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王小说网提供资治通鉴最快更新完整版阅读 |
![]() |
|
武王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资治通鉴 作者:司马光 | 书号:10116 时间:2017/3/25 字数:45956 |
上一章 六纪唐后 下一章 ( → ) | |
起上章摄提格,尽玄黓执徐六月,凡二年有奇。 明宗圣德和武钦孝皇帝中之下 ◎ 长兴元年庚寅,公元九三零年 舂,正月,董璋遣兵筑七寨于剑门。辛巳,孟知祥遣赵季良如梓州修好。 鸿胪少卿郭在徽奏请铸当五千、三千、一千大钱;朝廷以其指虚为实,无识妄言,左迁卫尉少卿、同正。 吴徙平原王澈为德化王。 二月,乙未朔,赵季良还成都,谓孟知祥曰:“董公贪残好胜,志大谋短,终为西川之患。”都指挥使李仁罕、张业 ![]() ![]() 壬子,孟知祥、董璋同上表言:“两川闻朝廷于阆中建节,绵、遂益兵,无不忧恐。”上以诏书 ![]() 癸酉,吴主立江都王琏为太子。 丙子,以宣徽使硃弘照为凤翔节度使。 康福奏克保静镇,斩李匡宾。 复以安义为昭义军。 帝将立曹淑妃为后,淑妃谓王德妃曰:“吾素病中烦,倦于接对,妹代我为之。”德妃曰:“中宮敌偶至尊,谁敢⼲之!”庚寅,立淑妃为皇后。德妃事后恭谨,后亦怜之。初,王德妃因安重诲得进,常德之。帝 ![]() ⾼从诲遣使奉表诣吴,告以坟墓在国中,恐为唐所讨,吴兵援之不及,谢绝之。吴遣兵击之,不克。 董璋恐绵州刺史武虔裕窥其所为,夏,四月,甲午朔,表兼行军司马,囚之府廷。 宣武节度使符习,自恃宿将,论议多抗安重诲,重诲求其过失,奏之,丁酉,诏习以太子太师致仕。 戊戌,加孟知祥兼中书令,夏鲁奇同平章事。 初,帝在真定,李从珂与安重诲饮酒争言,从珂殴重诲,重诲走免;既醒,悔谢,重诲终衔之。至是,重诲用事,自皇子从荣、从厚皆敬事不暇。时从珂为河中节度使、同平章事,重诲屡短之于帝,帝不听。重诲乃矫以帝命谕河东牙內指挥使杨彦温使逐之。是⽇,从珂出城阅马,彦温勒兵闭门拒之,从珂使人扣门诘之曰:“吾将汝厚,何为如是?”对曰:“彦温非敢负恩,受枢密院宣耳。请公⼊朝。”从珂止于虞乡,遣使以状闻。使者至,壬寅,帝问重诲曰:“彦温安得此言?”对曰:“此 ![]() ![]() ![]() ![]() ![]() 加安重诲兼中书令。 李从珂至洛 ![]() ![]() ![]() ![]() ![]() ![]() ![]() 戊午,帝加尊号曰圣明神武文德恭孝皇帝。 安重诲言昭义节度使王建立过魏州有摇众之语,五月,丙寅,制以太傅致仕。 董璋阅集兵民,皆剪发黥面,复于剑门北置永定关,布列烽火。 孟知祥累表请割云安等十三盐监隶西川,以盐直赡宁江屯兵,辛卯,许之。 六月,癸已朔,⽇有食之。 辛亥,敕防御、团练使、刺史、行军司马、节度副使,自今皆自朝廷除之,诸道无得奏荐。 董璋遣兵掠遂、阆镇戍,秋,七月,戊辰,两川以朝廷继遣兵屯遂、阆,复有论奏,自是东北商旅少敢⼊蜀。 八月,乙未,捧圣军使李行德、十将张俭引告密人边彦温告“安重诲发兵,云 ![]() ![]() ![]() ![]() 以前忠武节度使张延朗行工部尚书,充三司使。三司使之名自此始。 吴徐知诰以海州都指挥使王传拯有威名,得士心,值团练使陈宣罢归,知诰许以传拯代之;既而复遣宣还海州,征传拯还江都。传拯怒,以为宣毁之,己亥,帅麾下⼊辞宣。因斩宣,焚掠城郭,帅其众五千来奔。知诰曰:“是吾过也。”免其 ![]() 壬寅,赵凤奏:“切闻近有 ![]() 立皇子从荣为秦王;丙辰,立从厚为宋王。 董璋之子光业为宮苑使,在洛 ![]() ![]() 九月,癸亥,西川进奏官苏愿⽩孟知祥云:“朝廷 ![]() 安重诲久专大权,中外恶之者众;王德妃及武德使孟汉琼浸用事,数短重诲于上。重诲內忧惧,表解机务,上曰:“朕无间于卿,诬罔者朕既诛之矣,卿何为尔?”甲戌,重诲复面奏曰:“臣以寒 ![]() ![]() 东川兵至阆州,诸将皆曰:“重璋久蓄反谋,以金帛啖其士卒,锐气不可当,宜深沟⾼垒以挫之,不过旬⽇,大军至,贼自走矣。”李仁矩曰:“蜀兵懦弱,安能当我精卒!”遂出战,兵未 ![]() ![]() ![]() ![]() ![]() 甲申,以范延光为枢密使,安重诲如故。 丙戌,下制削董璋官爵,兴兵讨之。丁亥,以孟知祥兼西南面供馈使。以天雄节度石敬瑭为东川行营都招讨使,以夏鲁奇为之副。璋使孟思恭分兵攻集州,思恭轻进,败归;璋怒,遣还成都,知祥免其官。戊子,以石敬瑭权知东川事。庚寅,以右武卫上将军王思同为西都留守兼行营马步都虞候,为伐蜀前锋。 汉主遣其将梁克贞、李守鄜攻 ![]() ![]() 冬,十月,癸巳,李仁罕围遂州,夏鲁奇婴城固守;孟知祥命都押牙⾼敬柔帅资州义军二万人筑长城环之。鲁奇遣马军都指挥使康文通出战,文通闻阆州陷,遂以其众降于仁罕。 戊戌,董璋引兵趣利州,遇雨,粮运不继,还阆州。知祥闻之,惊曰:“比破阆中,正 ![]() ![]() 钱镠因朝廷册闽王使都裴羽还,附表引咎;其子传瓘及将佐屡为镠上表自诉。癸卯,敕听两浙纲使自便。 以宣徽北院使冯赟为左卫上将军、北都留守。 丁未,族诛董光业。 楚王殷寝疾,遣使诣阙,请传位于其子希声。朝廷疑殷已死,辛亥,以希声为起复武安节度使兼侍中。 孟知祥以故蜀镇江节度使张武为峡路行营招收讨伐使,将⽔军趣夔州,以左飞棹指挥使袁彦超副之。癸丑,东川兵陷征、合、巴、蓬、果五州。 丙辰,吴左仆 ![]() 汉将梁克贞⼊占城,取其宝货以归。 十一月,戊辰,张武至渝州,刺史张环降之,遂取泸州,遣先锋将硃偓分兵趣黔、涪。 己巳,楚王殷卒,遗命诸子,兄弟相继;置剑于祠堂,曰;“违吾命者戮之!”诸将议遣兵守四境,然后发丧,兵部侍郞⻩损曰:“吾丧君有君,何备之有!宜遣使诣邻道告终称嗣而已。” 石敬瑭⼊散关,阶州刺史王经贽、泸州刺史冯晖与前锋马步都虞候王思同、步军都指挥使赵在礼引兵出人头山后,过剑门之南,还袭剑门,壬申,克之,杀东川兵三千人,获都指挥使齐彦温,据而守之。晖,魏州人也。甲戌,弘贽等破剑州,而大军不继,乃焚其庐舍,取其资粮,还保剑门。乙亥,诏削孟知祥官爵。己卯,董璋遣使至成都告急。知祥闻剑门失守,大惧,曰:“董公果误我!”庚辰,遣牙內都指挥使李肇将兵五千赴之,戒之曰:“尔倍道兼行,先据剑州,北军无能为也。”又遣使诣遂州,令赵廷隐将万人会屯剑州。又遣故蜀永平节度使李筠将兵四千趣龙州,守要害。时天寒,士卒恐惧,观望不进,廷隐流涕谕之曰:“今北军势盛,汝曹不力战却敌,则 ![]() ![]() 丙戌,马希声袭位,称遗命去建国之制,复籓镇之旧。 契丹东丹王突 ![]() 十二月,壬辰,石敬瑭至剑门。乙未,进屯剑州北山;赵廷隐陈于牙城后山,李肇、王晖陈于河桥。敬瑭引步兵进击廷隐,廷隐择善 ![]() ![]() ![]() 癸卯,夔州奏复取开州。 庚戌,以武安节度使马希声为武安、静江节度使,加兼中书令。 石敬瑭征蜀未有功,使者自军前来,多言道险狭,进兵甚难,关右之人疲于转饷,往往窜匿山⾕,聚为盗贼。上忧之,壬子,谓近臣曰:“谁能办吾事者!吾当自行耳。”安重诲曰:“臣职忝机密,军威不振,臣之罪也,臣请自往督战。”上许之。重诲即拜辞,癸丑,遂行,⽇驰数百里。西方籓镇闻之,无不惶骇。钱帛、刍粮昼夜辇运赴利州,人畜毙踣于山⾕者不可胜纪。时上已疏重诲,石敬瑭本不 ![]() 西川兵先戍夔州者千五百人,上悉纵归。 ◎ 长兴二年辛卯,公元九三一年 舂,正月,壬戌,孟知祥奉表谢。 庚午,李仁罕陷遂州,夏鲁奇杀自。 癸酉,石敬瑭复引兵至剑州,屯于北山。孟知祥枭夏鲁奇首以示之。鲁奇二子从敬瑭在军中,泣请往取其首葬之,敬瑭曰:“知祥长者,必葬而⽗,岂不逾于⾝首异处乎!”既而知祥果收葬之。敬瑭与赵廷隐战不利,复还剑门。 丙戌,加⾼从诲兼中书令。 东川归合州于武信军。 初,凤翔节度使硃弘昭谄事安重诲,连得大镇。重诲过凤翔,弘昭 ![]() ![]() ![]() 二月,己丑朔,石敬瑭以遂、阆既陷,粮运不继,烧营北归。军前以告孟知祥,知祥匿其书,谓赵季良曰:“北军渐进,奈何?”季良曰:“不过绵州,必遁。”知祥问其故,曰:“我逸彼劳,彼悬军千里,粮尽,能无遁乎!”知祥大笑,以书示之。 安重诲至三泉,得诏亟归;过凤翔,硃弘昭不內,重诲惧,驰骑而东。 两川兵追石敬瑭至利州,壬辰,昭武节度使李彦琦弃城走;甲午,两川兵⼊利州。孟知祥以赵廷隐为昭武留后,廷隐遣使密言于知祥曰:“董璋多诈,可与同忧,不可与共乐,他⽇必为公患。因其至剑州劳军,请图之,并两川之众,可以得志于天下。”知祥不许。璋⼊廷隐营,留宿而去。廷隐叹曰:“不从吾谋,祸难未已!” 庚子,孟知祥以武信留后李仁罕为峡路行营招讨使,使将⽔军东略地。 辛丑,以枢密使兼中书令安重诲为护国节度使。赵凤言于上曰:“重诲陛下家臣,其心终不叛主,但以不能周防,为人所谗;陛下不察其心,重诲死无⽇矣。”上以为朋 ![]() 丁巳,李仁罕陷忠州。 吴徐知诰 ![]() ![]() ![]() 三月,己未朔,李仁罕陷万州;庚申,陷云安监。 辛酉,赐契丹东丹王突 ![]() 李仁罕至夔州,宁江节度使安崇阮弃镇,与杨汉宾自均、房逃归;壬戌,仁罕陷夔州。 帝既解安重诲枢务,乃召李从珂,泣谓曰:“如重诲意,汝安得复见吾!”丙寅,以从珂为左卫大将军。 壬申,横海节度使、同平章事孔循卒。 乙酉,复以钱镠为天下兵马都元帅、尚⽗、吴越国王,遣监门上将军张篯往谕旨,以曏⽇致仕,安重诲矫制也。 丁亥,以太常卿李愚为中书侍郞、同平章事。 夏,四月,辛卯,以王德妃为淑妃。 闽奉国节度使兼中书令王延禀闻闽王延钧有疾,以次子继升知建州留后,帅建州刺史继雄将⽔军袭福州。癸卯,延禀攻西门,继雄攻东门;延钧遣楼船指挥使王仁达将⽔军拒之。仁达伏甲舟中,伪立⽩帜请降,继雄喜,屏左右,登仁达舟 ![]() ![]() ![]() 以宣徽北院使赵延寿为枢密使。 己酉,天雄节度使、同平章事石敬瑭兼六军诸卫副使。 辛亥,以硃弘照为宣徽南院使。 五月,闽王延钧斩王延禀于市,复其姓名曰周彦琛,遣其弟都教练使延政如建州抚 ![]() 丁卯,罢亩税麹钱,城中官造麹减旧半价,乡村听百姓自造;民甚便之。 己卯,以孟汉琼知內侍省事,充宣徽北院使。汉琼,本赵王镕奴也。时范延光、赵延寿虽为枢密使,惩安重悔以刚愎得罪,每于政事不敢可否;独汉琼与王淑妃居中用事,人皆惮之。先是,宮中须索稍逾常度,重诲辄执奏,由是非分之求殆绝。至是,汉琼直以中宮之命取府库物,不复关由枢密院及三司,亦无语文书,所取不可胜纪。 辛巳,以相州刺史孟鹄为左骁卫大将军,充三司使。 昭武留后赵廷隐自成都赴利州,逾月,请兵进取兴元及秦、凤;孟知祥以兵疲民困,不许。 护国节度使兼中书令安重诲內不自安,表请致仕;闰月,庚寅,制以太子太师致仕。是⽇,其子崇赞、崇绪逃奔河中。壬辰,以保义节度使李从璋为护国节度使;甲午,遣步军指挥使药彦稠将兵趣河中。安崇赞等至河中,重诲惊曰:“汝安得来?”既而曰:“吾知之矣,此非渠意,为人所使耳。吾以死徇国,夫复何言!”乃执二子表送诣阙。明⽇,有中使至,见重诲,恸哭久之;重诲问其故,中使曰:“人言令公有异志,朝廷已遣药彦稠将兵至矣。”重诲曰:“吾受国怨,死不⾜报,敢有异志,更烦家国发兵,贻主上之忧,罪益重矣。”崇赞等至陕,有诏系狱。皇城使翟光鄴素恶重诲,帝遣诣河中察之,曰:“重诲果有异志则诛之。”光鄴至河中,李从璋以甲士围其第,自⼊见重诲,拜于庭下。重诲惊,降阶答拜,从璋奋挝击其首; ![]() ![]() 丙午,帝遣西川进奏官苏愿、东川军将刘澄各还本道,谕以安重诲专命,兴兵致讨,今已伏辜。 六月,乙丑,复以李从珂同平章事,充西都留守。 丙子,命诸道均民田税。 闽王延钧好神仙之术,道士陈守元、巫者徐彦、兴盛韬共 ![]() 秋,九月,己亥,更赐东凡慕华姓名曰李赞华。 吴镇南节度使、同平章事徐知谏卒;以诸道副都统、镇海节度使、守中收令徐知询代之,赐爵东海郡王。徐知诰之召知询⼊朝也,知谏豫其谋。知询遇其丧于涂,抚棺泣曰:“弟用心如此,我亦无憾,然何面见先王于地下乎!”辛丑,加枢密使范延光同平章事。 辛亥,敕解纵五坊鹰隼,內外无得更进。冯道曰:“陛下可谓仁及禽兽。”上曰:“不然。朕昔尝从武皇猎,时秋稼方 ![]() 冬,十月,丁卯,洋州指挥使李进唐攻通州,拔之。 壬午,以王延政为建州刺史。 十一月,甲申朔,⽇有食之。 癸巳,苏愿至成都,孟知祥闻甥妷在朝廷者皆无恙,遣使告董璋, ![]() ![]() 乙未,李仁罕自夔州引兵还成都。 吴中书令徐知诰表称辅政岁久,请归老金陵;乃以知诰为镇海、宁国节度使,镇金陵,馀官如故,总录朝政如徐温故事。以其子兵部尚书、参政事景通为司徒、同平章事,知中外左右诸军事,留江都辅政;以內枢使、同平章事王令谋为右仆 ![]() ![]() 十二月,甲寅朔,初听百姓自铸农器并杂铁器,每田二亩,夏秋输农具三钱。 武安、静江节度使马希声闻梁太祖嗜食 ![]() ![]() ![]() ![]() 癸亥,徐知诰至金陵。 昭武留后赵廷隐⽩孟知祥以利州城堑已完,顷在剑州与牙內都指挥使李肇同功,愿以昭武让肇,知祥褒谕,不许;延隐三让,癸酉,知祥召廷隐还成都,以肇代之。 闽陈守元等称宝皇之命,谓闽王延钧曰:“苟能避位受道,当为天子六十年。”延钧信之,丙子,命其子节度使使继鹏权军府事。延钧避位受箓,道名玄锡。 ![]() ![]() ![]() ![]() ![]() ◎ 长兴三年壬辰,公元九三二年 舂,正月,枢密使范延光言:“自灵州至邠州方渠镇,使臣及外国⼊贡者多为 ![]() ![]() 乙未,孟知祥 ![]() 孟知祥以朝廷恩意优厚,而董璋塞绵州路,不听遣使⼊谢,与节度副使赵季良等谋, ![]() 二月,赵季良与诸将议遣昭武都监太原⾼彦俦将兵攻取壁州,以绝山南兵转⼊山后诸州者;孟知祥谋于僚佐,李昊曰:“朝廷遣苏愿等西归,未尝报谢,今遣兵侵轶,公若不顾坟墓、甥妷,则不若传檄举兵直取梁、洋,安用壁州乎!”知祥乃止。季良由是恶昊。 辛未,初令国子监校定《九经》,雕印卖之。 药彦稠等奏破 ![]() 赐⾼从诲爵 ![]() 吴徐知诰作礼贤院于府舍,聚图书,延士大夫,与孙晟及海陵陈觉谈议时事。 孟知祥三遣使说董璋,以主上加礼于两川,苟不奉表谢罪,恐复致讨;璋不从。三月,辛丑,遣李昊诣梓州,极论利害,璋见昊,诟怒,不许。昊还,言于知祥曰:“璋不通谋议,且有窥西川之志,公宜备之。” 甲辰,闽王延钧复位。 吴越武肃王钱镠疾,谓将吏曰:“吾疾必不起,诸儿皆愚懦,谁可为帅者?”众泣曰:“两镇令公仁孝有功,孰不 ![]() ![]() ![]() ![]() ![]() 初,契丹舍利荝剌与惕隐皆为赵德钧所擒,契丹屡遣使请之。上谋于群臣,德钧等皆曰:“契丹所以数年不犯边,数求和者,以此辈在南故也,纵之则边患复生。”上以问冀州刺史杨檀,对曰:“荝剌,契丹之骁将,曏助王都谋危社稷,幸而擒之,陛下免其死,为赐已多。契丹失之如丧手⾜。彼在朝廷数年,知国中虚实,若得归,为患必深,彼才出塞,则南向发矢矣,恐悔之无及。”上乃止。檀,沙陀人也。 上 ![]() ![]() ![]() ![]() 乙丑,加宋王从厚兼中书令。 东川节度使董璋会诸将谋袭成都,皆曰必克;前陵州刺史王晖曰:“剑南万里,成都为大,时方盛夏,师出无名,必无成功。”璋不从。孟知祥闻之,遣马军都指挥使潘仁嗣将三千人诣汉州诇之。璋⼊境,破⽩杨林镇,执戍将武弘礼,声势甚盛,知祥忧之。赵季良曰:“璋为人勇而无恩,士卒不附,城守则难克,野战则成擒矣。今不过巢⽳,公之利也。璋用兵精锐皆在前锋,公宜以赢兵 ![]() 五月,壬午朔,廷隐⼊辞。董璋檄书至,又有遗季良、廷隐及李肇书,诬之云,季良、廷隐与己通谋,召己令来。知祥以书授廷隐,廷隐不视,投之于地,曰:“不过为反间, ![]() ![]() ![]() ![]() ![]() ![]() ![]() ![]() ![]() 康福奏 ![]() 壬辰,孟知祥有疾,癸巳,疾甚,中门副使王处回侍左右,庖人进食,必空器而出,以安众心。李仁罕自遂州来,赵廷隐 ![]() ![]() 己亥,契丹使者迭罗卿辞归国,上曰:“朕志在安边,不可不少副其求。”乃遣荝骨舍利与之俱归。契丹以不得荝剌,自是数寇云州及振武。 孟知祥命李仁罕归遂州,留赵廷隐东川巡检,以李昊行梓州军府事。昊曰:“二虎方争,仆不敢受命,愿从公还。”乃以都押牙王彦铢为东川监押。癸卯,知祥至成都,赵廷隐寻亦引兵西还。知祥谓李昊曰:“吾得东川,为患益深。”昊请其故,知祥曰:“自吾发梓州,得仁罕七状,皆云‘公宜自领东川,不然诸将不服。’廷隐言‘本不敢当东川,因仁罕不让,遂有争心耳。’君为我晓廷隐,复以阆州为保宁军,益以果、蓬、渠、开四州,往镇之。吾自领东川,以绝仁罕之望。”廷隐犹不平,请与仁罕斗,胜者为东川;昊深解之,乃受命。六月,以廷隐为保宁留后。戊午,赵季良帅将吏请知祥兼镇东川,许之。季良等又请知祥称王,权行制书,赏功臣,不许。董璋之起兵攻知祥也,山南西道节度使王思同以闻,范延光言于上曰:“若两川并于一贼,抚众守险,则取之益难,宜及其 ![]() ![]() 闽王廷钧谓陈守元曰:“为我问宝皇:既为六十年天子,后当何如?”明⽇,守元⼊曰:“昨夕奏章,得宝皇旨,当为大罗仙主。”徐彦等亦曰:“北庙崇顺王尝见宝皇,其言与守元同。”延钧益自负,始谋称帝。表朝廷云:“钱镠卒,请以臣为吴越王;马殷卒,请以臣为尚书令。”朝廷不报,自是职贡遂绝。 段译 明宗圣德和武钦孝皇帝中之下长兴元年(庚寅、930) 后唐纪六后唐明宗长兴元年(庚寅,公元930年) [1]舂,正月,董璋遣兵筑七寨于剑门。辛巳,孟知祥遣赵季良如梓州修好。 [1]舂季,正月,东川节度使董璋派兵在剑门修筑七座营寨。辛巳(十六⽇),西川节度使孟知祥派其副使赵季良到梓州来与董璋修好,以相结纳。 [2]鸿胪少卿郭在徽奏请铸当五千、三千、一千大钱;朝廷以其指虚为实,无识妄言,左迁卫尉少卿、同正。 [2]鸿胪少卿郭在徽奏请铸造当五千、三千、一千使用的大钱,后唐朝廷以为这种指虚为实的主张,是没有见识的胡说,把他贬降为卫尉少卿,比同正员。 [3]吴徙平原王澈为德化王。 [3]吴国调迁平原王杨澈为德化王。 [4]二月,乙未朔,赵季良还成都,谓孟知祥曰:“董公贪残好胜,志大谋短,终为西川之患。” [4]二月,乙未朔(初一),赵季良从梓州返回成都,对孟知祥说:“董璋这个人贪残好胜,野心大,谋略短,终究是我们西川的祸害。” 都指挥使李仁罕、张业 ![]() ![]() 孟知祥的部属都指挥使李仁罕、张业打算设酒席宴请他,此前二⽇,有尼姑密告说,这两个属将 ![]() ![]() [5]壬子,孟知祥、董璋同上表言:“两川闻朝廷于阆中建节,绵、遂益兵,无不忧恐。”上以诏书 ![]() [5]壬子(十八⽇),孟知祥与董璋共同向后唐明宗上表称:“东川、西川听说朝廷在阆中建立节度使,在绵州、遂州增加兵力,无不 ![]() ![]() [6]乙卯,上祀圜丘,大赦,改元。凤翔节度使兼中书令李从⼊朝陪祀,三月,壬申,制徙从为宣武节度使。 [6]乙卯(二十一⽇),明宗在圜丘祭天,实行大赦,把年号改为长兴。凤翔节度使兼中书令李从⼊朝陪祭,三月,壬申(初八),明宗下令把李从调迁为宣武节度使。 [7]癸酉,吴主立江都王琏为太子。 [7]癸酉(初九),吴国君主杨溥立江都王杨琏为太子。 [8]丙子,以宣徽使朱弘昭为凤翔节度使。 [8]丙子(十二⽇),后唐任命宣徽使朱弘昭为凤翔节度使。 [9]康福奏克保静镇,斩杀李匡宾。 [9]朔方节度使康福报奏:攻克了保静镇,杀死了叛军首领李匡宾。 [10]复以安义为昭义军。 [10]后唐恢复安义军的旧名,仍称昭义军。 [11]帝将立曹淑妃为后,淑妃谓王德妃曰:“吾素病中烦,倦于接对,妹代我为之。”德妃曰:“中宮敌偶至尊,谁敢⼲之!”庚寅,立淑妃为皇后。德妃事后恭谨,后亦怜之。 [11]后唐明宗将要立曹淑妃为皇后,淑妃对王德妃说:“我平素 ![]() ![]() 初,王德妃因安重诲得进,常德之。帝 ![]() ![]() ![]() [12]⾼从诲遣使奉表诣吴,告以坟墓在国中,恐为唐所讨,吴兵援之不及,谢绝之。吴遣兵击之,不克。 [12]荆南⾼从诲派使者奉呈表章来到吴国,表示⾼氏祖坟在北方,害怕被后唐朝廷所讨伐,那时吴兵会来不及援助他,因此,谢绝了吴国对他的笼络。吴国便派兵进攻荆南,没有能攻下来。 [13]董璋恐绵州刺史武虔裕窥其所为,夏,四月,甲午朔,表兼行军司马,囚之府廷。 [13]董璋害怕绵州使武虔裕窥探他的行动,夏季,四月,甲午朔(初一),上表推荐他兼任行军司马,把他 ![]() [14]宣武节度使符习,自恃宿将,论议多抗安重诲,重诲求其过失,奏之;丁酉,诏习以太子太师致仕。 [14]宣武节度使符习,自恃是后唐宿将,论事议政常常与枢密使安重诲对抗,重诲寻找他的过错,奏告明宗;丁酉(初四),下诏命令符习以太子太师的荣誉名衔告老去官。 [15]戊戌,加孟知祥兼中书令,夏鲁奇同平章事。 [15]戊戌(初五),加封孟知祥兼任中书令,夏鲁奇任同平章事。 [16]初,帝在真定,李从珂与安重诲饮酒争言,从珂欧重诲,重诲走免;既醒,悔谢,重诲终衔之。至是,重诲用事,自皇子从荣、从厚皆敬事不暇。时从珂为河中节度使、同平章事,重诲屡短之于帝,帝不听。重诲乃矫以帝命谕河东牙內指挥使杨彦温使逐之。是⽇,从珂出城阅马,彦温勒兵闭门拒之,从珂使人扣门诘之曰:“吾待汝厚,何为如是?”对曰:“彦温非敢负恩,受枢密院宣耳。请公⼊朝。”从珂止于虞乡,遣使以状闻。使者至,壬寅,帝问重诲曰:“彦温安得此言?”对曰:“此 ![]() ![]() ![]() ![]() ![]() [16]以前,后唐明宗镇守真定时,其养子李从珂与安重诲曾在饮酒时争吵,李从珂殴打安重诲,安重诲躲避,才得以免遭殴打;酒醒以后,李从珂悔悟道歉,安重诲始终记恨他。到此时,安重诲掌权用事,皇子李从荣、李从厚都尊敬他不敢怠慢。当时李从珂任河中节度使、同平章事,安重诲多次在明宗面前说他的坏话,明宗不听。安重诲便假造明宗意旨,谕令河中牙內指挥使杨彦温驱逐他。这一天,李从珂出城检阅战马,杨彦温领兵关了城门,拒绝让他进城。李从珂命人扣门,质问他说:“我待你很厚重,你怎么能这样做?”杨彦温回答说:“我彦温不敢对您负恩,我是受枢密院的宣示,请您⼊朝。”李从珂暂驻扎在虞乡,派使者把情况向朝廷报告。使者到了以后,壬寅(初九),明宗问安重诲说:“杨彦温怎么能这么说呢?”安重诲回答说:“这是坏人杨彦温的胡说,应该赶快派兵征讨他。”明宗怀疑此事,想把杨彦温引 ![]() ![]() [17]加安重诲兼中书令。 [17]后唐加安重诲兼任中书令。 [18]李从珂至洛 ![]() [18]李从珂来到洛 ![]() 辛亥,索自通等拔河中,斩杨彦温,癸丑,传首来献。上怒药彦稠不生致,深责之。 辛亥(十八⽇),索自通等攻下河中,斩杀了杨彦温,癸丑(二十⽇),把他的首级传送到洛 ![]() 安重诲讽冯道、赵凤奏从珂失守,宜加罪。上曰:“吾儿为 ![]() ![]() ![]() ![]() ![]() ![]() 安重诲指使冯道、杨凤表奏李从珂失于职守,应该加罪。明宗说:“我儿被 ![]() ![]() ![]() 丙辰,以索自通为河中节度使。自通至镇,承重诲指,籍军府甲仗数上之,以为从珂私造;赖王德妃居中保护,从珂由是得免。士大夫不敢与从珂往来,惟礼部郞中史馆修撰吕琦居相近,时往见之,从珂每有奏请,皆咨琦而后行。 丙辰(二十三⽇),任命索自通为河中节度使。索自通到了镇所,秉承安重诲的意旨,登记点收军库中铠甲兵器数字向朝廷报告,说成是李从珂私自制造;仰仗王德妃在內部保护,李从珂才得以免罪。士大夫不敢与李从珂往来,只有礼部郞中、史馆修撰吕琦和他居住相近,有时去看他,李从珂遇到有事奏请时,都是问了吕琦之后才办。 [19]戊午,帝加尊号曰圣明神武文德恭孝皇帝。 [19]戊午(二十五⽇),明宗加尊号为圣明神武文德恭孝皇帝。 [20]安重诲言昭义节度使王建立过魏州有摇众之之语,五月,丙寅,制以太傅致仕。 [20]安重诲奏言昭义节度使王建立经过魏州时有动摇人心之语,五月,丙寅(初三),命令他以太傅职称去官退休。 [21]董璋阅集兵民,皆剪发黥面,复于剑门北置永定关,布列烽火。 [21]董璋检阅召集来的兵民,都给他们剪发黥面,又在剑门之北设置永定关,布列烽火。 [22]孟知祥累表请割云安等十三盐监隶西川,以盐直赡宁江屯兵,辛卯,许之。 [22]孟知祥多次上表请求割划云安等十三个盐务监所隶属西川,用买卖的钱来供给宁江的屯兵,辛卯(二十八⽇),得到准许。 [23]六月,癸巳朔,⽇有食之。 [23]六月,癸巳朔(初一),出现⽇食。 [24]辛亥,敕防御、团练使、刺史、行军司马、节度副使,自今皆朝廷除之,诸道无得奏荐。 [24]辛亥(十九⽇),敕命:防御使、团练使、刺史、行军司马、节度副使,今后都由朝廷任命,各节度使不得奏荐。 [25]董璋遣兵掠遂、阆镇戍,秋,七月,戊辰,两川以朝廷继遣兵屯遂、阆,复有论奏,自是东北商旅少敢⼊蜀。 [25]董璋派兵劫掠守卫在遂州、阆州的官军,秋季,七月,戊辰(初七),两川因为朝廷继续派兵屯戍遂州、阆州,又有奏章议论此事,从此东北方向的商旅,很少敢于⼊蜀。 [26]八月,乙未,捧圣军使李行德、十将张俭引告密人边彦温告“安重诲发兵,云 ![]() ![]() ![]() ![]() [26]八月,乙未(初四),捧圣军使李行德、十将张俭引领告密人边彦温奏告:安重诲起兵,说要自己去讨伐淮南;又召引占相者为自己算命。明宗为此咨询于侍卫都指挥使安从进、药彦稠,二人说:“这是 ![]() ![]() ![]() [27]以前忠武节度使张延朗行工部尚书,充当三司使。三司使之名自此始。[27]任用前忠武节度使张延朗担任工部尚书,充当主管盐铁、户部、度支的三司使。三司使的职名是从这时开始的。 [28]吴徐知诰以海州都指挥使王传拯有威名,得士心,值围练使陈宣罢归,知诰许以传拯代之;既而复遣宣还海州,征传拯还江都。传拯怒,以为宣毁之,己亥,帅麾下⼊辞宣,因斩宣,焚掠城郭,帅其众五千来奔。知诰曰:“是吾过也。”免其 ![]() [28]吴国中书令徐知诰因为海州都指挥使王传拯有威名,得人心,正赶上团练使陈宣罢官归家,徐知诰许诺由王传拯代替他;接着又把陈宣派遣回海州,而征召王传拯还归江都。王传拯发怒,以为是陈宣诋毁他所致。己亥(初八),率领部属到陈宣处辞行,借机杀了陈宣,烧焚抢掠城郭,带领步众五千人投奔后唐。徐知诰说:“这是我的过错。”免加王传拯的 ![]() 传拯,绾之子也,其季⽗舆为光州刺史。传拯遣间使持书至光州,舆执之以闻,因求罢归;知诰以舆为控鹤都虞候。时政在徐氏,典兵宿卫者尤难其人,知诰以舆重厚慎密,故用之。 王传拯是王绾的儿子,他的叔叔王舆为光州刺史。传拯派人拿着他的信秘密来到光州找王舆,王舆留拘来使,上报吴主,并因此要求罢官还家,徐知诰任用王舆为控鹤都虞候。当时吴国权政掌握在徐氏手中,领兵宿卫者尤其难得,徐知诰因为王舆为人厚重慎密,所以用他。 [29]壬寅,赵凤奏:“窃闻近有 ![]() [29]壬寅(十一⽇),后唐赵凤奏称:“听说近来有 ![]() [30]立皇子从荣为秦王;丙辰,立从厚为宋王。 [30]立皇子李从荣为秦王;丙辰(二十五⽇),立李从厚为宋王。 [31]董璋之子光业为宮苑使,在洛 ![]() ![]() [31]董璋之子董光业任宮苑使,在洛 ![]() ![]() [32]九月,癸亥,西川进奏官苏愿⽩孟知祥云:“朝廷 ![]() [32]九月,癸亥(初三),西川进奏官苏愿向孟知祥禀告:“朝廷要派大军讨伐两川。”孟知祥和节度副使赵季良谋议对策,赵季良建议让东川兵马先占领遂州、阆州,然后西川同东川合兵扼守剑门,这样,即使朝廷大军来了,我们两川也没有后顾之忧了。孟知祥听从了赵季良的意见,派使者邀约董璋共同起兵。董璋便向利州、阆州、遂州三镇送发檄文,责备他们离间朝廷与东川的关系,发兵进攻阆州。庚午(初十),孟知祥任用都指挥使李仁罕为行营都部署,汉州刺史赵廷隐做他的副手,简州刺史张业为先锋指挥使,率领三万士兵进攻遂州,又派牙內都指挥使侯弘实、先登指挥使孟思恭领兵四千会合董璋进攻阆州。 [33]安重诲久专大权,中外恶之者众;王德妃及武德使孟汉琼浸用事,数短重诲于上。重诲內忧惧,表解机务,上曰:“朕无间于卿,诬罔者朕既诛之矣,卿何为尔?”甲戌,重诲复面奏曰:“臣以寒 ![]() ![]() [33]安重诲长期掌握大权,內外怨恨他的人很多;王德妃和武德使孟汉琼渐渐握有势力,几次在明宗面前说他的坏话。安重诲心里担忧害怕,上表要求解除他的枢密机要任务,明宗对他说:“朕和你之间没有隔阂。造谣诬陷你的人,朕已经把他们诛杀了,你还要⼲什么呢?”甲戌(十四⽇),安重诲又面奏明宗说:“我出⾝贫寒卑 ![]() ![]() ![]() [34]东川兵至阆州,诸将皆曰:“董璋久蓄反谋,以金帛啖其士卒,锐气不可当,宜深沟⾼垒以挫之,不过旬⽇,大军至,贼自走矣。”李仁矩曰:“蜀兵懦弱,安能当我精卒!”遂出战,兵未 ![]() [34]东川的兵马进到阆州,戍守的诸将都说:“董璋早就蓄谋造反,用金帛财物收买他的士兵,锐气不可阻挡,应该挖筑深沟⾼垒来挫败他,不用十天,朝廷大军到来,贼兵自己就会退走的。”阆州主帅李仁矩说:“蜀兵懦弱没有战斗力,怎能抵挡我军的精兵強卒!”于是便出域 ![]() ![]() 初,璋为梁将,指挥使姚洪尝隶麾下,至是,将兵千人戍阆州;璋密以书 ![]() ![]() ![]() ![]() 过去,董璋在后梁为将时,指挥使姚洪曾经隶属于他的部下,此时正领兵千人戍守阆州;董璋暗地给他写信 ![]() ![]() ![]() [35]甲申,以范延光为枢密使,安重诲如故。 [35]甲申(二十四⽇),任命范延光为枢密使,安重诲任职如故。 [36]丙戌,下制削董璋官爵,兴兵讨之。丁亥,以孟知祥兼西南供馈使。以天雄节度石敬瑭为东川行营都招讨使。以夏鲁奇为之副。 [36]丙戌(二十六⽇),下命令削去董璋的官爵,兴兵讨伐他。丁亥(二十七⽇),任用孟知祥兼职西南供馈使。任用天雄节度使石敬瑭为东川行营都招讨使,夏鲁奇为他的副手。 璋使孟思恭分兵攻集州,思恭轻进,败归;璋怒,遣还成都,知祥免其官。 董璋让孟思恭分兵攻打集州,孟思恭轻率进兵,打了败仗回来;董璋发怒,把他遣回成都,孟知祥免了他的官职。 戊子,以石敬瑭权知东川事。庚寅,以右武卫上将军王思同为西都留守兼行营马步都虞候,为伐蜀前锋。 戊子(二十八⽇),任命石敬瑭暂时主持东川的事务。庚寅(三十⽇),任用右武卫上将军王思同为西都留守兼行营马步都虞候,做伐蜀的前锋。 [37]汉主遣其将梁克贞、李守攻 ![]() ![]() [37]南汉主遣派他的大将梁克贞、李守攻打 ![]() ![]() [38]冬,十月,癸巳,李仁罕围遂州,夏鲁奇婴城固守;孟知祥命都押牙⾼敬柔帅资州义军二万人筑长城环之。鲁奇遣马军都指挥使康文通出战,文通闻阆州陷,遂以其众降于仁罕。 [38]冬季,十月,癸巳(初三),李仁罕包围遂州,夏鲁奇依城抵御固守;孟知祥军都押牙⾼敬柔率领资州义军二万人筑起一道很长的围墙环绕包围遂州。夏鲁奇派马军都指挥使康文通出战,康文通听说阆州已被董璋攻陷,便带领他的部众投降了李仁罕。 戊戌,董璋引兵趣利州,遇雨,粮运不继,还阆州。知祥闻之,惊曰:“比破阆中,正 ![]() ![]() 戊戌(初八),董璋带领人马攻向利州,途中遇到大雨,粮秣运输跟不上,又回阆州。孟知祥听到这件事后,吃惊地说:“刚刚攻破阆州,正要挥军直下攻取利州,其主帅不敢抵抗,必然望风逃遁。我军便可缴获他的粮食仓储,占据漫天寨的险要,北方来的朝廷军队最终也一定不能西救遂州。现在董公偏僻地留处阆州,远离剑阁,不是上策。”准备派兵三千帮助守卫剑门;董璋坚决拒辞说:“此事已经有了准备。” [39]钱因朝廷册闽王使者裴羽还,附表引咎;其子传及将佐屡为上表自诉。癸卯,敕听两浙纲使自便。 [39]吴越王钱乘着后唐朝廷册立闽王的使者裴羽回朝之便,附送表章表示自己有过失;他的儿子钱传和将佐也屡次为钱上表作自我表⽩。癸卯(十三⽇),明宗下敕文,让释放两浙纲使,听其自便。 [40]以宣徽北院使冯为左卫上将军、北都留守。 [40]后唐任用宣徽北院使冯为左卫上将军、北都留守。 [41]丁未,族诛董光业。 [41]丁未(十七⽇),诛杀了董光业全族。 [42]楚王殷寝疾,遣使诣阙,请传位于其子希声。朝廷疑殷已死,辛亥,以希声为起复武安节度使兼侍中。 [42]楚王马殷病危,派使者进诣朝廷,请求把职位传给其子马希声。朝廷怀疑马殷已死,辛亥(二十一⽇),便把马希声起用复职为武安节度使兼侍中。 [43]孟知祥以故蜀镇江节度使张武为峡路行营招收讨伐使,将⽔军趣夔州,以左飞棹指挥使袁彦超副之。 [43]孟知祥任用前蜀镇江节度使张武为峡路行营招收讨伐使,带领⽔军直夔州,任用左飞棹指挥使袁彦超为他的副手。 癸丑,东川兵陷征、合、巴、蓬、果五州。 癸丑(二十三⽇),东川兵攻陷徵、合、巴、蓬、果五州。 [44]丙辰,吴左仆 ![]() [44]丙辰(二十六⽇),吴国左仆 ![]() [45]汉将梁克贞⼊占城,取其宝货以归。 [45]南汉大将梁克贞攻⼊占城,掠取了占城的财宝货物而归。 [46]十一月,戊辰,张武至渝州,刺史张环降之,遂取泸州,遣先锋将朱分兵趣黔、涪。 [46]十一月,戊辰(初九),张武进到达渝州,刺史张环向他投降,于是进而占领了泸州,又派先锋将朱分兵向黔州和涪州进军。 [47]己巳,楚王殷卒,遗命诸子,兄弟相继;置剑于祠堂,曰:“违吾命者戮之!”诸将议遣兵守四境,然后发丧,兵部侍郞⻩损曰:“吾丧君有君,何备之有!宜遣使诣邻道告终称嗣而已。” [47]己巳(初十),楚王马殷去世,遗命给几个儿子,要兄死弟续;放置一把宝剑在祠堂內,并说:“谁要是违背我的遗命,就杀了他!”他部下的诸将讨论,主张先派兵防守四面边境,然后再发布丧讯,兵部侍郞⻩损说:“我们丧失了君主还有君主,有什么要防备的?应该派遣使者到各个邻郡去说明先君去世、后君嗣位就行了。” [48]石敬瑭⼊散关,阶州刺史王弘贽、泸州刺史冯晖与前锋马步都虞候王思同、步军都指挥使赵在礼引兵出人头山后,过剑门之南,还袭剑门,克之,杀东川兵三千人,获都指挥使齐彦温,据而守之。晖,魏州人也。甲戌,弘贽等破剑州,而大军不继,乃焚其庐舍,取其资粮,还保剑门。 [48]后唐石敬瑭进⼊散关,阶州刺史王弘贽、泸州刺史冯晖与前锋马步都虞候王思同、步兵都指挥使赵在礼带领军队出人头山之后,绕至剑门之南,回过头来袭击剑门,壬申(十三⽇)攻了下来,杀死东川兵三千人,擒获都指挥使齐彦温,占据了剑门险隘而加以防守。冯晖是魏州人。甲戌(十五⽇),王弘贽等攻破剑州,而大队部未能跟着上来,便烧了剑州守军的房舍,掠取了物资粮食,回军保卫剑门。 乙亥,诏削孟知祥官爵。 乙亥(十六⽇),明宗下诏书,削去孟知祥的官爵。 己卯,董璋遣使至成都告急。知祥闻剑门失守,大惧,曰:“董公果误我!”庚辰,遣牙內都指挥使李肇将兵五千赴之,戒之曰:“尔倍道兼行,先据剑州,北军无能为也。”又遣使诣遂州,令赵廷隐将万人会屯剑州。又遣故蜀永平节度使李筠将兵四千趣龙州,守要害。时天寒,士卒恐惧,观望不进,廷隐流涕谕之曰:“今北军势盛,汝曹不力战却敌,则 ![]() 己卯(二十⽇),董璋派使者到成都告急。孟知祥听说剑门失守,大为恐惧,并说:“董璋果然贻误于我!”庚辰(二十一⽇),派牙內都指挥使李肇领兵五千去救援,并告诫他说:“你加倍赶路,先去占据剑州、北方来的军队就没有办法了。”又派使者到遂州,命令赵廷隐带领万人会师驻扎剑州。又派遣原来前蜀永平节度使李筠领兵四千奔赴龙州,把守要害。当时,天气寒冷,士兵恐惧,观望不肯前进,赵廷隐流着眼泪劝告大家说:“现在北军气势強盛,你们如不竭尽全力去抵挡敌军,那样,老婆孩子就都要为别人所有了!”兵众的心情才 ![]() 董璋自阆州将两川兵屯木马寨。 董璋从阆州率领两川的兵马驻扎在木马寨。 先是,西川牙內指挥使太⾕庞福诚、昭信指挥使谢屯来苏村,闻剑门失守,相谓曰:“使北军更得剑州,则二蜀势危矣。”遽引部兵千余人间道趣剑州。始至,官军万余人自北山大下,会⽇暮,二人谋曰:“众寡不敌,逮明则吾属无遗矣。”福诚夜引兵数百升北山,大噪于官军营后,帅余众 ![]() 起先,西川牙內指挥使太⾕人庞福诚、昭信指挥使谢屯驻来苏村,听到剑门失守,相互言说:“如果北军进一步取得剑州,那么,二蜀的局势就危险了。”便立即率领所部兵卒千余人从小道急奔剑州。刚刚到达,一万多官军从北山大量涌下,此时正好太 ![]() 官军分道趣文州,将袭龙州,为西川定远指挥使潘福超、义胜都头太原沙延祚所败。 官军分道直奔文州,准备袭击龙州,被西川定远指挥使潘福超、义胜都头太原的沙延祚所击败。 甲申,张武卒于渝州;知祥命袁彦超代将其兵。 甲申(二十五⽇),张武在渝州去世;孟知祥命令袁彦超代替他统率他的军队。 朱将至涪州,武泰节度使杨汉宾弃黔南,奔忠州;追至丰都,还取涪州。知祥以成都支使崔善权武泰留后。董璋遣前陵州刺史王晖将兵三千会李肇等分屯剑州南山。 朱将要到达涪州,武泰节度使杨汉宾放弃黔南,奔向忠州;朱追赶他到丰都,又回军占领涪州。孟知祥命成都支使崔善暂为武泰留后。董璋派前陵州刺史王晖领兵三千会合李肇等分别屯驻剑州南山。 [49]丙戌,马希声袭位,称遗命去建国之制,复藩镇之旧。 [49]丙戌(二十七⽇),马希声继承了马殷的职位,声称奉马殷的遗命,除去建立楚国的规制,恢复节度使藩镇的旧制。 [50]契丹东丹王突 ![]() [50]契丹族的东丹王突 ![]() [51]十二月,壬辰,石敬瑭至剑门。乙未,进屯剑州北山;赵廷隐陈于牙城后山,李肇、王晖陈于河桥。敬瑭引步兵进击廷隐,廷隐择善 ![]() ![]() ![]() [51]十二月,壬辰(初三),石敬瑭率军到剑门,乙未(初六),进军屯驻剑州北山;赵廷隐陈兵在牙城后山,李肇、王晖陈兵于河桥。石敬瑭引步兵进击赵廷隐,赵廷隐选择善于 ![]() ![]() ![]() [52]癸卯,夔州奏复取开州。 [52]癸卯(十四⽇),夔州官军上奏收复了开州。 [53]庚戌,以武安节度使马希声为武安、静江节度使,加兼中书令。 [53]庚戌(二十一⽇),后唐明宗任命武安节度使马希声为武安、静江节度使,加官兼任中书令。 [54]石敬瑭征蜀未有功,使者自军前来,多言道险狭,进兵甚难,关右之人疲于转饷,往往窜匿山⾕,聚为盗贼。上忧之,壬子,谓近臣曰:“谁能办吾事者!吾当自行耳。”安重诲曰:“臣职忝机密,军威不振,臣之罪也,臣请自往督战。”上许之。安重诲即拜辞,癸丑,遂行,⽇驰数百里。西方藩镇闻之,无不惶骇。钱帛、刍粮昼夜辇运赴利州,人畜毙踣于山⾕者不可胜纪。时上已疏重诲,石敬瑭本不 ![]() [54]石敬瑭征蜀未能取得功效,使者从前线来到朝廷,大多诉说道路艰险狭窄,进兵极为困难,函⾕关以西的人由于为军队转运粮饷,搞得很疲惫,往往逃窜躲蔵到山⾕中,聚合当盗贼。明宗很忧虑,壬子(二十三⽇),对亲近的大臣说:“有谁能替我理办朝中事务,我要亲自去征伐蜀地。”安重诲说:“我承蒙重用,任职于机密要位,现在军威不能振兴,是我的过失,请求让我去亲自督战。”明宗准许了他。安重诲立即拜辞朝廷,癸丑(二十四⽇),便上路了,每天奔驰数百里。西方的藩镇闻讯,没有不惊惶骇惧的。钱币、布匹、军草、粮食等等,昼夜用车运送到利州,人畜颠跌毙死于山⾕的不可计数。当时,明宗已经疏远安重诲,石敬瑭本来就不愿西征,等到安重诲离开君主⾝边后,于是才敢多次上表奏论,认为对蜀地不可征伐,明宗很以为然。 [55]西川兵先戍夔州者千五百人,上悉纵归。 [55]西川兵士早先戍守在夔州的人有一千五百,明宗全部释放他们归家。 二年(辛卯、931) 二年(辛亥,公元931年) [1]舂,正月,壬戌,孟知祥奉表谢。 [1]舂季,正月,壬戌(初三),孟知祥上表 ![]() [2]庚午,李仁罕陷遂州,夏鲁奇杀自。 [2]庚午(十一⽇),川军李仁罕攻陷遂州,官军守将夏鲁奇杀自。 癸酉,石敬瑭复引兵至剑州,屯于北山。孟知祥枭夏鲁奇首以示之。鲁奇二子从敬瑭在军中,泣请往取其首葬之,敬瑭曰:“知祥长者,必葬而⽗,岂不愈于⾝首异处乎!”既而知祥果收葬之。敬瑭与赵廷隐战不利,复还剑门。 癸酉(十四⽇),石敬瑭再次引兵到剑州,屯驻在北山。孟知祥砍了夏鲁奇的人头示众。夏鲁奇的两个儿子跟随石敬瑭在军队中,哭泣着请求往敌阵取回夏鲁奇的头来安葬,石敬瑭说:“孟知祥是厚道的长者,必然会安葬你们的⽗亲,那样岂不比把你⽗亲⾝体和首级分为两处更好些吗!”过后孟知祥果然把夏鲁奇收葬了。石敬瑭同赵廷隐 ![]() [3]丙戌,加⾼从诲兼中书令。 [3]丙戌(二十七⽇),加封⾼从诲兼任中书令。 [4]东川归合州于武信军。 [4]东川把原先占领的合州归还给其旧统辖的武信军。 [5]初,凤翔节度使朱弘昭谄事安重诲,连得大镇。重诲过凤翔,弘昭 ![]() ![]() ![]() [5]起初,凤翔节度使朱弘昭讨好安重诲,连连得以领治大的节镇。安重诲经过凤翔时,朱弘昭在马前 ![]() ![]() 二月,己丑朔,石敬瑭以遂、阆既陷,粮运不继,烧营北归。军前以告孟知祥,知祥匿其书,谓赵季良曰:“北军渐进,奈何?”季良曰:“不过绵州,必遁。”知祥问其故,曰:“我逸彼劳,彼悬军千里,粮尽,能无遁乎!”知祥大笑,以书示之。 二月,己丑朔(初一),石敬瑭由于遂州、阆州已经陷落,粮秣运输接应不上,烧了营寨北归。前锋把情况报告孟知祥,孟知祥蔵起了报告信,对赵季良说:“北军渐渐向前推进,该怎么办?”赵季良说:“他们到不了绵州,必然要退回去。”孟知祥问是什么原因,赵季良说:“我逸彼劳,他们把军队远远派遣在千里之外,粮食吃完了,能不走吗?”孟知祥大笑,才把报告信拿给他看。 [6]安重诲至三泉,得诏亟归;过凤翔,朱弘昭不內,重诲惧,驰骑而东。 [6]安重诲到达三泉后,得到明宗诏书,急忙回朝,再过凤翔时,朱弘昭不接纳。安重诲害怕,快马驰奔向东续进。 [7]两川兵追石敬瑭至利州,壬辰,昭武节度使李彦琦弃城走;甲午,两川兵⼊利州。孟知祥以赵廷隐为昭武留后,延隐遣使密言于知祥曰:“董璋多诈,可与同忧,不可与共乐,他⽇必为公患。因其至剑州劳军,请图之。并两川之众,可以得志于天下。”知祥不许。璋⼊廷隐营,留宿而去。廷隐叹曰:“不从吾谋,祸难未已!” [7]两川兵马追赶石敬瑭到利州,壬辰(初四),昭武节度使李彦琦放弃城池逃走;甲午(初六),两川兵进⼊利州。孟知祥用赵廷隐为昭武留后,赵廷隐派使者秘密对孟知祥说:“董璋为人多诈变,可以和他同忧患,不可和他共安乐,这个人以后必然是您的祸患。乘他到剑州 ![]() ![]() [8]庚子,孟知祥以武信留后李仁罕为峡路行营招讨使,使将⽔军东略地。 [8]庚子(十二⽇),孟知祥任用武信留后李仁罕为峡路行营招讨使,让他带领⽔军向东略取地盘。 [9]辛丑,以枢密使兼中书令安重诲为护国节度使。赵凤言于上曰:“重诲陛下家臣,其心终不叛主,但以不能周防,为人所谗;陛下不察其心,死无⽇矣。”上以为朋 ![]() [9]辛丑(十三⽇)任用枢密使兼中书令安重诲为护国节度使。赵凤对后唐明宗说:“安重诲是陛下的家臣,他的心绝不会背叛主人,但因为他能周密地防备,被人所谗毁;如陛下不明察他的心迹,他就会不知哪天到死于非命了。”明宗认为赵凤与安重诲结为朋 ![]() [10]乙巳,赵廷隐、李肇自剑州引还,留兵五千戍利州。丙午,董璋亦还东川,留兵三千戍果、阆。 [10]乙巳(十七⽇),赵廷隐、李肇从剑州引兵回到成都,留下五千兵马戍守利州。丙午(十八⽇),董璋也回到东川,留三千兵马戍果州、阆州。 [11]丁巳,李仁罕陷忠州。 [11]丁巳(二十七⽇),李仁罕攻陷忠州。 [12]吴徐知诰 ![]() ![]() ![]() [12]吴国徐知诰打算让中书侍郞、內枢使宋齐丘任宰相,宋齐丘以为自己资望素来浅薄,想用退让表示⾼尚,回故乡洪州安葬⽗亲,借机进⼊九华山,留在应天寺,启奏请求隐居;吴国君主下诏征调他回朝,徐知诰也写信招他回来,宋齐丘都不来。徐知诰派其子徐景通亲自⼊山敦促劝说,宋齐丘才回朝,封为右仆 ![]() [13]三月,己未朔,李仁罕陷万州;庚申,陷云安监。 [13]三月,己未朔(初一),李仁罕攻陷万州;庚申(初六),攻陷云安监。 [14]辛酉,赐契丹东丹王突 ![]() [14]辛酉(初七),后唐明宗赐契丹的东丹王突 ![]() [15]李仁罕至夔州,宁江节度使安崇阮弃镇,与杨汉宾自均,房逃归;壬戌,仁罕陷夔州。 [15]李仁罕到达夔州,宁江节度使安崇阮放弃镇所,与杨汉宾从均州、房州逃归;壬戌(初四),李仁罕攻陷夔州。 [16]帝既解安重诲枢务,乃召李从珂,泣谓曰:“如重诲意,汝安得复见吾!”丙寅,以从珂为左卫大将军。 [16]明宗既已解除了安重诲的枢要职务,便把义子李从珂召回来,流着眼泪对他说:“如果按照安重诲的意思,你哪还能够见到我!”丙寅(初八),任命李从珂为左卫大将军。 [17]壬申,横海节度使、同平章事孔循卒。 [17]壬申(十四⽇),横海节度使、同平章事孔循去世。 [18]乙酉,复以钱为天下兵马都元帅、尚⽗、吴越国王,遣监门上将军张往谕旨,以向⽇致仕,安重诲矫制也。 [18]乙酉(二十七⽇),后唐朝廷重新任命钱为天下兵马都元帅、尚⽗、吴越国王,派监门上将军张前往宣谕圣旨,因为以前让钱告老退休,是安重诲假托诏命所为。 [19]丁亥,以太常卿李愚为中书侍郞、同平章事。 [19]丁亥(二十九⽇),任用太常卿李愚为中书侍郞、同平章事。 [20]夏,四月,辛卯,以王德妃为淑妃。 [20]夏季,四月,辛卯(初三),把王德妃升为淑妃。 [21]闽奉国节度使兼中书令王延禀闻闽王延钧有疾,以次子继升知建州留后,帅建州刺史继雄将⽔军袭福州。癸卯,延禀攻西门,继雄攻东门;延钧遣楼船指挥使王仁达将⽔军拒之。仁达伏甲舟中,伪立⽩帜请降,继雄喜,屏左右,登仁达舟 ![]() ![]() ![]() [21]闽国奉国节度使兼中书令王延禀听说闽王王延钧有病,他的次子王继升为建州留后,自己带领建州刺史王继雄统率⽔军进袭福州。癸卯(十五⽇),王延禀攻西门,王继雄攻东门;王延钧派楼船指挥使王仁达统领⽔军抵抗。王仁达在舟中埋伏了甲兵,假树⽩旗请求投降,王继雄很⾼兴,于是屏退左右,登上王仁达的船来 ![]() ![]() ![]() [22]以宣徽北院使赵延寿为枢密使。 [22]任用宣徽北院使赵延寿为枢密使。 [23]己酉,天雄节度使、同平章事石敬瑭兼六军诸卫副使。 [23]己酉(二十一⽇),委任天雄节度使、同平章事石敬瑭兼任六军诸卫副使。 [24]辛亥,以朱弘昭为宣徽南院使。 [24]辛亥(二十三⽇),任用朱弘昭为宣徽南院使。 [25]五月,闽王延钧斩王延禀于市,复其姓名曰周彦琛,遣其弟都教练使延政如建州抚 ![]() [25]五月,闽王王延钧斩杀了其异姓兄弟王延禀,恢复其姓名为周彦琛,派遣他的弟弟都教练使王延政到建州抚 ![]() [26]丁卯,罢亩税曲线,城中官造减旧半价,乡村听百姓自造;民甚至便之。 [26]丁卯(初十),停止计亩收酒税钱,城內官造按旧价减半,乡村听由百姓自己制造;民众很称方便。 [27]己卯,以孟汉琼知內侍省事,充宣徽北院使。汉琼,本赵王熔奴也。时范延光、赵延寿虽为枢密使,惩安重诲以刚愎得罪,每于政事不敢可否;独汉琼与王淑妃居中用事,人皆惮之。先是,宮中须索稍逾常度,重诲辄执奏,由是非分之求殆绝。至是,汉琼直以中宮之命取府库物,不复关由枢密院及三司,亦无文书,所取不可胜纪。 [27]己卯(二十二⽇),任命孟汉琼为知內侍省事,充任宣徽北院使。孟汉琼本来是赵王王熔的家奴。当时,范延光、赵延寿虽然⾝为枢秘使,但是以安重诲刚愎用事获罪为戒,往往对政事不敢表示可否;独有孟汉琼与王淑妃在內宮弄权,人们都惧怕他们。起初,宮中需要和索取稍有超越正常用度,安重诲常常抓住上奏后唐明宗,因此非份的求取几乎断绝了。到这时,孟汉琼径直用中宮的命令调取府库中的器物,不再通知枢密院和三司,也没有文书凭据,所取之物不可胜计。 [28]辛巳,以相州刺史孟鹄为左骁卫大将军,充三司使。 [28]辛巳(二十四⽇),任用相州刺史孟鹄为左骁卫大将军,充任三司使。 [29]昭武留后赵廷隐自成都赴利州,逾月,请兵进取兴元及秦、凤;孟知祥以兵疲民困,不许。 [29]昭武留后赵廷隐从成都赴利州,过了一个月,请派兵进取兴元及秦州、凤州;孟知祥因为兵疲民困,没有答应赵廷隐的请求。 [30]护国节度使兼中书令安重诲內不自安,表请致仕;闰月,庚寅,制以太子太师致仕。是⽇,其子崇赞、崇绪逃奔河中。 [30]护国节度使兼中书令安重诲內心 ![]() 壬辰,以保义节度使李从璋为护国节度使。甲午,遣步军指挥使药彦稠将兵趣河中。 壬辰(初五),任命保义节度使李从璋为护国节度使。甲午(初七),派遣步军指挥使药彦稠领兵进军河中。 安崇赞等至河中,重诲惊曰:“汝安得来?”既而曰:“吾知之矣,此非渠意,为人所使耳。吾以死徇国,夫复何言!”乃执二子表送诣阙。 安崇赞等到了河中,安重诲吃惊说“你们为什么来这里?”接着又说:“我明⽩了,这不是你们的意思,是被人所利用啊。我要以死殉国,还有什么再说的?”于是,捉拿了二子上表押送到朝廷。 明⽇,有中使至,见重诲,恸哭久之;重诲问其故,中使曰:“人言令公有异志,朝廷已遣药彦稠将兵至矣。”重诲曰:“吾受国恩,死不⾜报,敢有异志,更烦家国发兵,贻主上之忧,罪益重矣。”崇赞等至陕,有诏系狱。皇城使崔光邺素恶重诲,帝遣诣河中察之,曰:“重诲果有异志则诛之。”光邺至河中,李众璋以甲士围其第,自⼊见重诲,拜于庭下。重诲惊,降阶答拜,从璋奋挝击其首; ![]() 第二天,有內廷使者到来,见到安重诲,悲痛涕哭不止;安重诲问他为什么这样悲痛,內使说:“人们传说您要谋反,朝廷已派遣药彦稠领兵过来了。”安重诲说:“我受家国重恩,死也不⾜报答,怎敢有异志,来烦扰家国发兵,招致主上的忧虑,那就罪过更重了。”安崇赞等到了陕州,诏令把他们囚系狱中。皇城使崔光邺向来厌恶安重诲,后唐明宗派他到河中去察看情况,并说:“安重诲如果真有异志就杀了他。”崔光邺到了河中,李从璋派带甲的士兵包围安重诲的府第,自己进⼊见安重诲,拜于庭下。安重诲大惊,走下台阶答拜,李从璋猛然奋起以锤挝击过他的头部;安 ![]() 奏至,己亥,下诏,以重诲离间孟知祥、董璋、钱为重诲罪,又诬其 ![]() 奏章到了朝廷,己亥(十二⽇),明宗下诏书,把安重诲离间孟知祥、董璋、钱与朝廷的关系作为安重诲的罪行,又诬说他想自己出击淮南以夺取兵权,派遣元随暗中带安崇赞、安崇绪二子归还本道;并将二人诛杀。 [31]丙午,帝遣西川进奏官苏愿、东川将刘澄各还本镇,谕以安重诲专命,兴兵致讨,今已伏辜。 [31]丙午(十九⽇),后唐明宗派西川进奏官苏愿、东川军将领刘澄各自回到本军镇所,传达:因安重诲专权,朝廷对他兴兵讨伐,现在安重诲已经伏罪死亡。 [32]六月,乙丑,复以李从珂同平章事,充西都留守。 [32]六月,乙丑(初九),重新任用李从珂为同平章事,充任西都留守。 [33]丙子,命诸道均民田税。 [33]丙子(二十⽇),后唐朝廷命令所辖诸道均衡民众的田税。 [34]闽王延钧好神仙之术,道士陈守元、巫者徐彦林与盛韬共 ![]() [34]闽王王延钧喜好神仙不死之术,道士陈守元、巫师徐彦林与盛韬共同 ![]() [35]秋,九月,己亥,更赐东丹慕华姓名曰李赞华。 [35]秋季,九月,己亥(十五⽇),重新赐予东丹慕华的姓名叫李赞华。 [36]吴镇南节度使、同平章事徐知谏卒;以诸道副都统、镇海节度使、守中书令徐知询代之,赐爵东海郡王。徐知诰之召知询⼊朝也,知谏豫其谋。知询遇其丧于途,抚棺泣曰:“弟用心如此,我亦无撼,然何面见先王于地下乎!” [36]吴国镇南节度使、同平章事徐知谏去世;任用诸道副都统、镇海节度使、守中书令徐知询代替他,赐爵东海郡王。天成四年时,徐知诰利用权柄召调徐知询⼊吴国朝廷,徐知谏参与了策划。此次,徐知询往洪州赴任,路上遇到徐知谏的灵柩,徐知询摸抚着棺材哭泣说:“老弟对我如此用心,我也不怨恨你,然而你有何面目见先王于地下呢?” [37]辛丑,加枢密使范延光同平章事。 [37]辛丑(十七⽇),封枢密使范延光为同平章事。 [38]辛亥,敕解纵五坊鹰隼,內外无得更进。冯道曰:“陛下可谓仁及禽兽。”上曰:“不然。朕昔尝从武皇猎,时秋稼方 ![]() [38]辛亥(二十七⽇),后唐明宗敕令把內廷五坊豢养的鹰隼都放回山林,以后朝廷內外都不得再进献。冯道说:“陛下可称仁 ![]() ![]() [39]冬,十月,丁卯,洋州指挥使李进唐攻通州,拔之。 [39]冬季,十月,丁卯(十三⽇),洋州指挥使李进唐攻打蜀地通州,予以攻克。 [40]壬午,以王延政为建州刺史。 [40]壬午(二十九⽇),后唐任用王延政为建州刺史。 [41]十一月,甲申朔,⽇有食之。 [41]十一月,甲申朔(初一),出现⽇食。 [42]癸巳,苏愿至成都,孟知祥闻甥在朝廷者皆无恙,遣使告董璋, ![]() ![]() [42]癸巳(初十),苏愿到达成都,孟知祥听说他的亲戚在后唐朝廷做官的都安然无事,就派使者去告诉董璋,想要和董璋一同上表谢罪。董璋发怒说:“孟公亲戚都完好,当然应该归附朝廷;我的宗族已经杀灭,还有什么可谢的!朝廷下的诏书都在苏愿的肚子里,刘澄哪得预问,我董璋难道不知道吗!”从此,又成为怨敌。 [43]乙未,李仁罕自夔州引兵还成都。 [43]乙未(十二⽇),李仁罕从夔州领兵返还成都。 [44]吴中书令徐知诰表称辅政岁久,请归老金陵;乃以知诰为镇海、宁国节度使,镇金陵,余官如故,总录朝政如徐温故事。以其子兵部尚书、参政事景通为司徒、同平章事,知中外左右诸军事,留江都辅政;以內枢使、同平章事王令谋为左仆 ![]() ![]() [44]吴国中书令徐知诰向吴主上表说,自己辅政时间长了,请求告老回金陵;吴主便任命知诰为镇海、宁国节度使,镇守金陵,其余官职如旧,总管朝政像他的⽗亲徐温一样。又任用徐知诰的儿子兵部尚书、参政事徐景通为司徒、同平章事,主管中外左右诸军事务,留在江都辅政;还用內枢使、同平章事王令谋为左仆 ![]() ![]() 赐德胜节度使张崇爵清河王。崇在庐州贪暴,州人苦之,屡尝⼊朝,厚以货结权要,由是常得还镇,为庐州患者二十余年。 赐德胜节度使张崇进爵清河王。张崇在庐州贪婪暴 ![]() [45]十二月,甲寅朔,初听百姓自铸农器并杂铁器,每田二亩,夏秋输农具三线。 [45]十二月,甲寅朔(初一),开始听任百姓自己铸造农具和杂铁器,每有田二亩,夏秋季纳农具税三线。 [46]武安、静江节度使马希声闻梁太祖嗜食 ![]() ![]() ![]() ![]() [46]武安、静江节度使马希声听说后梁太祖朱温嗜好吃 ![]() ![]() ![]() ![]() [47]癸亥,徐知诰至金陵。 [47]癸亥(初十),徐知诰到达金陵。 [48]昭武留后赵廷隐⽩孟知祥以利州城堑已完,顷在剑州与牙內都指挥使李肇同功,愿以昭武让肇,知祥褒谕,不许;廷隐三让,癸酉,知祥召廷隐还成都,以肇代之。 [48]昭武留后赵廷隐上表禀告孟知祥,利州修整城堑已经完成,前此在守卫剑州时,牙內都指挥使李肇与他有同样的功劳,愿意把昭武军镇让给李肇,孟知祥称赞了他,但是没有准许;赵廷隐三次表示让位,癸酉(二十⽇),孟知祥把赵廷隐召回成都,让李肇去代替他。 [49]闽陈守元等称宝皇之命,谓闽王延钧曰:“苟能避位受道,当为天子六十年。”延钧信之,丙子,命其子节度副使继鹏权军府事。延钧避位受,道名玄锡。 [49]闽国陈守元等声称,奉宝皇之命,对闽王王延钧说:“如果您能避开王位,接受道,可以做天子六十年。”王延钧相信了这个话,丙子(二十三⽇),命他的儿子节度副使王继鹏暂管军府之事。王延钧避位接受道家符,取道名玄锡。 [50] ![]() ![]() ![]() ![]() ![]() [50] ![]() ![]() ![]() ![]() ![]() 三年(壬辰、932) 三年(壬辰,公元932年) [1]舂,正月,枢秘使范延光言:“自灵州至州方渠镇,使臣及外国⼊贡者多为 ![]() ![]() [1]舂季,正月,枢密使范延光上奏:“从灵州至州方渠镇,使臣及外国⼊朝廷来进贡的人,很多被 ![]() ![]() [2]乙未,孟知祥 ![]() [2]乙未(十三⽇),孟知祥 ![]() [3]孟知祥以朝廷恩意优厚,而董璋塞绵州路,不听遣使⼊谢,与节度副使赵季良等谋, ![]() [3]孟知祥因为朝廷对他恩宠优厚,而董璋挡住绵州的道路,不让他派使者⼊朝致谢,便同节度副使赵季良等谋议,准备派遣使者从峡江出川上表,掌记书李昊说:“您不同东川商量而独自出派使者,那么将来不守协约的责任就落在我们头上了。”因而又派人告诉董璋,董璋不听他的。 二月,赵季良与诸将议遣昭武都监太原⾼彦俦将兵攻取壁州,以绝山南兵转⼊山后诸州者;孟知祥谋于僚佐,李昊曰:“朝廷遣苏愿等西归,未尝报谢,今遣兵侵轶,公若不顾坟墓,甥,则不若传檄举兵直取梁、洋,安用壁州乎!”知祥乃止。季良由是恶昊。 二月,赵季良与诸将计议派昭武都监太原人⾼彦俦领兵攻取壁州,来断绝秦岭以南的兵卒转奔山后诸州的人;孟知祥和自己的僚属商议,李昊说:“朝廷把苏愿等派回来,还没有向朝廷报谢,现在反派兵侵袭,您如果不顾自家的祖坟和亲戚,就不如发出战报直取梁州、洋州,哪用得着攻打壁州啊!”孟知祥便停止攻取壁州。赵季良从此厌恶李昊。 [4]辛未,初令国子监校定九经,雕印卖之。 [4]辛未(十九⽇),后唐朝廷初次下令国子监校定《九经》,雕版印制出售。 [5]药彦稠等奏破 ![]() [5]药彦稠等奏报攻破 ![]() [6]赐⾼从诲爵 ![]() [6]赐授⾼从诲进爵 ![]() [7]吴徐知诰作礼贤院于府舍,聚图书,延士大夫,与孙晟及海陵陈觉谈议时事。 [7]吴国徐知诰在金陵府舍作礼贤院,聚集图书,延揽士大夫,与孙晟及海陵陈觉议论时事。 [8]孟知祥三遣使说董璋,以主上加礼于两川,苟不奉表谢罪,恐复致讨;璋不从。三月,辛丑,遣李昊诣梓州,极论利害,璋见昊,诟怒,不许。昊还,言于知祥曰:“璋不通谋议,且有窥西川之志,公宜备之。” [8]孟知祥三次派使者劝说董璋,因主上对两川优礼有加,如不上表谢罪,恐怕还要派兵来讨伐,董璋不听。三月,辛丑(十九⽇),又派李昊到梓州拜见董璋,极力论述利害。董璋见到李昊,怒骂不已,仍不同意。李昊回来,对孟知祥说:“董璋不容商量,而且有袭取西川的意图,您可要戒备他。” [9]甲辰,闽王延钧复位。 [9]甲辰(二十二⽇),闽王王延钧复位。 [10]吴越武肃王钱疾,谓将吏曰:“吾疾必不起,诸儿皆愚懦,谁可为帅者?”众泣曰:“两镇令公仁孝有功,孰不 ![]() [10]吴越武肃王钱患病,对所属文官武将说:“我这次患病必然不能再愈。我的几个儿子都愚蠢懦弱,谁可以做统帅呢?”众人涕泣地说:“镇海节度使钱传仁孝有功,谁不 ![]() 传与兄弟同幄行丧,內牙指挥使陆仁章曰:“令公嗣先王霸业,将吏旦暮趋谒,当与诸公子异处。”乃命主者更设一幄,扶传居之,告将吏曰:“自今惟谒令公, ![]() 钱传与兄弟们共同在一个帐幄內守丧,內牙指挥使陆仁章说:“令公继承先王的霸业,将吏们早晚要进见,应当与诸位公子分开住。”便命令主事的人另设一帐,扶着钱传住进去,并向将吏宣告:“从今以后,这里只能谒见令公, ![]() ![]() 传既袭位,更名元,兄弟名“传”者皆更为“元”以遗命去国仪,用藩镇法;除民田荒绝者租税。命处州刺史曹仲达权知政事。置择能院,掌选举殿最,以浙西营田副使沈崧领之。 钱传继承王位以后,改名元,兄弟们名字中的“传”字都改为“元”字。因钱的遗命去掉称为家国的典仪,而用藩镇法制;免除民田荒芜无收者的租税。任命处州刺史曹仲达暂为知政事。设置择能院,掌管选拔评定优劣之事,派浙西营田副使沈崧导领此事。 內牙指挥使富 ![]() ![]() ![]() 內牙指挥使富 ![]() ![]() ![]() [11]初,契丹舍利刺与惕隐皆为赵德钧所擒,契丹屡遣使请之。上谋于群臣,德钧等皆曰:“契丹所以数年不犯边、数求和者,以此辈在南故也,纵之则边患复生。”上以问冀州刺史杨檀,对曰:“刺,契丹之骁将,向助王都谋危社稷,幸而擒之,陛下免其死,为赐已多。契丹失之如丧手⾜。彼在朝廷数年,知国中虚实,若得归,为患必深,彼才出塞,则南向发矢矣,恐悔之无及。”上乃止。檀,沙陀人也。 [11]起先,契丹舍利刺与惕隐都被赵德钧所擒获、契丹屡次派人请求放还他们。明宗与群臣讨论,赵德钧等都说:“契丹所以几年不来犯侵边境,而且多次来求和,就是由于这些人被系押在南朝的缘故,放了他们,那就要边患再生。”明宗把此事咨询冀州刺史杨檀,杨檀回答说:“刺是契丹的勇将,过去帮助王都 ![]() ![]() [12]上 ![]() ![]() ![]() ![]() [12]明宗要授予李赞华河南藩镇,群臣都认为不可,后唐明宗说:“我和他⽗亲盟约为兄弟,所以赞华才归顺于我。现在我老了,后来的继承大统之君,虽然想招他来,能办得到吗?”夏季,四月,癸亥(十一⽇),任命李赞华为义成节度使,并且为他选拔朝士做僚属以辅助他。李赞华只顾优游享受,不预闻政事;明宗赞许他,虽然时常有不法行为也不过问,还把庄宗后宮宮人夏氏做他的 ![]() ![]() ![]() ![]() [13]乙丑,加宋王从厚兼中书令。 [13]乙丑(十五⽇),加封宋王李从厚兼任中书令。 [14]东川节度使董璋会诸将谋袭成都,皆曰必克;前陵州刺史王晖曰:“剑南万里,成都为大,时方盛夏,师出无名,必无成功。”孟知祥闻之,遣马军都指挥使潘仁嗣将三千人诣汉州之。 [14]东川节度使董璋聚会众将谋议袭击成都,众将都说一定能够攻克;前陵州刺史王晖说:“剑南万里地方,以成都为大郡,现在又正当盛夏,师出无名,一定不能成功。”孟知祥听说董璋来袭,派马军都指挥使潘仁嗣统领三千人马到汉州侦察。 璋⼊境,破⽩杨林镇,执戍将武弘礼,声势甚盛,知祥忧之,赵季良曰:“璋为人勇而无恩,士卒不附,城守则难克,野战则成擒矣。今不守巢⽳,公之利也。璋用兵精锐皆在前锋,公宜以羸兵 ![]() 董璋进⼊西川境內,攻破⽩杨林镇,抓住守将武弘礼,声势很盛,孟知祥担忧,赵季良说:“董璋为人勇猛而没有恩德,士兵心中不依附他,如果他据城固守,就难以攻克,如果进行野战,就容易擒获他了。现在,他不守自己的巢⽳,对您是有利的。董璋用兵,精锐都放在前锋,您应用弱兵引 ![]() 五月,壬午朔,廷隐⼊辞。董璋檄书至,又有遗季良、廷隐及李肇书,诬之云,季良、廷隐与己通谋,召己令来。知祥以书授廷隐,廷隐不视,投之于地,曰:“不过为反间, ![]() 五月,壬午朔(初一),赵廷隐来辞别孟知祥。董璋的兴兵文书送到成都,还有给赵季良、赵廷隐及李肇的信,信中造谣说,赵季良、赵廷隐和他自己通同设谋,招唤他来攻西川。孟知祥把来信 ![]() ![]() ![]() 璋兵至汉州,潘仁嗣与战于⾚⽔,大败,为璋所擒,璋遂克汉州。 董璋的兵马到了汉州,潘仁嗣和他在⾚⽔开战,打得大败,被董璋擒获,董璋便占领汉州。 癸未,知祥留赵季良、⾼敬柔守成都,自将兵八千趣汉州,至弥牟镇,赵廷隐陈于镇北。甲申,迟明,廷隐陈于 ![]() ![]() ![]() 癸未(初二),孟知祥留下赵季良、⾼敬柔守卫成都,自己带领八千兵马奔向汉州。到达弥牟镇,赵廷隐陈兵于镇北。甲申(初三),天刚亮,赵廷隐在 ![]() ![]() ![]() ![]() ![]() ![]() ![]() 璋至梓州,肩舆而⼊,王晖 ![]() ![]() ![]() ![]() 董璋退至梓州,坐着肩舆回来,王晖 ![]() ![]() ![]() ![]() ![]() ![]() ![]() 丙戌,知祥⼊成都,丁亥,复将兵千如梓州。至新都,赵廷隐献董璋首。己丑,发玄武,赵廷隐帅东川将吏来 ![]() 丙戌(初五),孟知祥返回成都,丁亥(初六),又率兵八千人赴梓州。到新都时,赵廷隐向他呈献董璋的人头。己丑(初八),从玄武出发,赵廷隐带领着东川的将吏来 ![]() [15]康福奏 ![]() [15]朔方节度使康福向后唐朝廷奏报, ![]() [16]壬辰,孟知祥有疾,癸巳,疾甚,中门副使王处回侍左右,庖人进食,必空器而出,以安众心。李仁罕自遂州来,赵廷隐 ![]() ![]() [16]壬辰(十一⽇),孟知祥患病,癸巳(十二⽇),病加剧,中门副使王处回侍奉在左右,厨师送食物进来,必然空着食器送出,用以定安众人之心。李仁罕从遂州来,赵廷隐在板桥 ![]() ![]() ![]() [17]己亥,契丹使者迭罗卿辞归国,上曰:“朕志在安边,不可不少副其求。”乃遣骨舍利与之俱归。契丹以不得刺,自是数寇云州及振武。 [17]己亥(十八⽇),契丹使者迭罗卿辞别朝廷归国,后唐明宗说:“朕的意愿是要使边境安宁,不可不稍微符合他们的要求。”便把骨舍利遣返,与使者同归。契丹因为刺没有遣回,从此屡次犯侵云州及振武。 [18]孟知祥命李仁罕归遂州,留赵廷隐东川巡检,以李昊行梓州军府事。昊曰:“二虎方争,仆不敢受命,愿从公还。”乃以都押牙王彦铢为东川监押。癸卯,知祥至成都,赵廷隐寻亦引兵西还。 [18]孟知祥命令李仁罕返回遂州,留下赵廷隐为东川巡检,任用李昊行使梓州军府的管理事务。李昊说:“两只老虎正争斗得凶,我不敢接受这个命令,愿意跟随您回成都。”于是,便用都押牙王彦铢为东川监押。癸卯(二十二⽇),孟知祥到达成都,赵廷隐不久也领兵向西还军。 知祥谓李昊曰:“吾得东川,为患益深。”昊请其故,知祥曰:“自吾发梓州,得仁罕七状,皆云‘公宜自领东川,不然诸将不服。’廷隐言‘本不敢当东川,因仁罕不让,遂有争心耳。’君为我晓廷隐,复以阆州为保宁军,益以果、蓬、渠、开四州,往镇之。吾自领东川,以绝仁罕之望。”廷隐犹不平,请与仁罕斗,胜者为东川;昊深解之,乃受命。六月,以廷隐为保宁留后。戊午,赵季良帅将吏请知祥兼镇东川,许之。季良等又请知祥称王,权行制书,赏功臣,不许。 孟知祥对李昊说:“我取得东川,忧虑更多了。”李昊问其缘故,孟知祥说:“自从我离开梓州,收到李仁罕七次表文,都说‘您应该亲自领镇东川,不然诸将会不心服。’赵廷隐则说‘本来不敢领镇东川,因李仁罕不相让,才有了与他争任之心。’请你替我晓谕赵廷隐,我去恢复阆州为保宁军,加上果、蓬、渠、开四州,请他去镇守。我自己兼领东川,以断绝李仁罕的企望。”赵廷隐听了还是恨恨不平,要求与李仁罕比武,谁胜谁领东川;李昊一再劝解他,他才接受了孟知祥的命令。六月,任用赵廷隐为保宁留后。戊午(初七),赵季良带领将吏请求孟知祥兼镇东川,孟知祥答应了。赵季良等又请求孟知祥称王,发布命令暂称制书,赏赐功臣,孟知祥不准。 董璋之攻知祥也,山南西道节度使王思同以闻,范延光言于上曰:“若两川并于一贼,抚众守险,则取之益难,宜及其 ![]() ![]() 董璋攻打孟知祥的时候,山南西道节度使王思同向后唐朝廷作了报告,范延光对明宗上言:“如果两川合并于一个盗贼掌握,安抚民众,守卫险要,那就更难于攻取了,最好在他们 ![]() ![]() [19]闽王延钧谓陈守元曰:“为我问宝皇:既为六十年天子,后当何如?”明⽇,守元⼊⽩:“昨夕奏章,得宝皇旨,当为大罗仙主。”徐彦林等亦曰:“北庙崇顺王尝见宝皇,其言与守元同。”延钧益自负,始谋称帝。表朝廷云:“钱卒,请以臣为吴越王;马殷卒,请以臣为尚书令。”朝廷不报,自是职贡遂绝。 [19]闽王王延钧对陈守元说:“你为我问问宝皇:既然能当天子六十年,以后又将怎么样。”第二天,陈守元进府说:“昨夜向天宮进奏章请示,得到宝皇降旨,您后来要当大罗仙主。”徐彦林等人也说:“北庙崇顺王曾经见到宝皇,所讲的话与陈守元说的一样。”王延钧更加自命不凡,开始谋求称帝。上表给朝廷说:“钱死了,请朝廷任我为吴越王;马殷死了,请朝廷任我为尚书令。”后唐朝廷不理他,他从此便断绝了朝贡。 wWW.wuWXs.cC |
上一章 资治通鉴 下一章 ( → ) |
武王小说网提供司马光最新小说资治通鉴无删章节无删减全文阅读,资治通鉴是司马光编写的一部情节文笔俱佳的作品,值得网友完整版阅读,武王小说网最值得网友收藏的无删减小说阅读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