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王小说网提供宋史最快更新完整版阅读 |
![]() |
|
武王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宋史 作者:脱脱、阿鲁图等 | 书号:10204 时间:2017/3/26 字数:23043 |
上一章 三十三百一卷 下一章 ( → ) | |
张九成 胡铨 廖刚 李迨 赵开 张九成,字子韶,其先开封人,徙居钱塘。游京师,从杨时学。权贵托人致币曰:"肯从吾游,当荐之馆阁。"九成笑曰:"王良尚羞与嬖奚乘,吾可为贵游客耶?" 绍兴二年,上将策进士,诏考官,直言者置⾼等。九成对策略曰:"祸 ![]() ![]() ![]() ![]() ![]() ![]() ![]() 授镇东军签判,吏不能欺。民冒鹾 ![]() ![]() 赵鼎荐于朝,遂以太常博士召。既至,改著作佐郞,迁著作郞,言:"我宋家法,曰仁而已。仁之发见,尤在于刑。陛下以省刑为急,而理官不以恤刑为念。 ![]() 未几,召除宗正少卿、权礼部侍郞兼侍讲,兼权刑部侍郞。法寺以大辟成案上,九成阅始末得其情,因请覆实,囚果诬服者。朝论 ![]() 金人议和,九成谓赵鼎曰:"金实厌兵,而张虚声以撼国中。"因言十事,彼诚能从吾所言,则与之和,使权在朝廷。鼎既罢,秦桧 ![]() 因在经筵言西汉灾异事,桧甚恶之,谪守邵州。既至,仓库虚乏,僚属请督酒租宿负、苗绢未输者,九成曰:"纵未能惠民,其敢困民耶?"是岁,赋⼊更先他时。中丞何铸言其矫伪欺俗,倾附赵鼎,落职。 丁⽗忧,既免丧,秦桧取旨,上曰:"自古朋 ![]() 九成研思经学,多有训解,然早与学佛者游,故其议论多偏。宝庆初,特赠太师,封崇国公,谥文忠。 胡铨,字邦衡,庐陵人。建炎二年,⾼宗策士淮海,铨因御题问"治道本天,天道本民",答云:"汤、武听民而兴,桀、纣听天而亡。今陛下起⼲戈锋镝间,外 ![]() 绍兴五年,张浚开督府,辟湖北仓属,不赴。有诏赴都堂审察,兵部尚书吕祉以贤良方正荐,赐对,除枢密院编修官。 八年,宰臣秦桧决策主和,金使以"诏谕江南"为名,中外汹汹。铨抗疏言曰: 臣谨案,王伦本一狎 ![]() ![]() ![]() ![]() ![]() 夫三尺童子至无识也,指⽝豕而使之拜,则怫然怒。今丑虏则⽝豕也,堂堂大国,相率而拜⽝豕,曾童孺之所羞,而陛下忍为之耶?伦之议乃曰:"我一屈膝则梓宮可还,太后可复,渊圣可归,中原可得。"呜呼!自变故以来,主和议者谁不以此说啖陛下哉!然而卒无一验,则虏之情伪已可知矣。而陛下尚不觉悟,竭民膏⾎而不恤,忘国大仇而不报,含垢忍 ![]() ![]() ![]() 向者陛下间关海道,危如累卵,当时尚不忍北面臣虏,况今国势稍张,诸将尽锐,士卒思奋。只如顷者丑虏陆梁,伪豫⼊寇,固尝败之于襄 ![]() ![]() ![]() ![]() 虽然,伦不⾜道也,秦桧以腹心大臣而亦为之。陛下有尧、舜之资,桧不能致君如唐、虞,而 ![]() 孔子曰:"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夫管仲,霸者之佐耳,尚能变左衽之区,而为⾐裳之会。秦桧,大国之相也,反驱⾐冠之俗,而为左衽之乡。则桧也不唯陛下之罪人,实管仲之罪人矣。孙近傅会桧议,遂得参知政事,天下望治有如渴饥,而近伴食中书,漫不敢可否事。桧曰虏可和,近亦曰可和;桧曰天子当拜,近亦曰当拜。臣尝至政事堂,三发问而近不答,但曰:"已令台谏、侍从议矣。"呜呼!参赞大政,徒取充位如此。有如虏骑长驱,尚能折冲御侮耶?臣窃谓秦桧、孙近亦可斩也。 臣备员枢属,义不与桧等共戴天,区区之心,愿断三人头,竿之藁街,然后羁留虏使,责以无礼,徐兴问罪之师,则三军之士不战而气自倍。不然,臣有赴东海而死尔,宁能处小朝廷求活 ![]() 书既上,桧以铨狂妄凶悖,鼓众劫持,诏除名,编管昭州,仍降诏播告中外。给、舍、台谏及朝臣多救之者,桧迫于公论,乃以铨监广州盐仓。明年,改签书威武军判官。十二年,谏官罗汝楫劾铨饰非横议,诏除名,编管新州。十八年,新州守臣张棣讦铨与客唱酬,谤讪怨望,移谪吉 ![]() 二十六年,桧死,铨量移衡州。铨之初上书也,宜兴进士吴师古鋟木传之,金人募其书千金。其谪广州也,朝士陈刚中以启事为贺。其谪新州也,同郡王延珪以诗赠行。皆为人所讦,师古流袁州,廷珪流辰州,刚中谪知虔州安远县,遂死焉。三十一年,铨得自便。 孝宗即位,复奉议郞、知饶州。召对,言修德、结民、练兵、观衅,上曰:"久闻卿直谅。"除吏部郞官。隆兴元年,迁秘书少监,擢起居郞,论史官失职者四:一谓记注不必进呈,庶人主有不观史之美;二谓唐制二史立螭头之下,今在殿东南隅,言动未尝得闻;三谓二史立后殿,而前殿不立,乞于前后殿皆分⽇侍立;四谓史官 ![]() 又进言乞都建康,谓:"汉⾼⼊关中,光武守信都。大抵与人斗,不搤其亢,拊其背,不能全胜。今⽇大势,自淮以北,天下之亢与背也,建康则搤之拊之之地也。若进据建康,下临中原,此⾼、光兴王之计也。" 诏议行幸,言者请纾其期,遂以张浚视师图恢复,侍御史王十朋赞之。克复宿州,大将李显忠私其金帛,且与邵宏渊忿争,军大溃。十朋自劾。上怒甚,铨上疏愿毋以小衄自沮。 时旱蝗、星变,诏问政事阙失,铨应诏上书数千言,始终以《舂秋》书灾异之法,言政令之阙有十,而上下之情不合亦有十,且言:"尧、舜明四目,达四聪,虽有共、鲧,不能塞也。秦二世以赵⾼为腹心,刘、项横行而不得闻;汉成帝杀王章,王氏移鼎而不得闻;灵帝杀窦武、陈蕃,天下横溃而不得闻;梁武信朱异,侯景斩关而不得闻;隋炀帝信虞世基,李密称帝而不得闻;唐明皇逐张九龄,安、史胎祸而不得闻。陛下自即位以来,号召逐客,与臣同召者张焘、辛次膺、王大宝、王十朋,今焘去矣,次膺去矣,十朋去矣,大宝又将去,惟臣在尔。以言为讳,而 ![]() 铨又言:"昔周世宗为刘旻所败,斩败将何徽等七十人,军威大震,果败旻,取淮南,定三关。夫一⽇戮七十将,岂复有将可用?而世宗终能恢复,非庸懦者去,则勇敢者出耶!近宿州之败,士死于敌者満野,而败军之将以所得之金赂权贵以自解,上天见变昭然,陛下非信赏必罚以应天不可。"其论纳谏曰:"今廷臣以箝默为贤,容悦为忠。驯至兴元之幸,所谓"一言丧邦"。"上曰:"非卿不闻此。" 金人求成,铨曰:"金人知陛下锐意恢复,故以甘言款我,愿绝口勿言"和"字。"上以边事全倚张浚,而王之望、尹穑专主和排浚,铨廷责之。兼权中书舍人、同修国史。张浚之子栻赐金紫,铨缴奏之,谓不当如此待勋臣子。浚雅与铨厚,不顾也。 十一月,诏以和戎遣使,大询于庭,侍从、台谏预议者凡十有四人。主和者半,可否者半,言不可和者铨一人而已,乃独上一议曰:"京师失守自耿南仲主和,二圣播迁自何{卤木}主和,维扬失守自汪伯彦、⻩潜善主和,完颜亮之变自秦桧主和。议者乃曰:"外虽和而內不忘战。"此向来权臣误国之言也。一溺于和,不能自振,尚能战乎?"除宗正少卿,乞补外,不许。 先是,金将蒲察徒穆、大周仁以泗州降,萧琦以军百人降,诏并为节度使。铨言:"受降古所难,六朝七得河南之地,不旋踵而皆失;梁武时侯景以河南来奔,未几而陷台城;宣、政间郭药师自燕云来降,未几为国中患。今金之三大将內附,⾼其爵禄,优其部曲,以系中原之心,善矣。然处之近地,万一包蔵祸心,或为內应,后将噬脐,愿勿任以兵柄,迁其众于湖、广以绝后患。" 二年,兼国子祭酒,寻除权兵部侍郞。八月,上以灾异避殿减膳,诏廷臣言阙政急务。铨以振灾为急务,议和为阙政,其议和之书曰: 自靖康迄今凡四十年,三遭大变,皆在和议,则丑虏之不可与和,彰彰然矣。⾁食鄙夫,万口一谈,牢不可破。非不知和议之害,而争言为和者,是有三说焉:曰偷懦,曰苟安,曰附会。偷懦则不知立国,苟安则不戒鸩毒,附会则觊得美官,小人之情状具于此矣。 今⽇之议若成,则有可吊者十;若不成,则有可贺者亦十。请为陛下极言之。何谓可吊者十? 真宗皇帝时,宰相李沆谓王旦曰:"我死,公必为相,切勿与虏讲和。吾闻出则无敌国外患,如是者国常亡,若与虏和,自此国中必多事矣。"旦殊不以为然。既而遂和,海內乾耗,旦始悔不用文靖之言。此可吊者一也。 中原讴 ![]() 海、泗今⽇之藩篱咽喉也,彼得海、泗,且决吾藩篱以瞰吾室,扼吾咽喉以制吾命,则两淮决不可保。两淮不保,则大江决不可守,大江不守,则江、浙决不可安。此可吊者三也。 绍兴戊午,和议即成,桧建议遣二三大臣如路允迪等,分往南京等州 ![]() ![]() 绍兴之和,首议决不与归正人,口⾎未⼲,尽变前议。凡归正之人一切遣还,如程师回、赵良嗣等聚族数百,几为萧墙忧。今必尽索归正之人,与之则反侧生变,不与则虏决不肯但已。夫反侧则肘腋之变深,虏决不肯但已,则必别起衅端,猝有逆亮之谋,不知何以待之。此可吊者五也。 自桧当国二十年间,竭民膏⾎以饵⽝羊,迄今府库无旬月之储,千村万落理生萧然,重以蝗虫⽔潦。自此复和,则蠹国害民,殆有甚焉者矣。此可吊者六也。 今⽇之患,兵费已广,养兵之外又增岁币,且少以十年计之,其费无虑数千亿。而岁币之外,又有私觌之费;私觌之外,又有贺正、生辰之使;贺正、生辰之外,又有泛使。一使未去,一使复来,生民疲于奔命,帑廪涸于将 ![]() 侧闻虏人嫚书, ![]() ![]() ![]() ![]() ![]() ![]() 臣恐再拜不已必至称臣,称臣不已必至请降,请降不已必至纳土,纳土不已必至衔壁,衔壁不已必至舆榇,舆榇不已必至如晋帝青⾐行酒然后为快。此其可吊者九也。 事至于此,求为匹夫尚可得乎?此其可吊者十也。 窃观今⽇之势,和决不成,傥乾刚独断,追回使者魏杞、康湑等,绝请和之议以鼓战士,下哀痛之诏以收民心,天下庶乎其可为矣。如此则有可贺者亦十:省数千亿之岁币,一也;专意武备,⾜食⾜兵,二也;无书名之 ![]() 去十吊而就十贺,利害较然,虽三尺童稚亦知之,而陛下不悟。《舂秋左氏》谓无勇者为妇人,今⽇举朝之士皆妇人也。如以臣言为不然,乞赐流放窜殛,以为臣子出位犯分之戒。 自符离之败,朝论急于和戎,弃唐、邓、海、泗四州与虏矣。金又 ![]() 时金使仆散忠义、纥石烈志宁之兵号八十万,刘宝弃楚州,王彦弃昭关,濠、滁皆陷。惟⾼邮守臣陈敏拒敌 ![]() ![]() ![]() ![]() 乾道初,以集英殿修撰知漳州,改泉州。趣奏事,留为工部侍郞。⼊对,言:"少康以一旅复禹绩,今陛下富有四海,非特一旅,而即位九年,复禹之效尚未赫然。"又言:"四方多⽔旱,左右不以告,谋国者之过也,宜令有司速为先备。"乞致仕。 七年,除宝文阁待制,留经筵。求去,以敷文阁直学士与外祠。陛辞,犹以归陵寝、复故疆为言,上曰:"朕志也。"且问今何归,铨曰:"归庐陵,臣向在岭海尝训传诸经, ![]() 铨归,上所著《易》、《舂秋》、《周礼》、《礼记解》,诏蔵秘书省。寻复元官,升龙图阁学士、提举太平兴国宮,转提举⽟隆万寿宮,进端明殿学士。六年,召归经筵,铨引疾力辞。七年,以资政殿学士致仕。薨,谥忠简。有《澹庵集》一百卷行于世。孙槻、榘,皆至尚书。 廖刚,字用中,南剑州顺昌人。少从陈瓘、杨时学。登崇宁五年进士第。宣和初,自漳州司录除国子录,擢监察御史。时蔡京当国,刚论奏无所避。以亲老求补外,出知兴化军。钦宗即位,以右正言召。丁⽗忧,服阕,除工部员外郞,以⺟疾辞。 绍兴元年,盗起旁郡,官吏悉逃去,顺昌民以刚为命。刚谕从盗者使反业,既而他盗⼊顺昌,部使者檄刚抚定。刚遣长子迟谕贼,贼知刚⽗子有信义,亦散去。除本路提点刑狱。 寻召为吏部员外郞,言:"古者天子必有亲兵自将,所以备不虞而強主威,汉北军、唐神策之类也。祖宗军制尤严。愿稽旧制,选精锐为亲兵,居则以为卫,动则以为中军,此強⼲弱枝之道。"又言:"家国艰难已极,今方图新,若会稽诚非久驻之地。请经营建康,亲拥六师往为固守计,以杜金人窥伺之意。"迁起居舍人、权吏部侍郞兼侍讲,除给事中。 丁⺟忧,服阕,复拜给事中。刚言:"国不可一⽇无兵,兵不可一⽇无食。今诸将之兵备江、淮,不知几万,初无储蓄,⽇待哺于东南之转饷,浙民已困, ![]() ![]() 时朝廷推究章惇、蔡卞误国之罪,追贬其⾝,仍诏子孙毋得官中朝。至是章杰自崇道观知婺州,章仅自太府丞提举江东茶盐事。刚封还诏书,谓即如此,何以示惩,乃并与祠。权户部侍郞,寻迁刑部侍郞。求补外,除徽猷阁直学士、知漳州。 七年二月,⽇有食之,诏內外官言事。刚言:"陛下有建国之封,所以承天意、示大公于天下后世者也,然而未遂正名者,岂非有所待耶?有所待,则是应天之诚未至也。愿陛下昭告艺祖在天之灵,正建国储君之号,布告中外,不匿厥旨。异时虽百斯男,不复更易,天下孰敢不服。"上读之耸然,即召刚趣至阙,拜御史中丞。刚言:"臣职纠 ![]() ![]() 时徽宗已崩,上遇朔望犹率群臣遥拜渊圣,刚言:"礼有隆杀,兄为君则君之,己为君则兄之可也。望勉抑圣心,但岁时行家人礼于內庭。"从之。 殿前司強刺民为兵,及大将恃功希恩,所请多废法。刚知无不言,论列至于四五,骄横者肃然。 郑亿年与秦桧有连而得美官,刚显疏其恶,桧衔之。金人叛盟,刚乞起旧相之有德望者,处以近藩,桧闻之曰:"是 ![]() 子四人:迟、过、遂、遽,仕皆秉麾节,邦人号为"万石廖氏"。 李迨,东平人也。曾祖参,仕至尚书右丞。迨未冠⼊太学,因居开封。以荫补官,初调渤海县尉。 时州县团结兵民,民起田亩中,不闲坐作进退之节,或哗不受令,迨立赏罚以整齐之,累月皆精练,部伍如法。部刺史按阅,无一人 ![]() 时⾼宗以大元帅过济,郡守自以才不及,逊迨行州事,迨应办军须无阙。会大元帅府劝进,乘舆仪物皆未备,迨谙 ![]() 上即位于南京,授山东辇运,改金部郞。从驾至维扬,敌犯行在所,即取金部籍有关于家国经赋之大者载以行,及上于镇江。时建炎三年二月也。宰相吕颐浩言于上,即⽇召见。 未几,丁⽗丧,诏起复,以中散大夫直龙图阁,为御营使司参议官兼措置军前财用。苗傅、刘正彦叛,吕颐浩、张浚集勤王之师,迨流涕谓诸将曰:"君第行,无虑军食。"师行所至,食皆先具。事平,同赵哲等⼊对,上 ![]() 四年,加显谟阁待制,为淮南、江、浙、荆湖等路制置发运使。寻以军旅甫定,乞持余服,诏许之。绍兴二年,知筠州。明年,移信州,寻提举江州太平观。 五年十月,以旧职除两浙路转运使,言:"祖宗都大梁,岁漕东南六百余万斛,而六路之民无飞挽之扰,盖所运者官舟,所役者兵卒故也。今驻跸浙右,漕运地里不若中都之远,而公私苦之,何也?以所用之舟太半取于民间,往往凿井沉船以避其役。如温、明、虔、吉州等处所置造船场,乞委逐州守臣措置,募兵卒牵挽,使臣管押,庶几害不及民,可以渐复漕运旧制。"诏工部措置。寻加徽猷阁直学士,升龙图阁直学士,为四川都转运使兼提举成都等路茶事,并提举陕西等路买马。 自熙、丰以来,始即熙、秦、戎、黎等州置场买马,而川茶通于永兴四路,故成都府、秦州皆有榷茶司。至是关陕既失,迨请合为一司,名都大提举茶马司,以省冗费,从之。逾年,诏迨以每岁收支之数具旁通驿奏,迨乃考其本末,具奏曰: 绍兴四年,所收钱物三千三百四十二万余缗,比所支阙五十一万余缗。五年,收三千六十万缗,比所支阙一千万余缗。六年,未见。七年,所收三千六百六十万余缗,比所支阙一百六十一万余缗。自来遇岁计有阙,即添支钱引补助。绍兴四年,添印五百七十六万道。五年,添印二百万道。六年,添印六百万道。见今泛料太多,引价顿落,缘此未曾添印。兼岁收钱物內有上供、进奉等窠名一千五百九十九万,系四川岁⼊旧额。其劝谕、 ![]() 臣尝考《刘晏传》,是时天下岁⼊缗钱千二百万,而管榷居其半。今四川榷盐榷酒岁⼊一千九十一万,过于晏所榷多矣。诸窠名钱已三倍刘晏岁⼊之数,彼以一千二百万赡中原之军而有余,今以三千六百万贯赡川、陕一军而不⾜。又如折估及正⾊米一项,通计二百六十五万石。止以绍兴六年朝廷取会官兵数,计六万八千四百四十九人,决无一年用二百六十五万石米之理。数內员官一万一千七员,军兵五万七百四十九人,员官之数比军兵之数约计六分之一。军兵请给钱比员官请给不及十分之一,即是冗滥在员官,不在军兵也。计司虽知冗滥,力不能裁节之,虽是宽剩,亦未敢除减,此朝廷不可不知也。 蜀人所苦甚者,籴买、般运也。盖籴买不科敷则不能集其事,苟科敷则不能无扰;般运事稍缓则船户独受其弊,急则税户皆被其害。 ![]() ![]() 降诏奖谕,以与吴玠不合,与祠。 九年,金人归我三京,命迨为京畿都转运使。孟庾时为权东京留守,潜通北使。迨察其隐微,庾不能平,讼于朝,且使人告迨曰:"北人以兵至矣。"迨曰:"吾家食家国禄二百年,荷陛下重任,万死不⾜报。吾老矣,岂能下穹庐之拜乎?首可断而膝不可屈也。如果然,吾将极骂以死。"告者悚然而去。降圣节,庾失于行礼,为迨所持,庾自劾,迨因此求罢去,乃落职与祠归,而庾以京师降于金人。 迨寻复龙图阁待制、知洪州。十六年,以疾丐祠。十八年卒。 赵开,字应祥,普州安居人。登元符三年进士第。大观二年,权辟廱正。用举者改秩,即尽室如京师,买田尉氏,与四方贤俊游,因诇知天下利病所当罢行者。如是七年,慨然有通变救弊志。 宣和初,除礼制局校正检阅官。数月局罢,出知鄢陵县。七年,除讲议司检详官。开善心计,自检详罢,除成都路转运判官,遂奏罢宣和六年所增上供认额纲布十万匹,减绵州下户支移利州⽔脚钱十分之三,又减蒲江六井元符至宣和所增盐额,列其次第,谓之"鼠尾帐",揭示乡户岁时所当输折科等实数,俾人人具晓,乡胥不得隐匿窜寄。 尝言:"财利之源当出于一,祖宗朝天下财计尽归三司,诸道利源各归漕计,故官省事理。并废以还,漕司则利害可以参究,而无牵掣窒碍之患矣。"因指陈榷茶、买马五害,大略谓:"黎州买马,嘉祐岁额才二千一百余。自置司榷茶,岁额四千,且获马兵逾千人,犹不⾜用,多费⾐粮,为一害。嘉祐以银绢博马,价皆有定。今长吏旁缘为 ![]() ![]() ![]() ![]() 朝廷是其言,即擢开都大提举川、陕茶马事,使推行之。时建炎二年也。于是大更茶马之法,官买官卖茶并罢,参酌政和二年东京都茶务所创条约,印给茶引,使茶商执引与茶户自相贸易。改成都旧买卖茶场为合同场买引所,仍于合同场置茶市, ![]() ![]() 旧制买马及三千匹者转一官,比但以所买数推赏,往往有一任转数官者。开奏:"请推赏必以马到京实收数为格,或死于道,黜降有差。"比及四年冬,茶引收息至一百七十余万缗,买马乃逾二万匹。 张浚以知枢密院宣抚川蜀,素知开善理财,即承制以开兼宣抚处置使司随军转运使,专一总领四川财赋。开见浚曰:"蜀之民力尽矣,锱铢不可加,独榷货稍存赢余,而贪猾认为己有,互相隐匿。惟不恤怨詈,断而敢行,庶可救一时之急。" 浚锐意兴复,委任不疑,于是大变酒法,自成都始。先罢公使卖供给酒,即旧扑买坊场所置隔槽,设官主之,曲与酿具官悉自买,听酿户各以米赴官场自酿,凡一石米输三千,并头子杂用等二十二。其酿之多寡,惟钱是视,不限数也。明年,遂遍四路行其法。又法成都府法,于秦州置钱引务,兴州鼓铸铜钱,官卖银绢,听民以钱引或铜钱买之。凡民钱当⼊官者,并听用引折纳,官支出亦如之。民私用引为市,于一千并五百上许从便增⾼其直,惟不得减削。法既流通,民以为便。 初,钱引两料通行才二百五十万有奇,至是添印至四千一百九十余万,人亦不厌其多,价亦不削。 宣司获伪引三十万,盗五十人,浚 ![]() 最后又变盐法,其法实视大观东南、东北盐钞条约,置合同场盐市,与茶法大抵相类。盐引每一斤纳钱二十五,土产税有增添等共纳九钱四分,所过每斤征钱七分,住征一钱五分,若以钱引折纳,别输称提勘合钱共六十。初变榷法,怨詈四起,至是开复议更盐法,言者遂奏其不便,乞罢之以安远民,且曰:"如谓大臣建请,务全事体,必须更制,即乞札与张浚照会。"诏以其章示浚,浚不为变。 时浚荷重寄,治兵秦川,经营两河,旬犒月赏,期得士死力,费用不赀,尽取办于开,开悉知虑于食货,算无遗策,虽支费不可计,而赢赀若有余。 吴玠为四川宣抚副使,专治战守,于财计盈虚未尝问,惟一切以军期趣办,与开异趣。玠数以饷馈不继诉于朝,开亦自劾老惫,丐去。朝廷未许,乃特置四川安抚制置大使之名,命席益为之。益前执政,诏位宣抚司上,朝论恐未安,仍诏张浚视师荆、襄、川、陕。 六年,罢绵州宣抚司,玠仍以宣抚治兵事,军马听玠移拨,钱物则委开拘收。寻除开徽猷阁待制,加玠两镇节钺。复降旨,都转运使不当与四路漕臣同系衔,成都、潼川两路漕臣与都转运使坐应副军支钱物愆期,各贬二秩。朝廷故抑扬之,使之 ![]() ![]() 朝廷既知开与玠及席益有隙,乃诏开赴行在,以李迨代之。会疾作不行,提举江州太平观。七年,复右文殿修撰、都大主管川陕茶马。开已病,累疏丐去,诏从所乞,提举太平观。十一年卒。 论曰:秦桧执国柄,其误宋大计,固无以议为也。张九成之策,胡铨之疏,忠义凛然。廖刚请复用德望之人,岂苟阿时好者哉?李迨、赵开所谓可使治其赋也欤? 部分译文 胡铨字邦衡,庐陵人。建炎二年(1128),⾼宗在淮海策问进士,胡铨对御题问“治道本天,天道本民”,回答说:“汤、武顺从民众而兴起,桀、纣顺应天道而灭亡。现在陛下起于⼲戈锋镝之间,外 ![]() 绍兴五年(1135),张浚设都督府,辟举胡铨任湖北仓属,胡铨没有赴任。有诏令到都堂审察,兵部尚书吕祉以贤良方正推荐他,赐对,任枢密院编修官。 绍兴八年(1138),宰相秦桧主持议和,金使以“诏谕江南”为名南来,朝廷內外群情 ![]() “臣谨案,王伦本是一狎 ![]() ![]() ![]() “三尺孩童是没有什么知识的,但如果指着猪狗让他下拜,他也会怫然大怒。现在的金人就是猪狗,我朝堂堂大国,一个接着一个朝拜猪狗,这种举动,连童孺都会 ![]() ![]() ![]() ![]() ![]() ![]() ![]() “过去陛下曾辗转海上,势如危卵,当时还不忍北面臣服敌人,况且现在国势稍振,众将尽锐,士卒思奋报效。比如不久前金人嚣张,伪齐⼊侵,曾经失败于襄 ![]() ![]() “虽然如此,王伦并不⾜道,秦桧以腹心大臣竟然也这样做。陛下有尧、舜那样的天资,秦桧不能辅助皇上如同唐、虞,而打算引导陛下成为后晋石敬瑭。近来礼部侍郞曾开等引用古代教训阻止他,秦桧竟然厉声斥责说:‘侍郞了解过去的事例,难道只有我不知道!’那么秦桧坚持己见拒绝谏言,已由此可见,而又奏请命令台谏、侍臣计议能否和议,大概是害怕天下议论自己,而让台谏、侍臣共同分担指责罢了。有识之士都认为朝廷没有人才,哎,可惜啊! “孔子说:‘没有管仲,我们都会披发左衽变成少数民族的奴隶了!’管仲,是霸者的辅佐,尚能变左衽之区,而为⾐裳之会。秦桧,是大国的宰相,反而驱使⾐冠之俗,变成左衽之乡。这样秦桧不仅是陛下的罪人,实际上也是管仲的罪人。孙近附和秦桧,于是得到参知政事的官职,天下希望得到治理如同渴饥,而孙近位居重位,不敢对事情否定认可。秦桧说可和,孙近也说可和;秦桧说皇上当拜领金朝国书,孙近也说当拜。臣曾到政事堂,三次质问而孙近避而不答,只是说‘:已令台谏、侍从计议。’哎呀!参赞家国大政,只是这样占居要位。假如敌骑长驱直⼊,还能折冲御侮吗?臣个人认为秦桧、孙近也应当斩首。 “臣⾝为枢密院官属,同秦桧等人不共戴天,区区之心,希望砍下三人头颅,挂在大街之上,然后留拘金使,以无礼谴责,兴问罪之师,这样三军将士未战而士气倍增。不然,臣只有投东海而死,怎能⾝处小朝廷苟求活命呢!” 奏疏上报之后,秦桧认为胡铨狂妄凶悖,鼓众劫持,诏令除名,贬送昭州管制,并降诏传告朝廷內外。给事中、中书舍人、台谏以及朝臣中有许多人出面营救,秦桧迫于公论,于是以胡铨监广州盐仓。次年,改为签书威武军判官。绍兴十二年(1142),谏官罗汝楫弹劾胡铨饰非横议,诏令除名,贬送新州管制。绍兴十八年(1148),新州守臣张棣攻讦胡铨与宾客唱酬对答,诽谤怨恨朝廷,贬谪到吉 ![]() 绍兴二十六年(1156),秦桧死去,胡铨移到衡州。胡铨当初上书时,宜兴进士吴师古刻版印刷传播,金人用千金求购其书。胡铨谪居广州,朝士陈刚中写信向他表示问候,谪居新州时,同郡王廷王圭写诗赠行。都被人告发,吴师古流放袁州,王廷王圭流放辰州,陈刚中贬知虔州安远县,于是死去。绍兴三十一年,胡铨得以随便居住。 孝宗即位后,胡铨恢复官职任奉议郞、知饶州。召他⼊对,胡铨上奏修德、结民、练兵、观衅四事。孝宗说“:我很早就听说你耿直诚实。”任命他为吏部郞官。隆兴元年(1163),迁任秘书少监、擢任起居郞,论述史官失职的情况有四点:一是记注不必进呈,使皇上有不观史之弊病;二是唐制两史立于殿前雕有螭头形的石阶之下,现在立在殿的东南角,皇上言行不能听到;三是两史官立于后殿,而前殿不立,请于前后殿都分别侍立;四是史官想到皇帝面前,而。。门以未曾预告通报,今⽇无班次推辞。请求自今以后到皇帝面前言事,不必预先通报。。门,及以有无班次作为拘束。诏令听从了他的意见。胡铨兼任侍讲、国史馆编修官。通过讲解《礼记》,说:“君以礼为重,礼以分为重,分以名为重,希望陛下不要把名号和官职轻易假手他人。” 又进言请求将都城设在建康,说:“汉⾼祖进⼊关中,光武帝刘秀守卫信都,大抵与人作战,不扼敌人咽喉,不打击敌人侧背,不能获得全胜。今天天下形势,自淮河以北,就是天下的咽喉和侧背,建康就是控扼敌人、打击敌人的险要之地。如果进据建康,下临中原,这是⾼祖、光武帝兴复大业的计谋。” 下诏计议皇帝出行,言者请求延缓行期,于是让张浚视察军队图谋恢复失地,侍御史王十朋赞同这种做法。收复宿州,大将李显忠私 ![]() 当时发生旱灾、蝗灾和星变,皇帝下诏垂询政事缺失,胡铨应诏上书数千言,全篇引用《舂秋》记载灾异的方法,论述政令缺失的情况有十种,而上下情不合的情况也有十种,并说:“尧、舜四目明⽩,四耳通达,虽有共、鲧之 ![]() ![]() 胡铨又说:“过去周世宗被刘。。击败,周世宗处斩败将何徽等七十人,军威大震,果然打败刘。。,夺取淮南,抚定三关。一天之內处死七十位将领,哪里还有将领可以使用?但周世宗终能恢复失地,这难道不是因为无能懦弱的人离开,而勇敢的人出来了吗?近来宿州之败,将士死于敌手的布満原野,而败军之将以得到的金银贿赂权贵以求得自解,上天以灾异昭示人们,陛下必须信赏必罚以顺应天道变化。”他又谈论台谏官说:“今朝廷大臣以箴默不言为贤,取悦陛下为忠,导致唐德宗时‘卖直’那样的事发生,正所谓‘一言丧邦’。”皇上说:“不是你,我听不到这些。” 金朝请求和议,胡铨说:“金朝知道陛下锐意恢复中原,因此用好话欺骗我,希望绝口不要说‘和’字。”皇上将边防事宜全部 ![]() ![]() 十一月,诏令派遣使者到金朝讲和,在朝臣中征求意见,侍从、台谏参加计议的共有十四人。力主和议的占一半,模棱两可的占一半,说不能议和的不过胡铨一人,于是独自提出一项建议说:“京师失守是由于耿南仲主和,徽、钦二帝流落远方是由于何。。主和,维 ![]() 早先,金将蒲察徒穆、大周仁以泗州地投降,萧琦率兵一百人投降,诏令都授予他们节度使。胡铨说“:接受投降自古以来都是件棘手的事情,六朝七次得到河南地区,但很快又都丧失;梁武帝时侯景将河南地区来投降,不久台城沦陷;本朝政和、宣和年间,郭药师从燕云来投,不久成为国中祸患。现在金朝三大将前来归附,给予⾼官厚禄,优待他们的队部,以维系中原民心,是不错的。但让他们驻在都城附近,万一他们包蔵祸心,作为內应,将来会后悔莫及,希望不要任命他们掌管兵权,把他们的部众迁移到湖、广地区以杜绝后患。” 隆兴二年(1164),胡铨兼任国子监祭酒,不久任权兵部侍郞。八月,皇上因灾异避住偏殿减少膳食,诏令廷臣议论政事缺失和当前急务。胡铨认为救灾是当务之急,同金讲和是政事缺失,他评论议和的奏疏说: “从靖康之难至今已有四十年,遭到三次大的变故,都是由于议和,那么不能同敌人议和,已经十分明显了。鄙夫无能之辈,众口一辞,牢不可破,并不是不知道和议的害处。但争着主张和议的,有三种情况:一是偷懦,二是苟安,三是附会。偷懦就不知道立国,苟安就不会 ![]() “今天的和议如果成功,那么就有十种可为悲哀的事情;如果不成功,那么就有十种情形可以表示祝贺。请让我为陛下详细说明什么是可以悲哀的十种情况。 “真宗皇帝时宰相李沅对王旦说:‘我死后,你一定会做宰相,切记不要同敌人讲和。我听说出则无敌国外患,像这样家国常亡,如果同敌人讲和,从此以后国中必然多事了。’王旦很不以为然。同敌人议和之后,国內耗费殆尽,王旦才后悔没有听取李沅的话。这是可以悲哀的第一种情况。 “中原地区讴歌 ![]() “海、泗两州是现在的藩篱咽喉之地,敌人得到海、泗,将会打开我朝藩篱瞰视我朝內室,扼住我朝咽喉控制我朝生命,那么两淮地区决不能保住。两淮不保,那么长江决不能守住;长江不能守,那么江、浙决不会全安。这是第三种可以悲哀的情况。 “绍兴八年(1138),和议达成后,秦桧建议派遣二三位大臣如路允迪等,分道前往南京等地 ![]() “绍兴和议,先计定决不 ![]() ![]() ![]() “在秦桧当政的二十年间,竭尽民众膏⾎以喂养⽝羊,至今府库之中已没有旬月储蓄,千村万户理生萧然,又加上蝗害⽔灾不断。自此讲和,扰国害民,情况就会更加严重。这是第六种可以悲哀的情况。 “今天之患,兵费已很大巨,供养军队之外,又增加给金的岁币,就以十年计算,费用不少于数千亿。而岁币之外,又有私觌之费;私觌之外,又有贺正、生辰使节费用;贺正、生辰之外,还有平时各种各样的使用。一使还没离开,另一使节又来到,民众疲于奔命,仓廪涸于 ![]() “从侧面听说金人书信侮辱我朝,想直呼皇上之名,想去掉我朝国号‘大’字,想拜 ![]() ![]() ![]() ![]() “臣恐怕再拜不已至于对金称臣,称臣不已必至于向金请降,请降不已必至于向金纳土,纳土不已必至于衔壁出降,衔壁不已必至于载棺以随,表示决死;舆榇不已必至于像晋帝那样青⾐行酒然后为快。这是第九种应该 ![]() “事情到了这个地步,即使是求为匹夫还能得到吗?这是第十种可以悲哀的情况。 “我私自观察今天的形势,和议决不能成功,倘若当机立断,追回使者魏杞、康蔍等人,断绝讲和的议论以鼓动战士,下哀痛之诏令以收起民心,天下才有可作为。这样可以庆贺的情况也有十种:节省数千亿的岁币,这是一;专意讲求武备,⾜食⾜兵,这是二;没有直呼皇上之名的奇 ![]() ![]() “去掉十种悲哀而得到十种应该庆贺的事情,利害得失比较,即使是三尺童稚也知道,而陛下不醒悟。《舂秋左氏传》说无勇是妇人,今天全朝之士都是妇人。如果认为我说的不是这样,请将我流放到极边,以为臣子超出职位冒犯本分的劝戒。” 自从符离失败之后,朝廷舆论急于同金讲和,放弃唐、邓、海、泗四州给金。金朝又想得到商、秦地区,增加岁币,扣留使者魏杞,分兵进攻淮河地区。胡铨以本职安排处置浙西、淮东海道防务。 当时金朝派仆散忠义、纥石烈志宁率兵号称八十万,刘宝放弃楚州,王彦放弃昭关,濠、滁州都沦陷。只有⾼邮守将陈敏在 ![]() ![]() ![]() ![]() 乾道初年,胡铨以集英殿修撰的⾝份知漳州,改任泉州。上朝奏事,留任工部侍郞。⼊朝对策,说:“少康以一旅之师恢复夏禹基业,今陛下富有四海,不只一旅,而即位已经九年,恢复过去基业的效果还未显著。”又说:“天下多⽔旱灾害,左右不上报,这是为国谋画者的过错,应该命令有关部门迅速做好防灾准备。”请求退休。 乾道七年(1171),任宝文阁待制,留经筵。请求离职。以敷文阁直学士出外任宮观官。辞行时,还以归还陵寝、恢复故疆上言,皇上说:“这是我的志向。”并问他回到哪里,胡铨说:“回到庐陵,臣以前在岭海曾经训解经书,想写成此书。”皇上特赐通天犀带以示宠荣。 胡铨归去后,献上所著《易》、《舂秋》、《周礼》、《礼记解》,皇上诏令收蔵于秘书省。不久复任原官,升龙图阁学士、提举太平兴国宮,转提举⽟隆万寿宮,进为端明殿学士。淳熙六年(1179),召胡铨归经筵,胡铨以疾病极力推辞。淳熙七年,以资政殿学士⾝份退休。去世后,谥号“忠简”著有《澹庵集》一百卷流传于世。 赵开字应祥,普州安居人。元符三年(1100)中进士及第。大观二年(1108),权辟颿正。由于举荐改变官秩,全家迁居京师,买田尉氏,同四方贤俊 ![]() 宣和初年,任礼制局校正检阅官,数月后礼制局废罢,出知鄢陵县。宣和七年(1125),任讲议司检详官。赵开善长心计,自罢检详官后,任成都路转运判官,于是奏请罢免宣和六年所增上供认额纲布十万匹,减免下户输纳利州⽔脚钱的十分之三,又减免蒲江六所盐井在元符到宣和时所增加的盐额,排列其顺序,叫作“鼠尾账”,揭榜告示乡户所应当 ![]() 曾经说:“财利之源应当出于一处,祖宗时天下财计尽归三司管理,各种利源各归漕司管理,因此官省而事理。合并废罢,漕司可以参究利害,而没有互相牵制阻碍的弊端。”并陈述榷茶、买马五大弊端,大概是说:“黎州买马,在嘉。。时每年花费才二千一百余。自从设置榷茶机关以后,每年花费四千,并且需要护马士卒超过千人,还不够用,多费⾐粮,这是一害。嘉。。时以银绢买马,都有定价。现在有关员官狼狈为 ![]() ![]() ![]() ![]() ![]() 朝廷 ![]() ![]() ![]() ![]() 原来的制度买马达到三千匹转一官,这只是以所买的数目多少进行奖赏,往往有一任数次转官的情况。赵开上奏说“:谁奖赏必须以马匹到京实际验收的数目为准,有的马匹死在途中,应降黜不等。”到建炎四年(1130)冬,茶引收取利息达到一百七十多万,买马超过二万匹。 张浚以知枢密院⾝份宣抚川蜀,素知赵开善于理财,即承制任命赵开兼任宣抚处置使司随军专运使,专门总领四川财赋。赵开见到张浚说“:四川民众的财力已经耗尽了,一点也不能增加,只有榷货稍有赢余,而贪猾官吏将其据为己有,互相隐瞒蔵匿。只有不顾忌怨恨,果断敢行,才能救济一时之急。” 张浚锐意兴复宋朝大业,对赵开委任不疑,于是大改酒法,从成都开始。首先罢免公使卖供给酒,在原来扑买坊场所设置隔槽,设官主持其事,曲和酿具官全部自买,听任酿酒户各以米到官场自酿,凡一石米 ![]() ![]() ![]() ![]() 当初,钱引两样通行的才二百五十余万,到这时添印到四千一百九十余万,人也不嫌其多,价格也没有削减。 宣抚司缴获假引三十万,捉拿盗贼五十人,张浚准备听从有关部门的决定处死他们,赵开报告张浚说:“相君错了。引是假的,但加盖宣抚使印章就变成了真的。把这些人黥面而然后让他制造钱币,这是相君一天之內获得三十万钱,而又让五十人起死回生。”张浚认为很好,全部采纳了他的建议。 最后又改⾰盐法,其方法实际是 ![]() ![]() ![]() ![]() 当时张浚肩负重任,在秦川治理军队,经营两河地区,旬犒月赏,以求得到士卒拼死效力,费用不计其数,全部由赵开理办。赵开对经济十分 ![]() 吴。。任四川宣抚副使,专门负责战守,对于财用的盈亏未曾过问,只是一切以军队需要催促理办,同赵开意趣不同。吴。。多次以供给不继向朝廷投诉,赵开也自己弹劾年老疲惫,请求离任。朝廷没有允许,于是专门设置四川安抚制置大使的官职,任命席益担任。席益以前曾任执政,诏令他位在宣抚司之上,朝廷议论恐怕不妥,仍诏令张浚视察荆、襄、川、陕各队部。 绍兴六年(1136),朝廷废罢绵州宣抚司,吴。。仍以宣抚⾝份负责军事,军队听凭吴。。指挥,钱物则委任赵开管理。不久任命赵开为徽猷阁待制,加吴。。两镇节度使。又降旨,都转运使不应同四路漕臣同系衔,成都、潼川两路漕臣与都转运使由于供应军需钱物延期受到牵连,各自贬官二秩。朝廷故意 ![]() ![]() ![]() 朝廷既知赵开同吴。。和席益不和,于是诏令赵开到朝廷,以李迨代替他。恰逢赵开生病没有成行,朝廷任命他提举江州太平观。绍兴七年(1137),复职任右文殿修撰、都大主管川陕茶马。赵开已病,多次上奏请求辞职,诏令答应他的请求,提举太平观。绍兴十一年(1141)去世。 wWW.wuWXs.cC |
上一章 宋史 下一章 ( → ) |
武王小说网提供脱脱、阿鲁图等最新小说宋史无删章节无删减全文阅读,宋史是脱脱、阿鲁图等编写的一部情节文笔俱佳的作品,值得网友完整版阅读,武王小说网最值得网友收藏的无删减小说阅读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