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王小说网提供宋史最快更新完整版阅读 |
![]() |
|
武王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宋史 作者:脱脱、阿鲁图等 | 书号:10204 时间:2017/3/26 字数:16279 |
上一章 四十四百一卷 下一章 ( → ) | |
葛邲 钱端礼 魏杞 周葵 施师点 萧燧 龚茂良 葛邲,字楚辅,其先居丹 ![]() 以荫授建康府上元丞。会金人犯江,上元当敌冲,调度百出,邲不扰而办,留守张浚、王纶皆器重之。登进士第。萧之敏为御史,荐其才,除国子博士。轮对,论州县受纳及鬻爵之弊,孝宗奖谕曰:"观所奏,知卿材。"除著作郞兼学士院权直。 除正言,首疏言:"盈虚之理,隐于未然;治 ![]() ![]() 岁旱,诏求初政得失,邲应诏,大略谓:"虞允文制国用,南库之积⽇以厚,户部之⼊⽇以削,故近年以来,常有不⾜之忧。罢兵以来,诸将皆以赂得升,其势必至于掊刻取偿,益精其选。"迁给事中。张嶷以说之子除知阁,裴良琮以显仁之侄女夫落阶官,邲皆缴奏。广西议更盐法,邲言:"钞法之行,漕臣尝绐群商,没⼊其赀。楮币行之二广,民必疑虑,且有后悔。"除刑部尚书。 邲为东宮僚属八年,孝宗书"安遇"字以赐,又出《梅花诗》命邲属和,眷遇甚渥。光宗受禅,除参知政事。邲劝上专法孝宗,正风俗,节财用,振士气,执中道,恤民力,选将帅,收人才,择监司,明法令,手疏历言之,上嘉纳。除知枢密院事。绍熙四年,拜左丞相,专守祖宗法度,荐进人物,博采公论,惟恐其不闻之。未期年,除观文殿大学士、知建康府。改隆兴,请祠。 宁宗即位,邲上疏言:"今⽇之事莫先于修⾝齐家,结人心,定规模。"判绍兴府,简稽期会,钱⾕刑狱必亲。或谓大臣均佚有体,邲曰:"崇大体而简细务,吾不为也。"尝曰:"十二时中,莫欺自己。"其实践如此。 改判福州,道行 ![]() 钱端礼,字处和,临安府临安人。⽗忱,泸川军节度使。端礼以恩补官。绍兴间,通判明州,加直秘阁,累迁右文殿修撰,仕外服有声。⾼宗材之,知临安府。 御史中丞汪澈论版曹阙官,当遴选,权户部侍郞兼枢密都承旨。端礼尝建明用楮为币,于是专委经画,分为六务,出纳皆有法,几月易钱数百万。 孝宗锐意恢复,诏张浚出师。会符离稍失利,汤思退遂倡和议,端礼奏:"有用兵之名,无用兵之实,贾怨生事,无益于国。"思退大喜,奏除户部侍郞。未几,兼吏部。端礼与户部尚书韩仲通同对,论经费,奏:"所⼊有限,兵食⽇增,更有调发,不易支吾。"上云:"须恢复中原,财赋自⾜。"仲通奏:"恢复未可必,且经度目前所用。"端礼奏:"仲通言是,乞采纳。" 思退与张浚议和战不决,浚方主战,上意甚向之。思退诡求去,端礼请对乞留,又奏:"兵者凶器,愿以符离之溃为戒,早决国是,为社稷至计。"于是思退复留,命浚行边,还戍兵,罢招纳。以端礼充淮东宣谕使,王之望使淮西,端礼⼊奏:"两淮名曰备守,守未必备;名曰治兵,兵未必精。有用兵不胜,侥幸行险,轻躁出师,大丧师徒者,必胜之说果如此,皆误国明甚。"端礼既以是诋浚,右正言尹穑亦劾浚,罢都督,自此议论归一矣。 端礼至淮还,极言守备疏略,恐召金兵,宜早定和议。遂除吏部侍郞,再往淮上,驿疏言:"遣使、发兵当并行,使以尽其礼,兵以防其变,不必待金书至而后遣使。"书中或有见胁之语,不若先遣以释其疑,于计为得。"上云:"端礼所奏未是。"思退传旨撤海、泗二州戍兵,语在《思退传》。 金帅仆散忠义分兵⼊,上意中悔,令思退都督江、淮军马,端礼试兵部尚书,参赞军事。思退畏怯不行,端礼赴阙,上曰:"前后廷臣议论,独卿不变。"兼户部尚书,俄拜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兼权参知政事。上尝问:" ![]() 时久不置相,端礼以首参窥相位甚急。皇长子邓王夫人,端礼女也,殿中侍御史唐尧封论端礼帝姻,不可任执政,不报,迁太常少卿。馆阁士相与上疏排端礼,皆坐绌。刑部侍郞王茀 ![]() 邓王夫人生子,太上甚喜。先两月,恭王夫人李氏亦生子,于是恭王府直讲王淮⽩端礼云:"恭王夫人子是为皇长嫡孙。"端礼不怿,翌⽇奏:"嫡庶具载《礼经》,讲官当以正论辅导,不应为此 ![]() ![]() 端礼籍人财产至六十万缗,有诣阙陈诉者,上闻之,与旧祠。侍御史范仲芑劾端礼贪暴不悛,降职一等。淳熙四年八月,复元职。薨,赠银青光禄大夫,后谥忠肃。孙象祖,嘉定元年为左丞相,自有传。 魏杞,字南夫,寿舂人。祖荫⼊官。绍兴十二年,登进士第。知宣州泾县。从臣钱端礼荐其才,召对,擢太府寺主簿,进丞。端礼宣谕淮东,杞以考功员外郞为参议官,迁宗正少卿。 汤思退建和议,命杞为金通问使,孝宗面谕:"今遣使,一正名,二退师,三减岁币,四不发归附人。"杞条上十七事拟问对,上随事画可。陛辞,奏曰:"臣若将指出疆,其敢不勉。万一无厌,愿速加兵。"上善之。 行次盱眙,金所遣大将仆散忠义、纥石烈志宁等方拥兵闯淮,遣权泗州赵房长问所以来意,求观国书,杞曰:"书御封也,见主当廷授。"房长驰⽩仆散忠义,疑国书不如式,又求割商、秦地及归正人,且 ![]() ![]() ![]() 上怒金反覆,诏以礼物犒督府师,杞奏:"金若从约,而金缯不具,岂不瘠国体、格事机乎?"乃以礼物行。至燕,见金主褒,具言:"天子神圣,才杰奋起,人人有敌忾意,北朝用兵能保必胜乎?和则两国享其福,战则将士蒙其利,昔人论之甚悉。"金君臣环听拱竦。馆伴张恭愈以国书称"大宋",胁去"大"字,杞拒之,卒正敌国体,损岁币五万,不发归正人北还。上 ![]() 守起居舍人,迁给事中、同知枢密院事,进参知政事、右仆 ![]() 六年,授观文殿学士、知平江府。谏官王希吕论杞贪墨,夺职。后以端明殿学士奉祠,告老,复资政殿大学士。淳熙十一年十一月薨,赠特进。嘉泰中,谥文节。 周葵,字立义,常州宜兴人。少力学,自乡校移籍京师,两学传诵其文。宣和六年,擢进士甲科。调徽州推官。⾼宗移跸临安,诸军 ![]() 除监察御史,徙殿中侍御史。在职仅两月,言事至三十章,且历条所行不当事凡二十条,指宰相不任责。⾼宗变⾊曰:"赵鼎、张浚肯任事,须假之权,奈何遽以小事形迹之?"葵曰:"陛下即位,已相十许人,其初皆极意委之,卒以公议不容而去,大臣亦无固志。假如陛下有过,尚望大臣尽忠,岂大臣有过,而言者一指,乃便为形迹,使彼过而不改,罪戾⽇深,非所以保全之也。"⾼宗改容曰:"此论甚奇。" 张浚议北伐,葵三章力言"此存亡之机,非独安危所系。"或言葵沮大计,罢为司农少卿,以直秘阁知信州。未上,鼎罢,陈与义执政,改湖南提刑,以亲老易江东,皆不就。 和议已定,被召,论:"为国有道,战则胜,守则固,和则久。不然,三者在人不在我矣。"除太常少卿。时秦桧独相,意葵前论事去,必憾赵鼎。再降殿中侍御史。葵语人曰:"元镇已贬,葵固不言,虽门下客亦不及之也。"內降差除四人,奏言:"愿陛下以仁祖为法,大臣以杜衍为法。"桧始不乐。又论国用、军政、士民三弊,⾼宗曰:"国用当蔵之民,百姓⾜则国用非所患。"又言荐举改官之弊,宜听减举员,诏吏部措置。 桧所厚权户部尚书梁汝嘉将特赐出⾝,除两府,汝嘉闻葵 ![]() 参政李光拟除吕广问馆职,桧不许。时有诏从官荐士,葵以广问应,初不相知也。光既绌,葵以附会落职,主管⽟隆观。复直秘阁,起知湖州,移平江府。时金使络绎于道,葵不为礼,转运李椿年希桧旨劾之,落职,主管崇道观。屏居乡闾,忧患频仍,人不能堪,葵独安之。 桧死,复直秘阁、知绍兴府。过阙,权礼部侍郞,寻兼国子祭酒。奏:"科举所以取士。比年主司 ![]() 兼权给事中。侍御史汤鹏举言:"葵以魏良臣荐,躐处侍从;吕广问,葵之死 ![]() 起知抚州,引疾,改提举兴国宮,加直龙图阁、知太平州。⽔坏圩堤,悉缮完,凡百二十里。傍郡圩皆没,惟当涂岁 ![]() ![]() 孝宗即位,除兵部侍郞兼侍讲,改同知贡举兼权户部侍郞。孝宗数手诏问钱⾕出⼊,葵奏:"陛下劳心庶政,⽇有咨询,若出人意表。今皆微文细故,此必有小人乘间 ![]() 金主亮为其下所毙,张浚自督府来朝,密言:"敌失泗州,其惧罪者皆 ![]() 兼权知枢密院事。台谏 ![]() ![]() 尝乞召用侍从、台谏,孝宗曰:"安得如卿直谅者。"遂荐李浩、龚茂良,孝宗皆以为佳士,次第用之。太常奏郊牛毙,葵言:"《舂秋》鼷鼠食牛角免郊,况边虞未靖,请展郊以符天意。"诏从之。 虞允文、陈康伯相,葵即求退,除资政殿学士、提举洞霄宮。起知泉州,告老,加大学士致仕。闲居累年,不以世故萦心。淳熙元年正月,薨,年七十有七。上闻震悼,赠正奉大夫。后以子升朝,累赠太傅。 葵孝于事亲,当任子,先孤侄。其薨也,幼子与孙尚未命。平生学问不泥传注,作《圣传诗》二十篇、文集三十卷、奏议五卷。晚号惟心居士。四年,有司请谥,赐谥曰惠简。 施师点,字圣与,上饶人。十岁通《六经》,十二能文。弱冠游太学,试每在前列,司业⾼宏称其文深醇有古风。寻授以学职,以舍选奉廷对,调复州教授。未上,丁內艰。服除,为临安府教授。 乾道元年,陈康伯荐,赐对,言:"历年屡下诏恤民,而惠未加浃。陛下轸念,惟恐一夫失所;郡邑搜求,惟恐财赋不集。毋惑乎⽇降丝纶,恩不沾被。细民既困于倍输,又困于非泛,重以岁恶,室且垂磬,租不如期,积多逋负。今明堂肆赦,户自四等以下,逋自四年以前,愿悉除免。"上曰:"非卿不闻此言。"诏从之。 八年,兼权礼部侍郞,除给事中。时太子詹事已除,上又特令增员为二,命兼之。赐对,言:"比年人物骫骳,士气耗薾,当广储人材以待用。"上曰:"观卿所奏,公辅器也。" 假翰林学士、知制诰兼侍读使金。致命金廷,立班既定,相仪者以亲王将至,命师点退位,师点〈立乞〉立。相仪者请数四,师点正⾊曰:"班立已定,尚 ![]() 十年,除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奏,控免,上曰:"卿靖重有守,识虑深远,朕 ![]() ![]() ![]() 先是,州郡上供或不以时进,立岁终稽考法,及是,主计臣有喜为督促者,乞不待岁终先期行之。画命已下,师点矍然曰:"此策若行,上下 ![]() 十三年,辞兼同知枢密院事。权提举国史院,权提举《国朝会要》。十四年,除知枢密院事。师点惓惓搜访人才,手书置夹袋中,谓蜀去朝廷远,人才难以自见,蜀士之贤者,俾各疏其所知,差次其才行、文学,每有除授,必列陈之。十五年舂,以资政殿大学士知泉州,除提举临安府洞霄宮。 绍熙二年,除知隆兴府、江西安抚使。师点尝谓诸子曰:"吾平生仕宦,皆任其升沉,初未尝容心其间,不枉道附丽,独人主知之,遂至显用。夫人穷达有命,不在巧图,惟忠孝乃吾事也。"三年,得疾薨,年六十九。赠金紫光禄大夫。有奏议七卷、制槁八卷、《东宮讲议》五卷、《易说》四卷、《史识》五卷、文集八卷。 萧燧,字照邻,临江军人。⾼祖固,皇祐初为广西转运使,知侬智⾼凶狡,条上羁縻之策于枢府,不果用,智⾼后果叛。⽗增,绍兴初尝应制举。 燧生而颖异,幼能属文。绍兴十八年,擢进士⾼第。授平江府观察推官。时秦桧当国,其亲 ![]() ![]() 燧未第时,梦神人示以文书,记其一联云:"如火烈烈,⽟石俱焚;在冬青青,松柏不改。"已而果符前事。未几,丁忧。三十二年,授靖州教授。孝宗初,除诸王宮大小学教授。轮对,论"官当择人,不当为人择官。"上喜,制《用人论》赐大臣。淳熙二年,累迁至国子司业兼权起居舍人,进起居郞。 先是,察官阙,朝论多属燧,以未历县,遂除左司谏。上谕执政:"昨除萧燧若何?"龚茂良奏:"燧纯实无华,正可任言责,闻除目下,外议甚允。"燧首论辨 ![]() 时复议进取,上以问燧,对曰:"今贤否杂 ![]() ![]() ![]() 五年,同知贡举。有旨下江东西、湖南北帅司招军,燧言:"所募多市井年少,利犒赍,往往捕农民以应数,取细民以充军。乞严戒诸郡,庶得丁壮以为用。"从之。 夔帅李景孠贪 ![]() 严地狭财匮,始至,官镪不満三千,燧俭以⾜用。二年之间,积至十五万,以其羡补积逋,诸邑皆宽。先是,宣和庚子方腊盗起,甲子一周,人人忧惧,会遂安令朘士兵廪给,群言恟恟。燧急易令,且呼卒长告戒,悉畏服。城中恶少群扰市,燧密籍姓名,涅补军额,人以按堵。上方靳职名,非功不予,诏燧治郡有劳,除敷文阁待制,移知婺州。⽗老遮道,几不得行,送出境者以千数。 婺与严邻,人 ![]() 八年,召还,言:"江、浙再岁⽔旱,愿下诏求言,仍令诸司通融郡县财赋,毋但督迫。"除吏部右选侍郞,旋兼国子祭酒。九年,为枢密都承旨。近例,承旨以知阁门官兼,或怙宠招权,上思复用儒臣,故命燧以龙图阁待制为之。燧言:"债帅之风未殄,群臣多 ![]() 十年,兼权吏部尚书。上言广西诸郡民⾝丁钱之弊。兼侍讲,升侍读。言:"命令不可数易,宪章不可数改。初官不许恩例免试,今或竟令注授。既却羡余之数,今反以出剩为名。诸路录大辟,长吏当亲诘,若死囚数多,宜如汉制殿最以闻。"事多施行。庆典霈泽,丁钱减半,亦自燧发之。 ⾼宗山陵,充按行使,除参知政事,寻充永思陵礼仪使,权监修国史⽇历。十六年,权知枢密院。以年及自陈,上留之,不可,除资政殿学士,与郡。复请闲,提举临安府洞霄宮。绍熙四年卒,年七十七。谥正肃。 孝宗每称其全护善类,诚实不欺,手书《二十八将传》以赐。子逵,登淳熙十四年进士第,唱名第四,孝宗曰:"逵才气甚佳,⽗子⾼科,殊可喜。"逵累官至太常。 龚茂良,字实之,兴化军人。绍兴八年,进士第。为南安簿、邵武司法。⽗⺟丧,哀号擗踊,邻不忍闻。调泉州察推,以廉勤称。改宣教郞,以同知枢密院事⻩祖舜荐,召试馆职,除秘书省正字。累迁吏部郞官。 张浚视师江、淮,茂良言:"本朝御敌,景德之胜本于能断,靖康之祸在于致疑,愿仰法景德之断,勿为靖康之疑。"除监察御史。 江、浙大⽔,诏陈阙失,茂良疏曰:"⽔至 ![]() ![]() 迁右正言。会內侍李珂没,赠节度,谥靖恭,茂良谏曰:"中兴名相如赵鼎,勋臣如韩世忠,皆未有谥,如朝廷举行,亦⾜少 ![]() ![]() ![]() ![]() 翌⽇,再疏言:"唐德宗谓李泌:"人言卢杞 ![]() ![]() ![]() ![]() 上后知二人之 ![]() ![]() 上以江西连岁大旱,知茂良精忠,以一路荒政付之。茂良戒郡县免积税,上户止索逋,发廪振赡。以右文殿修撰再任,疫疠大作,命医治疗,全活数百万。进待制敷文阁,赏其救荒之功。召对,奏:"潢池弄兵之盗,即南亩负耒之民。今诸郡荒田极多,愿诏监司守臣条陈,募人从便请耕,民有余粟,虽驱之为寇,亦不从矣。"除礼部侍郞。 上亟用茂良,手诏问国朝典故有自从官径除执政例,明⽇即拜参知政事。奏事,赐坐,上顾叶衡及茂良曰:"两参政皆公议所与。"衡等起谢,上从容曰:"自今诸事毋循私,若乡曲亲戚,且未须援引。朕每存公道,设有误,卿等宜力争,君臣之间不可事形迹。"茂良曰:"大臣以道事君,遇有不可,自当启沃,岂容迹见于外。"请诏有司刊定七司法。 淮南旱,茂良奏取封桩米十四万,委漕帅振济。或谓:"救荒常平事,今遽取封桩米,毋乃不可?"茂良以为:"淮南咫尺敌境,民久未复业,饥寒所 ![]() ![]() ![]() 叶衡罢,上命茂良以首参行相事。庆寿礼行,中外凯恩,茂良慨然叹曰:"此当以⾝任怨,不敢 ![]() 宣谕奖用廉退,茂良奏:"朱熹 ![]() 茂良之以首参行相事也,逾再岁,上亦不置相,因谕茂良:"史官近奏三台星不明,盖实艰其选耳。"淳熙四年正月,召史浩于四明,茂良亦觉眷衰,因疾力求去。上曰:"朕以经筵召史浩,卿不须疑。" 时曾觌 ![]() 谢廓然赐出⾝,除殿中侍御史,廓然附曾觌者也。中书舍人林光辅缴奏,不书⻩,遂补外。茂良力求去,上谕曰:"朕极知卿,不敢忘, ![]() 觌与廓然死后,茂良家投匦讼冤,遂复通奉大夫。周必大独相,进呈复职,上曰:"茂良本无罪。"遂复资政殿学士,谥庄敏。 茂良平生不喜言兵,去国之⽇乃言恢复事,或谓觌密令人訹之云:"若论恢复,必再留。"茂良信之。廓然论茂良,亦以此为罪。茂良没数年,朱熹从其子得副本读之,则事虽恢复,而其意乃极论不可轻举,犹平生素论也,深为之叹息云。 论曰:葛邲在相位虽不久,而能守法度,进人才,其处己也,则以不欺为本。钱端礼以戚属为相,周葵晚虽不附秦桧,而与龚茂良皆主和议。若乃魏杞奉使知尊国体,施师点之靖重有守,萧燧忠实敢言,仕于绍兴之间,可谓不幸矣。 部分译文 周葵字立义,常州宜兴人。周葵年少时努力学习,其学籍从地方上的乡校迁到京师,州学、太学两学校的师生都传诵他的文章。宣和六年(1124),考中进士甲科。周葵被调任徽州推官。⾼宗移驾临安,各军在边境上与金 ![]() 周葵拜官监察御史,又迁为殿中侍御史。在职仅两个月,他上奏的事情就多达三十章,且排列出施行不当的事情共二十件,指出宰相不称职。⾼宗脸⾊大变说“:赵鼎、张浚愿意管理政事,我必须给他们权力,怎么可以凭一些琐屑小事而怀疑他们呢?”周葵说“:陛下即位以来,已任相十多人,开始都极力委以重任,最终由于不能被公众的议论容忍而免去他的职位,大臣们也没有坚定的意志。假如陛下有过错,还希望大臣们尽忠指出,可是大臣有过而议事者一指出,就指斥为怀疑他们,使他们有过而不加以改正,而罪恶⽇深,这不是保全他们之策。”⾼宗脸⾊缓和些说“:这种言论很独特。” 张浚议定派兵北伐,周葵三次上书力言:“这是关系到家国生死存亡的时候,不仅仅关系到家国的安危。”有人说周葵阻挡计划实施,皇上罢他为司农少卿,以直秘阁⾝份任信州知州。未等上任,赵鼎被罢职,陈与义执政,改周葵任提刑官,周葵以双亲年老为由请求换到江东任职,没得到允许。 宋金和议已经订立,周葵被皇上召见,周葵说:“治国有道,那么向敌人发起进攻就会胜利,对敌防守就坚固,和平的时间就会更长。反之,这三方面就会取决于敌人而不是我们了。”周葵拜官太常少卿。当时秦桧一人为相,考虑到周葵以前因议论事情被去职,必然有怨恨赵鼎之心。周葵再次拜官殿中侍御史。周葵对人说:“元镇已被贬职,我 ![]() 秦桧所倚重的权臣户部尚书梁汝嘉将被特别赐给出⾝,拜官两府,梁汝嘉听说周葵想弹劾他,就对中书舍人林待聘说“:侍御史将要弹劾你。”林待聘乘秦桧未去朝廷前,就告诉他此事,秦桧立即上奏让周葵为起居郞。周葵正在宮外等待被召见,秦桧出殿告诉。。门说:“周葵已得到圣旨降为起居郞。” 参政李光打算任吕广问为馆职,秦桧不答应。当时有诏令从官推荐士人,周葵推荐了吕广问,当时他俩互不相识。李光被罢黜后,周葵因为附会李光被⾰职,被分配主管⽟隆观。周葵又任直秘阁,被起用任湖州知州,改换为平江府知府。当时金使络绎不绝于平江道上,周葵见到他们从不行礼,转运使李椿年禀承秦桧意旨弹劾他,周葵又失去职位,被派去主管崇道观。周葵避居乡间,当时家国忧患频仍,人们不堪忍受,周葵独以为安。 秦桧死后,周葵恢复直秘阁、绍兴府知府之职。周葵经过都城时,皇上任命他为权礼部侍郞,不久又兼任国子祭酒。周葵上奏说:“科举制是用以选拔士人的,近年之考官 ![]() 周葵兼权给事中。侍御史汤鹏举说“:周葵由于魏良臣的推荐,一下子窜到侍从的职位;吕广问,周葵的死 ![]() 周葵被起用为抚州知州,因患病,皇上改任他提举兴国宮,加直龙图阁、太平州知州。州內大⽔冲坏圩堤,周葵令人全部修复,共长一百二十里。邻郡的圩堤被淹没,只有当涂仍丰收。市內护城河长久被堵,雨天、晴天都危害州城,周葵下令城中百姓,每家出一男子,官府供应吃的,全力疏通河⽔,公私都得以便利。周葵被提升为集英殿修撰、敷文阁待制、婺州知州。 孝宗即位,周葵拜官兵部侍郞兼侍讲,后改为同知贡举兼权户部侍郞。孝宗多次亲自写诏书问钱⾕出⼊情况,周葵上奏说:“陛下劳心各项政事,每天都有咨询,总是出乎人意。今天都是隐约讽喻之文和一些小事,这一定有小人乘机想实现他们的私心,不可以不加以调查。”周葵是指龙大渊、曾觌。孝宗为之改容。 金主完颜亮被他的部下所杀,张浚从督府来到朝廷,秘密地报告皇上:“敌人失去泗州,那些害怕被定罪的人想归顺宋朝,希望派兵渡过淮河进伐,这是恢复国土的时机。”周葵请求对话,说不可以轻举妄动,周葵多次劝说的奏言达数百字。等到皇上派遣李显忠、邵宏渊去夺取灵壁、虹二县失败后,孝宗想想周葵的话有道理,任命他为参知政事。周葵始终坚持自治之说。 周葵兼权知枢密院事。台谏 ![]() ![]() ![]() 周葵曾请求召用侍从、台谏,孝宗说“:如何得到像你那样正直、诚实的人。”于是周葵推荐了李浩、龚茂良,孝宗认为他们都是佳士,将依次重用。太常奏说郊祀的牛死了,周葵说:“《舂秋》载鼷鼠吃牛角要免去郊祀,何况边患未除,边境未安,请求延期举行郊祀,以符合天意。”皇上同意了。 虞允文、陈康伯为宰相,周葵立即请求退职,被任命为资政殿学士、提举洞霄宮。周葵被起用任泉州知州,他要求告老还乡,被加上大学士之职退休。周葵闲居数年,不让世事萦绕心中。淳熙元年(1174)正月,周葵去世,终年七十七岁。皇上听到后很是震惊,深表哀悼,赠他正奉大夫之职。后来把他的儿子升为朝官,历赠太傅之职。 周葵侍奉双亲十分孝顺,恩荫子孙时,他先让给为儿孤的侄子。他死时,幼子与孙子还没被命职。周葵平生做学问不拘泥于前人的经传、注释;著有《圣传诗》二十篇、文集三十卷、奏议五卷。晚年号称惟心居士。淳熙四年(1177),有关部门为他请求谥号,皇上赠予“惠简” 施师点字圣与,上饶人。他十岁就精通《六经》,十二岁就能写文章。施师点成年后游学太学,每次试考都名列前茅,司业⾼宏称赞他的文章很朴实,有古代学者的遗风。不久,施师点被授予学职,以上舍⾝份被选派到朝廷对话,皇上调他任复州教授,未等上任,遭⺟丧。服丧期満后,任临安府教授。 乾道元年(1165),因陈康伯的推荐,皇上召施师点问话,他说:“历年屡下诏抚恤百姓,而皇上的恩泽并未深⼊到百姓中间。陛下悲痛思虑,唯恐一人失所;派人到各郡县搜求,唯恐财赋不集中。请不要被每天所降诏书所 ![]() ![]() 乾道八年(1172),施师点兼权礼部侍郞,拜官给事中。当时太子詹事已被除去,皇上又特令增加二名东宮官,命令施师点兼任。皇上召施师点对话,施师点说“:近年来人才被屈曲,士气耗尽,应广泛储备人才以待急用。”皇上说“:看你所奏的意见,可见你有辅佐的才能。” 施师点假借为翰林学士、知制诰兼侍读出使金。施师点到金廷致辞,金国大臣排列的顺次已定,相仪者以亲王将到为由,令施师点退位,施师点屹立不动。相仪者请了四次,施师点庄严地说:“站立顺序已定,还要做什么?”不肯稍稍移动,在朝廷上的人互相看看,深 ![]() ![]() ![]() 十年,施师点拜官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施师点⼊宮上奏,行礼完毕后,皇上说:“你稳重有 ![]() 当初,州郡上供钱物有不按时呈进的,于是朝廷建立了年终稽查考核法。到这时,主管财政的大臣有乐意为督促的人,乞求不等到年终提前考核。书面命令已经下发,施师点惊惶地说:“这种政策如果推行,上下 ![]() 淳熙十三年(1186),施师点辞去兼职同知枢密院事。施师点任权提举国史院,权提举《国朝会要》。十四年,他拜官知枢密院事。施师点诚恳地访求人才,并记下放在夹袋里,认为蜀离朝廷远,人才难以发现,于是对蜀士人中之贤者,让他们各自呈上他们所了解的人,按其才华品行、文学才能排列顺序,每当朝廷有空缺,必定列出他们的名字上报。十五年舂,施师点以资政殿大学士之职任泉州知州,拜官提举临安府洞霄宮。 绍熙二年(1191),施师点拜官隆兴府知府、江西安抚使。施师点曾对他的儿子说“:我平生做官,都听其自然升降,当初未曾在心中留意,不由意依附权贵,这只有君主知道,于是被提为显贵。人能否在官场上顺利或遭挫折这自有命份,不在于巧思图谋,只有对皇上忠孝才是我的事。”绍熙三年(1192),施师点生病死去,终年六十岁。皇上赠他金紫光禄大夫之职。施师点著有奏议七卷、制稿八卷、《东宮讲仪》五卷、《易说》四卷、《史识》五卷、文集八卷。 Www.WuWxS.Cc |
上一章 宋史 下一章 ( → ) |
武王小说网提供脱脱、阿鲁图等最新小说宋史无删章节无删减全文阅读,宋史是脱脱、阿鲁图等编写的一部情节文笔俱佳的作品,值得网友完整版阅读,武王小说网最值得网友收藏的无删减小说阅读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