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王小说网提供宋史最快更新完整版阅读 |
![]() |
|
武王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宋史 作者:脱脱、阿鲁图等 | 书号:10204 时间:2017/3/26 字数:15580 |
上一章 五十卷 下一章 ( → ) | |
赵普(弟安易) 赵普字则平,幽州蓟人。后唐幽帅赵德钧连年用兵,民力疲弊。普⽗回举族徙常山,又徙河南洛 ![]() ![]() ![]() 周显德初,永兴军节度刘词辟为从事,词卒,遗表荐普于朝。世宗用兵淮上,太祖拨滁州,宰相范质奏普为军事判官。宣祖卧疾滁州,普朝夕奉药饵,宣祖由是待以宗分。太祖尝与语,奇之。时获盗百馀,当弃市,普疑有无辜者,启太祖讯鞫之,获全活者众。淮南平,调补渭州军事判官。太祖领同州节度,辟为推官;移镇宋州,表为掌记书。 太祖北征至陈桥,被酒卧帐中,众军推戴,普与太宗排闼⼊告。太祖欠伸徐起,而众军擐甲露刃,喧拥麾下。及受禅,以佐命功,授右谏议大夫,充枢密直学士。 车驾征李筠,命普与吕馀庆留京师,普愿扈从,太祖笑曰:"若胜胃介乎?"从平上 ![]() 乾德二年,范质等三相同⽇罢,以普为门下侍郞、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中书无宰相署敕,普以为言,上曰:"卿但进敕,朕为卿署之可乎?"普曰:"此有司职尔,非帝王事也。"令翰林学士讲求故实,窦仪曰:"今皇弟尹开封,同平章事,即宰相任也。"令署以赐普。既拜相,上视如左右手,事无大小,悉咨决焉。是⽇,普兼监修国史。命薛居正、吕馀庆参知政事以副之,不宣制,班在宰相后,不知印,不预奏事,⽔押班,但奉行制书而已。先是,宰相兼敕,皆用內制,普相止用敕,非旧典也。 太祖数微行过功臣家,普每退朝,不敢便⾐冠。一⽇,大雪向夜,普意帝不出。久之,闻叩门声,普亟出,帝立风雪中,普惶惧 ![]() ![]() 五年舂,加右仆 ![]() 开宝二年冬,普尝病,车驾幸中书。三年舂,又幸其第抚问之。赐赉加等。六年,帝又幸其第。时钱王俶遣使致书于普,及海物十瓶,置于庑下。会车驾至,仓卒不及屏,帝顾问何物,普以实对。上曰:"海物必佳。"即命启之。皆瓜子金也。普惶恐顿首谢曰:"臣未发书,实不知。"帝叹曰:"受之无妨,彼谓家国事皆由汝书生尔!" 普为政颇专,廷臣多忌之。时官 ![]() 故事,宰相、枢密使每候对长舂殿,同止卢中;上闻普子承宗娶枢密使李崇矩女,即令分异之。普又以隙地私易尚食蔬圃以广其居,又营邸店规利。卢多逊为翰林学士,因召对屡攻其短。会雷有粼击登闻鼓,讼堂后官胡赞、李可度受赇骫法及刘伟伪作摄牒得官,王洞尝纳赂可度,赵孚授西川官称疾不上,皆普庇之。太祖怒,下御史府按问,悉抵罪,以有粼为秘书省正字。普恩益替,始诏参知政事与普更知印、押班、奏事,以分其权。未几,出为河 ![]() 太平兴国初⼊朝,改太子少保,迁太子太保。颇为卢多逊所毁,奉朝请数年,郁郁不得志。会柴禹锡、赵镕等告秦王廷美骄恣,将有 ![]() ![]() ![]() ![]() 八年,出为武胜军节度、检校太尉兼侍中。帝作诗以饯之,普奉而泣曰:"陛下赐臣诗,当刻石,与臣朽骨同葬泉下。"帝为之动容。翌⽇,谓宰相曰:"普有功家国,朕昔与游,今齿发衰矣,不容烦以枢务,择善地处之,因诗什以导意。普 ![]() ![]() 雍熙三年舂,大军出讨幽蓟,久未班师,普手疏谏曰: 伏睹今舂出师,将以收复关外,屡闻克捷,深快舆情。然晦朔屡更,荐臻炎夏,飞挽⽇繁,战斗未息,老师费财,诚无益也。 伏念陛下自翦平太原,怀徕闽、浙,混一诸夏,大振英声,十年之间,遂臻广济。远人不服,自古圣王置之度外,何⾜介意。窃虑 ![]() 臣窃念大发骁雄,动摇百万之众,所得者少,所丧者多。又闻战者危事,难保其必胜;兵者凶器,深戒于不虞。所系甚大,不可不思。臣又闻上古圣人,心无固必,事不凝滞,理贵变通。前书有"兵久生变"之言,深为杰可虑,苟或更图稽缓,转失机宜。旬朔之间,时涉秋序,边庭早凉,弓劲马肥,我军久困,切虑此际,或误指踪。臣方冒宠以守藩,曷敢兴言而沮众。盖臣已⽇薄西山,馀沅无几,酬恩报国,正在斯时。伏望速诏班师,无容玩敌。 臣复有全策,愿达圣聪。望陛下精调御膳,保养圣躬,挈彼疲氓,转之富庶。将见边烽不警,外户不扃,率土归仁,殊方异俗,相率响化,契丹独将焉往?陛下计不出此,乃信 ![]() ![]() 帝赐手诏曰: 朕昨者兴师选将,止令曹彬、米信等顿于雄、霸,裹粮坐甲以张军声。俟一两月间山后平定,潘美、田重进等会兵以进,直抵幽州,然后控扼险固,恢复旧疆,此朕之志也。奈何将帅等不遵成算,各骋所见,领十万甲士出塞远门斗,速取其郡县,更还师以援辎重,往复劳弊,为辽人所袭,此责在主将也。 况朕踵百王之末, ![]() 普表谢曰: 昨以天兵久驻塞外,未克恢复,渐及炎蒸,事危势迫,辄陈狂狷,甘俟宪章。陛下特鉴衷诚,亲纡宸翰,密谕圣谋。臣窃审命师讨罪,信为上策,将帅能遵成算,必可平定。惟其不副天心,由兹败事。今既边鄙有备,更复何虞。况陛下登极十年,坐隆大业,无一物之失所,见万国之咸宁。所宜端拱穆清,啬神和志,自可远继九皇,俯观五帝。岂必穷边极武,与契丹较胜负哉?臣素亏壮志,矧在衰龄,虽无功伐,愿竭忠纯。 观者咸嘉其忠。四年,移山南东道节度,自梁国公改封许国公。会诏下亲耕籍田,普表求⼊觐,辞甚恳切。上恻然谓宰相曰:"普开国元臣,朕所尊礼,宜从其请。"既至, ![]() 臣伏见唐太宗有魏玄成、房玄龄、杜如晦,明皇有姚崇、宗魏知古,皆任以辅弼,委之心膂,财成帝道,康济九区,宗祀延洪,史策昭焕,良由登用得其人也。今陛下君临万方,焦劳庶政,宵⾐旰食,以民为心。历考前王,诚无所让,而辅相之重,未偕曩贤。况为邦在于任人,任人在乎公正,公正之道莫先于赏罚,斯为政之大柄也。敬赏罚匪当,淑慝莫分,朝廷纪纲,渐致隳紊。必须公正之人典衡轴,直躬敢言,以辨得失,然后彝伦式序,庶务用康。 伏见山南东道节度使赵普,开国元老,参谋缔构,厚重有识,不妄希求恩顾以全禄位,不私徇人情以邀名望,此真圣朝之良臣也。窃闻之辈,朋 ![]() ![]() 籍田礼毕,太宗 ![]() ![]() 时枢密副使赵昌言与胡旦、陈象舆、董俨、梁颢厚善。会旦令翟马周上封事,排毁时政,普深嫉之,奏流马周,黜昌言等。郑州团练使侯莫陈利用骄肆僣侈,大为不法,普廉得之,尽以条奏,利用坐流商州,普固请诛之。其嫉恶強直皆此类。 李继迁之扰边,普建议以赵保忠复领夏台故地,因令图之。保忠反与继迁同谋为边患,时论归咎于普,颇为同列所窥,不得专决。 旧制,宰相以未时归第,是岁大热,特许普夏中至午时归私第。明年,免朝谒,止⽇赴中书视事,有大政则召对。冬,被疾请告,车驾屡幸其第省之,赐予加等。普遂称疾笃,三上表求致仕,上勉从之,以普为西京留守、河南尹,依前守太保兼中书令。普三表恳让。赐手诏曰:"开国旧勋,惟卿一人,不同他等,无至固让,俟首涂有⽇,当就第与卿为别。"普捧诏涕泣,因力疾请对,赐坐移晷,颇言及家国事,上嘉纳之。普将发,车驾幸其第。 淳化三年舂,以老衰久病,令留守通判刘昌言奉表求致政,中使驰传抚问,凡三上表乞骸骨。拜太师,封魏国公,给宰相奉料,令养疾,俟损⽇赴阙,仍遣其弟宗正少卿安易赍诏书赐之。又特遣使赐普诏曰:"卿顷属微瑑,恳求致政,朕以居守之重,虑烦耆耋,维师之命,用表尊贤。伫闻有瘳,与朕相见。今赐羊酒如别录,卿宜 ![]() 卒之先一岁,普生⽇,上遣其子承宗赍器币、鞍马就赐之。承宗复命,未几卒。次岁,普已罢中书令。故事,无生辰之赐,特遣普侄婿左正言、直昭文馆张秉赐之礼物。普闻之,因追悼承宗,秉未至而普疾笃。先是,普遣亲吏甄潜诣上清太平宮致祷,神为降语曰:"赵普,宋朝忠臣,久被病,亦有冤累耳。"潜还,普力疾冠带,出中庭受神言,涕泗 ![]() 上闻之震悼。谓近臣曰:"普事先帝,与朕故旧,能断大事,响与朕尝有不⾜,众所知也。朕君临以来,每优礼之,普亦倾竭自效,尽忠家国,真社稷臣也,朕甚惜之。"因出涕,左右 ![]() 二女皆笄,普 ![]() 初,太祖侧微,普从之游,既有天下,普屡以微时所不⾜者言之。太祖豁达,谓普曰:"若尘埃中可识天子、宰相,则人皆物⾊之矣。"自是不复言。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及次⽇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普 ![]() 太宗⼊弭德超之谗,疑曹彬有轨,属普再相,为彬辨雪保证,事状明⽩。太宗叹曰:"朕听断不明,几误国事。"即⽇窜逐德超,遇彬如旧。 祖古守郡为 ![]() ![]() 真宗咸平初,追封韩王。二年,诏曰:"故太师赠尚书令、追封韩王赵普,识冠人彝,才⾼王佐,翊戴兴运,光启鸿图,虽吕望肆伐之勋,萧何指纵之效,殆无以过也。自辅弼两朝,周旋三纪,茂岩廊之硕望,分屏翰之剧权,正直不回,始终无玷,谋猷可复,风烈如生。宜预享于大丞,永同休于宗祏,兹为茂典,以答旧勋,其以普配飨太祖庙庭。" 普子承宗,羽林大将军,知潭、郓二州,皆有声;承煦,成州团练使。弟固、安易。固至都官郞中。 安易字季和。建隆初,摄府州录事参军,节度使折德扆言其清⼲,遂命即真。再迁河南府推官。会普居相位,十年不赴调。太平兴国中,历华、邢二镇掌记书。部刍粮至太原城下,拜监察御史,知兴元府;转殿中,赐绯鱼袋。先是,两川民输税者以铁钱易铜钱。安易言其非便,请许纳铁钱,诏从之。九年,起拜宗正少卿,知定州。会以曹璨知州,徙安易为通判,未几代归。又表求外任,命知耀州,留不遣,命按视北边事。 淳化中,尝建议以蜀地用铁钱,准铜钱数倍,小民市易颇为不便,请如刘备时令西川铸大钱,以十当百。下都省集议,吏部尚书宋琪等言:"刘备时盖患钱少,因而改作,今安易之请反患钱多,非经久计也。"而安易论请不已,仍募工铸大钱百余进之,极其精好,俄坠殿阶皆碎,盖熔铄尽其精 ![]() 历知襄、庐二州,就迁宗正卿,归朝,复领卿职。时属籍未备,奏请纂录,咸平初,乃命梁周翰与安易同修。安易略涉书传, ![]() 景德初,礼官详定明德皇太后灵驾发引,于京师壬地权攒,依礼埋悬重,升祔神主。安易上言: 《礼》云"既虞作主",虞者,已葬设吉祭也。明未葬则未立虞主及神主。所以周制但凿木为悬重,以主神灵。王后七月而葬,则埋悬重,掩玄堂,凶仗、辒辌车、龙輴之属焚于柏城讫,始可立虞主。吉仗还京,备九祭,复埋虞主,然后立神主,升庙室。自旷古至皇朝,上奉祖宗陵庙行此礼,何以今⽇乃违典章,苟且升祔,方权攒妄立神主,未大葬辄埋悬重?且棺柩未归园陵,则神灵岂⼊太庙?奈柏城未焚凶仗,则凶秽唐突祖宗。望约孝章近例,但于壬地权攒,未立神主升祔,凶仪一切祗奉。俟丙午年灵驾西去园陵,东回祔庙。如此则免于颠倒,不利家国。 乃诏有司再加详定。判礼院孙何等上言: 按《晋书》羊太后崩,废一时之祀,天地明堂,去乐不作。又按《礼》,王后崩,五祀之祭不行既殡而祭。所言五祀不行,则天地之祭不废,遂议以园陵年月不便,须至变礼从宜。又缘先准礼文,候神主升祔毕,方行享祀。若俟丙午岁,则三年不祭宗庙,礼文有阙。况明德皇太后德配先朝,礼合升祔。遂与史馆检讨同共参详,以为庙未祔则神灵不至,伏恐祭祀难行。攒既毕则梓宮在郊,可以葬礼比附。遂按《礼》云"葬者蔵也, ![]() ![]() 安易又云"昔⽇睹群官尽公,奉二帝诸后,并先山陵,后祔庙;今⽇睹群官颠倒,奉明德皇太后,独先祔庙,后园陵"者。今详当时先山陵后祔庙,正为年月便顺,别无 ![]() ![]() 又云:"其哀离其室也,故至于祖考之庙而后行,商朝而殡于祖,周朝而遂葬。"今亦遥辞宗庙而后行,岂可以《礼经》所出目为颠倒,吉凶具仪谓之唐突哉? 又云:"孝章皇后至道元年崩,亦缘有所嫌避,未赴园陵,出京权攒之时,不立神主⼊庙。直至至道三年,西去园陵,礼毕,然后奉虞主还京,易神主祔庙,以合典礼。"今详当时文籍,缘孝章为太宗嫂氏,上仙之时,止辍五⽇视朝,百官不曾成服,与今不同。从初亦无诏命令住庙享。今明德皇太后⺟仪天下,主上孝极曾、颜,况上仙之初,即有遣命权停享祀。今按礼文,固合如此。安易荒唐庸昧,妄有援引,以大功之亲,比三年之制,欺罔君上,乃至于斯。 况安易以讦直自负,所诋者无非良善;以清要自⾼,所尚者无非鄙俗。名宦之志,老而益坚;诗书之文,懵而不习。本院所议,并明称典故,旁考时宜,虽曰从权, ![]() 从之。安易又屡言陵庙事,词多鄙俚。晚岁进趋不已,时论嗤之。二年卒,年七十六。赠工部尚书。录其子承庆为国子博士,孙从政为太常寺奉礼郞。 论曰:自古创业之君,其居潜旧臣,定策佐命,树事建功,一代有一代之才,未尝乏也。求其始终一心,休戚同体,贵为国卿,亲若家相,若宋太祖之于赵普,可谓难矣。陈桥之事,人谓普及太宗先知其谋,理势或然。事定之后,普以一枢密直学士立于新朝数年,范、王、魏三人罢相,始继其位,太祖不亟于酬功,普不亟于得政。及其当揆,献可替否,惟义之从,未尝以勋旧自伐。偃武而修文,慎罚而薄敛,三百余年之宏规,若平昔素定,一旦举而措之。太原、幽州之役,终⾝以轻动为戒,后皆如其言。家人见其断国大议,闭门观书,取决方册,他⽇窃视,乃《鲁论》耳。昔傅说告商⾼宗曰:"学于古训乃有获,事不师古,以克永世,匪说攸闻。"普为谋国元臣,乃能矜式往哲,蓍⻳圣模,宋之为治,气象醇正,兹岂无助乎。晚年廷美、多逊之狱,大为太宗盛德之累,而普与有力焉。岂其学力之有限而犹有患失之心欤?君子惜之。 部分译文 赵普字则平,幽州蓟人。后唐时幽州主将赵德钧连年发动战争,民人疲敝。赵普的⽗亲赵。。率领全族人迁居常山,又迁居河南洛 ![]() ![]() ![]() 周显德初年,永兴军节度刘词征召他为从事,刘词死后,上遗表向朝廷推荐赵普。周世宗用兵淮上,太祖攻下滁州,宰相范质奏请任命赵普为军事判官。宣祖在滁州养病,赵普朝夕侍奉药饵,宣祖于是以宗族的情份来对待他。太祖曾经与他 ![]() 太祖北征到陈桥,酒后醉卧帐中,众军推戴他做皇帝,赵普与太宗开门进去告诉他。太祖呵欠着伸展四肢慢慢起 ![]() 太祖亲自征伐李筠,命令赵普与吕馀庆留守京师,赵普愿跟从太祖出征,太祖笑着说“:你能够胜任战事吗?”赵普随从太祖平定上 ![]() 乾德二年(964),范质等三位宰相同⽇被罢,任命赵普为门下侍郞、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中书省没有宰相签署敕令,赵普以此为由上奏太祖,太祖说“:卿只管呈进敕令,朕为卿签署可以吗?”赵普说:“这是有关部门官吏的职责而已,不是帝王做的事。”太祖命令翰林学士讲求旧制,窦仪说:“现在皇弟任开封尹、同平章事,正是宰相的职任。”太祖下令签署权赐给赵普。赵普任宰相后,皇上把他看作左右手,事情无论大小,都向他咨询以后决断。当时,赵普兼任监修国史。太祖命令薛居正、吕余庆为参知政事以辅助赵普,不能宣布皇帝的诏谕,位次列在宰相之后,不掌印,不参预上奏议事,朝会时不领班,只是奉令制作敕令而已。原先,宰相副署敕令,都用內制,赵普任宰相后只有敕,不是原来的典章制度。 太祖常常便装出行经过功臣之家,赵普每次退朝,不敢随便穿戴。一天,傍晚时下大雪,赵普以为皇帝不会出来。过了一段时间,听见叩门声,赵普急忙出门,皇帝站在风雪中,赵普惶恐 ![]() ![]() 五年(967)舂季,朝廷给赵普加官右仆 ![]() 开宝二年(969)冬天,赵普有病,皇帝到中书省来看望。三年(970)舂天,皇帝又到他家里 ![]() 赵普执政很专断,朝廷大臣多忌恨他。当时官府 ![]() 旧制,宰相、枢密使每次在长舂殿等候召问,一起在庐中等候;皇上听说赵普的儿子赵承宗娶枢密使李崇矩的女儿为 ![]() ![]() ![]() 太平兴国初期进⼊朝廷,改任太子少保,迁升为太子太保。常被卢多逊诋毁,在朝廷任官几年,郁郁不得志。遇到柴禹锡、赵。。等人告发秦王廷美骄奢恣肆,将会发生 ![]() ![]() ![]() 八年(983),外调任武胜军节度、检校太尉兼侍中。皇帝作诗给他饯别,赵普捧诗而哭说“:陛下赐臣诗,应当刻石,与臣朽骨一并葬在地下。”皇帝被他 ![]() ![]() ![]() 雍熙三年(986)舂天,大军征讨幽蓟,很长时间没有获胜回师,赵普上手疏谏阻皇上说: “我看今年舂天出师征讨,将要收复关外,多次听见克敌的捷报,深 ![]() “我认为陛下自从平定太原以来,闽、浙归顺,统中一国,大振英名,十年之间,就传遍天下,远方的人不归服,自古圣王置之度外,不⾜介意。我个人考虑 ![]() ![]() “臣以为大发骁勇善战的雄兵,动辄使用百万军队,得到的少,而失去的多。又听说战争是件危险的事,难以保证一定获胜;战争是凶器,最戒忌的是不测。关系很大,不能不三思。我又听说上古圣人,心不固执,理贵变通。前人的书上有‘兵久生变’的话,实在值得考虑,如果改变迟缓计划,会失去机遇。十天半月过去,时间就到了秋季,北边转⼊秋凉,弓弩強劲,战马肥壮,我军久困,考虑到这个时候,可能会导致错误的指挥谋划。臣刚刚蒙皇上宠 ![]() “臣还有万全之策,愿献给皇上。希望陛下精心调制膳食,保养⾝体,提携那些贫民,使他们转为富庶。将来会看到边烽无事,大门不关,天下都归于仁德,不同风俗的地区,相继向慕归化,归顺朝廷,契丹又能单独怎么样呢?陛下不为这样考虑,而相信 ![]() ![]() ![]() ![]() 皇帝赐给他手书的诏令说: “朕原来部署军队选择将领,只令曹彬、米信等人驻守雄、霸二地,贮积粮食带着兵器来声张军威。等一两个月山后平定后,潘美、田重进等人合兵进讨,直到幽州,然后控制险要之地,恢复原来的疆土,这是朕的志向。无奈将领们不遵照原来的谋划算计,各持己见,率领十万军队出塞远征,迅速攻取契丹的郡县,又返师来领辎重,往复弊劳,被辽人袭击,这个责任在于主将。 “况且朕继承百王的事业,刚刚使天下稍稍太平,考虑民人苦于边患,将以救民于⽔火,并非想黩武穷兵,卿应当是知道的。疆场上的事,已经作好部署,卿不必为此忧虑。卿是家国的元勋大臣,忠言苦口,三次上奏,忠心实在可嘉。” 赵普上表谢说: “昨天因为军队久驻塞外,没有能够恢复故土,慢慢又到了炎夏季节,事势危险急迫,就上书陈述妄见,等待皇上宣谕。陛下特别体察忠诚,亲笔书写翰章,秘密宣谕皇帝圣谋。我个人认为兴师伐罪,诚信为上策,将帅如果能遵守已有的谋算,一定可以平定。正因为将帅们没有按照皇上的意志行事,导致事败。现在既然边疆已有防备,哪里还需要忧虑?况且陛下登极十年,使基业兴隆,没有一件事失当,只见家国安宁。陛下应当端⾝拱手,保养精神,清静心志,自然可以上继九皇,下观五帝。哪里需要穷兵黩武,与契丹一较胜负呢?”臣历来缺乏壮志,况且人已衰老,虽然没有功劳可以夸耀,但愿意竭尽忠纯之心。” 观者都赞许他的忠诚。四年(987),改任山南东道节度,从梁国公改封为许国公。遇到皇上下诏亲自耕种籍田,赵普上表请求⼊见,言辞非常恳切。皇上诚恳地对宰相说:“赵普是开国元勋,朕所尊重礼敬的人,应当听从他的请求。”赵普来到后,皇上对他再三 ![]() ![]() ![]() 陈王元僖上书皇帝说: “臣见唐太宗有魏玄成、房玄龄、杜如晦,唐明皇有姚崇、宋王景、魏知古,都被任为宰相,把他们当作心腹,才成就帝王之道,普济天下,宗祀延续,史记书载彰明,确实由于用人得当所至啊!现在陛下统治天下, ![]() ![]() ![]() “我认为山南东道节度使赵普,⾝为开国元老,参谋政事,深沉有见识,不妄希求恩宠来保全禄位,不循人私之情来邀取名望,这真是圣明的良臣啊!我听说逢 ![]() ![]() ![]() 皇帝亲耕农田礼仪完毕后,太宗想任用吕蒙正为宰相,因为他是新提升的人,借赵普原来的品行作为他的表率,颁册任命赵普为太保兼侍中。皇帝对赵普说“:卿是家国的勋旧大臣,朕所倚靠的人,古人常以其君不如尧、舜为 ![]() 当时枢密副使赵昌言与胡旦、陈象舆、董俨、梁颢等人非常相好。正好胡旦命翟马周上书言事,毁谤时政,赵普很嫉恨他们,上奏流放马周,黜除昌言等人。郑州团练使陈利用骄纵恣肆过度,很不守法,赵普查访得知,把他的事详细写出上奏皇上,利用因罪流放商州,赵普再三请求诛杀他。赵普嫉恨坏人,刚強正直达到这样的程度。 李继迁侵扰边境,赵普建议让赵保忠重新管理夏台故地。皇上于是命令他趁机图谋李继迁。赵保忠反而与李继迁同谋制造边患,当时舆论归咎于赵普,同僚们很想窥伺间隙图谋赵普,赵普不能一个人决断。 旧制,宰相于未时退朝归家,这一年非常炎热,特地准许赵普夏中至午时归家。第二年(988),免除赵普朝见的礼节,只是每天到中书省办公,遇有重大政事就召见他问对。这年冬天,赵普病倒请求休假,皇帝多次到他家看望他,赏赐加倍。赵普于是声称病重,三次上表请求罢官,皇上勉強依从,任命赵普为西京留守、河南尹,仍旧兼任太保兼中书令。赵普三次上表恳切辞让,皇上赐他手写诏书说“:开国旧勋,只有你一个人,与他人不能等同,不要再推让,等出发上路那天,我到你家来与你道别。”赵普捧着手诏哭泣,于是请求带病与皇上面谈,皇上赐座与他面谈很久,多谈论家国大事,皇上赞许并采纳他的意见。赵普即将出发,皇帝来到他家。 淳化三年(992)舂天,因年老久病,赵普命留守通判刘昌言送呈上表请求罢仕,朝廷使者驾驿站车马来 ![]() 去世的前一年,赵普生⽇这天,皇上派遣他的儿子承宗持器币、鞍马来赐给他。承宗完成使命后,不久去世。第二年,赵普已罢中书令一职。按旧制,没有生辰之⽇的赏赐,皇上特地派遣赵普的侄女婿左正言、直昭文馆张秉赐给他礼物。赵普听说后,追悼承宗,张秉还未到时赵普病已很重。在此之前,赵普派亲近官吏甄潜到上清太平宮祈祷,神仙降语说:“赵普,宋朝忠臣,长期患病,也有冤累。”甄潜回来后,赵普急忙脫下官帽,到中庭受听神言,哭泣流涕,这天傍晚就去世。 皇上听说赵普死讯非常悲痛。对亲近的大臣说:“赵普奉事先帝,与朕是故旧之 ![]() ![]() 赵普的两个女儿都已成年,赵普的 ![]() 当初,太祖卑 ![]() ![]() ![]() 赵普 ![]() ![]() 太宗听信弭德超的谗言,怀疑曹彬有不轨行为,适值赵普再次为相,赵普替曹彬辩⽩保证,事情得以澄清。太宗叹道“:朕听断不明,险些误了国事。”当天斥逐弭德超,对待曹彬像往⽇一样。 祖吉任郡守⼲了坏事,事情发觉后被关进牢狱,审察查办,记录囚犯口供的文书没有具结。郊礼快要临近,太宗痛恨祖吉贪暴,派中使下令执政官说:“郊赦可以不宽恕祖吉。”赵普上奏说“:⼲好事的员官抵偿应负的罪责,应当遵照刑律处以死刑。但是家国举行郊祀,德配于天地,祀告于神明,为什么因为祖吉而破坏陛下的赦令呢?”太宗认为他的意见正确,于是停止不赦祖吉的命令。 真宗咸平初年,追封赵普为韩王。二年(999),下诏说:“已故太师赠尚书令、追封韩王赵普,学识是人间第一,才能⾼于帝王的辅佐,拥戴兴运,开创鸿图,即使吕望征战之功,萧何指挥谋划之力,都不能超过他。自从辅佐两朝先帝,为官三十余年,赢得朝廷的崇⾼名望,分担家国重任。正直不阿,从始至终没有污迹,计谋可以再用,遗风如生。应当配享皇庙祀祠,神位永远放在宗庙。在举行盛典的时候,以报答旧勋大臣,让赵普配享太祖庙庭。” 赵普儿子赵承宗,任羽林大将军,知潭、郓二州,都有良好的从政声望。儿子赵承煦,任成州团练使。赵普两个兄弟:赵固、赵安易。赵固官做到都官郞中。 wWW.wuWXs.cC |
上一章 宋史 下一章 ( → ) |
武王小说网提供脱脱、阿鲁图等最新小说宋史无删章节无删减全文阅读,宋史是脱脱、阿鲁图等编写的一部情节文笔俱佳的作品,值得网友完整版阅读,武王小说网最值得网友收藏的无删减小说阅读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