢节度、淄·青·齐·登·莱等州观察使。以淄青四面行营供军使王遂为沂、海、兖、密等州观察使。 三月,戊子(初十),唐宪宗命华州刺史马总为郓、曹、濮等州节度使。己丑(十一⽇),命义成节度使薛平为平卢节度使和淄、青、齐、登、莱等州观察使。命淄青四面行营供军使王遂为沂、海、兖、密等州观察使。 [3]横海节度使乌重胤奏:“河朔藩镇所以能旅拒朝命六十余年者,由诸州县各置镇将领事,收刺吏、县令之权,自作威福。使刺史各得行其职,则虽有 ![]() [3]横海节度使乌重胤上奏:“河朔藩镇所以能够长期抗拒朝廷诏令,割据六十余年,原因是他们在各州设置镇将主持军政,夺刺史和县令的权力,自作威福。如果能让刺史行使自己的职权,那么,就是出现像安禄山、史思明这样的 ![]() ![]() [4]辛未,工部侍郞、同平章事程异薨。 [4]辛未(二十四⽇),工部侍郞、同平章事程异去世。 [5]裴度在相位,知无不言,皇甫之 ![]() ![]() [5]宰相裴度知无不言,皇甫的 ![]() 皇甫专以掊克取媚,人无敢言者,独谏议大夫武儒衡上疏言之。自诉于上,上曰:“卿以儒衡上疏,将报怨 ![]() 皇甫专以聚敛取媚宪宗,朝臣都不敢言,只有谏议大夫武儒衡上奏,指斥皇甫罪行。皇甫向宪宗上诉,表示自己清⽩无辜。宪宗说:“你是由于武儒衡上奏,难道想要报复他吗?”皇甫这才不敢再说了。武儒衡是前宰相武元衡的叔伯兄弟。 [6]史馆修撰李翱上言,以为:“定祸 ![]() ![]() ![]() ![]() [6]史馆修撰李翱上奏,认为:“平定祸 ![]() ![]() ![]() ![]() ![]() ![]() ![]() ![]() ![]() [7]秋,七月,丁丑朔,田弘正送杀武元衡贼王士元等十六人,诏使內京兆府、御史台遍鞫之;皆款服。京兆尹崔元略以元衡物⾊询之,则多异同。元略问其故,对曰:“恒、郓同谋遣客刺元衡,而士元等后期,闻恒人事已成,遂窃以为己功,还报受赏耳。今自度为罪均,终不免死,故承之。”上亦不 ![]() [7]秋季,七月,丁丑朔(初一),田弘正把暗杀武元衡的刺客王士元等十六人押送京城。唐宪宗下诏,命将王士元等人 ![]() [8]戊寅,宣武节度使韩弘始⼊朝,上待之甚厚。弘献马三千,绢五千,杂缯三万,金银器千,而汴之库厩尚有钱百余缗,绢百余万匹,马七千匹,粮三百万斛。 [8]戊寅(初二),宣武节度使韩弘首次来京朝拜,唐宪宗以隆重的礼节接待韩弘。韩弘向朝廷奉献战马三千匹,丝绢五千匹,杂⾊丝织品三万匹,金银器皿一千件。除此之外,宣武库房还有钱百余缗,丝绢百余万匹,战马七千匹,粮食三百万斛。 [9]己丑,群臣上尊号曰元和圣文神武法天应道皇帝;赦天下。 [9]己导(十三⽇),朝廷百官唐宪宗上尊号,称为元和圣文神武法天应道皇帝。然后,宪宗下诏大赦天下。 [10]兖、海、沂、密观察使王遂,本钱⾕吏, ![]() [10]兖、海、沂、密观察使王遂出⾝于掌管钱⾕的官吏, ![]() 辛卯,役卒王弁与其徒四人浴于沂⽔,密谋作 ![]() 辛卯(十五⽇),参加建造房舍的士兵王弁和同伙四人在沂⽔中澡洗,五人密谋作 ![]() 壬辰,遂方宴饮,⽇过中,弁等五人突⼊,于直房前取弓刀,径前 ![]() 壬辰(十六⽇),王遂等人正在饮宴,中午刚过,王弁等五人突然冲⼊,直奔卫兵值班房中夺取弓箭和刀 ![]() ![]() [11]甲午,韩弘又献绢二十五万匹,三万匹,银器二百七十;左右军中尉各献钱万缗。自淮西用兵以来,度支、盐铁及四方争进奉,谓之“助军”;贼平又进奉,谓之“贺礼”;后又进奉,谓之“助赏”;上加尊号又进奉,亦谓之“贺礼” [11]甲午(十八⽇),韩弘又向朝廷奉献丝绢二十五万匹, ![]() [12]丁酉,以河 ![]() [12]丁酉(二十一⽇),唐宪宗任命河 ![]() [13]朝廷闻沂州军 ![]() [13]朝廷听说沂州发生军 ![]() [14]韩弘累表请留京师,八月,己酉,以弘守司徒,兼中书令。癸丑,以吏部尚书张弘靖同平章事,充宣武节度使。弘靖,宰相子,少有令闻,立朝简默;河东、宣武阙帅,朝廷以其位望素重,使镇之。弘靖承王锷聚敛之余,韩弘严猛之后,两镇喜其廉谨宽大,故上下安之。 [14]韩弘多次上奏朝廷,请求批准自己留居京城。八月,己酉(初三),唐宪宗任命韩弘代理司徒,兼中书令。癸丑(初七),任命吏部尚书张弘靖带同平章事的官衔,充任宣武节度使。张弘靖是唐德宗时的宰相张延赏的儿子,从小就美名在外,在朝做官清简练达、静默通识。河东、宣武两镇缺任节度使,朝廷认为他向来威望和地位崇重,相继任命他前往镇守。河东前节度使王锷贪财聚敛,宣武前节度使韩弘严刑苛政,张弘靖赴任后,两镇的将吏和百姓喜 ![]() [15]已未,田弘正⼊朝,上待之尢厚。 [15]已未(十三⽇),田弘正来京朝拜,唐宪宗以最为隆重的礼节接待他。 [16]戊辰,陈许节度使郗士美薨,以库部员外郞李渤为吊祭使。渤上言:“臣过渭南,闻长源乡旧四百户,今才百余户,乡县旧三千户,今才千户,其他州县大率相似。迹其所以然,皆由以逃户税摊于比邻,致驱迫俱逃,此皆聚敛之臣剥下媚上,惟思竭泽,不虑无鱼。乞降诏书,绝摊逃之弊;尽逃户之产偿税,不⾜者乞免之。计不数年,人皆复于农矣。”执政见而恶之,渤遂谢病,归东都。 [16]戊辰(二十二⽇),陈许(忠武)节度使郗士美去世,唐宪宗任命库部员外李渤为吊祭使。李渤完成吊丧任务后,回到京城,上奏朝廷说:“我这次出使路过渭南,听说长源乡过去有四百户,现在仅存百余户,乡县过去有三千户,现在仅存一千户,其它州县户口耗减情况与此大体相似。户口耗减这样严重,究其原因,都是由于州县官吏把逃户所欠的税款摊派给他们的邻居,邻居不堪负担,以致被迫和逃户一样逃亡。这都是那些贪官污吏剥夺百姓而向他们的上司献媚,因此只想到竭泽而渔,不考虑以后还有没有鱼可捕捞的缘故。请求皇上颁下诏书, ![]() ![]() [17]癸酉,吐蕃寇庆州,营于方渠。 [17]癸酉(二十七⽇),吐蕃出兵犯侵庆州,在方渠扎寨安营。 [18]朝廷议兴兵讨王弁,恐青、郓相扇继变,乃除弁开州刺史,遣中使赐以告⾝。中使绐之曰:“开州计已有人 ![]() ![]() [18]朝廷商议发兵讨伐王弁,但又恐怕青州和郓州相互煽动,继而也发生兵变。于是,任命王弁为开州刺史,派宦官把任命书授予王弁。宦官到沂州后,哄骗王弁说:“开州已经预先派人在路旁 ![]() ![]() 先是,三分郓兵以隶三镇,及王遂死,朝廷以为师道余 ![]() ![]() ![]() 当初,朝廷平定淄青后,把淄青分为三镇,李师道在郓州的兵士被分配到郓、青、沂、三个藩镇。等到沂州观察使王遂被王弁杀害后,朝廷认为李师道的余 ![]() ![]() ![]() ![]() ![]() ![]() ![]() 臣光曰:《舂秋》书楚子虔 ![]() ![]() ![]() 臣司马光曰:《舂秋》记载楚子虔在申 ![]() ![]() ![]() ![]() 王遂以聚敛之才,殿新造之邦,用苛 ![]() ![]() ![]() ![]() ![]() 王遂靠他擅长搜刮百姓的才能,被唐宪宗看中,任命他镇守沂州这个刚刚被官军平定收复的地区。王遂施政苛刑暴 ![]() ![]() ![]() ![]() ![]() 惜夫!宪宗削平僭 ![]() 可惜啊!唐宪宗依靠武力平定藩镇叛 ![]() [19]甲辰,以田弘正兼待中,魏博节度使如故。弘正三表请留,上不许。弘正常恐一旦物故,魏人犹以故事继袭,故兄弟子侄皆仕诸朝,上皆擢居显列,朱紫盈庭,时人荣之。 [19]甲辰(二十九⽇),唐宪宗任命田弘正兼待中,仍为魏博节度使。田弘正三次上奏,请求留居京城,唐宪宗不准。田弘正常常担心自己一旦去世之后,魏博的将吏仍然按照以往的惯例,拥戴自己的亲人,所以,他让自己的兄弟、儿子和侄子都到朝廷做官。唐宪宗也都把他们提拔到显要的官位上,以致在他的家里,⾝着红⾊和紫⾊官服的人布満院庭,当时的人认为他们很荣耀。 [20]乙巳,上问宰相:“玄宗之政,先理而后 ![]() ![]() ![]() ![]() [20]乙巳(三十⽇)唐宪宗询问宰相:“玄宗朝政治,先治而后 ![]() ![]() ![]() ![]() ![]() [21]冬,十月,壬戌,容管奏安南贼杨清陷都护府,杀都护李象古及 ![]() [21]冬季,十月,壬戌(十七⽇),容管经略使奏称,安南叛贼杨清起兵,攻陷都护府所在地 ![]() ![]() ![]() 初,蛮贼⻩少卿,自贞元以来数反覆,桂管观察使裴行立、容管经略使 ![]() ![]() 当初,蛮贼酋长⻩少卿,从贞元年间以来反复无常,时而归顺,时而叛变。桂管观察使裴行立、容管经略使 ![]() ![]() ![]() ![]() 丙寅,以唐州刺史桂仲武为安南都护;赦杨清,以为琼州刺史。 丙寅(二十一⽇),唐宪宗任命唐州刺史桂仲武为安南都护,宣诏赦免杨清叛 ![]() [22]是岁,吐蕃节度论三摩等将十五万众围盐州, ![]() [22]这一年,吐蕃节度论三摩等人率十五万大军围攻唐朝的盐州, ![]() [23]柳泌至台州,驱吏民采药,岁余,无所得而惧,举家逃⼊山中;浙东观察使捕送京师。皇甫、李道古保护之,上复使待诏翰林;服其药,⽇加躁渴。 [23]柳泌抵达台州后, ![]() 起居舍人裴上言,以为:“除天下之害者受天下之利,同天下之乐者飨天下之福,自⻩帝至于文、武,享国寿考,皆用此道也。自去岁以来,所在多荐方士,转相汲引,其数浸繁。借令天下真有神仙,彼必深潜岩壑,惟胃人知。凡候伺权贵之门,以大言自炫奇技惊众者,皆不轨徇利之人,岂可信其说而饵其药 ![]() 起居舍人裴上书朝廷,认为:“能够除去天下祸害的人,就能够享受天下的利益;能够和天下人同享 ![]() ![]() ![]() [24]初,群臣议上尊号,皇甫 ![]() ![]() ![]() ![]() [24]当初,百官商议唐宪宗的尊号时,皇甫认为应当增加“孝德”两个字。中书侍郞、同平章事崔群说:“尊号中有‘圣’字,那么,‘孝’的意义已经包含在其中了。”皇甫在唐宪宗的面前说崔群的坏话:“崔群对于陛下的尊号,竟然舍不得用‘孝德’两个字。”宪宗大怒。这时,由于皇甫对于边军的⾐粮和赏赐物品,经常不按时发放,凡是供给的⾐粮物品,又大多是陈旧败腐的东西,无法使用,兵士埋怨愤怒,流言要发动兵变。宁节度使李光颜忧心如焚,十分恐惧,甚至一度打算杀自,他派人将此情况向唐宪宗汇报,宪宗不信。这时,京城上下听说边兵要发动兵变的消息,也都惊恐不安,崔群把京城內外人们惊恐不安的情况向唐宪宗报告。皇甫秘密地对唐宪宗说:“朝廷供给边军的⾐粮赏赐物品,都是按照过去的制度发放的。可是,人们的情绪却突然发生变化,我看都是由于崔群在那里鼓吹煽动,以此来猎取名声,而把人们的怨怒推给皇上。”宪宗听信了皇甫的谗言。十二月,乙卯(十一⽇),贬崔群为湖南观察使。于是,朝廷內外都咬牙切齿般地憎恨皇甫。 [25]中书舍人武儒衡,有气节,好直言,上器之,顾待甚渥,人皆言且⼊相。令狐楚忌之,思有以沮之者,乃荐山南东道节度推官狄兼暮才行。癸亥,擢兼暮左拾遗內供奉。兼暮,仁杰之族曾孙也。楚自草制辞,盛言“天后窃位, ![]() [25]中书舍人武儒衡做官有节 ![]() ![]() ![]() 十五年(庚子、820) 十五年(庚子,公元820年) [1]舂,正月,沂、海、兖、密观察使曹华请徙理兖州;许之。 [1]舂季,正月,沂、海、兖、密观察使曹华奏请朝廷,将观察使所在地由沂州迁往兖州,唐宪宗准奏。 [2]义成节度使刘悟⼊朝。 [2]义成节度使刘悟来京朝拜。 [3]初,左军中尉吐突承璀谋立澧王恽为太子,上不许。及上寝疾,承璀谋尚未息;太子闻而忧之,密遣人问计于司农卿郭钊,钊曰:“殿下但尽孝谨以俟之,勿恤其他。”钊,太子之舅也。 [3]当初,左神策军护军中尉吐突承璀密谋拥立澧王李恽为皇太子,唐宪宗不许。待到唐宪宗卧病时,吐突承璀的 ![]() 上服金丹,多躁怒,左右宦官往往获罪,有死者,人人自危;庚子,暴崩于中和殿。时人皆言內常侍陈弘志弑逆,其 ![]() 唐宪宗服用金丹后,常常暴躁发怒,左右随从宦官往往被怪罪责骂挨打,甚至有人被打死。由此人人自危。庚子(二十七⽇),唐宪宗在中和殿突然死亡,当时人都说是被內常侍陈弘志杀死的。陈弘志的同 ![]() ![]() 中尉梁守谦与诸宦官马进潭、刘承偕、韦元素、王守澄等共立太子,杀吐突承璀及澧王恽,赐左、右神策军士钱人五十缗,六军、威远人三十缗,左、右金吾人十五缗。 神策军护军中尉梁守谦和诸位宦官马进潭、刘承偕、韦元素、王守澄等人,共同拥立太子继皇帝位,杀吐突承璀和澧王李恽,赏赐左、右神策军士每人钱五十缗,左右羽林、左右龙武、左右神武六军、威远营军士每人钱三十缗,左右金吾军士每人钱十五缗。 闰月,丙午,穆宗即位于太极殿东序。是⽇,召翰林学士段文昌等及兵部郞中薛放、驾部员外郞丁公著对于思政殿。放,戎之弟;公著,苏州人;皆太子侍读也。上未听政,放、公著常侍 ![]() ![]() 闰月,丙午(初三),唐穆宗在太极殿东厢即皇帝位。当天,在思政殿召见翰林学士段文昌等人,以及兵部郞中薛放、驾部员外郞丁公著。薛放,即德宗朝福建观察使幕僚薛戎的弟弟;丁公著是苏州人。二人都是穆宗即位前的太子侍读。穆宗这时正为宪宗服丧,尚未亲政。薛放和丁公著常常在宮中陪伴穆宗,参预朝廷的机密工作。穆宗打算任命这两个人为宰相,二人坚决推辞。 [4]丁未,辍西宮朝临,集群臣于月化门外。贬皇甫为崖州司户;市井皆相贺。 [4]丁未(初四),唐穆宗在西宮早晚哭丧,在月华门外召见百官。随后下诏,贬皇甫为崖州司户。市民百姓都拍手叫好,庆贺除去一大祸害。 [5]上议命相,令狐楚荐御史中丞萧;辛亥,以及段文昌皆为中书侍郞、同平章事。楚、与皇甫皆同年进士,上 ![]() [5]唐穆宗与百官商议任命宰相,令狐楚推荐御史中丞萧。辛亥(初八),唐穆宗任命萧和段文昌二人均为中书侍郞、同平章事。令狐楚、萧和皇甫都是同一年考中的进士,穆宗恨皇甫和吐突承璀 ![]() 壬子,杖杀柳泌及僧大通,自余方士皆流岭表;贬左金吾将军李道古循州司马。 壬子(初九),唐穆宗下令杖杀柳泌和僧人大通,其余方士一律流放到五岭以外的荒远之地,同时下令贬左金吾将李道古为循州司马。 [6]癸丑,以薛放为工部侍郞,丁公著为给事中。 [6]癸丑(初十),唐穆宗任命薛放为工部侍郞,丁公著为给事中。 [7]乙卯,尊郭贵妃为皇太后。 [7]乙卯(十二⽇),唐穆宗尊奉郭贵妃为皇太后, [8]丁卯,上与群臣皆释服从吉。 [8]丁卯(二十四⽇),唐穆宗和群臣百官服丧期満,脫去丧服,穿上⽇常服装。 [9]二月,丁丑,上御丹凤门楼,赦天下。事毕,盛陈倡优杂戏于门內而观之。丁亥,上幸左神策军观手搏杂戏。 [9]二月,丁丑(初五),唐穆宗御临丹凤门楼,大赦天下。随后,在城楼上大摆乐舞和杂戏,穆宗在门里观看。丁亥(十五⽇),穆宗亲临左神策军,观看摔跤和杂戏表演。 庚寅,监察御史杨虞卿上疏,以为;“陛下宜延对群臣,周遍顾问,惠以气⾊,使是忠若趋利,论政若诉冤,如此而不致升平者,未之有也。”衡山人赵知微亦上疏谏上游畋无节。上虽不能用,亦不罪也。 庚寅(十八⽇),监察御史杨虞卿上奏,认为:“陛下应当接见群臣百官,逐个征求他们对朝政的意见,态度要和蔼可亲,以便使对陛下尽忠的人 ![]() ![]() [10]壬辰,废邕管,命容管经略使 ![]() [10]壬辰(二十⽇),唐穆宗下令废除邕管经略使,命容管经略使 ![]() [11]安南都护桂仲武至安南,杨清拒境不纳。清用荆惨 ![]() ![]() [11]安南都护桂仲武赴任抵安南,杨清抗拒朝廷命令,不让他⼊境。杨清对部下用荆残酷,他的同 ![]() [12]丹王逾薨。 [12]丹王李逾去世。 [13]吐蕃寇灵武。 [13]吐蕃国出兵犯侵灵武。 [14]宪宗之末,回鹘遣合达于来求昏尤切;宪宗许之。三月,癸卯朔,遣合达于归国。 [14]唐宪宗末年时,回鹘国派大臣合达⼲来唐朝求婚,要求十分迫切。宪宗同意回鹘国的请求。三月,癸卯朔(初一),穆宗命合达⼲回国。 [15]上见夏州观察判官柳公权书迹, ![]() [15]唐穆宗看到夏州观察判官柳公权的书法墨迹,十分喜 ![]() [16]辛未,安南将士开城纳桂仲武,执杨清,斩之。裴行立至海门而卒;复以仲武为安南都护。 [16]辛未(二十九⽇),安南的将士打开城门, ![]() [17]吐蕃寇盐州。 [17]吐蕃国出兵犯侵盐州。 [18]初,膳部员外郞元稹为江陵士曹,与监军崔潭峻善。上在东宮,闻宮人诵稹歌诗而善之;及即位,潭峻归朝,献稹歌诗百余篇。上问“稹安在?”对曰:“今为散郞。”夏,五月,庚戌,以稹为祠部郞中、知制诰;朝论鄙之。会同僚食瓜于阁下,有青蝇集其上,中书舍人武儒衡以扇挥之曰:“适从何来,遽集于此!”同僚皆失⾊,儒衡意气自若。 [18]当初,膳部员外郞元稹任江陵士曹时,和监军崔潭峻关系亲密。当时,唐穆宗还在东宮做太子,听到宮中有人朗诵元稹的诗歌,十分喜 ![]() [19]庚申,葬神圣章武孝皇帝于景陵;庙号宪宗。 [19]庚申(十九⽇),朝廷在同州奉先县的景陵埋葬神圣章武孝皇帝,庙号为宪宗。 [20]六月,以湖南观察使崔群为吏部侍郞,召对别殿。上曰:“朕升储副,知卿为羽翼。”对曰:“先帝之意,久属圣明,臣何力之有!” [20]六月,唐穆宗任命湖南观察使崔群为吏部侍郞。穆宗在便殿召见崔群,说;“朕当年被立为皇太子,知道你曾有赞助的功劳。”崔群说:“先帝立皇太子,一直是以陛下作为人选,我又有什么功劳呢?” [21]太后居兴庆宮,每朔望,上帅百官诣宮上寿。上 ![]() [21]皇太后居住在兴庆宮,每月初一和十五,唐穆宗率领百官到兴庆宮,为皇太后敬酒祝寿。穆宗本 ![]() [22]秋,七月,乙巳,以郓、曹、濮节度为天平军。 [22]秋季,七月,乙巳(初五),唐穆宗命郓、曹、濮节度号为“天平军” [23]门下侍郞、同平章事令狐楚坐为山陵使,部吏盗官物,又不给工人佣直,收其钱十五万缗为羡余献之,怨诉盈路,丁卯,罢为宣、翕、池观察使。 [23]门下侍郞、同平章事令狐楚任职山陵使时,他的部下官吏偷盗家国财物,而且,他又不支付工匠的工钱,搜刮了十五万缗作为陵墓工程的节余,奉献朝廷。工匠愤怒异常,不断向官府上诉。丁卯(二十七⽇),穆宗贬令狐楚为宣、歙、池观察使。 [24]八月,癸巳,发神策兵二千浚鱼藻池。 [24]八月,癸巳(二十四⽇),唐穆宗征发神策军兵士二千人疏浚鱼藻也。 [25]戊戌,以御史中丞崔植为中书侍郞、同平章事。 [25]戊戌(二十九⽇),唐穆宗任命御史中丞崔植为中书侍郞、同平章事。 [26]己亥,再贬令狐楚衡州刺史。 [26]己亥(三十⽇),唐穆宗下令再贬令狐楚为衡州刺史。 [27]上甫过公除,即事游畋声⾊,赐与无节。九月, ![]() ![]() ![]() ![]() [27]唐穆宗刚刚为宪宗服丧期満,就开始游乐打猎,喜好歌舞和女⾊,对臣下赏赐毫无节制。九月,穆宗计划在重 ![]() ![]() ![]() [28]戊午,加宁节度使李光颜、武宁节度使李并同平章事。 [28]戊午(十九⽇),穆宗授予宁节度使李光颜、武宁节度使李同平章事的荣誉官衔。 [29]冬,十月,王承宗薨;其下秘不发丧,子知 ![]() ![]() [29]冬季,十月,成德节度使王承宗死亡,他的部下隐瞒此事,没有公开举丧。王承宗的儿子王知 ![]() ![]() 承元时年二十,将士拜之,承元不受,泣且拜;诸将固请不已,承元曰:“天子遣中使监军,有事当与之议。”及监军至,亦劝之。承元曰:“诸公未忘先德,不以承元年少, ![]() 这一年,王承元年満二十岁,成德的将士向他行礼,他推辞不愿接受,一边哭泣,一边还礼。将士一再请求王承元继任节度使,王承元说:“皇上派宦官来监军,如有大事,应当与监军商议。”等到监军来到以后,也劝王承元继任。王承元说:“大家没有忘记我的祖辈在成德做节度使时的恩德,不认为我年少无知,想让我暂时管理军务,我请求大家允许我首先向朝廷尽忠,以便能够遵循我的祖⽗忠于朝廷的遗志。大家愿意听我的话吗?”诸将都表示同意。于是,王承元开始到都将厅堂办公,他下令左右随从不许称自己为留后,然后,把军政事务委托部下副职处理,自己向朝廷秘密上奏,请求由朝廷任命节度使。 庚辰,监军奏承宗疾亟,弟承元权知留后,并以承元表闻。 庚辰(十一⽇),成德监军上奏朝廷,称王承宗病重,由他的弟弟王承元暂时代理留后。同时,把王承元请求任命节度使的表奏上报朝廷。 [30] ![]() [30] ![]() [31]辛巳,遣起居舍人柏耆诣镇州宣 ![]() [31]辛巳(十二⽇),穆宗派遣起居舍人柏耆前往成德安抚将士。 [32]壬午,群臣⼊。谏议大夫郑覃、崔郾等五人进言:“陛下宴乐过多,畋游无度。今胡寇 ![]() ![]() ![]() [32]壬午(十三⽇),群臣⼊殿,谏议大夫郑覃、崔郾等五人向唐穆宗进言:“陛下游乐和宴会的次数过多,外出打猎没有节制。现在,吐蕃大军犯侵边境,如果边防忽然有紧急情况上奏,不知陛下在何处。另外,陛下⽇夜与乐舞唱戏的优人在一起亲近游玩,对他们赏赐太多。凡金银布帛,都是百姓的⾎汗,如果没有战功,不可随便赏赐。现在,虽然国库的财物尚有结余,但愿陛下 ![]() ![]() [33]上尝谓给事中丁公著曰:“闻外间人多宴乐,此乃时和人安,⾜用为 ![]() ![]() [33]唐穆宗曾对给事中丁公著说:“听说朝外士大夫经常饮宴游乐,这真是国泰民安,令人欣 ![]() ![]() ![]() [34]癸未,泾州奏吐蕃进营距州三十里,告急求救;以右军中尉梁守谦为左·右神策京西·北行营都监,将兵四千人,并发八镇全军救之;赐将士装钱二万缗。以郯王府长史邵同为太府少卿兼御史中丞,充答吐蕃请和好使。 [34]癸未(十四⽇),泾州上奏:吐蕃国进犯,军营离州城仅三十里。军书告急,请求朝廷出兵救援。穆宗任命右神策军护军中尉梁守谦为左、右神策京西、北行营都监,率兵四千人,同时征发神策京畿八镇全军前往救援,赏赐将士行装钱二万缗。穆宗又任命郯王府长史邵同为太府少卿兼御史中丞,充任答吐蕃请和好使。 初,秘书少监田洎⼊吐蕃为吊祭使,吐蕃请与唐盟于长武城下,洎恐吐蕃留之不得还,唯阿而已。既而吐蕃为 ![]() 当初,秘书少监田洎奉命赴吐蕃为吊祭使,吐蕃请求和唐朝在长武城下缔结会盟条约,田洎恐怕吐蕃把自己留拘,所以満口答应。不久,吐蕃由 ![]() [35]成德军始奏王承宗薨。乙酉,徙田弘正为成德节度使,以王承元为义成节度使,刘悟为昭义节度使,李为魏博节度使。又以左金吾将军田布为河 ![]() [35]这时,成德镇方上奏,报告王承宗的死讯。乙酉(十六⽇),唐穆宗任命魏博节度使田弘正为成德节度使,任命王承元为义成节度使,刘悟为昭义节度使,李为魏博节度使。又任命左金吾将军田布为河 ![]() [36]渭州刺史郝数出兵袭吐蕃营,所杀甚众。李光颜发宁兵救泾州。宁兵以神策受赏厚,皆愠曰:“人给五十缗而不识战斗者,彼何人 ![]() ![]() ![]() [36]渭州刺史郝多次出兵袭击吐蕃军营,杀伤很多敌军。宁节度使李光颜征发部兵马救援泾州,宁兵士认为神策军已得优厚赏赐,自己却一无所得,都愤怒地说:“有的军人给了五十缗钱而不参战,他们是什么人?有的军人连应当得到的⾐服和粮食都未发给,却要冒死向前冲锋陷阵,这又是什么人呢?”兵士喧扰不息,难以制止。李光颜亲自出面,对兵士们晓以大义,一边说,一边流泪。士兵受到 ![]() 西川奏吐蕃寇雅州;辛卯,盐州奏吐蕃营于乌、⽩池,寻亦皆退。 西川上奏:吐蕃国侵雅州。辛卯(二十二⽇),盐州上奏:吐蕃国在乌池、⽩池附近驻扎军队。不久,都撤退了。 [37]十一月,癸卯,遣谏议大夫郑覃诣镇州宣 ![]() ![]() ![]() [37]十一月,癸卯(初五),唐穆宗派遣谏议大夫郑覃赴镇州安抚军民,赏赐将士钱一百万缗。王承元在请求朝廷任命成德节度使以后,他的部将和邻近的藩镇争相以过去成德世袭的惯例劝说他,王承元一概不听。等到朝廷任命他为义成节度使,将士仍然喧哗不已,拒不接受朝廷任命。王承元和柏耆召集诸将,以朝廷下达的任命诏书开导大家,诸将却大声痛哭起来,仍不从命。王承元不得已。拿出自己家里的财产,散发给将士,并且把那些曾有军功的将士提拔迁升,然后对他们说:“诸位以我先辈在成德世代做节度使的缘故,不愿让我离开这里,你们的深情厚意我领了。但是,要让我违抗皇上的招令,这个罪名就太大了。过去,李师道叛 ![]() [38]上将幸华清宮,戊午,宰相率两省供奉官诣延英门,三上表切谏,且言:“如此,臣辈当扈从。”求面对,皆不听。谏官伏门下,至暮,乃退。己未,未明,上自复道出城,幸华清宮,独公主、驸马、中尉、神策六军使帅 ![]() [38]唐穆宗想到华清宮去游玩。戊午(二十一⽇),宰相率领中书、门下两省的供奉官到延英门,三次上奏劝阻,并且说:“如果皇上一定要去华清宮,我们做臣下的就应当随行护送。”宰相请求面见穆宗,穆宗不听。谏官都拜伏在延英门下,一直到傍晚才退回。己未(二十二⽇),天尚未明,穆宗从复道出城,到华清宮去游玩,只有公主、驸马、神策军护军中尉、神策军以及羽林、龙武、神威六军军使率 ![]() [39]十二月,已巳朔,盐州奏:吐蕃千余人围乌、⽩池。 [39]十二月,己巳朔(初一),盐州上奏:吐蕃国出动一千多人围攻乌池、⽩池。 [40]庚辰,西川奏南诏二万人⼊界,请讨吐蕃。 [40]庚辰(十二⽇),西川上奏:南诏国两万人进⼊唐朝境內,请求讨伐吐蕃。 [41]癸未,容管奏破⻩少卿万余众,拔营栅三十六。时少卿久未平,国子祭酒韩愈上言:“臣去年贬岭外, ![]() ![]() [41]癸未(十五⽇),容管上奏:出兵击破蛮人⻩少卿一万多人,攻拔营栅三十六个。这时,由于唐朝军队很久未能平定⻩少卿,国子祭酒韩愈上言说:”我于去年贬官到岭南,对⻩家贼的情况很 ![]() ![]() ![]() 穆宗睿圣文惠存皇帝上长庆元年(辛丑、821) 唐穆宗长庆元年(辛丑,公元821年) [1]舂,正月,辛丑,上祀圜丘;赦天下,改元。河北诸道各令均定两税。 [1]舂季,正月,辛丑(初四),唐穆宗到圜丘祭天,大赦天下,改年号为长庆。下令河北各藩镇勘定两税税额。 [2]门下侍郞、同平章事萧,介洁疾恶,为相,重惜官职,少所引拔。西川节度使王播大修贡奉,且以赂结宦官,求为相,段文昌复左右之;诏徵播诣京师。屡于延英力争,言:“播纤 ![]() ![]() ![]() [2]门下侍郞、同平章事萧 ![]() ![]() ![]() ![]() ![]() [3]卢龙节度使刘总既杀其⽗兄,心常自疑,数见⽗兄为祟;常于府舍饭僧数百,使昼夜为佛事,每视事退则处其中,或处他室,则惊悸不敢寐。晚年,恐惧尤甚;亦见河南、北皆从化,己卯,奏乞弃官为僧;仍乞赐钱百万缗以赏将士。 [3]卢龙(幽州)节度使刘总自从杀死他的⽗亲和兄弟后,心中常常自疑不安,多次梦见⽗亲和兄弟变为鬼祟,危害自己。于是,经常在节度使府的一个房间招待几百名僧人就餐,让他们昼夜为自己念佛,以便避免灾祸。他每次办公后就住在这里,如果偶然住在别处,就会惊吓得睡不着觉。到了晚年,他更加恐惧。同时,看到河南、河北的藩镇都已归顺朝廷,己卯(十二⽇),上奏朝廷,乞请弃官为僧,并请求朝廷赐钱一百万缗,用来赏赐将士。 [4]上面谕西川节度使王播令归镇,播累表乞留京师。会中书侍郞、同平章事段文昌请退,壬申,以文昌同平章事,充西川节度使;以翰林学士杜元颖为户部侍郞、同平章事;以播为刑部尚书,充盐铁转运使。元颖,淹之六世孙也。 [4]唐穆宗当面告诉西川节度使王播,命令他归还本镇。王播多次上表,乞请留居京城。这时,正好中书侍郞、同平章事段文昌请求辞职,壬申(疑误),穆宗任命段文昌带同平章事的官衔,充任西川节度使;任命翰林学士杜元颖为户部侍郞、同平章事;任命王播为刑部尚书,充任盐铁转运使。杜元颖是唐太宗时宰相杜淹的第六代孙。 [5]回鹘保义可汗卒。 [5]回鹘国保义可汗去世。 [6]三月,癸丑,以刘总兼侍中,充天平节度使;以宣武节度使张弘靖为卢龙节度使。 [6]三月,癸丑(十七⽇),唐穆宗任命刘总兼侍中,充任天平节度使;任命宣武节度使张弘靖为卢龙(幽州)节度使。 [7]乙卯,以权知京兆尹卢士玫为瀛莫观察使。 [7]乙卯(十九⽇),任命代理京兆尹卢士玫为瀛莫观察使。 丁巳,诏刘总兄弟子侄皆除官,大将僚佐亦宜超擢,百姓给复一年,军士赐钱一百万缗。 丁巳(二十一⽇),唐穆宗下诏:刘总的兄弟子侄全都授官,大将和僚佐也都应予以越级提拔,百姓免除一年赋税,兵士赏赐钱一百万缗。 [8]戊午,立皇弟憬为王,悦为琼王,为沔王,怿为婺王,为茂王,为光王,协为淄王,为衢王,惋为澶王;皇子湛为景王,涵为江王,凑为漳王,溶为安王,为颍王。 [8]戊午(二十二⽇),唐穆宗立自己的弟弟李憬为王,李悦为琼王,李为沔王,李怿为婺王,李为茂王,李怡为光王,李协为淄王,李为衢王,李惋为澶王。立儿子李湛为景王,李涵为江王,李凑为漳王,李溶为安王,李为颍王。 [9]刘总奏恳乞为僧,且以其私第为佛寺;诏赐总名大觉,寺名报恩,遣中使以紫僧服及天平节钺、侍中告⾝并赐之,惟其所择。 [9]刘总上奏,恳求穆宗批准自己为僧,同时请求批准以自己的人私住宅为佛寺。穆宗下诏,赐刘总的名字叫大觉,佛寺的名字叫报恩寺,派遣宦官带着紫⾊的僧服以及天平节度使的符节和侍中的任命书授予刘总,由他选择。 诏未至,总已削发为僧,将士 ![]() 诏书尚未到达幽州,刘总已经剃发做了和尚。将士想遮拦強留刘总,刘总杀死将士中为首者十几个人。当夜,他把节度使的大印和符节授予留后张,然后逃走。等到天明,军中才知道他已逃亡的消息。张上奏,称刘总去向不明。癸亥(二十七⽇),刘总死于定州境內。 [10]翰林学士李德裕,吉甫之子也,以中书舍人李宗闵尝对策讥切其⽗,恨之。宗闵又与翰林学士元稹争进取有隙。右补阙杨汝士与礼部侍郞钱徽掌贡举,西川节度使段文昌、翰林学士李绅各以书属所善进士于徽;及榜出,文昌、绅所属皆不预,及第者,郑朗,覃之弟;裴撰,度之子;苏巢,宗闵之婿;杨殷士,汝士之弟也。 [10]翰林学士李德裕是李吉甫的儿子,鉴于中书舍人李宗闵曾经在元和三年科举试考的对策中讽刺他的⽗亲,十分痛恨。李宗闵又与翰林学士元稹争官,二人产生矛盾。这一年,右补阙杨汝士和礼部侍郞钱徽二人主持进士试考。西川节度使段文昌、翰林学士李绅分别给钱徽写信,推荐自己所亲近的考生。等到放榜后,文昌和李绅所推荐的考生都落选了,中榜的进士当中:郑朗中郑覃的弟弟;裴撰是裴度的儿子;苏巢是李宗闵的女婿;杨殷士是杨汝士的弟弟。 文昌言于上曰:“今岁礼部殊不公,所取进士皆弟子无艺,以关节得这。”上以问诸学士,德裕、稹、绅皆曰:“诚如文昌言。”上乃命中书舍人王起等覆试。夏,四月,丁丑,诏黜朗等十人,贬徽江州刺史,宗闵剑州刺史,汝士开江令。 段文昌对唐穆宗说:“今年,礼部试考很不公正,所录取的进士都是朝廷公卿大臣的弟子,没有才能,靠行贿和托人情才考中的。”穆宗将段文昌所说的情况问翰林诸位学士,李德裕、元稹、李绅都异口同说:“确实像文昌说的那样。”于是,穆宗命中书舍人王起等人复试。夏季,四月,丁丑(十一⽇),下诏废除郑朗等十个进士,贬钱徽为江州刺史;李宗闵为剑州刺史,杨汝士为开江令。 或劝徽奏文昌、绅属书,上必悟,徽曰:“苟无愧心,得丧一致,奈何奏人私书,岂士君子所为 ![]() ![]() 有人劝钱徽向朝廷揭发段文昌、李绅曾写信为自己的亲友请托,认为这样的话,皇上必定会明⽩是非曲直,收回诏书。钱徽说:“如果我问心无愧,无论升官还是贬官,都无所谓,为什么要去揭发人家的人私信件?这难道是士大夫和君子所应当⼲的事吗?”说完,就把段文昌和李绅的信拿出来烧了,当时的人都称赞他有君子的风度。李绅是唐⾼宗时宰相李敬玄的曾孙;王起是王播的弟弟。从此以后,李德裕和李宗闵二人各分为朋 ![]() [11]丙戌,册回鹘嗣君为登羽录没密施句主毗伽崇德可汗。 [11]丙戌(二十⽇),唐穆宗册命回鹘国的新任君主为登羽录没密施句主毗伽崇德可汗。 [12]五月,丙申朔,回鹘遣都督、宰相等五百余人来逆公主。 [12]五月,丙申朔(初一),回鹘国派遣都督、宰相五百人来唐 ![]() [13]壬子,盐铁使王播奏:约榷茶额,每百钱加税五十。右拾遗李珏等上疏,以为:“榷茶近起贞元多事之际,今天下元虞,所宜宽横敛之目;而更增之,百姓何时当得息肩!”不从。 [13]壬子(十七⽇),盐铁使王播上奏:家国茶叶专卖的税收数额,大约每一百文可加税钱五十文。右拾遗李珏等人上疏,认为:“茶叶专卖始于贞元年间朝廷多难的时期,现在,天下太平,应当减少横征暴敛的赋税数量,却反而增加,那么,百姓什么时候才能减轻负担呢?”穆宗不听。 [14]丙辰,建王恪薨。 [14]丙辰(二十一⽇),建王李恪去世。 [15]癸亥,以太和长公主嫁回鹘。公主,上之妹也。吐蕃闻唐与回鹘婚,六月,辛未,寇青塞堡;盐州刺史李文悦击却之。戊寅,回鹘奏:“以万骑出北庭,万骑出安西,拒吐蕃以 ![]() [15]癸亥(二十八⽇),唐穆宗命以太和长公主出嫁回鹘国可汗。公主,即穆宗的妹妹。吐蕃国听到唐朝和回鹘国通婚的消息,六月,辛未(初七),出兵犯侵青寨堡,盐州刺史李文悦率兵击退吐蕃兵。戊寅(十四⽇),回鹘国上奏:“我国已经出动一万名骑兵到北庭,一万名骑兵到安西,抵抗吐蕃侵扰,以便 ![]() [16]初,刘总奏分所属为三道:以幽、涿、营为一道,请除张弘靖为节度使;平、蓟、妫、檀为一道,请除平卢节度使薛平为节度使;瀛、莫为一道,请除权知京兆尹卢士玫为观察使。 [16]当初,幽州节度使刘总上奏,建议将幽州所管辖的州县分为三道:幽州、涿州、营州为一道,请求任命张弘靖为节度使;平州、蓟州、妫州、檀州为一道,请求任命平卢节度使薛平为节度使;瀛州、莫州为一道,请求任命代理京兆尹卢士玫为观察使。 张靖先在河东,以宽简得众,总与之邻境,闻其风望,以燕人桀骜⽇久,故举弘靖自代以安辑之。平,嵩之子,知河朔风俗,而尽诚于国,故举之。士玫,则总 ![]() 张弘靖过去河东做节度使时,对部下宽容大度,因而得到将士的拥戴。幽州与河东相邻,刘总听说张弘靖在河东的情况,考虑到幽州人桀骜不驯已天长⽇久,因此,推荐张弘靖代替自己,以便能够安抚将士。薛平是唐代宗时相卫节度使薛嵩的儿子, ![]() ![]() 总又尽择麾下伉健难制者都知兵马使朱克融等送之京师,乞加奖拔,使燕人有慕羡朝廷禄位之志。又献征马万五千匹,然后削发委去。克融,滔之孙也。 刘总又把部下骄纵強横难以管辖的将士,如都知兵马使朱克融等人全部挑选出来,送到京城,请朝廷奖励并予以提拔,以便让幽州人都能产生羡慕朝廷官爵俸禄的意向。同时,他又向朝廷奉献战马一万五千匹,然后,剃发离开幽州。朱克融是唐德宗时幽州节度使朱滔的孙子。 是时上方酣宴,不留意天下之务,崔植、杜元颖无远略,不知安危大体,苟 ![]() 这时,唐穆宗整天沉湎于酒宴之中,不大留意天下的政务,宰相崔植、杜元颖缺乏深谋远虑,没有考虑朝政的安危大局,只是想尊崇张弘靖官位,于是,仅仅把瀛州、莫州从幽州节度使管辖的地区中分割出来,由卢士玫统辖,其余各州,都由张弘靖统领。朱克融等人在京城客居很久,窘迫到借⾐讨食的地步,每天到中书省去请求授予官职,崔植、杜元颖不理。等到朝廷正式任命张弘靖为幽州节度使,勒令朱克融等人归回幽州,受张弘靖指使效力。朱克融等人十分怨怒。 先是,河北节度使皆亲冒寒暑,与士卒均劳逸。及弘靖至,雍容骄贵,肩舆于万众之中,燕人讶之。弘靖庄默自尊,涉旬乃一出坐决事,宾客将吏罕得闻其言,情意不接,政事多委之幕僚。而所辟判官韦雍辈多年少轻薄之士,嗜酒豪纵,出⼊传呼甚盛,或夜归烛火満街,皆燕人所不习也。诏以钱百万缗赐将士,弘靖留其二十万缗充军府杂用,雍辈复裁刻军士粮赐,绳之以法,数以反虏诟责吏卒,谓军士曰:“今天下太平,汝曹能挽两石弓,不若识一丁字!”由是军中人人怨怒。 以前,幽州节度使都能冒着严寒酷暑,亲自和士卒同甘共苦。等到张弘靖来到幽州上任后,却雍容闲雅,傲慢华贵,乘轿出⼊于众人之中,幽州人很看不惯,十分惊讶。张弘靖庄重自尊,每十天才到节度使府办分处理军政事务一次,他的幕僚和部下将吏很难听到他说话,因此,上下关系很不融洽,⽇常政务大多委托他的幕僚处理。他所任命的判官韦雍等人大多都是年少轻浮的人,嗜好饮酒奢侈,行为放纵,进出官府时,随从传叫呼喊,十分隆重,有时夜间从外面回来,烛火満街。这些,都是幽州人所不习惯的。穆宗下诏赐将士钱一百万缗,张弘靖截留其中二十万缗,充作切度使府杂用。韦雍等人又克扣兵士的军粮,将士不満,动不动就绳之以法,并经常嘲笑责骂官吏和士卒为反虏,他们对兵士说:“现在天下太平,你们虽然能拉开两石的強弓,但不如认识一个字。”于是,军中将士人人怨恨愤怒。 Www.WuWxS.Cc |
上一章 资治通鉴 下一章 ( → ) |
武王小说网提供司马光最新小说资治通鉴无删章节无删减全文阅读,资治通鉴是司马光编写的一部情节文笔俱佳的作品,值得网友完整版阅读,武王小说网最值得网友收藏的无删减小说阅读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