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王小说网提供宋史最快更新完整版阅读 |
![]() |
|
武王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宋史 作者:脱脱、阿鲁图等 | 书号:10204 时间:2017/3/26 字数:24067 |
上一章 十三百二卷 下一章 ( → ) | |
◎![]() ○蔡确(吴处厚附) 邢恕 吕惠卿 章惇 曾布 安惇 《易》曰:" ![]() ![]() ![]() ![]() ![]() ![]() ![]() ![]() ![]() ![]() ![]() ![]() 蔡确字持正,泉州晋江人,⽗徙陈。确有智数,尚气,不谨细行。第进士,调邠州司理参军,以贿闻。转运使薛向行部, ![]() 王安石荐确,徙为三班主簿。用邓绾荐,为监察御史里行。王韶开熙河,多贷公钱,秦帅郭逵劾其罪,诏使杜纯鞫治得实。安石却其牍,更遣确,确希意直韶,逵、纯获谴。确善观人主意,与时上下,知神宗已厌安石,因安石乘马⼊宣德门与卫士竞,即疏其过以贾直。加直集贤院,迁御史知杂事。 范子渊浚河之役,知制诰熊本按行以为非是,为子渊所讼,确劾本附文彦博,黜之,代为知制诰、知谏院兼判司农寺。三司使沈括谒宰相吴充论免役法,确言括为近臣,见朝廷法令未便,不公言之而私语执政,意王安石既去,新法可摇耳。括坐黜知宣州。 开封鞫相州民讼,事连判官陈安民,安民令其甥文及甫求援于充之子安持,及甫,充婿也。确言事关大臣,非开封可了,遂移御史台。时狱起皇城,卒事多不仇。中丞邓润甫,御史上官均按之,与府狱同。王珪奏遣确诣台参治,确锻炼为狱,润甫、均不能制,密奏确惨掠诸囚。确伺知之,即劾二人庇有罪,且诈使吏为使者虑问,囚称冤,辄苦辱之。帝颇疑其滥,连遣谏官及內侍审直,皆怖畏,言不冤,由是润甫、均皆罢,而确得中丞,犹领司农,凡常平、免役法皆成其手。 太生学虞蕃讼学官,确深探其狱,连引朝士,自翰林学士许将以下皆逮捕械系,令狱卒与同寝处,饮食旋溷共为一室,设大盆于前,凡羹饭饼胾举投其中,以杓混搅,分饲之如⽝豕。久系不问,幸而得问,无一事不承。遂劾参知政事元绛有所属请,绛出知亳州;确代其位。确自知制诰为御史中丞、参知政事,皆以起狱夺人位而居之,士大夫 ![]() 吴充数为帝言新法不便, ![]() 元丰五年,拜尚书右仆 ![]() ![]() ![]() ![]() 哲宗立,转左仆 ![]() 为永裕山陵使,灵驾发引之夕,不宿于次,在道又不扈从,还,又不丐去。御史刘挚、王岩叟连击之,言确有十当去:"在熙宁、元丰时,冤狱苛政,首尾预其间。及至今⽇,稍语于人曰:"当时确岂敢言。"此其意 ![]() 初,神宗疾⾰,王珪议建储事,确与同列皆在侧,知状。确自见得罪于世, ![]() ![]() 确在安陆,尝游车盖亭,赋诗十章,知汉 ![]() ![]() ![]() 绍圣元年,冯京卒,哲宗临奠。确子渭,京婿也,于丧次中阑诉。明⽇,诏复正议大夫。二年,赠太师,谥曰忠怀,遣中使护其葬,又赐第京师。崇宁初,配飨哲宗庙庭。蔡京请徽宗书"元丰受遗定策殊勋宰相蔡确之墓"赐其家。京与太宰郑居中不相能,居中以忧去,京惧其复用,而居中,王珪婿也。时渭更名懋,京使之重理前事,以沮居中,遂追封确清源郡王,御制其文,立石墓前。擢懋同知枢密院事,次子庄为从官,弟硕,赠待制,诸女超进封爵,诸婿皆得官,贵震当世。 ⾼宗即位,下诏暴群 ![]() 吴处厚者,邵武人,登进士第。仁宗屡丧皇嗣,处厚上言:"臣尝读《史记》,考赵氏废兴本末,当屠岸贾之难,程婴、公孙杵臼尽死以全赵孤。宋有天下,二人忠义未见褒表,宜访其墓域,建为其祠。"帝览其疏矍然,即以处厚为将作丞,访得两墓于绛,封侯立庙。 始,蔡确尝从处厚学赋,及作相,处厚通笺乞怜,确无汲引意。王珪用为大理丞。王安礼、舒亶相攻,事下大理,处厚知安礼与珪善,论亶用官烛为自盗。确密遣达意救亶,处厚不从,确怒 ![]() ![]() 元祐中,确知安州,郡有静江卒当戍汉 ![]() ![]() ![]() 邢恕字和叔,郑州 ![]() ![]() 吴充用为馆阁校勘,历史馆检讨、著作佐郞。蔡确代充相,尽逐充所用人,恕深居惧及。神宗见其《送文彦博诗》,称于确,乃进职方员外郞。帝有复用光、公著意,确以恕于两人为门下客,亟结纳之。恕亦深自附托,乃为确画策,稍收召名士,于政事微有更⾰,自是相与如素 ![]() 帝不豫,恕与确成谋,密语宣仁后之侄公绘、公纪曰:"家有⽩桃著华,道书言可疗上疾。"邀与归视之。至则执其手曰:"蔡丞相令布腹心,上疾不可讳,延安冲幼,宜早有定论,雍、曹皆贤王也。"公绘惊曰:"此何言?君 ![]() ![]() ![]() 哲宗立,迁右司员外郞、起居舍人。又为公绘具奏,乞尊崇朱太妃,为⾼氏异⽇计。后诘之曰:"汝素不识字,谁为之者?"公绘不得隐,以恕对,且上其稿。时恕方召试中书,遂黜知随州,改汝、襄、河 ![]() 绍圣初,擢宝文阁待制、知青州。章惇、蔡卞得政,将甘心元祐诸人,引恕自助,召为刑部侍郞,再迁吏部尚书兼侍读,改御史中丞。恕既处风宪,遂诬宣仁后有废立谋,引司马光言北齐娄后宣训事,訹⾼遵裕之子士京追讼其⽗在⽇,王珪令其兄士充来谋立雍王,遵裕非之。又教蔡懋上文及甫私牍为廋词,历诋梁焘、刘挚,云 ![]() 恕內怀猜猾,而外持正论。尝于经筵读宝训,至仁宗谕辅臣,以为人君当修举政事,则⽇月薄食、星文变见为不⾜虑。恕言仁宗之旨虽合于荀卿书,然自古帝王孰肯自谓不修政事者,如此则天变遂废矣。帝嘉纳之,数登对。惇恐其大用,切忌之。恕亦揣帝稍薄惇,屡⽩其短,竟为惇所陷,出知汝州。未几,徙应天府。惇复摭其曩过,移知南安军。徽宗初,言者论其矫诬,责为少府少监、分司西京,居均州。 蔡京当国,经营湟、鄯,以开边隙, ![]() ![]() ![]() 恕本从程门得游诸公间,一时贤士争与之 ![]() 居实有异材,八岁为《明妃引》,⻩庭坚、晁补之、张耒、秦观、陈师道皆见而 ![]() ![]() 倞及恕在时为司农丞,靖康初至少卿,奉诏馆金国使。是时,肃王使斡离不军,为所质,朝廷议亦留其使以相当,于是逾月不遣。都管赵伦,燕人也, ![]() 吕惠卿字吉甫,泉州晋江人。⽗璹习吏事,为漳浦令。县处山林蔽翳间,民病瘴雾蛇虎之害,璹教民焚燎而耕,害为衰止。通判宜州,侬智⾼⼊寇,转运使檄璹与兵会,或劝勿行,不听。将二千人蹑贼后以往,得首虏为多。为开封府司录,鞫中人史志聪役卫卒伐木事,吏多为之地,璹穷治之,志聪以谪去。终光禄卿。 惠卿起进士,为真州推官。秩満⼊都,见王安石,论经义,意多合,遂定 ![]() 司马光谏帝曰:"惠卿憸巧非佳士,使安石负谤于中外者皆其所为。安石贤而愎,不闲世务,惠卿为之谋主,而安石力行之,故天下并指为 ![]() ![]() 会惠卿以⽗丧去,服除,召为天章阁侍讲,同修起居注,进知制诰,判国子监,与王雱同修《三经新义》。又知谏院,为翰林学士。安石求去,惠卿使其 ![]() 弟升卿无学术,引为侍讲。又用弟和卿计,制五等丁产簿,使民自供首实,尺椽寸土,检括无遗,至 ![]() ![]() 郑侠疏惠卿朋 ![]() ![]() 始,陕西缘边汉蕃兵各自为军,每战则以蕃部为先锋,而汉兵城守,伺便乃出战。惠卿始合之为一,先搜补守兵而出其选以战,随屯置将,具条约上之,边人及议者多言不可。路都监⾼永亨,老将也,争之力,奏斥之。蕃部屈全乜将⼊寇,惠卿以近世帅臣多养威持重,乃将牙兵按边,启师于东郊,遂趋绥德,抵无定河,历十有八⽇而还。 俄丁⺟忧,诏于本奉外特给五万,惠卿更请添支万五千,御史劾之,将下扬州取奉历,帝曰:"惠卿固贪冒,然尝为执政,治之伤体,姑责以义可也。"但削其误奉,惠卿犹自辨,御史又论其方居丧,不应有言,诏勿问。 元丰五年,加大学士、知太原府。⼊见,将使仍镇鄜延。惠卿云:"陕西之师,非唯不可以攻,亦不可以守,要在大为形势而已。"帝曰:"如惠卿言,是为陕西可弃也,岂宜委以边事?"数其轻躁矫诬之罪,斥知单州,明年复知太原。哲宗即位,敕疆吏勿侵扰外界。惠卿遣步骑二万袭夏人于聚星泊,斩首六百级,夏人遂寇鄜延。 惠卿见正人汇进,知不容于时,恳求散地。于是右司谏苏辙条奏其 ![]() ![]() ![]() ![]() ![]() 绍圣中,复资政殿学士、知大名府,加观文殿学士、知延州。夏人复⼊寇,将以全师围延安,惠卿修米脂诸砦以备。寇至, ![]() ![]() ![]() ![]() 徽宗立,易节镇南。因曾布有宿憾,徙为杭州,而用范纯粹帅延,治其上功罔冒事,夺节度。布去位,复武昌节度使、知大名。数岁,又以上表引喻失当,还为银青光禄大夫,令致仕。崇宁五年,起为观文殿学士、知杭州。坐其子渊闻妖人张怀素言不告,渊配沙门岛,惠卿责祁州团练副使,安置宣州,再移庐州。复观文殿学士,为醴泉观使,致仕。卒,赠开府仪同三司。 始,惠卿逢合安石,骤致执政,安石去位,遂极力排之,至发其私书于上。安石退处金陵,往往写"福建子"三字,盖深悔为惠卿所误也。虽章惇、曾布、蔡京当国,咸畏恶其人,不敢引⼊朝。以是转徙外服,讫于死云。 章惇字子厚,建州浦城人,⽗俞徙苏州。起家至职方郞中,致仕,用惇贵,累官银青光禄大夫,年八十九卒。 惇豪俊,博学善文。进士登名, ![]() 熙宁初,王安石秉政,悦其才,用为编修三司条例官,加集贤校理、中书检正。时经制南、北江群蛮,命为湖南、北察访使。提点刑狱赵鼎言,峡州群蛮苦其酋剥刻,谋內附,辰州布⾐张翘亦言南、北江群蛮归化朝廷,遂以事属惇。惇募流人李资、张竑等往招之,资、竑 ![]() 召惇还,擢知制诰、直学士院、判军器监。三司火,神宗御楼观之,惇部役兵奔救,过楼下,神宗问知为惇,明⽇命为三司使。吕惠卿去位,邓绾论惇同恶,出知湖州,徙杭州。⼊为翰林学士。元丰三年,拜参知政事。朱服为御史,惇密使客达意于服,为服所⽩。惇⽗冒占民沈立田,立遮诉惇,惇系之开封。坐二罪,罢知蔡州,又历陈、定二州。五年,召拜门下侍郞。丰稷奏曰:"官府肇新而惇首用,非稽古建官意。"稷坐左迁。谏官赵彦若又疏惇无行,不报。 哲宗即位,知枢密院事。宣仁后听政,惇与蔡确矫唱定策功。确罢,惇不自安,乃驳司马光所更役法,累数千言。其略曰:"如保甲、保马一⽇不罢,有一⽇害。若役法则熙宁之初遽改免役,后遂有弊。今复为差役,当议论尽善,然后行之,不宜遽改,以贻后悔。"吕公著曰:"惇所论固有可取,然专意求胜,不顾朝廷大体。"光议既行,暴愤恚争辨帘前,其语甚悖。宣仁后怒,刘挚、苏辙、王觌、朱光庭、王岩叟、孙升 ![]() 哲宗亲政,有复熙宁、元丰之意,首起惇为尚书左仆 ![]() ![]() ![]() ![]() ![]() ![]() 惇用邢恕为御史中丞,恕以北齐娄太后宮名宣训,尝废孙少主立子常山王演,托司马光语范祖禹曰:"方今主少国疑,宣训事犹可虑。"又 ![]() ![]() ![]() ![]() ![]() ![]() 惇又以皇后孟氏,元祐中宣仁后所立, ![]() 初,神宗用王安石之言,开熙、河,谋灵、夏,师行十余年不息。迨闻永乐之败,神宗当宁恸哭,循致不豫,故元祐宰辅推本其意,专务怀柔外国。西夏请故地,以非要害城砦还之。惇以为蹙国弃地,罪其帅臣,遂用浅攻挠耕之说,肆开边隙,绝夏人岁赐,进筑汝遮等城,陕西诸道兴役五十余所,败军覆将,复弃青唐,死伤不可计。知天下怨己, ![]() 哲宗崩,皇太后议所立,惇厉声曰:"以礼律言之,⺟弟简王当立。"皇太后曰:"老⾝无子,诸王皆是神宗庶子。"惇复曰:"以长则申王当立。"皇太后曰:"申王病,不可立。"惇尚 ![]() 为山陵使,灵轝陷泽中,逾宿而行。言者劾其不恭,罢知越州,寻贬武昌军节度副使、潭州安置。右正言任伯雨论其 ![]() 惇敏识加人数等,穷凶稔恶,不肯以官爵私所亲,四子连登科,独季子援尝为校书郞,余皆随牒东铨仕州县,讫无显者。 ![]() 政和中,追赠观文殿大学士。绍兴五年,⾼宗阅任伯雨章疏,手诏曰:"惇诋诬宣仁后, ![]() 曾布字子宣,南丰人。年十三而孤,学于兄巩,同登第,调宣州司户参军、怀仁令。 熙宁二年,徙开封,以韩维、王安石荐,上书言为政之本有二,曰厉风俗、择人才。其要有八,曰劝农桑、理财赋、兴学校、审选举、责吏课、叙宗室、修武备、制远人。大率皆安石指也。 神宗召见,论建合意,授太子中允、崇政殿说书,加集贤校理,判司农寺,检正中书五房。凡三⽇,五受敕告。与吕惠卿共创青苗、助役、保甲、农田之法,一时故臣及朝士多争之。布疏言:"陛下以不世出之资,登延硕学远识之臣,思大有为于天下,而大臣玩令,倡之于上,小臣横议,和之于下。人人窥伺间隙,巧言丑诋,以哗众罔上。是劝沮之术未明,而威福之用未果也。陛下诚推⾚心以待遇君子而厉其气,奋威断以屏斥小人而消其萌,使四方晓然皆知主不可抗,法不可侮,则何为而不可,何 ![]() ![]() 七年,大旱,诏求直言,布论判官吕嘉问市易掊克之 ![]() ![]() ![]() 惠卿参大政,置狱举劾,黜布知饶州,徙潭州。复集贤院学士、知广州。元丰初,以龙图阁待制知桂州,进直学士、知秦州,改历陈、蔡、庆州。元丰末,复翰林学士,迁户部尚书。司马光为政,谕令增捐役法,布辞曰:"免役一事,法令纤悉皆出己手,若令遽自改易,义不可为。"元祐初,以龙图阁学士知太原府,历真定、河 ![]() 初,章惇为相,布草制极其称美,冀惇引为同省执政,惇忌之,止荐居枢府,故稍不相能。布赞惇"绍述"甚力,请甄赏元祐臣庶论更役法不便者,以劝敢言。惇遂兴大狱,陷正人,流贬镌废,略无虚⽇,布多 ![]() 惇以士心不附,诡情饰过,荐引名士彭汝砺、陈瓘、张庭坚等,乞正所夺司马光、吕公著赠谥,勿毁墓仆碑,布以为无益之事。又奏:"人主 ![]() ![]() 徽宗立,惇得罪罢,遣中使召蔡京钅巢院,拜韩忠彦左仆 ![]() ![]() ![]() ![]() ![]() ![]() 明年,又改元崇宁,召蔡京为左丞,京与布异。会布拟陈佑甫为户部侍郞,京奏曰:"爵禄者,陛下之爵禄,奈何使宰相私其亲?"布婿陈迪,佑甫子也。布忿然争辨,久之,声⾊稍厉。温益叱布曰:"曾布,上前安得失礼?"徽宗不悦而罢。御史遂攻之,罢为观文殿大学士、知润州。 京积憾未已,加布以赃贿,令开封吕嘉问逮捕其诸子,锻炼讯鞫, ![]() 安惇,字处厚,广安军人。上舍及第,调成都府教授。上书论学制,召对,擢监察御史。哲宗初政,许察官言事,谏议大夫孙觉请汰其不可者,诏刘挚推择,罢惇为利州路转运判官,历夔州、湖北、江东三路。 绍圣初,召为国子司业,三迁谏议大夫。章惇、蔡卞造同文谤狱,使蔡京与惇杂治,二人肆其忮心,上言:"司马光、刘挚、梁焘、吕大防等 ![]() 刘后之受册也,百官仗卫陈于大庭,是⽇天气清晏,惇巍立班中,倡言曰:"今⽇之事,上当天心,下合人望。"朝士皆笑其 ![]() ![]() 蔡京为相,复拜工部侍郞、兵部尚书。崇宁初,同知枢密院。卒,赠特进。 长子郊,后坐指斥诛。流其次子邦于涪而追贬惇单州团练副使,其祀遂绝。人以为惇平生数陷忠良之报云。 部分译文 蔡确,字持正,泉州晋江人,他的⽗亲时搬到陈州。蔡确有智慧,崇尚气节,不拘小节。他考中进士,调为。。州司理参军,因受贿被告到上级。转运使薛向巡视部属,考察刑政时,想治他的罪,见他仪表秀伟,召他谈话,认为他不寻常,更宣扬他的名誉。韩绛为陕西宣抚使,看到他写的乐语,认为他是人才,就推荐给他的弟弟开封尹韩维,让蔡确任管⼲右厢公事,韩维离开后蔡确才到任。按规定属吏应在公庭谒见长官,蔡确不肯,接任的开封尹刘庠责问他,蔡确说:“唐代藩镇自设僚属,才有这个礼节;现在我们都侍奉皇上,是同僚,即使是旧的规定也可不用。”就请求解除官职。 王安石推荐蔡确,蔡确转为三班主簿。由于邓绾的荐举,他任监察御史里行。王韶在熙河兴治边事,借了很多公钱,秦帅郭逵弹劾他,皇上诏命让杜纯审察核实。王安石不接受杜纯的调查报告,重派蔡确审核,蔡确 ![]() 范子渊疏导⻩河工程,知制诰熊本巡视后认为不对,被范子渊所诉讼,蔡确弹劾熊本附会文彦博,熊本被罢官,蔡确代替他任知制诰、知谏院兼判司农寺。三司使沈括拜见宰相吴充谈论免役法,蔡确说沈括为朝廷大臣,见朝廷法令有不当之处,不公开讲而对执政私下谈论,是认为王安石已离开朝廷,新法可以动摇。沈括因此获罪被贬为宣州知州。 开封审理相州百姓的诉讼,事情牵连到判官陈安民,陈安民让他外甥文及甫向吴充的儿子吴安持求援,文及甫,是吴充的女婿。蔡确说事关大臣,不是开封府可以了结的,于是就转到御史台。这时官司出现在皇城,判定的事情多不与事实相应。中丞邓润甫、御史上官均考察后,和开封府的官司一样。王王圭奏请派蔡确到御史台参与办案,蔡确罗织罪名定案,邓润甫、上官均不能控制,就秘密奏论蔡确残酷掠夺囚犯。蔡确探知后,就弹劾邓润甫、上官均包庇罪犯,并假装派官吏为使臣去讯察记录囚犯的罪状,囚犯称冤,就磨折他。皇上也怀疑他滥用刑,连续派谏官和內侍审查,罪犯都害怕,说不冤,于是邓润甫、上官均都被罢官,而蔡确担任中丞,还负责司农寺,凡是常平、免役法都成于他手。 太生学虞蕃诉讼学官,蔡确十分明⽩这个案子,他牵连进许多朝官,从翰林学士许将以下都被逮捕,让狱卒使他们睡在一起,吃饭和上厕所都在一个屋,在前面放一个大盆,把粥饭饼⾁扔在里面,用勺搅拌,就像分给狗和猪似的分给他们吃。逮捕很久也不审问,有幸受审,又没有一件事不被迫承认的。他于是就弹劾参知政事元绛受囚犯的请托,元绛被贬出朝任亳州知州,蔡确取代了他的位置。蔡确由知制诰为御史中丞、参知政事,都是靠兴起狱讼夺别人的位置而当上的,士大夫 ![]() 吴充多次对皇上讲新法没好处,想稍微废除那些过分的条法。蔡确说“:曹参和萧何有矛盾,到他为丞相时,仍遵循萧何的主张。现在新法是陛下所建立的,怎能允许一个人怀怨而破坏它。”新法仍旧不改变。 元丰五年(1082),蔡确被任命为尚书右仆 ![]() ![]() ![]() ![]() ![]() ![]() 哲宗即位后,蔡确转为左仆 ![]() 蔡确任永裕山陵使,灵车出发的晚上,他不在外住宿,在路上又不侍从,回来后,又不辞去山陵使的职务。御史刘挚、王岩叟接连攻击他,说蔡确有十条应该罢去的理由“:在熙宁、元丰时期,蔡确由始至终都参与了当时制造的冤案和苛政;到如今才稍微对人说:‘蔡确当时哪敢说什么!’他的意图是想巩固自己的地位,反把过错归于先帝了。”司马光、吕公著被任用后,免去烦重、苛 ![]() 当初,神宗病重,王王圭商议立皇太子的事,蔡确和同僚们都在旁边,知道情况。蔡确见自己已得罪世人,就暗中同章。。、邢恕等合谋,说王王圭心怀异志,全靠他蔡确的拥戴保护,王王圭的 ![]() 蔡确在安陆,曾游览车盖亭,并赋诗十章,汉 ![]() ![]() 绍圣元年(1094),冯京去世,哲宗去祭奠。蔡确的儿子蔡渭,是冯京的女婿,在丧礼中向哲宗诉冤。第二天,哲宗下诏恢复蔡确为正议大夫。绍圣二年,赠蔡确官职为太师,谥号“忠怀”,派中使保护他的坟墓,又在京城赏给他宅第。崇宁初年,蔡确在哲宗庙一同受到祭祀。蔡京请徽宗写“元丰受遗定策殊勋宰相蔡确之墓”赏赐给他家。蔡京和太宰郑居中不合,郑居中因遭家丧而离职,蔡京怕他被重新起用,郑居中是王王圭的女婿。当时蔡渭改名为蔡懋,蔡京让他重管先前的政事,来阻止郑居中,于是追封蔡确为清源郡王,皇上亲自书写他的碑文,立在墓前。蔡懋被升为同知枢密院事,蔡确的二儿子蔡庄为从官,蔡确的弟弟蔡硕,被赠为待制,他的女儿都被超升封爵,众女婿都当了官,贵宠震动当世。 ⾼宗即位后,下诏列举群 ![]() 吴处厚,邵武人,考中进士。仁宗屡次丧失皇子,吴处厚上奏说:“臣曾读《史记》,考察赵氏的兴废本末,在屠岸贾之难时,程婴、公孙杵臼都以死来保全赵氏儿孤;宋有天下后,不见对他二人忠义的表彰,应该访察他们的墓地,建成他们的祠堂。”皇上看了他的奏疏很惊惶,立即任命吴处厚为将作丞,访得二人的墓在绛州,对他二人封侯立庙。 先前,蔡确曾跟吴处厚学习做赋,等他任宰相后,吴处厚写信向他请求怜悯,蔡确无意提拔他。王王圭任用吴处厚为大理丞。王安礼、舒。。互相攻击,此事由大理寺审理,吴处厚知道王安礼和王王圭 ![]() ![]() 元。。中期,蔡确为安州知州,安州有静江兵卒应该戍守汉 ![]() ![]() 吕惠卿,字吉甫,泉州晋江人。其⽗吕王寿通晓吏事,做漳浦县令。漳浦县处在深山老林中,百姓苦于瘴雾蛇虎之害,吕王寿教百姓火烧草木变为耕地,瘴雾蛇虎之害渐渐被平息。吕王寿任宜州通判,侬智⾼⼊寇,转运使召吕王寿与他合兵,有人劝吕王寿不执行,他没听。率二千人跟在贼兵后前往会兵,与敌 ![]() 吕惠卿出⾝进士,做真州推官。任期満后⼊京,与王安石相见,讲论经义,意见多相同,于是结为友人。熙宁(1068~1077)初,王安石为执政,吕惠卿正在编校集贤殿书籍,王安石对皇上说:“吕惠卿的贤能,岂只今人,即使是前世大儒也不是轻易能胜过他的。学习先王之道而能使用的,只有吕惠卿。”等到设制置三司条例司,用吕惠卿为检详文字,无论事情大小都和他商议,凡是变法各事项的奏章都出自他的手笔。他被提升为太子中允、崇政殿说书、集贤校理,判司农寺。 司马光上谏说“:吕惠卿 ![]() ![]() ![]() ![]() 恰好吕惠卿为⽗守孝期満,召为天章阁侍讲,同修起居注,升为知制诰,判国子监,与王蚞一起修《三经新义》。又为知谏院、翰林学士。王安石请求离任,吕惠卿让他的亲信变换姓名,每天都上书挽留他。王安石力荐吕惠卿为参知政事,吕惠卿怕王安石离开后,新法动摇,做书下发给各监司、郡守,让他们陈述利害。又从容请皇上下诏,表明始终不因官吏违法而废除新法。因此,王安石新法得到更坚决地推行。讨论废罢制科,冯京争辩才没实行。 他的弟吕升卿无专门系统的学问,被召为侍讲。又采用弟弟吕和卿计谋,制定五等丁产簿,让百姓自陈实情,尺椽寸土,都被检括,甚至 ![]() ![]() 郑侠上书说吕惠卿结 ![]() ![]() ![]() 起初,陕西沿边汉蕃兵各自为军,每有战役就用蕃军为先锋,而汉兵守城,等待时机才出战。吕惠卿开始把他们合而为一,先搜罗补充守兵并从中选人作战,随屯置将,把这些逐条写好上报,边人及议者多数认为不行。陕西路都监⾼永亨,是老将,极力争辩,吕惠卿上奏指斥他。蕃部屈全乜将要⼊侵,吕惠卿认为近世帅臣大多养威持重,就率 ![]() 不久,吕惠卿⺟丧,诏令在他的本俸以外特给钱五万缗,吕惠卿又请求增加一万五千缗,御史弹劾他。他将到扬州取俸禄,皇上说:“吕惠卿固然贪婪,但他曾为执政,治他的罪有伤体面,姑且责其不义也可。”只削去错给的俸禄,惠卿还自辩。御史又论他正服丧,不应有言论,下诏不必责问。 元丰五年(1082),加官为大学士、知太原府。⼊拜皇上,仍让他镇守。。延。吕惠卿说“:陕西之师,不仅不能进攻,亦不能防守,主要看形势如何了。”皇上说:“如惠卿言,就是说陕西可以放弃,怎能委他守边?”列举他浅薄暴躁欺蒙之罪,斥退他知单州。第二年又知太原。哲宗即位,告诫守边员官勿侵扰外界。吕惠卿派步、骑二万人在聚星泊袭击夏人,斩首六百级,于是夏人⼊侵。。延。 吕惠卿见正直者纷纷回到朝廷,知道不能被人容忍,恳求去外地。于是右司谏苏辙上奏弹劾他说“:吕惠卿怀张汤之狡诈,有卢杞之 ![]() ![]() ![]() 绍圣(1094~1098)中,复官为资政殿学士、知大名府,加观文殿学士、知延州。夏人又⼊寇,将以全军包围延安,吕惠卿修米脂诸寨备敌。敌至,想进攻则无法靠近城寨,想抢掠则一无所得,想开战则诸将按兵不动,想南下则怕腹背受敌,停了两天就拔营而去,趁机攻陷金明。吕惠卿请求还朝,不许。因修筑威戎、威羌城,升为银青光禄大夫,拜为保宁、武胜两军节度使。 徽宗即位,调其节度镇南。因曾布与他有宿怨,迁到杭州为官,而用范纯粹守卫延州,追究他假冒边功事,被夺去节度之职。曾布罢相,他复为武昌节度使,知大名。几年后,又因上表引用比喻失当,降官为银青光禄大夫,令其辞官。崇宁五年(1106),起用他为观文殿学士、知杭州。因其子吕渊听到妖人张怀素的话不揭发而获罪,吕渊发配沙门岛,吕惠卿责为祁州团练副使,宣州安置,又转到庐州。恢复为观文殿学士,任醴泉观使,退休。死后,赠官为开府仪同三司。 起初,吕惠卿 ![]() 章惇,字子厚,建州浦城人,⽗亲章俞时迁到苏州。章俞官至职方郞中,辞官,因章惇的显贵,历官银青光禄大夫,八十九岁时去世。 章惇豪 ![]() ![]() 熙宁初年,王安石掌权,喜 ![]() ![]() ![]() ![]() ![]() 宋廷召回章 惇,提升他为知制诰、直学士院、判军器监。三司着火,神宗在御楼观看,章惇部署役兵赶去救火,经过楼下,神宗问后知道是章 惇,第二天就任命他为三司使。吕惠卿被罢,邓绾论奏章惇与他一样有恶,章惇被贬出朝任湖州知州,转为杭州知州。章惇⼊朝任翰林学士。元丰三年(1080),章 惇被任命为参知政事。朱服为御史,章惇暗中派门客同朱服沟通,被朱服告发。章惇的⽗亲強占百姓沈立的土地,沈立拦住章惇并向他诉说,被章 惇抓到开封。章惇因以上二件事获罪,被贬为蔡州知州,又历任陈、定二州知州。元丰五年,章惇被召⼊朝任门下侍郞。丰稷上奏说“:官府刚开始刷新就首先任用章 惇,这不是研习古事、设置官府的意思。”丰稷获罪降职。谏官赵彦若又奏论章惇没有德行,皇上没答复。 哲宗即位,章 惇为知枢密院事。宣仁后掌政,章惇和蔡确诈称有定策功。蔡确被罢,章惇不安,就驳斥司马光所改的役法,达数千言。大略说:“保甲、保马法一⽇不罢去,有一⽇的危害。役法在熙宁初年就改为免役,后来才有弊端;现在又恢复为差役,应该全面讨论,然后施行,不该马上改变,留下后悔。”吕公著说“:章 惇说的固然有可取之处,但他专在求胜,不顾朝廷大体。”司马光的建议施行后,章惇愤恨地在太后面前争辩,他的话十分不恭敬。宣仁后大怒,刘挚、苏辙、王觌、朱光庭、王岩叟、孙升接连攻击他,他被贬出朝任汝州知州。在七八年內,他多次被言官弹劾。 哲宗亲政后,有恢复熙宁、元丰时各法的意图,首先任用章 惇为尚书左仆 ![]() ![]() ![]() ![]() ![]() ![]() 章惇用邢恕为御史中丞,邢恕用北齐娄太后宮名叫宣训,曾废她的孙子少主而立儿子常山王⾼演的事,假托司马光对范祖禹说:“如今主少国疑,北齐宣训事仍可忧虑。”又引 ![]() ![]() 章惇又以孟皇后是元。。中期宣仁后所立的, ![]() ![]() 当初,神宗采纳王安石的建议,开边熙河,谋取灵、夏二州,十多年兴兵不止。等到听说永乐之败,神宗当廷恸哭,随后得病,所以元。。大臣推测他的本意,就是专门致力于怀柔外国。西夏请求还故地,宋国把那些不重要的城寨还给他们。章 惇认为缩国弃地,罪在帅臣,于是采用 ![]() 哲宗去世,皇太后商议立皇上的事,章 惇厉声说:“按礼律而言,应立哲宗的同⺟弟简王。”皇太后说:“我没儿子,各王都是神宗的庶子。”章惇又说“:按年纪应立申王。”皇太后说:“申王有病,不能立。”章 惇还想说话,知枢密院事曾布呵斥他说:“章惇,听太后安排。”皇太后决定立端王,就是徽宗。章惇升为特进,被封为申国公。 章惇为山陵使,灵车陷在泥⽔坑中,过了一宿才走出来。言官弹劾他不恭,他被罢职,任越州知州,不久被贬为武昌军节度副使,潭州安置。右正言任伯雨弹劾他想追废宣仁后,他又被贬为雷州司户参军。当初,苏辙被贬到雷州,不许他占官舍,他就租百姓的房子,章 惇又认为是強夺民居,让州官追究处治,因租约很明⽩,才停止。此时,章惇也想租用这个百姓的房子,这个人说:“先前苏公来住这儿,因为章丞相我差点破家,现在不能出租了。”章 惇被转到睦州,去世。 章惇的才识超人,穷凶极恶,不肯把官爵给自己的亲信,他的四个儿子接连考中进士,只有四儿子章援曾任校书郞,其余的都随着进士名册被选任为州县官,始终没有显贵的。 章惇的 ![]() ![]() 政和中期,追赠章 惇为观文殿大学士。绍兴五年(1135),⾼宗看任伯雨的奏疏,下手诏说:“章惇诋毁宣仁后,想追废她为平民,全赖哲宗不答应他的请求,假使他的话施行,能不累及泰陵吗?贬章 惇为昭化军节度副使,子孙不许在朝中为官。”诏书颁布后,举国称快,只有他家还做了《辩诬论》,被见到的人讥笑。 曾布,字子宣,南丰人。十三岁丧⽗,跟他哥哥曾巩学习,同时考中进士,调为宣州司户参军、怀仁县令。 熙宁二年(1069),转到开封为官,因为韩维、王安石的推荐,曾布上书讲了两条为政的 ![]() 神宗召见曾布,因他的建议合神宗意,被授予太子中允、崇政殿说书的官职,加官为集贤校理、判司农寺、检正中书五房。总共三天,曾布就五次得到皇上的 ![]() 熙宁七年,大旱,皇上下诏征求直言,曾布论奏判官吕嘉问在执行市易法时用苛捐重税剥削民人,曾布认为:“家国财用匮乏,是因为货物不流通;货物不流通,是因为商贾不流动;商贾不流动,是因为兼并之家想方设法阻碍他们。所以在京城设市易务买卖各地的货物,常使物价⾼低起伏,但要使价钱⾼于兼并之家而低于货物一倍或五倍的价值,官家也不失得到二分息钱,那么商贾自然就流动了。如今吕嘉问竟派官吏到各地买货物,严 ![]() ![]() ![]() 吕惠卿参与大政,设置诉案,发动弹劾之事,曾布被贬为饶州知州,转到潭州。恢复曾布集贤院学士之职,为广州知州。元丰初年,曾布以龙图阁待制的⾝份为桂州知州,进升为直学士、秦州知州,历任陈、蔡、庆州知州。元丰末年,恢复翰林学士的官职,升为户部尚书。司马光掌权后,让曾布改变役法,曾布推辞说“:免役法的法令条文都出于我的手,如果让我马上改变,从道义上讲也不能做。”元。。初年,曾布以龙图阁学士的⾝份为太原知府,又历任真定、河 ![]() 当初,章。。为宰相,曾布草拟制书时对他极其赞美,希望章。。任用他为执政,章。。顾忌他,只推荐他在枢密院任职,所以他们渐渐地不和睦。曾布极力支持章。。的“绍述”之说,请求鉴别和赏赐元。。时论说改变役法不利的臣僚百姓,以此勉励那些敢于讲话的人。于是章。。兴起大诉案,陷害正人君子,官吏被流放、贬职、降级,废罢的几乎天天都有,曾布多是在暗中陷害他们。宮中奉诏令查出一桩案件,皇上让执政判罪,执法官认为他们祈祷鬼神和诅咒别人的事没成,不应处以极刑。曾布说:“他们带着驴驹媚,使自己增加媚力,又出现蛇雾,这是没成吗?”众人都十分惊悸,于是就处死了三人。 章。。因士大夫不附会他,就隐瞒真情,文饰过错,荐引名士彭汝砺、陈馞、⻩庭坚等,请求恢复被削夺的司马光、吕公著的赠谥,不要毁墓砸碑,曾布认为这事无益。曾布又上奏说:“人主 ![]() 徽宗即位后,章。。获罪被罢,皇上派中使召蔡京⼊锁院,任命韩忠彦为左仆 ![]() ![]() ![]() ![]() ![]() 第二年,又改元崇宁,召用蔡京为左丞,蔡京和曾布不和。恰好曾布想让陈佑甫为户部侍郞,蔡京上奏说:“爵禄,是陛下的爵禄,怎么能让宰相私自授予他的亲信呢?”曾布的女婿陈迪,是陈佑甫的儿子。曾布愤然争辩,时间一长,声⾊都稍稍严厉了。温益呵斥曾布说:“曾布,在皇上面前怎能失礼?”徽宗不⾼兴地退朝。御史就攻击他。他被罢为观文殿大学士、润州知州。 蔡京对曾布积怨不已,给曾布加上贪污受贿的罪名,下令开封府的吕嘉问逮捕曾布的儿子们,罗织罪名进行审讯,又 ![]() |
上一章 宋史 下一章 ( → ) |
武王小说网提供脱脱、阿鲁图等最新小说宋史无删章节无删减全文阅读,宋史是脱脱、阿鲁图等编写的一部情节文笔俱佳的作品,值得网友完整版阅读,武王小说网最值得网友收藏的无删减小说阅读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