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王小说网提供资治通鉴最快更新完整版阅读 |
![]() |
|
武王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资治通鉴 作者:司马光 | 书号:10116 时间:2017/3/25 字数:38181 |
上一章 三纪周后 下一章 ( → ) | |
起阏逢摄提格五月,尽柔兆执徐二月,凡一年有奇。 太祖圣神恭肃文孝皇帝上 ◎ 显德元年甲寅,公元九五四年 五月,甲戌朔,王逵自潭州迁于朗州。以周行逢知潭州事,以潘叔嗣为岳州团练使。 丙子,帝至晋 ![]() ![]() 契丹数千骑屯忻、代之间,为北汉之援,庚辰,遣符彦卿等将步骑万馀击之。彦卿⼊忻州,契丹退保忻口。 丁亥,置宁化军于汾州,以石、沁二州隶之。代州将桑珪、解文遇杀郑处谦,诬奏云潜通契丹。 符彦卿奏请益兵,癸巳,遣李筠、张永德将兵三千赴之。契丹游骑时至忻州城下,丙申,彦卿与诸将陈以待之。史彦超将二十骑为前锋,遇契丹,与战,李筠引兵继之,杀契丹二千人。彦超恃勇轻进,去大军浸远,众寡不敌,为契丹所杀,筠仅以⾝免,周兵死伤甚众。彦卿退保忻州,寻引兵还晋 ![]() ![]() 初,王得中返自契丹,值周兵围晋 ![]() 乙巳,帝发晋 ![]() 乙酉,帝至潞州。甲子,至郑州。丙寅,谒嵩陵。庚午,至大梁。帝违众议破北汉,自是政事无大小皆亲决,百官受成于上而已。河南府推官⾼锡上书谏,以为:“四海之广,万机之众,虽尧舜不能独治,必择人而任之。今陛下一以⾝亲之,天下不谓陛下聪明睿智⾜以兼百官之任,皆言陛下褊迫疑忌举不信群臣也。不若选能知人公正者以为宰相,能 ![]() ![]() 北汉主忧愤成疾,悉以国事委其子侍卫都指挥使承钧。 河西节度使申师厚不俟诏,擅弃镇⼊朝,署其子为留后。秋,七月,癸酉朔,责授率府副率。 丁丑,加吴越王钱弘亻叔天下兵马都元帅。 癸巳,加门下侍郞、同平章事范质守司徒,以枢密直学士、工部侍郞长山景范为中书侍郞、同平章事、判三司。加枢密使、同平章事郑仁诲兼侍中。乙未,以枢密副使魏仁浦为枢密使。范质既为司徒,司徒窦贞固归洛 ![]() 初,帝与北汉主相拒于⾼平,命前泽州刺史李彦崇将兵守江猪岭,遏北汉主归路。彦崇闻樊 ![]() 己巳,废镇军国。 初,太祖以建雄节度使王晏有拒北汉之功,其乡里有滕县,徙晏为武宁节度使。晏少时尝为群盗,至镇,悉召故 ![]() 冬,十月,甲辰,左羽林大将军孟汉卿坐纳藁税,场官扰民,多取耗馀,赐死。有司奏汉卿罪不至死。上曰:“朕知之, ![]() 己酉,废安远、永清军。 初,宿卫之士,累朝相承,务求姑息,不 ![]() 戊辰,帝谓侍臣曰:“诸道盗贼颇多,讨捕终不能绝,盖由累朝分命使臣巡检,致籓侯、守令皆不致力。宜悉召还,专委节镇、州县,责其清肃。” 河自杨刘至于博州百二十里,连年东溃,分为二派,汇为大泽,弥漫数百里。又东北坏古堤而出,灌齐、棣、淄诸州,至于海涯,漂没民田庐不可胜计,流民采菰稗、捕鱼以给食,朝廷屡遣使者不能塞。十一月,戊戌,帝遣李⾕诣澶、郓、齐按视堤塞,役徒六万,三十⽇而毕。 北汉主疾病,命其子承钧监国,寻殂。遣使告哀于契丹。契丹遣骠骑大将军、知內侍省事刘承训册命承钧为帝,更名钧。北汉孝和帝 ![]() ![]() ![]() 马希萼之帅群蛮破长沙也,府库累世之积,皆为溆州蛮酋苻彦通所掠,彦通由是富強,称王于溪洞间。王逵既得湖南, ![]() 逵虑西界镇遏使、锦州刺史刘瑫为边患,表为镇南节度副使,充西界都招讨使。 是岁,湖南大饥,民食草木实。武清节度使、知潭州事周行逢开仓以赈之,全活甚众。行逢起于微 ![]() 世宗睿武孝文皇帝上 ◎ 显德二年乙卯,公元九五五年 舂,正月,庚辰,上以漕运自晋、汉以来不给斗耗,纲吏多以亏欠抵死,诏自今每斛给耗一斗。 定难节度使李彝兴以折德扆亦为节度使,与己并列, ![]() 戊子,蜀置威武军于凤州。 辛卯,初令翰林学士、两省官举令、录。除官之⽇,仍署举者姓名,若贪秽败官,并当连坐。 契丹自晋、汉以来屡寇河北,轻骑深⼊,无籓篱之限,效野之民每困杀掠。言事者称深、冀之间有胡卢河,横亘数百里,可浚之以限其奔突。是月,诏忠武节度使王彦超、彰信节度使韩通将兵夫浚胡卢河,筑城于李晏口,留兵戍之。帝召德州刺史张蔵英,问以备边之策,蔵英具陈地形要害,请列置戍兵,募边人骁勇者,厚其禀给,自请将之,随便宜讨击。帝皆从之,以蔵英为沿边巡检招收都指挥使。蔵英到官数月,募得千馀人。王彦超等行视役者,尝为契丹所围。蔵英引所募兵驰击,大破之。自是契丹不敢涉胡卢河,河南之民始得休息。 二月,庚子朔,⽇有食之。 蜀夔恭孝王仁毅卒。 壬戌,诏群臣极言得失,其略曰:“朕于卿大夫,才不能尽知,面不能尽识,若不采其言而观其行,审其意而察其忠,则何以见器略之浅深,知任用之当否!若言之不⼊,罪实在予;苟求之不言,咎将谁执!” 唐主以中书侍郞、知尚书省严续为门下侍郞、同平章事。 三月,辛未,以李晏口为静安军。 帝常愤广明以来国中⽇蹙,及⾼平既捷,慨然有削平天下之志。会秦州民夷有诣大梁献策请恢复旧疆者,帝纳其言。 蜀主闻之,遣客省使赵季札案视边备。季札素以文武才略自任,使还,奏称:“雄武节度使韩继勋、凤州刺史王万迪非将帅才,不⾜以御大敌。”蜀主问:“谁可往者?”季札自请行。丙申,以季札为雄武监军使,仍以宿卫精兵千人为之部曲。 帝以大梁城中迫隘,夏,四月,乙卯,诏展外城,先立标帜,俟今冬农隙兴板筑,东作动则罢之,更俟次年,以渐成之。且令自今葬埋皆出所标七里之外,其标內俟县官分画街衢、仓场、营廨之外,听民随便筑室。 丙辰,蜀主命知枢密院王昭远按行北边城寨及甲兵。 上谓宰相曰:“朕每思致治之方,未得其要,寝令不忘。又自唐、晋以来,吴、蜀、幽、并皆阻声教,未能混壹,宜命近臣著《为君难为臣不易论》及《开边策》各一篇,朕将览焉。”比部郞中王朴献策,以为:“国中之失吴、蜀、幽、并,皆由失道。今必先观所以失之之原,然后知所以取之之术。其始失之也,莫不以君暗臣 ![]() ![]() ![]() ![]() ![]() 上谋取秦、凤,求可将者。王溥荐宣徽南院使、镇安节度使向训。上命训与凤翔节度使王景、客省使⾼唐昝居润偕行。五月,戊辰朔,景出兵自散关趣秦州。 敕天下寺院,非敕额者悉废之。 ![]() ![]() ![]() 王景拔⻩牛等八寨。戊寅,蜀主以捧圣控鹤都指挥使、保宁节度使李廷珪为北路行营都统,左卫圣步军都指挥使⾼彦俦为招讨使,武宁节度使吕彦珂副之,客省使赵崇韬为都监。 蜀赵季札至德 ![]() ![]() 六月,庚子,上亲录囚于內苑。有汝州民马遇,⽗及弟为吏所冤死,屡经覆按,不能自伸,上临问,始得其实,人以为神。由是诸长吏无不亲察狱讼。 壬寅,西师与蜀李廷珪等战于威武城东,不利,排陈使濮州刺史胡立等为蜀所擒。丁未,蜀主遣间使如北汉及唐, ![]() 己酉,以彰信节度使韩通充西南行营马步军都虞候。 戊午,南汉主杀祯州节度使通王弘政,于是⾼祖之诸子尽矣。 壬戌,以枢密院承旨清河张美为右领军大将军、权点检三司事。初,帝在澶州,美掌州之金⾕隶三司者,帝或私有所求,美曲为供副。太祖闻之怒,恐伤帝意,但徙美为濮州马步都虞候。美治财精敏,当时鲜及,故帝以利权授之。帝征伐四方,用度不乏,美之力也,然思其在澶州所为,终不以公忠待之。秋,七月,丁卯朔,以王景兼西南行营都招讨使,向训兼行营兵马都监。宰相以景等久无功。馈运不继,固请罢兵。帝命太祖皇帝往视之,还,言秦、凤可取之状,帝从之。 八月,丁未,中书侍郞、同平章事景范罢判三司,寻以⽗丧罢政事。 王景等败蜀兵,获将卒三百。己未,蜀主遣通奏使、知枢密院、武泰节度使伊审征如行营 ![]() 帝以县官久不铸钱,而民间多销钱为器皿及佛像,钱益少,九月,丙寅朔,敕始立监采铜铸钱,自非县官法物、军器及寺观钟磐钹鐸之类听留外,自馀民间铜器、佛像,五十⽇內悉令输官,给其直;过期隐匿不输,五斤以上其罪死,不及者论刑有差。上谓侍臣曰:“卿辈勿以毁佛为疑。夫佛以善道化人,苟志于善,斯奉佛矣。彼铜像岂所谓佛 ![]() 臣光曰:若周世宗,可谓仁矣!不 ![]() ![]() 蜀李廷珪遣先锋都指挥使李进据马岭寨,又遣奇兵出斜⾕,屯⽩涧,又分兵出凤州之北唐仓镇及⻩花⾕,绝周粮道。闰月,王景遣裨将张建雄将兵二千抵⻩花,又遣兵千人趣唐仓,扼蜀归路。蜀染院使王峦将兵出唐仓,与建雄战于⻩花,蜀兵败,奔唐仓,遇周兵,又败,虏峦及其将士三千人。马岭、⽩涧兵皆溃,李廷珪、⾼彦俦等退保青泥岭。蜀雄武节度使兼侍中韩继勋弃秦州,奔还成都、观察判宮赵玭举城降,斜⾕援兵亦溃。成、阶二州皆降,蜀人振恐。玭,澶州人也。帝 ![]() 甲子,上与将相食于万岁殿,因言:“两⽇大寒,朕于宮中食珍膳,深愧无功于民而坐享于禄,既不能躬耕而食,惟当亲冒矢石为民除害,差可自安耳!” 乙丑,蜀李廷珪上表待罪。冬,十月,壬申,伊审征至成都请罪。皆释之。蜀主致书于帝请和,自称大蜀皇帝,帝怒其抗礼,不答。蜀主愈恐,聚兵粮于剑门、⽩帝,为守御之备,募兵既多,用度不⾜,始铸铁钱,榷境內铁器,民甚苦之。 唐主 ![]() ![]() ![]() 汴⽔自唐末溃决,自埇桥东南悉为污泽。上谋击唐,先命武宁节度使武行德发民夫,因故堤疏导之,东至泗上。议者皆以为难成,上曰:“数年之后,必获其利。” 丁未,上与侍臣论刑赏,上曰:“朕必不因怒刑人,因喜赏人。”先是,大梁城中民侵街衢为舍,通大车者盖寡,上悉命直而广之,广者至三十步。又迁坟墓于标外。上曰:“近广京城,于存殁扰动诚多。怨谤之语,朕自当之,他⽇终为人利。” 王景等围凤州,韩通分兵城固镇以绝蜀之援兵。戊申,克凤州,擒蜀威武节度使王环及都监赵崇溥等将士五千人。崇溥不食而死。环,真定人也。乙卯,制曲赦秦、凤、阶、成境內,所获蜀将士,愿留者优其俸赐,愿去者给资装而遣之。诏曰:“用 ![]() ![]() 人唐闻周兵将至而惧,刘仁赡神气自若,部分守御,无异平⽇,众情稍安。唐主以神武统军刘彦贞为北面行营都部署,将兵二万趣寿州,奉化节度使、同平章事皇甫晖为应援使,常州团练使姚凤为应援都监,将兵三万屯定远。召镇南节度使宋齐丘还金陵,谋国难,以翰林承旨、户部尚书殷崇义为吏部尚书、知枢密院。 李⾕等为浮梁,自正 ![]() 丙戌,枢密使兼侍中韩忠正公郑仁诲卒。上临其丧,近臣奏称岁道非便,上曰:“君臣义重,何⽇时之有!”往哭尽哀。 吴越王弘亻叔遣元帅府判官陈彦禧⼊贡,帝以诏谕弘亻叔,使出兵击唐。 ◎ 显德三年丙辰,公元九五六年 舂,正月,丙午,以王环为右骁卫大将军,赏其不降也。 丁酉,李⾕奏败唐兵千馀人于上窑。 戊戌,发开封府、曹、滑、郑州之民十馀万筑大梁外城。 庚子,帝下诏亲征淮南,以宣徽南院使、镇安节度使向训权东京留守,端明殿学士王朴副之,彰信节度使韩通权点检侍卫司及在京內外都巡检。命侍卫都指挥使、归德节度使李重进将兵先赴正 ![]() ![]() ![]() ![]() 辛亥,李⾕奏:“贼舰中淮而进,弩砲所不能及,若浮梁不守,则众心动摇,须至退军。今贼舰⽇进,淮⽔⽇涨,若车驾亲临,万一粮道阻绝,其危不测。愿陛下且驻跸陈、颍,俟李重进至,臣与之共度贼舰可御,浮梁可完,立具奏闻。但若厉兵秣马,舂去冬来,⾜使贼中疲弊,取之未晚。”帝览奏,不悦。 刘彦贞素骄贵,无才略,不习兵,所历籓镇,专为贪暴,积财巨亿,以赂权要,由是魏岑等争誉之,以为治民如龚、⻩,用兵如韩、彭,故周师至,唐主首用之。其裨将咸师朗等皆勇而无谋,闻李⾕退,喜,引兵直抵正 ![]() ![]() 壬子,帝至永宁镇,谓侍臣曰:“闻寿州围解,农民多归村落,今闻大军至,必复⼊城。怜其聚为饿殍,宜先遣使存抚,各令安业。”甲寅,帝至正 ![]() ![]() ![]() 诏以武平节度使兼中书令王逵为南面行营都统,使攻唐之鄂州。逵引兵过岳州,岳州团练使潘叔嗣厚具燕犒,奉事甚谨。逵左右求取无厌,不満望者谮叔嗣于逵,云其谋叛,逵怒形于词⾊,叔嗣由是惧不自安。 唐主闻湖南兵将至,命武昌节度使何敬洙徙民⼊城,为固守之计。敬洙不从,使除地为场战,曰:“敌至,则与兵民俱死于此耳!”唐主善之。 二月,丙寅,下蔡浮梁成,上自往视之。 戊辰,庐、拜、光、⻩巡检使元城司超奏败唐兵三千馀人于盛唐,擒都监⾼弼等,获战舰四十馀艘。上命太祖皇帝倍道袭清流关。皇甫晖等陈于山下,方与前锋战,太祖皇帝引兵出山后;晖等大惊,走⼊滁州, ![]() 上遣翰林学士窦仪籍滁州帑蔵,太祖皇帝遣亲吏取蔵中绢。仪曰:“公初克城时,虽倾蔵取之,无伤也。今既籍为官物,非有诏书,不可得也。”太祖皇帝由是重仪。诏左金吾卫将军马崇祚知滁州。 初,永兴节度使刘词遗表荐其幕僚蓟人赵普有才可用。会滁州平,范质荐普为滁州军事判官,太祖皇帝与语,悦之。时获盗百馀人,皆应死,普请先讯鞫然后决,所活什七八。太祖皇帝益奇之。 太祖皇帝威名⽇盛,每临陈,必以繁缨饰马,铠仗鲜明。或曰:“如此,为敌所识。”太祖皇帝曰:“吾固 ![]() 唐主遣泗州牙将王知朗赍书抵徐州,称:“唐皇帝奉书大周皇帝,请息兵修好,愿以兄事帝,岁输货财以助军费。”甲戌,徐州以闻;帝不答。戊寅,命前武胜节度使侯章等攻寿州⽔寨,决其壕之西北隅,导壕⽔⼊于淝。 太祖皇帝遣使献皇甫晖等,晖伤甚,见上,卧而言曰:“臣非不忠于所事,但士卒勇怯不同耳。臣曏⽇屡与契丹战,未尝见兵精如此。”因盛称太祖皇帝之勇。上释之,后数⽇卒。 帝诇知扬州无备,己卯,命韩令坤等将兵袭之,戒以毋得残民;其李氏陵寝,遣人与李氏人共守护之。 唐主兵屡败,惧亡,乃遣翰林学士、户部侍郞钟谟、工部侍郞、文理院学士李德明奉表称臣,来请平,献御服、茶药及金器千两,银器五千两,缯锦二千匹,犒军牛五百头,酒二千斛,壬午,至寿州城下。谟、德明素辩口,上知其 ![]() ![]() ![]() ![]() ![]() 吴越王弘亻叔遣兵屯境上以俟周命。苏州营田指挥使陈満言于丞相吴程曰:“周师南征,唐举国惊扰,常州无备,易取也。”会唐主有诏抚安江 ![]() ![]() ![]() ![]() 乙酉,韩令坤奄至扬州。平旦,先遣⽩延遇以数百骑驰⼊城,城中不之觉。令坤继至,唐东都营屯使贾崇焚官府民舍,弃城南走,副留守工部侍郞冯延鲁髡发被僧服,匿于佛寺,军士执之。令坤 ![]() 庚寅,王逵奏拔鄂州长山寨,执其将陈泽等,献之。 辛卯,太祖皇帝奏唐天长制置使耿谦降,获刍粮二十馀万。 唐主遣园苑使尹延范如泰州,迁吴让皇之族于润州。延范以道路艰难,恐杨氏为变,尽杀其男子六十人,还报,唐主怒, ![]() 韩令坤攻唐泰州,拔之,刺史方讷奔金陵。 唐主遣人以蜡丸求救于契丹。壬辰,静安军使何继先获而献之。 以给事中⾼防权知泰州。 癸巳,吴越王弘亻叔遣上直都指挥使路彦铢攻宣州,罗晟帅战舰屯江 ![]() 潘叔嗣属将士而告之曰:“吾事令公至矣,今乃信谗疑怒,军还,必击我。吾不能坐而待死,汝辈能与我俱西乎?”众愤怒,请行,叔嗣帅之西袭朗州。逵闻之,还军追之,及于武陵城外,与叔嗣战,逵败死,或劝叔嗣遂据朗州,叔嗣曰:“吾救死耳,安敢自尊?宜以督府归潭州太尉,岂不以武安见处乎!”乃归岳州,使团练判官李简帅朗州将吏 ![]() ![]() ![]() ![]() ![]() ![]() 段译 太祖圣神恭肃文武孝皇帝下显德元年(甲寅、954) 后周纪三后周太祖显德元年(甲寅,公元954) [1]五月,甲戌朔,王逵自潭州迁于朗州,以周行逢知潭州事,以潘叔嗣为岳州团练使。 [1]五月,甲戌朔(初一),王逵从潭州迁居朗州,任命周行逢为知潭州事,任命潘叔嗣为岳州团练使。 [2]丙子,帝至晋 ![]() ![]() [2]丙子(初三),后周世宗到达晋 ![]() ![]() ![]() 契丹数千骑屯忻、代之间,为北汉之援,庚辰,遣符彦卿等将步骑万馀击之;彦卿⼊忻州,契丹退忻口。 契丹数千骑兵屯驻在忻州、代州之间,作为北汉的援军,庚辰(初七),后周派遣符彦卿等人率领步兵、骑兵一万多出击。符彦卿进⼊忻州,契丹军队后退保守忻口。 丁亥,置宁化军于汾州,以石、沁二州隶之。 丁亥(十四⽇),后周在汾州设置宁化军,将石、沁二州隶属于它。 代州将桑、解文遇杀郑处谦,诬奏云潜通契丹。 代州将领桑、解文遇杀死郑处谦,诬奏说郑处谦私通契丹。 符彦卿奏请益兵,癸巳,遣李筠、张永德将兵三千赴之。契丹游骑时至忻州城下,丙申,彦卿与诸将陈以待之。史彦超将二十骑为前锋,遇契丹,与战,李筠引兵继之,杀契丹二千人。彦超恃勇轻进,去大军浸远,众寡不敌,为契丹所杀,筠仅以⾝免,周兵死伤甚众。彦卿退保忻州,寻引兵还晋 ![]() 符彦卿上奏请求增加兵力,癸巳(二十⽇),后周派遣李筠、张永德领兵三千赶赴。契丹流动骑兵时常到达忻州城下,丙申(二十三⽇),符彦卿和众将列阵等待契丹军队。史彦超带领二十骑兵作为前锋,遇到契丹军队,进行战斗,李筠领兵增援,杀死契丹二千人。史彦超恃仗勇敢,轻易冒进,离开大部 队越来越远,寡不敌众,被契丹军队杀死,李筠也只不过幸免于死,后周士兵 死伤很多。符彦卿后退保守忻州,不久领兵返回晋 ![]() 府州防御使折德将州兵来朝;辛丑,复置永安军于府州,以德为节度使。 府州防御使折德率领州兵前来朝见;辛丑(二十八⽇),后周又在府州设置永安军,任命折德为节度使。 时大发兵夫,东自怀、孟,西及蒲、陕,以攻晋 ![]() 当时大量征发军队民夫,东起怀州、孟州,西至蒲州、陕州,用以进攻晋 ![]() 初,王得中返自契丹,值周兵围晋 ![]() 当初,王得中从契丹返回,正值后周军队围困晋 ![]() ![]() 乙巳,帝发晋 ![]() 乙巳(初三),世宗从晋 ![]() ![]() ![]() ![]() 乙酉,帝至潞州;甲子,至郑州;丙寅,谒嵩陵;庚午,至大梁。 乙酉(疑误),后周世宗到达潞州;甲子(二十二⽇),到达郑州;丙寅(二十四⽇),拜谒嵩陵;庚午(二十八⽇),到达大梁。 [3]帝违众议破北汉,自是政事无大小皆亲决,百官受成于上而已。河南府推官⾼锡上书谏,以为:“四海之广,万机之众,虽尧、舜不能独治,必择人而任之。今陛下一以⾝亲之,天下不谓陛下聪明睿智⾜以兼百官之任,皆言陛下褊迫疑忌举不信群臣也!不若选能知人公正者以为宰相,能 ![]() ![]() [3]后周世宗违背朝臣众议击败北汉,从此政事无论大小全都亲自决定,文武百官只是从皇上那里接受成命罢了。河南府推官⾼锡上书劝谏,认为:“天下四海之广大,⽇常政务之繁多,即使是唐尧、虞舜也不能独自治理,必定要选择贤人来任用他们。如今陛下全部亲自处理,但天下人并不认为陛下聪明智慧⾜以兼负百官的重任,却都说陛下狭隘多疑全不相信朝廷群臣啊!不如选择能够知人善任、公正无私的人作为宰相,能够 ![]() ![]() ![]() ![]() [4]北汉主忧愤成疾,悉以国事委其子侍卫都指挥使承钧。 [4]北汉主忧愤成疾,将家国大事全部委托给他的儿子侍卫都指挥使刘承钧。 [5]河西节度使申师厚不俟诏,擅弃镇⼊朝,署其子为留后;秋,七月,癸酉朔,责授率府副率。 [5]河西节度使申师厚没有等到诏令,擅自离弃镇所进京⼊朝,安排他的儿子作为留后。秋季,七月,癸酉朔(初一),后周世宗斥责他,改授东宮率府副率之职。 [6]丁丑,加吴越王钱弘天下兵马都元帅。 [6]丁丑(初五),后周世宗下诏吴越王钱弘加官天下兵马都元帅。 [7]癸巳,加门下侍郞、同平章事范质守司徒,以枢密直学士、工部侍郞长山景范为中书侍郞、同平章事、判三司。加枢密使、同平章事郑仁诲兼侍中。乙未,以枢密副使魏仁浦为枢密使。范质既为司徒,司徒窦贞固归洛 ![]() [7]癸巳(二十一⽇),门下侍郞、同平章事范质加官守司徒,任命枢密直学士、工部侍郞长山人景范为中书侍郞、同平章事、判三司,枢密使、负平章事郑仁诲加官兼任侍中。乙未(二十三⽇),任命枢密副使魏仁浦为枢密使。范质既已担任司徒,原司徒窦贞固回归洛 ![]() 初,帝与北汉主相拒于⾼平,命前泽州刺史李彦崇将兵守江猪岭,遏北汉主归路;彦崇闻樊 ![]() 府副率。 当初,后周世宗与北汉主在⾼平对峙,命令前泽州刺史李彦崇领兵扼守江猪岭,阻断北汉君主的归路。李彦崇听说樊 ![]() 北汉君主果然从这条路逃跑离去。八月,己酉(初八),贬李彦崇为率府副率。 [8]己巳,废镇军国。 [8]己巳(二十八⽇),后周撤销镇军国。 [9]初,太祖以建雄节度使王晏有拒北汉之功,其乡里在滕县,徙晏为武宁节度使。晏少时尝为群盗,至镇,悉召故 ![]() [9]当初,后周太祖因建雄节度使王晏有抵抗北汉军队的功劳,他的故乡在滕县,便调任王晏为武宁节度使。王晏年轻时曾经做过強盗,到达镇所,召集所有旧⽇同 ![]() [10]冬,十月,甲辰,左羽林大将军孟汉卿坐纳藁税,场官扰民,多取耗馀,赐死,有司奏汉卿罪不至死;上曰:“朕知之, ![]() [10]冬季,十月,甲辰(初三),左羽林大将军孟汉卿因 ![]() [11]己酉,废安远、永清军。 [11]己酉(初八),后周撤销安远军、永清军。 [12]初,宿卫之士,累朝相承,务求姑息,不 ![]() [12]当初,宮 ![]() ![]() [13]戊辰,帝谓侍臣曰:“诸道盗贼颇多,讨捕终不能绝,盖由累朝分命使臣巡检,致藩侯、守令皆不致力。宜悉召还,专委节镇、州县,责其清肃。” [13]戊辰(二十七⽇),后周世宗对侍从大臣说:“各道盗贼很多,讨伐搜捕终究不能绝迹,是由于历朝另外命令使臣巡视检查,致使藩镇主帅、州守县令都不再努力。应该全部召回使臣,专门委托藩镇节度使、州守县令,责成他们肃清盗贼。” [14]河自杨刘至于博州百二十里,连年东溃,分为二派,汇为大泽,弥漫数百里;又东北坏古堤而出,灌齐、棣、淄诸州,至于海涯,漂没民田庐不可胜计,流民采菰稗、捕鱼以给食,朝廷屡遣使者不能塞。十一月,戊戌,帝遣李诣澶、郓、齐按视堤塞,役徒六万,三十⽇而毕。 [14]⻩河从杨刘直至博州有一百二十里,连年在东面冲溃堤防,分成两个支流,汇合为大巨湖泽,河⽔弥漫达数百里。⻩河又向东北冲毁古堤而流出,灌淹齐、棣、淄各州,直至海边,漂流淹没百姓田地房屋不可胜计,流民只好采集茭⽩稗子、捕捞鱼虾来充食,朝廷屡次派遣使者没能堵塞住。十一月,戊戌(二十八⽇),后周世宗派遣李到澶州、郓州、齐州检查监督堤防决口的堵塞,征发役徒六万,三十天完工。 [15]北汉主疾病,命其子承钧监国,寻殂。遣使告哀于契丹。契丹遣骠骑大将军、知內侍省事刘承训册命承钧为帝,更名钧。北汉孝和帝 ![]() ![]() ![]() [15]北汉主病重,命令他的儿子刘承钧代理国政,不久去世。北汉派遣使者向契丹报丧。契丹派遣骠骑大将军、知內侍省事刘承训册立刘承钧为皇帝,刘承改名为钧。北汉孝和帝刘钧生 ![]() ![]() [16]马希萼之帅群蛮破长沙也,府库累世之积,皆为溆州蛮酋苻彦通所掠,彦通由是富強,称王于溪洞间。王逵既得湖南, ![]() [16]马希萼率领各蛮族部落攻破长沙,府库中历代积累的财富,全被溆州蛮族部落酋长苻彦通所抢,苻彦通因此富有強盛,在溪⾕洞壑之间自称为王。王逵既已得到湖南,打算派遣使者安抚他,招募能前往的人选,他的部将王虔朗请求出行。王虔朗到达后,苻彦通警卫森严地会见王虔朗,举止态度十分傲慢。王虔朗声音严厉地斥责他说:“您自称是苻秦的后裔,应该知道礼义,有区别于其他蛮族部落的地方。从前马氏在湖南时,您的祖⽗、⽗亲都北面称臣。如今王公取得马氏全部的领地,您既不及早前往请求结盟,致使王公派我这个使者先来,又不以礼相 ![]() ![]() 逵虑西界镇遏使、锦州刺史刘为边患,表为镇南节度副使,充西界都招讨使。 王逵顾虑西界镇遏使、锦州刺史刘会成为边境隐患,上表请求任命刘为镇南节度副使,担任西界都招讨使。 [17]是岁,湖南大饥,民食草木实;武清节度使、知潭州事周行逢开仓以赈之,全活甚众。行逢起于微 ![]() [17]当年,湖南出现大饥荒,百姓食用草木的果实。武清节度使、知潭州事周行逢打开粮仓赈济灾民,保全救活许多人。周行逢出⾝贫 ![]() ![]() 世宗睿武孝文皇帝上显德二年(乙卯、955) 后周世宗显德二年(乙卯,公元955年) [1]舂,正月,庚辰,上以漕运自晋、汉以来不给斗耗,纲吏多以亏欠抵死,诏自今每斛给耗一斗。 [1]舂季,正月,庚辰(初十),后周世宗因为漕运自从后晋、后汉以来不给“斗耗”,负责运送的官吏不少因为损耗造成粮食亏欠而抵死罪,下诏命令从今开始每斛粮食给损耗一斗。 [2]定难节度使李彝兴以折德亦为节度使,与己并列, ![]() [2]定难节度使李彝兴因为折德也当了节度使,与自己地位相同, ![]() ![]() ![]() [3]戊子,蜀置威武军于凤州。 [3]戊子(十八⽇),后蜀在凤州设置威武军。 [4]辛卯,初令翰林学士、两省官举令、录;除官之⽇,仍署举者姓名,若贪秽败官,并当连坐。 [4]辛卯(二十一⽇),后周开始命令翰林学士、门下和中书两省员官荐举县令、录事参军人选。授官之⽇,同时记下荐举人的姓名,倘若被荐人贪婪污秽败坏公务,荐举人一并连同坐罪。 [5]契丹自晋、汉以来屡寇河北,轻骑深⼊,无藩篱之限,郊野之民每困杀掠。言事者称深、冀之间有胡卢河,横亘数百里,可浚之以限其奔突;是月,诏忠武节度使王彦超、彰信节度使韩通将兵夫浚胡卢河,筑城于李晏口,留兵戍之。帝召德州刺史张蔵英,问以备边之策,蔵英具陈地形要害,请列置戍兵,募边人骁勇者,厚其禀给,自请将之,随便宜讨击;帝皆从之,以蔵英为沿边巡检招收都指挥使。蔵英到官数月,募得千馀人。王彦超等行视役者,尝为契丹所围;蔵英引所募兵驰击,大破之。自是契丹不敢涉胡卢河,河南之民始得休息。 [5]契丹自从后晋、后汉以来,频繁犯侵河北地区,轻骑兵长驱直⼊,没有任何屏障的阻隔,郊区野外的农民经常陷⼊烧杀抢掠的困境。向朝廷陈述政见的人称说深州、冀州之间有胡卢河,绵延横亘几百里,可以疏通河道来阻截契丹骑兵的横冲直撞。当月,绍令忠武节度使王彦超、彰信节度使韩通率领士兵、民夫疏通胡卢河,在李晏口筑城,留驻军队守卫。后周世宗召见德州刺史张蔵英,询问边疆防备的对策,张蔵英具体陈说地理形势、军事要塞,请求部署戍边军队,招募边疆百姓中矫健勇猛的,多给军饷,自己请求率领他们,随时 ![]() [6]二月,庚子朔,⽇有食之。 [6]二月,庚子朔(初一),出现⽇食。 [7]蜀夔恭孝王仁毅卒。 [7]后蜀夔恭孝王孟仁毅去世。 [8]壬戌,诏群臣极言得失,其略曰:“朕于卿大夫,才不能尽知,面不能尽识;若不采其言而观其行,审其意而察其忠,则何以见器略之浅深,知任用之当否!若言之不⼊,罪实在予;苟求之不言,咎将谁执!” [8]壬戌(二十三⽇),后周世宗诏令群臣畅所 ![]() [9]唐主以中书侍郞、知尚书省严续为门下侍郞、同平章事。 [9]南唐主任命中书侍郞、知尚书省严续为门下侍郞、同平章事。 [10]三月,辛未,以李晏口为静安军。 [10]三月,辛未(初二),后周在李晏口设置静安军。 [11]帝常愤广明以来国中⽇蹙,及⾼平既捷,慨然有削平天下之志。会秦州民夷有诣大梁献策请恢复旧疆者,帝纳其言。 [11]后周世宗经常为唐僖宗广明以来中原⽇益缩小而愤慨,及至⾼平一战奏捷,慨然萌生削平各国统一天下的志向。正好秦州各族百姓有到大梁进献计策请求恢复旧⽇大唐疆域的,世宗采纳他的意见。 蜀主闻之,遣客省使赵季札按视边备。季札素文武才略自任,使还,奏称:“雄武节度使韩继勋、凤州刺史王万迪非将帅才,不⾜以御大敌。”蜀主问:“谁可往者?”季札请自行。丙申,以季札为雄武监军使,仍以宿卫精兵千人为之部曲。 后蜀主闻知情况,派遣客省使赵季札巡视边防。赵季札素来以有文武双全的才略自许,出使回来,上奏道:“雄武节度使韩继勋、凤州刺史王万迪不是将帅之才,不能够抵御大敌⼊侵。”后蜀主问:“谁可前往呢?”赵季札请命自己前往。丙申(二十七⽇),任命赵季札为雄武监军使,并将宮 ![]() [12]帝以大梁城中迫隘,夏,四月,乙卯,诏展外城,先立标帜,俟今冬农隙兴板筑;东作动则罢之,更俟次年,以渐成之。且令自今葬埋皆出所标七里之外,其标內俟县官分画街衢、仓场、营廨之外,听民随便筑室。 [12]后周世宗因为大梁城中局促狭窄,夏季,四月,乙卯(十七⽇),下诏拓展外城,先设立标记,等待今年冬天农闲再兴土木。农事开始就停止,再等来年开工,以此逐渐完成。并且命令从今开始葬埋死人都要出城,离所立标记七里之外,在标记內等待官府划分出街道、仓库场院、营房官舍,除此之外,听凭百姓随便盖房。 [13]丙辰,蜀主命知枢密院王昭远按行北边城寨及甲兵。 [13]丙辰(十八⽇),后蜀主命令知枢密院王昭远巡视检查北部边界的城镇营寨和武备。 [14]上谓宰相曰:“朕每思致治之方,未得其要,寝食不忘。又自唐、晋以来,吴、蜀、幽、并皆阻声教,未能混壹,宜命近臣著《为君难为臣不易论》及《开边策》各一篇,朕将览焉。” [14]后周世宗对宰相说:“朕经常思考达到大治的方略,没有得到其中的要领,觉睡吃饭都不能忘记。又从后唐、后晋以来,吴地、蜀地、幽州、并州都被隔断了政令教化,不能统一,应该命令左右大臣撰写《为君难为臣不易论》和《开边策》各一篇,朕将一一阅览。” 比部郞中王朴献策,以为:“国中之失吴、蜀、幽、并,皆由失道。今必先观所以失之之原,然后知所以取之之术。其始失之也,莫不以君暗臣 ![]() ![]() ![]() ![]() 比部郞中王朴进献策文,认为:“中原朝廷丧失吴地、蜀地、幽州、并州,都是由于丧失了治国之道。如今一定要首先考察所以丧失土地的 ![]() ![]() ![]() ![]() ![]() ![]() ![]() 凡攻取之道,必先其易者。唐与吾接境几二千里,其势易扰也。扰之当以无备之处为始,备东则扰西,备西则扰东,彼必奔走而救之。奔走之间,可以知其虚实強弱,然后避实击虚,避強击弱。未须大举,且以轻兵扰之。南人懦怯,闻小有警,必悉师以救之。师数动则民疲而财竭,不悉师则我可以乘虚取之。如此,江北诸州将悉为我有。既得江北,则用彼之民,行我之法,江南亦易取也。得江南则岭南、巴蜀可传檄而定。南方既定,则燕地必望风內附;若其不至,移兵攻之,席卷可平矣。惟河东必死之寇,不可以恩信 ![]() “大凡进攻夺取的方法,必定先从容易的地方下手。南唐与我们相接的国境将近二千里,这地势很容易 ![]() ![]() ![]() ![]() ![]() ![]() ![]() 上欣然纳之。时群臣多守常偷安,所对少有可取者,惟朴神峻气劲,有谋能断,凡所规画,皆称上意,上由是重其气识,未几,迁左谏议大夫,知开封府事。 后周世宗欣然接受。当时群臣大多墨守常规,苟且偷安,所对策略很少有可取的,只有王朴神情峻逸、气势刚劲,有智谋能决断,凡是有所规划建议,都符合世宗的心意,世宗因此看重王朴的气质胆识,不久,迁升他为左谏议大夫、知开封府事。 [15]上谋取秦、凤,求可将者。王溥荐宣徽南院使、镇安节度使向训。上命训与凤翔节度使王景、容省使⾼唐昝居润偕行。五月,戊辰朔,景出兵自散关趣秦州。 [15]后周世宗谋划攻取秦州、凤州,寻找可以统领军队的人。王溥推荐宣徽南院使、镇安节度使向训。世宗命令向训与凤翔节度使王景、客省使⾼人唐昝居润同行。五月,戊辰朔(初一),王景从散关出兵直奔秦州。 [16]敕天下寺院,非敕额者悉废之。 ![]() ![]() ![]() [16]后周世宗敕命天下寺院,未经朝廷敕赐匾额的全部废除。 ![]() ![]() ![]() [17]王景拔⻩牛等八寨。戊寅,蜀主以捧圣控鹤都指挥使、保宁节度使李廷为北路行营都统,左卫圣步军都指挥使⾼彦俦为招讨使,武宁节度使吕彦珂副之,客省使赵崇韬为都监。 [17]王景攻拔⻩牛等八个营寨。戊寅(十一⽇),后蜀主任命捧圣控鹤都指挥使、保宁节度使李廷为北路行营都统,左卫圣步军都指挥使⾼彦俦为招讨使,武宁节度使吕彦珂为招讨副使,客省使赵崇韬为都监。 [18]蜀赵季札至德 ![]() ![]() [18]后蜀赵季札到达德 ![]() ![]() ![]() [19]六月,庚子,上亲录囚于內苑。有汝州民马遇,⽗及弟为吏所冤死,屡经覆按,不能自伸,上临问,始得其实,人以为神。由是诸长吏无不亲察狱讼。 [19]六月,庚子(初三),后周世宗在宮內园林中亲自查阅囚犯的档案。有个汝州的百姓叫马遇,⽗亲以及弟弟被官吏冤枉致死,屡经核查审理,自己不能申诉,世宗当面审问,才获得实真情况,众人都认为神奇。从此各部门长官无不亲自省察刑事诉讼案件。 [20]壬寅,西师与蜀李廷等战于威武城东,不利,排阵使濮州刺史胡立等为蜀所擒。丁未,蜀主遣间使如北汉及唐, ![]() [20]壬寅(初五),西征军队与后蜀李廷等在威武城东 ![]() [21]己酉,以彰信节度使韩通充西南行营马步军都虞候。 [21]己酉(十二⽇),后周任命彰信节度使韩通充任西南行营马步军都虞候。 [22]戊午,南汉主杀祯州节度使通王弘政,于是⾼祖之诸子尽矣。 [22]戊午(二十一⽇),南汉主杀死祯州节度使通王刘弘政,于是南汉⾼祖的所有儿子全死了。 [23]壬戌,以枢密院承旨清河张美为右领军大将军、权点检三司事。初,帝在澶州,美掌州之金⾕隶三司者,帝或私有所求,美曲为供副。太祖闻之怒,恐伤帝意,但徙美为濮州马步军都虞候。美治财精敏,当时鲜及,故帝以利权授之;然思其在澶州所为,终不以公忠待之。 [23]壬戌(二十五⽇),后周世宗任命枢密院承旨清河人张美为右领军大将军、权点检三司事。当初,世宗在澶州时,张美掌管州中隶属于三司的钱粮,世宗有时私下有所索求,张美千方百计为他提供満⾜。后周太祖听说此事很生气,又恐怕伤害世宗的 ![]() [24]秋,七月,丁卯朔,以王景兼西南行营都招讨使,向训兼行营兵马都监。宰相以景等久无功,馈运不继,固请罢兵。帝命太祖皇帝往视之,还,言秦、凤可取之状,帝从之。 [24]秋季,七月,丁卯朔(初一),后周世宗任命王景兼西南行营都招讨使,向训兼行营兵马都监。宰相因王景等长久没有成功,粮草运输跟不上,坚持请求撤兵。世宗命令宋太祖皇帝赵匡胤前往视察,回来,陈述秦州、凤州可以攻取的情况,世宗听从了他意见。 [25]八月,丁未,中书侍郞、同平章事景范罢判三司,寻以⽗丧罢政事。 [25]八月,丁未(十一⽇),中书侍郞、同平章事景范罢免判三司之职,不久因为⽗丧免去朝政事务。 [26]王景等败蜀兵,获将卒三百。己未,蜀主遣通奏使、知枢密院、武泰节度使伊审徵如行营 ![]() [26]王景等击败后蜀军队,捕获将吏士卒三百人。己未(二十三⽇),后蜀主派遣通奏使、知枢密院、武泰节度使伊审徵前往军营 ![]() [27]帝以县官久不铸钱,而民间多销钱为器皿及佛像,钱益少,九月,丙寅朔,敕始立监采铜铸钱,自非县官法物、军器及寺观钟磬钹铎之类听留外,自余民间铜器、佛像,五十⽇內悉令输官,给其直;过期隐匿不输,五斤以上其罪死,不及者论刑有差。上谓侍臣曰:“卿辈勿以毁佛为疑。夫佛以善道化人,苟志于善,斯奉佛矣。彼铜像岂所谓佛 ![]() [27]后周世宗因为朝廷长久没有铸造铜钱,而民间许多人销毁钱币做成器皿以及佛像,铜钱越来越少,九月,丙寅朔(初一),敕令开始设立机构采集铜来铸造钱币,除了朝廷的礼器、兵器以及寺庙道观的钟磬、钹镲、铃铎之类准许保留外,其余民间的铜器、佛像,五十天內全部让送 ![]() ![]() 臣光曰:若周世宗,可谓仁矣,不 ![]() ![]() 臣司马光曰:像周世宗,可以称得上仁 ![]() ![]() [28]蜀李廷遣先锋都指挥使李进据马岭寨,又遣奇兵出斜⾕,屯⽩涧,又分兵出凤州之北唐仓镇及⻩花⾕,绝周粮道。闰月,王景遣裨将张建雄将兵二千抵⻩花,又遣千人趣唐仓,扼蜀归路。蜀染院使王峦将兵出唐仓,与建雄战于⻩花,蜀兵败,奔唐仓,遇周兵,又败,虏峦及其将士三千人;马岭、⽩涧兵皆溃,李廷、⾼彦俦等退保青泥岭。蜀雄武节度使兼侍中韩继勋弃秦州,奔还成都,观察判官赵举城降,斜⾕援兵亦溃。成、阶二州皆降,蜀人震恐。,澶州人也。帝 ![]() [28]后蜀李廷派遣先锋都指挥使李进占据马岭寨,又派遣准备突然出击的队部从斜⾕而出,屯驻⽩涧,又分出军队从凤州以北的唐仓镇和⻩花⾕而出,断绝后周的粮道。闰月,王景派遣副将张建雄领兵二千抵达⻩花⾕,又派遣军队一千赶赴唐仓镇,扼住后蜀军队归路。后蜀染院使王峦领兵从唐仓镇而出,与张建雄在⻩花⾕ ![]() 壬子,百官⼊贺,帝举酒属王溥曰:“边功之成,卿择帅之力也!” 壬子(十七⽇),文武百官⼊朝祝贺,世宗举杯为王溥敬酒说:“边疆战功的取得,全仗 ![]() [29]甲子,上与将相食于万岁殿,因言:“两⽇大寒,朕于宮中食珍膳,深愧无功于民而坐享天禄,既不能躬耕而食,惟当亲冒矢石为民除害,差可自安耳!” [29]甲子(二十九⽇),后周世宗与将军、丞相在万岁殿就餐,因而说道:“两天大寒,朕在宮中吃美味佳肴,对百姓没功劳而坐享上天赐予的禄位深 ![]() ![]() [30]乙丑,蜀李廷上表待罪。冬,十月,壬申,伊审徵至成都请罪。 [30]乙丑(疑误),后蜀李廷上表等候治罪。冬季,十月,壬申(初八),伊审徵到达成都请罪。 蜀主致书于帝请和,自称大蜀皇帝;帝怒其抗礼,不答。蜀主愈恐,聚兵粮于剑门、⽩帝,为守御之备,募兵既多,用度不⾜,始铸铁钱,榷境內铁器,民甚苦之。 后蜀主送书信给周世宗请求讲和,自称大蜀皇帝。世宗恼怒他以对等礼节相待,不作回答。后蜀主愈加恐慌,在剑门、⽩帝聚集军队、粮草,作好防守抵抗的准备,招募士兵已经很多,费用开支不够,开始铸造铁钱,对境內铁器实行专卖,百姓很为此所苦累。 [31]唐主 ![]() ![]() ![]() [31]南唐主生 ![]() ![]() ![]() ![]() ![]() ![]() 先是,每冬淮⽔浅涸,人唐常发兵戍守,谓之“把浅”,寿州监军吴廷绍以为疆埸无事,坐费资粮,悉罢之;清淮节度使刘仁赡上表固争,不能得。十一月,乙未朔,帝以李为淮南道前军行营都部署兼知庐、寿等行府事,以忠武节度使王彦超副之,督侍卫马军都指挥使韩令坤等十二将以伐唐。令坤,磁州武安人也。 从前,每年冬天淮河⽔浅⼲涸,南人唐经常发兵守卫淮河,称做“把浅”寿州监军吴廷绍认为边境平安无事,⽩费财物粮草,全部撤回。清淮节度使刘仁赡上表一再争辨,没能取胜。十一月,乙未朔(初一),后周世宗任命李为淮南道前军行营都部署兼知庐州、寿州等行府事务,任命忠武节度使王彦超为行营副都部署,督领侍卫马军都指挥使韩令坤等十二名将领来攻伐南唐。韩令坤是磁州武安人。 [32]汴⽔自唐末溃决,自桥东南悉为污泽。上谋击唐,先命武宁节度使武行德发民夫,因故堤疏导之,东至泗上;议者皆以为难成,上曰:“数年之后,必获其利。” [32]汴⽔从唐朝末年溃堤决口以来,自桥东南全都成为污泥沼泽。后周世宗图谋攻击南唐,先命令武宁节度使武行德征发民夫,顺着原来河堤疏通引⽔,东面直到泗⽔;参与议事的人都认为难以成功,世宗说:“数年以后,必定获得它的好处。” [33]丁未,上与侍臣论刑赏,上曰:“朕必不因怒刑人,因喜赏人。” [33]丁未(十三⽇),后周世宗与侍从大臣谈论刑赏,世宗说:“朕一定不因为自己发怒而惩处人,因为自己⾼兴而奖赏人。” [34]先是,大梁城中民侵街衢为舍,通大车者盖寡,上命悉直而广之,广者至三十步;又迁玟墓于标外。上曰:“近广京城,于存殁扰动诚多;怨谤之语,朕自当之,他⽇终为人利。” [34]在这以前,大梁城中居民侵占街道修筑房舍,能通大车的路比较少,后周世宗命令将街道全部取直并且拓宽,最宽的到三十步;又将坟墓迁移到标记以外。世宗说:“近来拓宽京城,给活人、死者 ![]() ![]() [35]王景等围凤州,韩通分兵城固镇以绝蜀之援兵。戊申,克凤州,擒蜀威武节度使王环及都监赵崇溥等将士五千人。崇溥不食而死。环,真定人也。乙卯,制曲赦秦、凤、阶、成境內,所获蜀将士,愿留者优其俸赐,愿去者给资装而遣之。诏曰:“用 ![]() ![]() [35]王景等包围凤州,韩通分兵修筑固镇城来截断后蜀的援军。戊申(十四⽇),攻克凤州,擒获后蜀威武节度使王环以及都监赵崇溥等将吏士兵五千人。赵崇溥不进食而死。王环是真定人。乙卯(二十一⽇),制令在秦州、凤州、阶州、成州境內实行特赦,所俘获后蜀将吏士兵,愿意留下的给他们优厚的俸禄赏赐,愿意离去的送给路费服装而遣返。诏书说:“用来安 ![]() 避免违背事物的本 ![]() 所设立的各种赋税徭役,全部取消。” [36]人唐闻周兵将至而惧;刘仁赡神气自若,部分守御,无异平⽇,众情稍安。唐主以神武统军刘彦贞为北面行营都部署,将兵二万趣寿州,奉化节度使、同平章事皇甫晖为应援使,常州团练使姚凤为应援都监,将兵三万屯定远。召镇南节度使宋齐丘还金陵,谋国难,以翰林承旨、户部尚书殷崇义为吏部尚书、知枢密院。 [36]南人唐听说后周军队即将到达而恐惧。刘仁赡神态自若,部署军队守卫抵御,与平⽇没有两样,大家的情绪稍趋安稳。南唐主任命神武统军刘彦贞为北面行营都部署,领兵二万奔赴寿州,奉化节度使、同平章事皇甫晖为应援 使,常州团练使姚凤为应援都监,领兵三万屯驻定远。征召镇南节度使宋齐丘返 回金陵,商讨应付国难,任命翰林承旨、户部尚书殷崇义为吏部尚书、知枢密院。 [37]李等为浮梁,自正 ![]() [37]李等架设浮桥,从正 ![]() [38]丙戌,枢密使兼侍中韩忠正公郑仁诲卒。上临其丧,近臣奏称岁道非便,上曰:“君臣义重,何⽇时之有!”往哭尽哀。 [38]丙戌(二十二⽇),枢密使兼侍中韩忠正公郑仁诲去世。后周世宗要亲临吊丧,侍从近臣进奏说时⽇不吉利,世宗说:“君臣情义深重,讲究什么⽇子时辰!”前往痛哭尽表哀思。 [39]吴越王弘遣元帅府判官陈彦禧⼊贡,帝以诏谕弘,使出兵击唐。 [39]吴越王钱弘派遣元帅府判官陈彦禧⼊朝进贡,后周世宗赐诏书指示钱弘,让他出兵进攻南唐。 三年(丙辰、956) 三年(丙辰,公元956年) [1]舂,正月,丙午,以王环为右骁卫大将军,赏其不降也。 [1]舂季,正月,丙午(十二⽇),后周任命王环为右骁卫大将军,奖赏他的不投降。 [2]丁酉,李奏败唐兵千馀人于上窑。 [2]丁酉(初三),李奏报在上窑击败南唐军队一千多人。 [3]戊戌,发开封府、曹、滑、郑州之民十余万筑大梁外城。 [3]戊戌(初四),后周征发开封府、曹州、滑州、郑州的百姓十多万建筑大梁外城。 [4]庚子,帝下诏亲征淮南,以宣徽南院使、镇安节度使向训权东京留守,端明殿学士王朴副之,彰信节度使韩通权点检侍卫司及在京內外都巡检。命侍卫都指挥使、归德节度使李重进将兵先赴正 ![]() ![]() [4]庚子(初六),后周世宗颁下诏书亲自出征淮南,任命宣徽南院使、镇安节度使向训暂时代理东京留守,端明殿学士王朴为副留守,彰信节度使韩通暂代理点检侍卫司以及在京內外都巡检。命令侍卫都指挥使、归德节度使李重进领兵先赶赴正 ![]() ![]() 李攻寿州,久不克;唐刘彦贞引兵救之,至来远镇,距寿州二百里,又以战舰数百艘趣正 ![]() ![]() 李进攻寿州,许久没攻下;南唐刘彦贞领兵救援,到达来远镇,距离寿州二百里,又派战舰数百艘赶赴正 ![]() ![]() 辛亥,李奏贼舰中流而进,弩炮所不能及,若浮梁不守,则众心动摇,须至退军。今贼舰⽇进,淮⽔⽇涨,若车驾亲临,万一粮道阻绝,其危不测。愿陛下且驻跸陈、颍,俟李重进至,臣与之共度贼舰可御,浮梁可完,立具奏闻。但若厉兵秣马,舂去冬来,⾜使贼中疲弊,取之未晚。”帝览奏,不悦。 辛亥(十七⽇),李上奏:“贼寇战舰在淮⽔央中前进,弓弩石炮的 ![]() 刘彦贞素骄贵,无才略,不习兵,所历藩镇,专为贪暴,积财巨亿,以赂权要,由是魏岑等争誉之,以为治民如龚、⻩,用兵如韩、彭,故周师至,唐主首用之。其裨将咸师朗等皆勇而无谋,闻李退,喜,引兵直抵正 ![]() ![]() 刘彦贞素来骄横宠贵,既无才能谋略,又不 ![]() ![]() ![]() ![]() ![]() 壬子,帝至永宁镇,谓侍臣曰:“闻寿州围解,农民多归村落,今闻大军至,必复⼊城。怜其聚为饿殍,宜先遣使存抚,各令安业。”甲寅,帝至正 ![]() ![]() ![]() 壬子(十八⽇),世宗到达永宁镇,对待从大臣说:“听说寿州围困解除,农民大多回归村落,如今听说大队部到达,必定再次⼊城。可怜他们聚集起来会成为饿殍,应先派遣使者安抚,让他们各自安心务农。”甲寅(二十⽇),世宗到达正 ![]() ![]() ![]() [5]诏以武平节度使兼中书令王逵为南面行营都统,使攻唐之鄂州。逵引兵过岳州,岳州团练使潘叔嗣厚具燕犒,奉事甚谨;逵左右求取无厌,不満望者谮叔嗣于逵,云其谋叛,逵怒形于词⾊,叔嗣由是惧而不自安。 [5]后周世宗下诏任命武平节度使兼中书令王逵为南面行营都统,让他进攻南唐的鄂州。王逵领兵经过岳州,岳州团练使潘叔嗣准备丰厚的宴饮食物来 ![]() 唐主闻湖南兵将至,命武昌节度使何敬洙徙民⼊城,为固守之计;敬洙不从,使除地为场战,曰:“敌至,则与军民俱死于此耳!”唐主善之。 南唐主听说湖南军队将要到达,命令武昌节度使何敬洙将百姓都迁移⼊城,筹划固守鄂州之计,何敬洙没有听从,让百姓清理地方作为场战,说:“敌军到达,就和军民一齐战死在这里!”南唐主赞赏他。 [6]二月,丙寅,下蔡浮梁成,上自往视之。 [6]二月,丙寅(初三),下蔡浮桥架成,后周世宗亲自前往视察。 戊辰,庐、寿、光、⻩巡检使司超奏败唐兵三千余人于盛唐,擒都监⾼弼等,获战舰四十余艘。 戊辰(初五),庐、寿、光、⻩巡检使司超奏报在盛唐击败南唐军队三千多人,擒获都监⾼弼等人,缴获战舰四十多艘。 上命太祖皇帝倍道袭清流关。皇甫晖等陈于山下,方与前锋战,太祖皇帝引兵出山后;晖等大惊,走⼊滁州, ![]() 后周世宗命令宋太祖皇帝兼程而行袭击清流关。皇甫晖等在山下列阵,正与后周前锋队部 ![]() 上遣翰林学士窦仪籍滁州帑蔵,太祖皇帝遣亲吏取蔵中绢。仪曰:“公初克城时,虽倾蔵取之,无伤也。今既籍为官物,非有诏书,不可得也。”太祖皇帝由是重仪。诏左金吾卫将军马崇祚知滁州。 后周世宗派遣翰林学士窦仪清点登记滁州库存的物资,宋太祖皇帝派心腹官吏提取库蔵绢帛。窦仪说:“您在攻克州城之初时,即使把库中东西取光,也无妨碍。如今已经登录为官府物资,没有诏书命令,是不可取得的。”宋太祖皇帝因此器重窦仪。世宗诏令左金吾卫将军马崇祚主持滁州政务。 初,永兴节度使刘词遗表荐其幕僚蓟人赵普有才可用。会滁州平,范质荐普为滁州军事判官,太祖皇帝与语,悦之。时获盗百余人,皆应死,普请先讯鞫然后决,所活十七八。太祖皇帝益奇之。 当初,永兴节度使刘词遣送表书荐举他的幕僚蓟州人赵普有才能可以重用。适逢滁州平定,范质推荐赵普为滁州军事判官,宋太祖皇帝和他 ![]() ![]() 太祖皇帝威名⽇盛,每临陈,必以繁缨饰马,铠仗鲜明,或曰:“如此,为敌所识。”太祖皇帝曰:“吾固 ![]() 宋太祖皇帝的威名⽇益盛大,每当亲临军阵,必定用精美的辂马绳带装饰坐骑,铠甲兵器锃亮耀眼。有人说:“像这样,会被敌人所认识。”宋太祖皇帝说:“我本就想让敌人认识我!” 唐主遣泗州牙将王知朗赍书抵徐州,称:“唐皇帝奉书大周皇帝,请息兵修好,愿以兄事帝,岁输货财以助军费。”甲戌,徐州以闻;帝不答。戊寅,命前武胜节度使侯章等攻寿州⽔寨,决其壕之西北隅,导壕⽔⼊于淝。 南唐主派遣泗州牙将王知朗携带书信抵达徐州,称:“唐皇帝奉上书信致达大周皇帝,请求休战讲和,情愿把皇帝当作兄长来事奉,每年贡献货物财宝来襄助军费。”甲戌(十一⽇),徐州将书信奏报;后周世宗不作回答。戊寅(十五⽇),后周世宗命令前武胜节度使侯章等人进攻寿州⽔寨,在护城河的西北角打开决口,将护城河⽔引⼊淝⽔。 太祖皇帝遣使献皇甫晖等,晖伤甚,见上,卧而言曰:“臣非不忠于所事,但士卒勇怯不同耳。臣向⽇屡与契丹战,未尝见兵精如此。”因盛称太祖皇帝之勇。上释之,后数⽇卒。 宋太祖皇帝派遣使者献上皇甫晖等战俘,皇甫晖伤势很重,见到世宗,卧着说道:“臣下不是不忠于所事奉的主人,只是士兵有勇敢胆怯的不同罢了。臣下往⽇屡次与契丹 ![]() 帝知扬州无备,己卯,命韩令坤等将兵袭之,戒以毋得残民;其李氏陵寝,遣人与李氏人共守护之。 世宗探知扬州没有防备,己卯(十六⽇),命令韩令坤等领兵袭击扬州,告诫不得残害百姓;那里的李氏陵墓寝庙,派人与李氏族人共同守卫看护。 唐主兵屡败,惧亡,乃遣翰林学士·户部侍朗钟谟、工部侍朗·文理院学士李德明奉表称臣,来请平,献御服、汤药及金器千两,银器五千两,缯锦二千匹,犒军牛五百头,酒二千斛,壬午,至寿州城下。谟、德明素辩口,上知其 ![]() ![]() ![]() ![]() ![]() 南唐主因军队屡遭败绩,惧怕灭亡,于是派遣翰林学士、户部侍郞钟谟和工部侍郞、文理院学士李德明奉持表书称臣,前来请求和平,进献皇帝专用的服装、汤药以及金器一千两,银器五千两,缯帛锦缎二千匹,犒劳军队的牛五百头,酒二千斛,壬午(十九⽇),到达寿州城下。钟谟、李德明一向能说善辩,世宗知道他们打算游说,命全副武装的士兵严整列队而接见,说:“你们君主自称是唐皇室的后裔,应该懂得礼义,同别的家国有区别。与朕只有一⽔之隔,却未曾派遣过一位使者来建立友好关系,反而飘洋过海去勾结契丹,舍弃华夏而臣事蛮夷,礼义在哪里呢?再说你们准备向我游说让我休战吧?我不是战国时代六国那样的愚蠢君主,岂是你们用口⾆所能改变主意的人!你们可以回去告诉你们的君主:马上来见朕,下跪再拜认罪谢过,那就没有事情了。不然的话,朕打算亲自到金陵城观看,借用金陵国库来 ![]() [7]吴越王弘遣兵屯境上以俟周命。苏州营田指挥使陈満言于丞相吴程曰:“周师南征,唐举国惊扰,常州无备,易取也。”会唐主有诏抚安江 ![]() ![]() ![]() ![]() [7]吴越王钱弘派遣军队屯驻边境上以等待后周命令。苏州营田指挥使陈満向丞相吴程进言说:“后周军队南下征伐,南唐举国震惊 ![]() ![]() ![]() [8]乙酉,韩令坤奄至扬州;平旦,先遣⽩延遇以数百骑驰⼊城,城中不之觉。令坤继至,唐东都营屯使贾崇焚官府民舍,弃城南走,副留守工部侍郞冯延鲁髡发被僧服,匿于佛寺,军士执之。令坤 ![]() [8]乙酉(二十二⽇),韩令坤突然到达扬州;天大亮,先派遣⽩延遇率数百骑兵奔驰⼊城,城中没有觉察。韩令坤接着到达,南唐东都营屯使贾崇焚毁府政官邸、百姓房屋,弃城往南逃奔,副留守工部侍郞冯延鲁剃光头发,披上僧服躲蔵进佛寺,军士抓获了他。韩令坤 ![]() 庚寅,王逵奏拔鄂州长山寨,执其将陈泽等,献之。 庚寅(二十七⽇),王逵奏报攻拔鄂州长山寨,抓获南唐将领陈泽等人献上。 辛卯,太祖皇帝奏唐天长制置使耿谦降,获刍粮二十余万。 辛卯(二十八⽇),宋太祖皇帝奏报南唐天长制置使耿谦投降,缴获粮草二十多万。 [9]唐主遣园苑使尹延范如泰州,迁吴让皇之族于润州。延范以道路艰难,恐杨氏为变,尽杀其男子六十人,还报,唐主怒, ![]() [9]南唐主派遣园苑使尹延范前往泰州,将吴让皇的家族迁居到润州。尹延范因为道路艰难,恐怕杨氏家族发生变 ![]() ![]() [10]韩令坤等攻泰州,拔之,刺史方讷奔金陵。 [10]韩令坤等进攻泰州,占领泰州,刺史方讷逃奔金陵。 [11]唐主遣人以蜡丸求救于契丹。壬辰,静安军使何继筠获而献之。 [11]南唐主派人拿着封有书信的蜡丸去向契丹求救。壬辰(二十九⽇),静安军使何继筠截获后献给后周世宗。 [12]以给事中⾼防权知泰州。 [12]后周任命给事中⾼防临时主持泰州政务。 [13]癸巳,吴越王弘遣上直都指挥使路彦铢攻宣州,罗晟帅战舰屯江 ![]() [13]癸巳(三十⽇),吴越王钱弘派遣上直都指挥使路彦铢进攻宣州,罗晟率领战舰屯驻江 ![]() [14]潘叔嗣属将士而告之曰:“吾事令公至矣,今乃信谗疑怒,军还,必击我,吾不能坐而待死,汝辈能与吾俱西乎?”众愤怒,请行,叔嗣帅之西袭朗州。逵闻之,还军追之,及于武陵城外,与叔嗣战,逵败死。 [14]潘叔嗣集合将士告诉他们说:“我事奉王令公好得无以复加了,如今反而听信谗言怀疑发怒,军队返回来的话,必定攻击我,我不能坐着等死,你们能和我一道西进吗?”部众很愤怒,请求出行,潘叔嗣率领所部向西袭击朗州。王逵听说这消息,调回军队追赶,追到武陵城外,与潘叔嗣 ![]() 或劝叔嗣遂据朗州,叔嗣曰:“吾救死耳,安敢自尊,宜以督府归潭州太尉,岂不以武安见处乎!”乃归岳州,使团练判官李简帅朗州将吏 ![]() ![]() ![]() 有人劝说潘叔嗣就此占据朗州,潘叔嗣说:“我只不过救命罢了,怎么敢自己称尊称王,应该将朗州督府 ![]() ![]() ![]() 或说行逢:“授叔嗣武安节钺以 ![]() ![]() ![]() 有人劝说周行逢:“用授予潘叔嗣武安节度使职权来引 ![]() ![]() ![]() |
上一章 资治通鉴 下一章 ( → ) |
武王小说网提供司马光最新小说资治通鉴无删章节无删减全文阅读,资治通鉴是司马光编写的一部情节文笔俱佳的作品,值得网友完整版阅读,武王小说网最值得网友收藏的无删减小说阅读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