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王小说网提供楚天飞歌文集最快更新完整版阅读
武王小说网
武王小说网 言情小说 校园小说 竞技小说 短篇文学 重生小说 推理小说 武侠小说 乡村小说 科幻小说 网游小说 架空小说 玄幻小说
小说阅读榜 仙侠小说 都市小说 同人小说 历史小说 经典名著 穿越小说 灵异小说 军事小说 综合其它 总裁小说 耽美小说 官场小说
好看的小说 抚母之芯 册母为后 晚节不保 我和嫂嫂 兽人老公 一龙五凤 滛男乱女 翁媳乱情 美女秘书 美艳婶婶 热门小说 完结小说
武王小说网 > 短篇文学 > 楚天飞歌文集  作者:楚天飞歌 书号:4371  时间:2016/10/30  字数:4573 
上一章   ‮弟兄的他和亲父我‬    下一章 ( → )
  先说大伯。

  大伯今年五十六岁,他们兄弟中最小的是我是四叔,才三十来岁,大伯的大儿子比四叔都大。这不奇怪,那个时候我们‮家国‬还没实行计划生育,倘若要在在苏联,我的一定会成为“英雄⺟亲”

  小的时候,我跟着⺟亲住在乡下,房子是爷爷给他的儿子置办的。农村的习俗,儿子结婚,上一辈总是要给他一套房子的,无论建得怎么样。大伯家的房和我家的房子连在一起,中间的堂屋是公用的。

  我记得事的时候,大伯就是我们那个队的队长了,算得上是村委,附近哪家有什么事情总要找上他,像夫吵架他都要过问,虽说清官难断家务事,他却不在乎。大伯有一手绝活,那就是吹唢呐。所以,一般村里哪家有红⽩喜事一定得请他,并不仅仅是看在他大小是个官的份上,而是请他吹唢呐。一般说来,吹唢呐都是两个人,而大伯和村里也是一个老唢呐是金牌搭档。那种阵势我见过,两个人往堂屋里边上的桌子旁一坐,眼光一接触,心里都有数了,一个人先吹起来,另一个人就天⾐无地接上去,配合得恰倒好处。曲调也是花样百出,他们吹唢呐也不用谱,凭的都是记忆,时间一长就成了惯,就像某些书中描绘的武林⾼手那样,一个词:心随意动。所以我不知道他们吹奏的曲子名字是什么,我问大伯,他也不知道,说都是上一辈传下来的,谁知道呢?除了吹唢呐,还有吹大号。每当有重要宾客来的时候,大伯会从墙上取下号来,伸长了,喇叭朝着大门,深一口气,抵住号嘴缓慢地吐气,大号便响起来。先是小声,慢慢变大,中间抑扬顿挫的,一口气放完就该是⾼了。这时候,大伯紧接着再一口气,然后以最快的速度吐完,那号声就震耳聋了。我仔细地观察,觉得真的是一门艺术了。他们也不要求有什么报酬,但主人家总会在他们走的时候每人塞一条猪腿什么的以作答谢。现在,大伯的大儿子也跟着他⽗亲学起了吹唢呐,也算是子承⽗业,好久都不回老家了,大哥应该満师了吧。

  大哥和二哥都结婚了,像爷爷一样,大伯为他俩修建了房子,跟他和我⽗亲的房子一样款式。而轮到三哥就⿇烦了,虽然结了婚,但只能和大伯住在一起了,大伯也是心有余而力不⾜的。四哥和五哥都在广东打工,如果某一天回来成家立业,恐怕够他喝几壶的了。

  我⽗亲在机关工作,大伯有什么事情找到他,而有的恰恰是他办不到的,只能拒绝了。大伯不理解,有时候说几句“两家话”,意思是怪⽗亲。⽗亲倒不说什么,他从读书就在外面,一年难得回几次家。而⺟亲和我呆在乡下有六年多的时间,或多或少让大伯“另眼相看”了。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大伯常常对⺟亲说,太学(⽗亲名字)六岁那年吃杏子,杏仁卡在喉咙里出不来,当时只有我一个人在家,还是我伸手把杏仁给抠出来,不然——

  再说我⽗亲。

  ⽗亲四十有四,你也许要问了,为什么和大伯相差那么大呢?因为我还有两个姑姑,都比⽗亲大比大伯小,还应该有个二伯的,但不幸夭折了。

  可能在他们四兄弟中,我最愿意提起的就是⽗亲了,只有他在‮府政‬工作。但据我⽗亲讲,小时候,我的爷爷他的老子是不赞成他读书的,幸而说了句公道话,就让他读吧,等哪天他不想读了,自己会回来的。但⽗亲却没有回去,读着读着就读出名堂来了,考上了县里的师范学校。那时候的师范学校一年只要十来块学费,每个月‮家国‬还给‮生学‬补贴。一年的补贴加起来远远超过了学费,这是计划经济的好处,像⽗亲他们就沾光了。⽗亲毕业后先是一名民办教师,不几年就转成公办,正二八经一名吃公家饭的‮家国‬⼲部了。教了三五年书,⽗亲就转业到‮府政‬里,当过几年武装部长,我看过那时候他的戎装相,觉得蛮帅气的。紧接着再转业,成了一名光荣的‮民人‬
‮察警‬,一直就⼲到现在。

  ⽗亲尝到了知识的甜头,对我们兄妹俩的学习就督促得紧了。每当我抱怨学习困难的时候,他就忆苦思甜了:当初我们读书是什么条件?你是没经历过,一年到头穿草鞋,帆布包一背就是六年。⾐服是你爷爷的⾐服改的,我到师范才穿上的确良(⾐服),第一双⽪鞋也是工作后才穿上的。你苦,也不想想我有多苦。⽗亲这么一说,我就哑口无言了。是的,我的确不能跟他比,他凭着自己的勤奋改变了自己的人生,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尽管他是被的,但总的来说,他走上了一条和他的⽗辈他的兄弟不同的道路,也值得让某些人羡慕的。

  ⽗亲每年过年都回老家,挈妇将雏的。前年八十大寿的时候,她的儿女们为她实实在在庆贺了一番,其中⽗亲单位的“‮家国‬⼲部”都去了,我知道,心里一定非常⾼兴的。

  ⽗亲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当然,这是他在教育我的时候说的。⾼中毕业那年,我想考军校,但因为近视未能录取。看到其他人因为走后门即使戴上眼镜也走进了军校的大门,我很不服气,说,我不能上分数线,那是我的错,但我上去了,你却不能送我去,那只能说明你没有能力。⽗亲倒是⼲脆,也不逃避,说,是的,我的确没有这个能力,我承认。每条路都得有人去走,看你走哪一条。三十六行行行出状元。为什么非要考军校呢?读一般大学不也一样吗?刘少奇说“读书做官”,我没能当上官,但我至少不愁温吧,不像你大伯在家辛苦劳动一年还得盘算收成,我很轻松。力有,你们兄妹,不怕送不起,就怕你们考不起。我理屈词穷,后来通知书来了,我乖乖地带着他的嘱咐来到大学。

  ⽗亲也常拿“农民的儿子”自居,甚至把我也当成农民的儿子(其时我已随他成为城市人口)。他觉得自己能够“混”到今天这个地步已经很不错了,似乎有种“知⾜常乐”的味道。现在,他的儿子即将大学毕业,女儿也将参加⾼考。我不知道自己将要走哪条路,就像当初他考上师范时不知道二十年后自己会是一名‮察警‬,但有一点,无论我怎么走,他在奋斗中的点点滴滴都见伴随着我,无论好与坏,成功,或者失败。

  再说三叔。

  叫他三叔,自然比⽗亲小了,但他却比⽗亲先一步结婚,所以他的儿子比我都大一岁。怎么说呢?三叔,就像⽗亲一样,两个人都在老大与老幺(农村对最后一个孩子的叫法)之间。但比起⽗亲来,他就吃亏许多,他分到的房子显然比⽗亲要小,⽗亲跟大伯是一个级别的。拿现在的话说吧,我家的房子是三室一厅,他分到的却是两室一厅,而这个“厅”更是小了许多,没办法,谁叫他是老三呢?

  三叔也有一个本领:砌墙。一把瓦刀行遍天下。砌墙只是书面说法,我们通俗叫作“修房子”,而修房子并不是“砌墙”所能涵盖的,它包括打地基,之后才是砌墙,最后还要封顶(农村叫“搭板”)。显然,这是大伯吹唢呐不能及的,这大概是三叔家比大伯家殷实的原因吧。三叔可以说是建筑行里的状元了,前提是在我们那。他的这一手技艺是跟他的连襟学的。我们那的农村开始推行沼气照明,得修沼气池。三叔成为首批培训的技工之一。划地建池都得叫上他。当然,报酬也是丰富的,要修池子的人家对他们是好酒好⾁的招待。三叔早就鸟换炮了,里别一个品牌手机,卷尺随⾝携带。⽑主席的战士是“哪里需要哪里走,打起被包就出发”,我的三叔则是“哪里需要哪里走,拿起瓦刀就出发”

  三叔多半时间在外面,家里事无巨细都给了三娘,三娘是个贤惠的女人,从来都不会对丈夫有所微词。她知道丈夫并不是逃避责任,而是有更重要的事情做,他在外面挣钱,也是为这个家庭着想的。

  在我读⾼一的时候,三叔家就建起了一座房子,两边对称,我心里暗笑。三叔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我想他也在学着他的⽗辈为儿子置办家产吧。但由于有我⽗亲的例子,他也知道知识的重要,总是叫儿女好好学习,将来别像他那样风里雨里的来去。可惜的是,他的一个儿子和女儿都辍学打工去了,另一个儿子也该⾼中毕业了。

  虽然⽗亲是市民,但也从爷爷那分到些田土,我和⺟亲在家时,栽种的事情自然由⺟亲来做,但我们举家搬到城里后,情况就变了,留下的田土怎么办?通过协商,⽗亲就把它们给了三叔,田里的收成归我们,土里的收成归他们。后来三叔⼲上建筑这一行后时间分配不过来,就不想种了。⽗亲说,不种也可以,就让它长草吧。那是多好的田多好的土啊,没办法,三叔和三娘咬牙撑了下来,那些田土里自始至终都长着人们赖以生存的粮食。

  最后说说四叔。

  在四叔⾝上,有着太多的传奇⾊彩。四叔⾝⾼一米八○,又有一张酷酷的脸,典型的美男子,但他却过早地结了婚。他的婚姻是被迫的。当时四叔正读⾼中,马上就要毕业考大学,成绩也是呱呱叫。但命运却与他开了一个大玩笑,就在这个时候,我的爷爷偏偏要拉他回去完婚。那个时候四叔还不到二十,他是哭着回去的,从这里可以看出来,我的爷爷那一辈人对知识分子的蔑视。当时我⽗亲还在教民办,工资仅够养家糊口。对于这桩典型的包办婚姻,我的⽗亲是坚决反对的,但可惜那几天他正在地区学习,回来那天正是四叔的“大喜之⽇”在路上,有人对他说,太学你不喝你弟的喜酒在这里⼲什么?⽗亲大惊,问明原委,骑着自行车飞也似的往家里赶,在离家不远的田埂上,他听到了代表喜庆的吹吹打打。⽗亲长叹一声,为时已晚。我不知道他当时是否流泪了,但要换作是我,一定会心酸无比。一棵好苗子就这样废了。⽗亲后来说四叔,你怎么不跑呢?躲到亲戚家里等我回来就好说了。⽗亲后悔的。还有一点,在四叔的婚礼上,吹唢呐的正是大伯和他的⻩金搭档。

  既然生米煮成了饭,四叔也只好顺从了。但人才毕竟是人才,不可能安于现状守着家里的几分薄天的。在他的第一个儿子出生不久,四叔就南下打工去了。后来⺟亲对我说,幸亏四娘给他生的是儿子,不然早就离了。

  在农村,⽗亲最宠的就是幺儿子了,爷爷过逝后,就和四叔家生活在一起,这也农村的习俗。应该说,他们四兄弟都是孝顺的,其中尤四叔为甚。四叔就想不明⽩,他的二哥都没被婚,却轮到自己,为什么⺟亲不说句话呢?我所认为的情况是这样的,我的爷爷在四叔结婚不久就去世了,他也许是想在自己生前能看到自己的儿子都能成家立业吧。

  关于四叔在广东的遭遇,他偶尔也对我提起。他流落过街头,当过搬运工,进过玩具厂…前景逐渐明朗,最后他在在一家灯具厂当了一名模具工。打模具,实际就是画图。四叔是⾼中生,有一定的几何功底,⼲到后来得心应手,全场厂的灯具都是据他的图纸生产出来的。不知怎地,老板给他的工资却比较少,后来他就跳槽了,⼲了几年仍不満⾜,想要单⼲,但资金成了问题。于是,他又东挪西借的凑了几万块2办了个小厂。在广东那地方,每天注册几百个厂子,但倒闭的也差不多四叔的第一批产品买得不错,但资金却没有收转,厂子就垮了,老板的瘾都没过⾜。在后来的一年里,他天南海北地跑,目的就是要帐。

  可以说,四叔是个资深的打工者了,大伯家的三儿子和四儿子还有三叔就是他带出去的。不知道他能否混出名堂来,但他看到大伯的幺儿在广东有些游手好闲的模样,劝他说:你不要整天想着吃喝玩乐,广东再好,迟早你都要回去的。那时候,你有什么,还能⼲什么呢?

  去年回家,听⺟亲说四叔回来过一次,有个年轻漂亮的女人明目张胆地在他⾝边。四娘是个不幸的女人。 WwW.WuWxs.cC
上一章   楚天飞歌文集   下一章 ( → )
武王小说网提供楚天飞歌最新小说楚天飞歌文集无删章节无删减全文阅读,楚天飞歌文集是楚天飞歌编写的一部情节文笔俱佳的作品,值得网友完整版阅读,武王小说网最值得网友收藏的无删减小说阅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