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王小说网提供汉魏文魁最快更新完整版阅读 |
![]() |
|
武王小说网 > 架空小说 > 汉魏文魁 作者:赤军 | 书号:12274 时间:2017/4/15 字数:3433 |
上一章 辨之夷华、章六第 下一章 ( → ) | |
是勋问何为华且何为夷,坐在前列的司马敏赶紧把手给举起来了——举手才能发言,这也是是勋讲课的独有规矩。 当即朝司马敏点一点头,司马幼达站起⾝来,先长揖,再回答:“先生曾云:‘国中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乃知无服章之美,无礼仪之大者,即四夷也,如禽兽也。” 其实正经说起来,“礼仪之大”云云并不是是勋说的,只是他抄的——源头为唐初孔颖达《五经正义》中语。就连是勋都记不清,这是他哪回讲课的时候随口贩将出去,竟然被生学给记了下来。 于是摆摆手,示意司马敏坐下,然后环视众人:“幼达所言是也,然为⽪⽑之论,未得其本。何言耶?国中有礼仪之大,何四夷所无也?有服章之美,何四夷所无也?礼仪、服章,二而实一,自何而生?何四夷之不得耶? “华者,许叔重《说文解字》云‘荣也’,斯美言也;夏者,云‘国中之人也’。《书。武成》乃云:‘华夏蛮貊,罔不率俾。’居之于中,⼲戈卫护,是谓国中;布之于外,是谓南蛮、北戎、东夷、西狄,要言之四夷也。” 到这儿还都是老生常谈,但接下去就有新內容啦。是勋说:“今南蛮者,如武陵蛮、山越也;北戎者,如鲜卑、乌丸也;东夷者,如⾼句丽、诸韩也;西狄者,如羌、胡也。彼其无⾐裳而裸⾝耶?无文章而素地耶?彼其无礼仪而真等同于禽兽耶?”难道这些外族就都不穿⾐服,不绘花纹吗?难道他们部中就毫无规矩吗?为什么说只有国中有“礼仪之大”、“服章之美”呢? 那就又要说到社会发展的问题啦。这年月典籍中所描述的上古时代。虽然并非完全向隅虚构。也有很多实真內容,如有巢、燧人、伏羲、神农等世,技术还极不发达,民人极端贫困,但儒者往往将其看作风俗俭朴,而不大会从中探寻到社会进步的道理。是勋对此就要好好说道说道,给弟子们灌输一些新观念进去啦—— “伏羲之世,人未知植⿇育蚕。无织帛之能,乃缀⽪编⽑以御寒耳,与今之夷狄,何其相似?神农教稼穑之先,人唯渔、猎而已,间或畜牧,与今之北戎,何其相似?乃教稼穑之初,刀耕而火种,是以神农亦名‘烈山’也。与今之南蛮,何其相似?是知人而为一也。华夏之与四夷,为长者之与幼童耳。”人都是一样的,并没有⾼下之分,最大的差别,就是咱们的文化和技术比他们先进。 “渔猎、畜牧,乃逐⽔草居;刀耕火种,田废必徙。居无定所,乃无恒产,无恒产则无恒心。而中原有江、河为灌,有田土之美,后稷教播五⾕,民乃重迁,渐成聚落,民乃繁育,斯成国中。人之蕃也,圣人从而教之,斯有礼仪之大,服章之美矣。四夷不知稼穑,乃不成礼仪之大,服章之美。”先进的农业民族,和游牧、渔猎民族,以及原始农业部族,本是有着 ![]() ![]() 那么是勋说这些话,用意究竟何在呢?其用有三,首先:“有虞、有夏,不过河南地也;成汤居亳,乃有山东;凤鸣西岐,乃有关陇;赵之并狄,斯有朔、并;秦之灭楚,斯有荆、扬;孝武皇帝以兼赵氏,遂有 ![]() “是故夷狄⼊国中,则国中之,国中⼊夷狄,则夷狄之…” 这句话后世传播得非常广泛,但究其 ![]() “何谓耶?夷狄⼊于国中,然恶终不可胜善,丑终不可胜美,必要从其稼穑,学其礼仪,用其服章,乃可长居,此即楚之终于国中也。国中⼊于夷狄,斯土而未必能够稼穑,则礼仪、服章亦将⽇丧,乃终泯乎夷狄矣。”许衡你丫死去吧,以后我这一说才是正 ![]() “是故夷狄之地,国中之人或不可久居,是故孝武皇帝即驱匈奴漠北,而漠南今又生鲜卑、乌丸矣,以为不兴兵戈而可久安者,迂腐之见。然国中则不取漠南耶?亦非也。乃知夷狄之存也久,杀之不尽,国中退则夷狄进,漠南之不守,漠北终为国中之患也。”一定要经常 ![]() “南蛮事又不同也。北地苦寒,唯生荒草,难以耕殖…”起码就这年月的技术还做不到把农业区大范围北扩,“南方虽暑,亦可播植,是以武陵蛮、山越等虽匿山林间,若得其地而作,数世之后,亦国中矣——孝武皇帝因此而伐南越,并郡县之也。”对于南方的蛮夷也要讨伐,但目的不是为了修筑一条钢铁国防线,而是继续扩张,增广疆域。 对于不同夷狄的不同态度——其实严格意义说起来,态度都一样,那就是打,不同的是是否占据其土地,是否可以使其⼊华(合并进华中大家庭)——这是是勋所说的第二个问题。 “孟子云:‘吾闻用夏变夷者,未闻变于夷者也。’以之责陈相也…”陈相作为儒门弟子陈良的生学,却去追随被孟子认为⽔平低幼的农家许行,孟子乃有是语——“为夏之道绝过于夷,以下从上,民乃蕃育,以上就下,民必困穷。然陈相之学于许行,得非夏而变于夷耶?乃知事有反常者也…”不要以为咱们文化先进,就必然不会被落后民族所同化了,必须随时警惕落后文化对先进文化的冲击和破坏——这是是勋所说的第三个问题。 最后综合一下:“是故有稼穑之土,有耕织之劳,始有礼仪之大、服章之美,是成国中也。四夷之不如国中也,为无稼穑之土,无耕织之劳,使民困穷。国中可收其土即收之,教其民稼穑;不可收其土则逐之,使不为祸——斯乃用夏变夷,孝武皇帝收南越、五原、朔方是也。其夷狄之民困穷,乃有禽兽之 ![]() “是故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无也。’为诸夏无君,而礼仪是在;夷狄无君亦可教化,若有君必成禽兽矣!”少数民族不抱团儿,咱们就容易同化他们,一旦抱团儿甚至立国,那就危险啦——“吾前请魏王分析匈奴、乌丸各部,即为此也。” 传统国中人看待外族,鄙其落后,恨其侵扰,观点都是同一的;但对待外族的态度,却往往走两个极端:一是以为外族既然落后,那便不⾜为国中之患,只要教之礼仪,必能同化;二是以为外族不可教也,必须明确“华夷之分”,严防死守,才能保证国中的安靖。 就这个年月而言,大一统的強大王朝虽然已经走向没落,终究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外族尚不能威胁其腹心之地,基本舆论还是倾向于前一种态度的。所以这时候的国中人具备強大的包容 ![]() ![]() 其后“五胡 ![]() ![]() 国中人必须经历多次惨痛的教训,才能明⽩这一道理,比方说“五胡 ![]() ![]() ![]() 对于今⽇之病征而下药,是勋主要教导生学们要明确“华夷之辩”,并且警惕“夏变于夷”,在兼并和融合外族的问题上,不可只看表面(用国中礼仪、服章),而要看到深层(是否真正改变了生产和生活习惯)。而且这不是一两代人就能够解决的问题——“楚之附周,在文王之世,而尚溺昭王汉⽔,问九鼎洛 ![]() 若是能在保持包容 ![]() ![]() 宣讲完毕,即使生学自由提问。突然间站起一人来,询问道:“闻先生盟拓跋而使雄漠南,收其酋为假子,有诸?何与所言相悖耶?”(未完待续…) wWW.wUwXs.cC |
上一章 汉魏文魁 下一章 ( → ) |
武王小说网提供赤军最新小说汉魏文魁无删章节无删减全文阅读,汉魏文魁是赤军编写的一部情节文笔俱佳的作品,值得网友完整版阅读,武王小说网最值得网友收藏的无删减小说阅读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