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王小说网提供资治通鉴最快更新完整版阅读 |
![]() |
|
武王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资治通鉴 作者:司马光 | 书号:10116 时间:2017/3/25 字数:48327 |
上一章 五十二纪唐 下一章 ( → ) | |
起著雍涒滩,尽上章阉茂七月,凡二年有奇。 中宗大和大圣大昭孝皇帝下 ◎ 景龙二年戊申,公元七零八年 舂,二月,庚寅,宮有言皇后⾐笥裙上有五⾊云起,上令图以示百官。韦巨源请布之天下;从之,乃赦天下。 迦叶志忠奏:“昔神尧皇帝未受命,天下歌《桃李子》;文武皇帝未受命,天下歌《秦王破阵乐》;天皇大帝未受命,天下歌《堂堂》;则天皇后未受命,天下歌《娬媚娘》;应天皇帝未受命,天下歌《英王石州》。顺天皇后未受命,天下歌《桑条韦》,盖天意以为顺天皇后宜为国⺟,主蚕桑之事。谨上《桑韦歌》十二篇,请编之乐府,皇后祀先蚕则奏之。”太常卿郑愔又引而申之。上悦,皆受厚赏。 右补阙赵延禧上言:“周、唐一统,符命同归,故⾼宗封陛下为周王;则天时,唐同泰献《洛⽔图》。孔子曰:‘其或继周者,虽百代可知也。’陛下继则天,子孙当百代王天下。”上悦,擢延禧为谏议大夫。 丁亥,萧至忠上疏,以为:“恩幸者止可富之金帛,食之梁⾁,不可以公器为私用。今列位已广,冗员倍之,⼲求未厌,⽇月增数。陛下降不赀之泽,近戚有无涯之请,卖官利己,鬻法徇私。台寺之內,硃紫盈満,忽事则不存职务,恃势则公违宪章,徒忝官曹,无益时政。”上虽嘉其意,竟不能用。 三月,丙辰,朔方道大总管张仁愿筑三受降城于河上。 初,朔方军与突厥以河为境,河北有拂云祠,突厥将⼊寇,必先诣祠祈祷,牧马料兵而后度河。时默啜悉众西击突骑施,仁愿请乘虚夺取漠南地,于河北筑三受降城,首尾相应,以绝其南寇之路。太子少师唐休璟以为:“两汉以来皆北阻大河,今筑城寇境,恐劳人费功,终为虏有。”仁愿固请不已,上竟从之。 仁愿表留岁満镇兵以助其功,咸 ![]() 仁愿建三城,不置壅门及备守之具。或问之,仁愿曰:“兵贵进取,不利退守。寇至此,当并力出战,回首望城者,犹应斩之,安用守备,生其退恧之心也!”其后常元楷为朔方军总管,始筑壅门。人以是重仁愿而轻元楷。 夏,四月,癸未,置修文馆大学士四员,直学士八员,学士十二员,选公卿以下善为文者李峤等为之。每游幸 ![]() 秋,七月,癸巳,以左屯卫大将军、朔方道大总管张仁愿同中书门下三品。 甲午,清源尉吕元泰上疏,以为:“边境未宁,镇戍不息,士卒困苦,转输疲弊,而营建佛寺,月广岁滋,劳人费财,无有穷极。昔⻩帝、尧、舜、禹、汤、文、武惟以俭约仁义立德垂名,晋、宋以降,塔庙竞起,而丧 ![]() 安乐、长宁公主及皇后妹成国夫人、上官婕妤、婕妤⺟沛国夫人郑氏、尚宮柴氏、贺娄氏、女巫第五英儿、陇西夫人赵氏,皆依势用事,请谒受赇,虽屠沽臧获,用钱三十万,则别降墨敕除官,斜封付中书,时人谓之“斜封官”;钱三万则度为僧尼。其员外、同正、试、摄、检校、判、知官凡数千人。西京、东都各置两吏部侍郞,为四铨,选者岁数万人。 上官婕妤及后宮多立外第,出⼊无节,朝士往往从之游处,以求进达。安乐公主尤骄横,宰相以下多出其门。与长乐公主竞起第舍,以侈丽相⾼,拟于宮掖,而精巧过之。安乐公主请昆明池,上以百姓蒲鱼所资,不许。公主不悦,乃更夺民田作定昆池,延袤数里,累石象华山,引⽔象天津, ![]() ![]() ![]() 上及皇后、公主多营佛寺。左拾遗京兆辛替否上疏谏,略曰:“臣闻古之建官,员不必备,士有完行,家有廉节,朝廷有馀俸,百姓有馀食。伏惟陛下百倍行赏,十倍增官,金银不供其印,束帛不充于锡,遂使富商豪贾,居尽缨冕之流;鬻伎行巫,或涉膏腴之地。”又曰:“公主,陛下之 ![]() ![]() ![]() ![]() ![]() ![]() ![]() ![]() ![]() 时斜封官皆不由两省而授,两省莫敢执奏,即宣示所司。吏部员外郞李朝隐前后执破一千四百馀人,怨谤纷然,朝隐一无所顾。 冬,十月,己酉,修文馆直学士、直居舍人武平一上表请抑损外戚权宠;不敢斥言韦氏,但请抑损己家。上优制不许。平一名甄,以字行,载德之子也。 十一月,庚申,突骑施酋长娑葛自立为可汗,杀唐使者御史中丞冯嘉宾,遣其弟遮努等帅众犯塞。 初,娑葛既代乌质勒统众,⽗时故将阙啜忠节不服,数相攻击。忠节众弱不能支,金山道行军总管郭元振奏追忠节⼊朝宿卫。忠节行至播仙城,经略使、右威卫将军周以悌说之曰:“家国不 ![]() 元振闻其谋,上疏,以为:“往岁吐蕃所以犯边,正为求十姓、四镇之地不获故耳。比者息兵请和,非能慕悦国中之礼义也,直以国多內难,人畜疫疠,恐国中乘其弊,故且屈志求自昵。使其国小安,岂能忘取十姓、四镇之地哉!今忠节不论家国大计,直 ![]() ![]() ![]() ![]() ![]() ![]() 楚客等不从,建议:“遣冯嘉宾持节安抚忠节,侍御史吕守素处置四镇,以将军牛师奖为安西副都护,发甘、凉以西兵,兼征吐蕃,以讨娑葛。”娑葛遣使娑腊献马在京师,闻其谋,驰还报娑葛。于是娑葛发五千骑出安西,五千骑出拨换,五千骑出焉耆,五千骑出疏勒,⼊寇。元振在疏勒,栅于河口,不敢出。忠节逆嘉宾于计舒河口,娑葛遣兵袭⼊,生擒忠节,杀嘉宾,擒吕守素于僻城,缚于驿柱,C061而杀之。 上以安乐公主将适左卫中郞将武延秀,遣使召太子宾客武攸绪于嵩山。攸绪将至,上敕礼官于两仪殿设别位, ![]() ![]() 初,武崇训之尚公主也,延秀数得侍宴。延秀美姿仪,善歌舞,公主悦之。及崇训死,遂以延秀尚焉。 己卯,成礼,假皇后仗,分 ![]() 癸未,牛师奖与突骑施娑葛战于火烧城,师奖兵败没。娑葛遂陷安西,断四镇路,遣使上表,求宗楚客头。楚客又奏以周以悌代郭元振统众,征元振⼊朝;以阿史那献为十姓可汗,置军焉耆以讨娑葛。 娑葛遗元振书,称:“我与唐初无恶,但仇阙啜。宗尚书受阙啜金, ![]() ![]() 以婕妤上官氏为昭容。 十二月,御史中丞姚廷筠奏称:“比见诸司不遵律令格式,事无大小皆悉闻奏。臣闻为君者任臣,为臣者奉法。万机丛委,不可遍览,岂有修一⽔窦,伐一枯木,皆取断宸衷!自今若军国大事及条式无文者,听奏取进止,自馀各准法处分。其有故生疑滞,致有稽失,望令御史纠弹。”从之。 丁巳晦,敕中书、门下与学士、诸王、驸马⼊阁守岁,设庭燎,置酒,奏乐。酒酣,上谓御史大夫窦从一曰:“闻卿久无伉俪,朕每忧之。今夕岁除,为卿成礼。”从一但唯唯拜谢。俄而內侍引烛笼、步障、金缕罗扇自西廊而上,扇后有人⾐礼⾐,花钗,令与从一对坐。上命从一诵《却扇诗》数首。扇却,去花易服而出,徐视之,乃皇后老 ![]() ![]() ![]() ◎ 景龙三年己酉,公元七零九年 舂,正月,丁卯,制广东都圣善寺,居民业失者数十家。 长宁、安乐诸公主多纵僮奴掠百姓子女为奴婢,侍御史袁从之收系狱,治之。公主诉于上,上手制释之。从之奏称:“陛下纵奴掠良人,何以理天下!”上竟释之。 二月,己丑,上幸玄武门,与近臣观宮女拔河。又命宮女为市肆,公卿为商旅,与之 ![]() 壬寅,以韦巨源为左仆 ![]() ![]() 上数与近臣学士宴集,令各效伎艺以为乐。工部尚书张锡舞《谈容娘》,将作大匠宗晋卿舞《浑脫》,左卫将军张洽舞《⻩麞》,左金吾将军杜元谈诵《婆罗门咒》,中书舍人卢蔵用效道士上章。国子司业河东郭山恽独曰:“臣无所解,请歌古诗。”上许之。山恽乃歌《鹿鸣》、《蟋蟀》。明⽇,上赐山恽敕,嘉美其意,赐时服一袭。 上又尝宴侍臣,使各为《回波辞》。众皆为谄语,或自求荣禄。谏议大夫李景伯曰:“回波尔时酒卮。微臣职在箴规。侍宴既过三爵,喧哗窃恐非仪。”上不悦。萧至忠曰:“此真谏官也。” 三月,戊午,以宗楚客为中书令,萧至忠为侍中,大府卿韦嗣立为中书侍郞、同中书门下三品,中书侍郞崔湜、赵彦昭并同平章事。崔湜通于上官昭容,故昭容引以为相。彦昭,张掖人也。 时政出多门,滥官充溢,人以为三无坐处,谓宰相、御史及员外官也。韦嗣立上疏,以为:“比者造寺极多,务取崇丽,大则用钱百数十万,小则三五万,无虑所费千万以上,人力劳弊,怨嗟盈路。佛之为数,要在降伏⾝心,岂雕画土木,相夸壮丽!万一⽔旱为灾,戎狄构患,虽龙象如云,将何救哉!又,食封之家,其数甚众,昨问户部,云用六十馀万丁;一丁绢两匹,凡百二十馀万匹。臣顷在太府,每岁庸绢,多不过百万,少则六七十万匹,比之封家,所⼊殊少。夫有佐命之勋,始可分茅胙土。国初,功臣食封者不过三二十家,今以恩泽食封者乃逾百数;家国租赋,太半私门,私门有馀,徒益奢侈,公家不⾜,坐致忧危,制国之方,岂谓为得!封户之物,诸家自征,僮仆依势,陵轹州县,多索裹头,转行贸易,烦扰驱迫,不胜其苦。不若悉计丁输之太府,使封家于左蔵受之,于事为愈。又,员外置官,数倍正阙,曹署典吏,困于祗承,府库仓储,竭于资奉。又,刺史、县令,近年以来,不存简择,京官有犯及声望下者方遣刺州,吏部选人,衰耄无手笔者方补县令。以此理人,何由率化!望自今应除三省、两台及五品以上清望官,皆先于刺史、县令中选用,则天下理矣。”上弗听。 戊寅,以礼部尚书韦温为太子少保、同中书门下三品,太常卿郑愔为吏部尚书、同平章事。温,皇后之兄也。 太常博士唐绍以武氏昊陵、顺陵置守户五百,与昭陵数同,梁宣王、鲁忠王墓守户多于亲王五倍,韦氏褒德庙卫兵多于太庙,上疏请量裁减;不听。绍,临之孙也。 中书侍郞兼知吏部侍郞、同平章事崔湜、吏部侍郞同平章事郑愔俱掌铨衡,倾附势要,赃贿藉狼,数外留人,授拟不中,逆用三年阙,选法大坏。湜⽗挹为司业,受选人钱,湜不之知,长名放之。其人诉曰:“公所亲受某赂,奈何不与官?”湜怒曰:“所亲为谁,当擒取杖杀之!”其人曰:“公勿杖杀,将使公遭忧。”湜大惭。侍御史勒恒与监察御史李尚隐对仗弹之,上下湜等狱,命监察御史裴漼按之。安乐公主讽漼宽其狱,漼复对仗弹之。夏,五月,丙寅,愔免死,流吉州,湜贬江州司马。上官昭容密与安乐公主、武延秀曲为申理,明⽇,以湜为襄州刺史,愔为江州司马。 六月,右仆 ![]() 秋,七月,突骑施娑葛遣使请降;庚辰,拜钦化可汗,赐名守忠。 八月,己酉,以李峤同中书门下三品,韦安石为侍中,萧至忠为中书令。 至忠女适皇后舅子崔无谙,成昏⽇,上主萧氏,后主崔氏,时人谓之“天子嫁女,皇后娶妇” 上将祀南郊,丁酉,国子祭酒祝钦明、国子司业郭山恽建言:“古者大祭祀,后裸献以瑶爵。皇后当助祭天地。”太常博士唐绍、蒋钦绪驳之,以为:“郑玄注《周礼·內司服》,惟有助祭先王先公,无助祭天地之文。皇后不当助祭南郊。”国子司业盐官褚无量议。以为:“祭天惟以始祖为主,不配以祖妣,故皇后不应预祭。”韦巨源定仪注,请依钦明议。上从之,以皇后为亚献,仍以宰相女为斋娘,助执⾖笾。钦明又 ![]() 己巳,上幸定昆池,命从官赋诗。⻩门侍郞李⽇知诗曰:“所愿暂思居者逸,勿使时称作者劳。”及睿宗即位,谓⽇知曰:“当是时,朕亦不敢言之。” 九月,戊辰,以苏瑰为右仆 ![]() 太平、安乐公主各树朋 ![]() ![]() ![]() ![]() 上召前修文馆学士崔湜、郑愔⼊陪大礼。乙丑,上祀南郊,赦天下,并十恶咸赦除之;流人并放还;斋娘有婿者,皆改官。 甲戌,开府仪同三司、平章军国重事⾖卢钦望薨。 乙亥,吐蕃赞普遣其大臣尚赞咄等千馀人逆金城公主。河南道巡察使、监察御史宋务光,以“于时食实封者凡一百四十馀家,应出封户者凡五十四州,皆割上腴之田,或一封分食数州;而太平、安乐公主又取⾼资多丁者,刻剥过苦,应充封户者甚于征役;滑州地出绫缣,人多趋 ![]() 时流人皆放还,均州刺史谯王重福独不得归,乃上表自陈曰:“陛下焚柴展礼,郊祀上玄,苍生并得赦除,⾚子偏加摈弃,皇天平分之道,固若此乎!天下之人闻者为臣流涕。况陛下慈念,岂不愍臣栖遑!”表奏,不报。 前右仆 ![]() 甲午,上幸骊山温汤;庚子,幸韦嗣立庄舍。以嗣立与周⾼士韦夐同族,赐爵逍遥公。嗣立,皇后之疏属也。由是顾赏尤重。乙巳,还宮。 是岁,关中饥,米斗百钱。运山东、江、淮⾕输京师,牛死什八九。群臣多请车驾复幸东都,韦后家本杜陵,不乐东迁,乃使巫觋彭君卿等说上云:“今岁不利东行。”后复有言者,上怒曰:“岂有逐粮天子 ![]() 睿宗玄真大圣大兴孝皇帝上 ◎ 景云元年庚戌,公元七一零年 舂,正月,丙寅夜,中宗与韦后微行观灯于市里,又纵宮女数千人出游,多不归者。 上命纪处讷送金城公主适吐蕃,处讷辞;又命赵彦昭,彦昭亦辞。丁丑,命左骁卫大将军杨矩送之。己卯,上自送公主至始平;二月,癸未,还宮。公主至吐蕃,赞普为之别筑城以居之。 庚戌,上御梨园毯场,命文武三品以上抛毯及分朋拔河。韦巨源、唐休璟衰老,随絙踣地,久之不能兴;上及皇后、妃、主临观,大笑。 夏,四月,丙戌,上游芳林园,命公卿马上摘樱桃。 初,则天之世,长安城东隅民王纯家井溢,浸成大池数十顷,号隆庆池。相王子五王列第于其北,望气者言:“常郁郁有帝王气,比⽇尤甚。”乙未,上幸隆庆池,结彩为楼,宴侍臣,泛舟戏象以厌之。 定州人郞岌上言:“韦后、宗楚客将为逆 ![]() 五月,丁卯,许州司兵参军偃师燕钦融复上言:“皇后 ![]() ![]() ![]() 己卯,上宴近臣,国子祭酒祝钦明自请作《八风舞》,头摇转目,备诸丑态;上笑。钦明素以儒学著名,吏部侍郞卢蔵用私谓诸学士曰:“祝公《五经》,扫地尽矣!” 散骑常侍马秦客以医术,光禄少卿杨均以善烹调,皆出⼊宮掖,得幸于韦后,恐事 ![]() ![]() 韦后秘不发丧,自总庶政。癸未,召诸宰相⼊ ![]() 太平公主与上官昭容谋草遗制,立温王重茂为皇太子,皇后知政事,相王旦参谋政事。宗楚客密谓韦温曰:“相王辅政,于理非宜;且于皇后,嫂叔不通问,听朝之际,何以为礼?”遂帅诸宰相表请皇后临朝,罢相王政事。苏瑰曰:“遗诏岂可改 ![]() 甲申,梓宮迁御太极殿,集百官,发丧,皇后临朝摄政,赦天下,改元唐隆。进相王旦为太尉,雍王守礼为幽王,寿舂王成器为宋王,以从人望。命韦温总知內外守捉兵马事。 丁亥,殇帝即位,时年十六。尊皇后为皇太后;立妃陆氏为皇后。 壬辰,命纪处讷持节巡抚关內道,岑羲河南道,张嘉福河北道。 宗楚客与太常卿武延秀、司农卿赵履温、国子祭酒叶静能及诸韦共劝韦后遵武后故事,南北卫军、台阁要司皆以韦氏弟子领之,广聚 ![]() 相王子临淄王隆基,先罢潞州别驾,在京师, ![]() ![]() ![]() 庚子,晡时,隆基微服与幽求等⼊苑中,会钟绍京廨舍;绍京悔, ![]() ![]() ![]() 初,上官昭容引其从⺟之子王昱为左拾遗,昱说昭容⺟郑氏曰:“武氏,天之所废,不可兴也。今婕妤附于三思,此灭族之道也,愿姨思之!”郑氏以戒昭容,昭容弗听。及太子重俊起兵诛三思,索昭容,昭容始惧,思昱言;自是心附帝室,与安乐公主各树朋 ![]() ![]() 时少帝在太极殿,刘幽求曰:“众约今夕共立相王,何不早定!”隆基遽止之,捕索诸韦在宮中及守诸门,并素为韦后所亲信者皆斩之。比晓,內外皆定。辛巳,隆基出见相王,叩头谢不先启之罪。相王抱之泣曰:“社稷宗庙不坠于地,汝之力也!”遂 ![]() 闭宮门及京城门,分遣万骑收捕诸韦亲 ![]() ![]() ![]() ![]() ![]() ![]() 是⽇,赦天下,云:“逆贼魁首已诛,自馀支 ![]() 壬寅,刘幽求在太极殿,有宮人与宦官令幽求作制书立太后,幽求曰:“国有大难,人情不安,山陵未毕,遽立太后,不可。”平王隆基曰:“此勿轻言。” 遣十道使赍玺书宣抚,及诣均州宣 ![]() 癸卯,太平公主传少帝命,请让位于相王,相王固辞。以平王隆基为殿中监、同中书门下三品,以宋王成器为左卫大将军,衡 ![]() ![]() ![]() 刘幽求言于宋王成器、平王隆基曰:“相王畴昔已居宸极,群望所属。今人心未安,家国事重,相王岂得尚守小节,不早即位以镇天下乎!”隆基曰:“王 ![]() ![]() ![]() ![]() 以钟绍京为中书令。钟绍京少为司农录事,既典朝政,纵情赏罚,众皆恶之。太常少卿薛稷劝其上表礼让,绍京从之。稷⼊言于上曰:“绍京虽有勋劳,素无才德,出自胥徒,一旦超居元宰,恐失圣朝具瞻之美。”上以为然。丙午,改除户部尚书,寻出为蜀州刺史。 上将立太子,以宋王成器嫡长,而平王隆基有大功,疑不能决。成器辞曰:“家国安则先嫡长,家国危则先有功;苟违其宜,四海失望。臣死不敢居平王之上。”涕泣固请者累⽇。大臣亦多言平王功大宜立。刘幽求曰:“臣闻除天下之祸者,当享天下之福。平王拯社稷之危,求君亲之难,论功莫大,语德最贤,无可疑者。”上从之。丁未,立平王隆基为太子。隆基复表让成器,不许。 则天大圣皇后复旧号为天后。追谥雍王贤曰章怀太子。 戊申,以宋王成器为雍州牧、扬州大都督、太子太师。 置温王重茂于內宅。 以太常少卿薛稷为⻩门侍郞,参知机务。稷以工书,事上于籓邸,其子伯 ![]() 追削武三思、武崇训爵谥,斫棺暴尸,平其坟墓。 以许州刺史姚元之为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宋州刺史韦嗣立、许州刺史萧至忠为中书令,绛州刺史赵彦昭为中书侍郞,华州刺史崔湜为吏部侍郞,并同平章事。 越州长史宋之问,饶州刺史冉祖雍,坐谄附韦、武,皆流岭表。 己酉,立衡 ![]() 太平公主沈敏多权略,武后以为类己,故于诸子中独 ![]() ![]() 追赠郞岌、燕钦融谏议大夫。 秋,七月,庚戌朔,赠韦月将宣州刺史。 癸丑,以兵部侍郞崔⽇用为⻩门侍郞,参知机务。 追复故太子重俊位号;雪敬晖、桓彦范、崔玄、张柬之、袁恕己、成王行里、李多祚等罪,复其官爵。 丁巳,以洛州长史宋璟检校吏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岑羲罢为右散骑常侍,兼刑部尚书。璟与姚元之协心⾰中宗弊政,进忠良,退不肖,赏罚尽公,请托不行,纳纪修举,当时翕然以为复有贞观、永徽之风。 壬戌,崔湜罢为尚书左丞,张锡为绛州刺史,萧至忠为晋州刺史,韦嗣立为许州刺史,赵彦昭为宋州刺史。丙寅,姚元之兼中书令,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李峤贬怀州刺史。 丁卯,太子少师、同中书门下三品唐休璟致仕,右武卫大将军、同中书门下三品张仁愿罢为左卫大将军。 ⻩门侍郞、参知机务崔⽇用与中书侍郞、参知机务薛稷争于上前,稷曰:“⽇用倾侧,向附武三思,非忠臣;卖友邀功,非义士。”⽇用曰:“臣往虽有过,今立大功。稷外托国姻,內附张易之、宗楚客,非倾侧而何!”上由是两罢之,戊辰,以⽇用为雍州长史,稷为左散骑常侍。 己巳,赦天下,改元;凡韦氏馀 ![]() 乙亥,废武氏崇恩庙及昊陵、顺陵,追废韦后为庶人,安乐公主为悖逆庶人。 韦后之临朝也,吏部侍郞郑愔贬江州司马,潜过均州,与刺史谯王重福及洛 ![]() ![]() 灵均乃密与愔结谋,聚徒数十人。时愔自秘书少监左迁沅州刺史,迟留洛 ![]() ![]() 段译 中宗大和大圣大昭孝皇帝下景龙二年(戊申、708) 唐纪二十五唐中宗景龙二年(戊申,公元708年) [1]舂,二月,庚寅,宮中言皇后⾐笥裙上有五⾊云起,上令图以示百官。韦巨源请布之天下,从之,仍赦天下。 [1]舂季,二月,庚寅(二十七⽇),宮中的人说韦皇后蔵⾐服的竹箱上有五⾊祥云升起,唐中宗便派人画下来给文武百官看。韦巨源请求将这件事向国全公布,唐中宗表示同意,并且下诏赦免国全囚徒。 [2]迦叶志忠奏:“昔神尧皇帝未受命,天下歌《桃李子》;文武皇帝未受命,天下歌《秦王破阵乐》;天皇大帝未受命,天下歌《堂堂、》;则天皇后未受命,天下歌《媚娘》;应天皇帝未受命,天下歌《英王石州》;顺天皇后未受命,天下歌《桑条韦》,盖天意以为顺天皇后宜为guó⺟,主蚕桑之事,谨上《桑韦歌》十二篇,请编之乐府,皇后祀先蚕则奏之。”太常卿郑又引而申之。上悦,皆受厚赏。 [2]迦叶志忠上奏道:“想当初我大唐⾼祖神尧皇帝尚未受命于天时,天下流行的歌谣是《桃李子》;在太宗文武皇帝尚未即位之时,天下流行的乐曲是《秦王破阵乐》;在⾼宗天皇大帝继位之前,天下流行传唱的歌谣是《堂堂》;在则天大圣皇后登基以前,天下所流行的乐曲是《媚娘》;在应天皇帝陛下您继位以前,天下流行传唱的歌曲是《英王石州》;在顺天皇后受命于天以前的永徽末年,就已有人传唱《桑条韦》之歌,大概上天的旨意就是认为顺天皇后应当当guó⺟,主持蚕桑之事。因此臣谨献上《桑韦歌》共十二篇,恳请陛下允许将这首歌编⼊乐府歌,让皇后在祭祀先蚕神时演奏。”接下来太常卿郑又顺着这个话题继续加以引申说明。唐中宗听罢十分⾼兴,迦叶志忠和郑都得到优厚的赏赐。 [3]右补阙赵延禧上言:“周、唐一统,符命同归,故⾼宗封陛下为周王;则天时,唐同泰献《洛⽔图》。孔子曰:‘其或继周者,虽百代可知也。’陛下继则天,子孙当百代王天下。”上悦,擢延禧为谏议大夫。 [3]右补阙赵延禧进言道:“周、唐二代一脉相承,受命的征兆归于一致,所以⾼宗皇帝将陛下封为周王;则天太后当朝时,唐同泰进献了《洛⽔图》。孔子说过:‘如有继承周朝制度的,就是传一百代,也是可以预先知道的。’陛下继承则天太后的周朝而君临天下,子孙必将百代保有天下。”唐中宗听过之后十分⾼兴,将赵延禧提升为谏议大夫。 [4]丁亥,萧至忠上疏,以为:“恩幸者止可富之金帛,食以粱⾁,不可以公器为私用。今列位己广,冗员倍之,⼲求未厌,⽇月增数,陛下降不赀之泽,近戚有无涯之请,卖官利己,鬻法徇私。台寺之內,朱紫盈満,忽事则不存职务,恃势则公违宪章,徒忝官曹,无益时政。”上虽嘉其意,竟不能用。 [4]丁亥(二十四⽇),⻩门侍郞萧至忠上疏认为:“陛下对于那些受到您宠幸的近臣,最多也只能让他们多得些良田美宅,过锦⾐⽟食的生活,而不能允许他们将朝廷的官爵当作私有之物。现在家国官吏的定员已很多,无专职的官吏又是其数量的一倍,但求官的人仍未満⾜,官吏的数量不断增加。陛下赐给近臣无法计算的钱财,近臣贵戚却有永无止境的贪 ![]() [5]三月,丙辰,朔方道大总管张仁愿筑三受降城于河上。 [5]三月,丙辰(二十三⽇),朔方道大总管张仁愿在⻩河边上修筑了中、东、西三个受降城。 初,朔方军与突厥以河为境,河北有拂云祠,突厥将⼊寇,必先诣祠祈祷,牧马料兵而后渡河。时默啜悉众西击突骑施,仁愿请乘虚夺取漠南地,于河北筑三受降城,首尾相应,以绝其南寇之路。太子少师唐休以为“两汉以来皆北阻大河,今筑城寇境,恐劳人费功,终为虏有。”仁愿固请不已,上竟从之。 当初,唐朔方军与突厥隔⻩河为界,在⻩河以北有一座拂云祠,突厥在即将进犯朔方军时,每次都要先到拂云祠中祈祷,在作好各方面准备以后才发兵渡⻩河南下。当时突厥阿史那默啜调集了全部人马进攻西部的突骑施,于是张仁愿请求率所部乘默啜后方空虚之机夺取沙漠以南的大片土地,并在⻩河北岸修筑中、东、西三座首尾呼应的受降城,以便断绝突厥默啜南下进犯的通道。太子少师唐休认为:“自两汉以来,历代都以⻩河天险作为北方的边界,如今在突厥境內修筑城池,我担心劳民费力,终究会被突厥所占有。”张仁愿仍然不停地坚持请求筑城,唐中宗终于同意。 仁愿表留岁満镇兵以助其功,咸 ![]() 张仁愿上表请求将戍边期満的镇兵留下帮助完成这一工程,但咸 ![]() 仁愿建三城,不置壅门及备守之具。或问之,仁愿曰:“兵贵进取,不利退守。寇至,当并力出战,回首望城者,犹应斩之,安用守备,生其退恧之心也!”其后常元楷为朔方军总管,始筑壅门。人是以重仁愿而轻元楷。 张仁愿在修筑这三座受降城时,并没有设计出悬门,也没有装备守城的器械。有人问他为什么这样做,张仁愿回答说:“用兵之道,贵在奋勇向前,撤退和防守是不利的。在敌军来临时,全体将士应当齐心协力地出城应战,甚至连那些回过头来向城池方向张望的士兵,都应当被就地处斩,修筑城池时,又哪里用得着准备防守器械来助长部下畏敌退却之心呢!”后来常元楷担任朔方军总管职务,才开始修筑三城悬门。人们因此轻视常元楷而推重张仁愿。 [6]夏,四月,癸未,置修文馆大学士四员,直学士八员,学士十二员,选公卿以下善为文者李峤等为之。每游幸 ![]() [6]夏季,四月,癸未(二十一⽇),唐中宗下令设置修文馆大学士四员,直学士八员,学士十二员,选拔李峤等公卿以下善于写文章的人士担任这些职务。每当唐中宗到皇家园林游玩的时候,或者是皇亲国戚宴饮聚会的时候,这些大学士、直学士和学士们无不跟随,在一旁侍候着赋诗应和。唐中宗又让上官昭容负责评判他们所作诗文的优劣⾼下,优胜者可以得到金银绢帛的奖赏。一般情况下,只有中书、门下二省⾼官以及长参王公大臣和受到皇帝宠幸的贵族数人有资格参加这类宴会,只有在大规模宴饮时,唐中宗才召集被称为八座的尚书左右仆 ![]() [7]秋,七月,癸巳,以左屯卫大将军、朔方道大总管张仁愿同中书门下三品。 [7]秋季,七月,癸巳(初三),唐中宗任命左屯卫大将军、朔方道大总管张仁愿为同中书门下三品。 [8]甲午,清源尉吕元泰上疏,以为:“边境未宁,镇戍不息,士卒困苦,转输疲弊,而营建佛寺,⽇广月滋,劳人费财,无有穷极。昔⻩帝、尧、舜、禹、汤、文、武惟以俭约仁义立德垂名,晋、宋以降,塔庙竞起,而丧 ![]() [8]甲午(初四),清源尉吕元泰上疏认为:“现在边境地区远未安宁,对这些地区的戍守没有停止,士卒为此而常年鞍马劳顿,粮草辎重的转运也导致国穷民乏,而陛下却⽇益广建佛寺,更使得对家国人力财力的耗费永无休止。上古圣君如⻩帝、唐尧、虞舜、大禹、商汤、周文王和周武王等人,都是凭着他们的勤俭节约和道德仁义来创建功德垂名后世的,两晋和刘宋以来,各朝竞相建造佛家寺塔,而各朝的死丧祸 ![]() ![]() ![]() [9]安乐、长宁公主及皇后妹国夫人、上官婕妤、婕妤⺟沛国夫人郑氏、尚宮柴氏、贺娄氏,女巫第五英儿、陇西夫人赵氏,皆依势用事,请谒受赇,虽屠沽臧获,用钱三十万,则别降墨敕除官,斜封付中书,时人谓之“斜封官”;钱三万则度为僧尼。其员外、同正、试、摄、检校、判、知官凡数千人。西京、东都各置两吏部侍郞,为四铨,选者岁数万人。 [9]安乐公主、长宁公主及韦皇后的妹妹国夫人、上官婕妤、上官婕妤的⺟亲沛国夫人郑氏、尚宮柴氏、贺娄氏,女巫第五英儿、陇西夫人赵氏等人,全都仗势专擅朝政,大肆收受贿赂,为行贿者请托授官。不管是屠夫酒肆之徒,还是为他人当奴婢的人,只要向这些人行贿三十万钱,就能够直接得到由皇帝的亲笔敕书任命的官位,由于这种敕书是斜封着 ![]() 上官婕妤及后宮多立外第,出⼊无节,朝士往往从之游处,以求进达。安乐公主尤骄横,宰相以下多出其门。与长宁公主竞起第舍,以侈丽相⾼,拟于宮掖,而精巧过之。安乐公主请昆明池,上以百姓蒲鱼所资,不许。公主不悦,乃更夺民田作定昆池,延袤数里,累石象华山,引⽔象天津, ![]() 上官婕妤及宮中的妃嫔姬妾们大多在宮外修建了私宅,这些人随意出⼊宮 ![]() ![]() ![]() 上好击,由是风俗相尚,驸马武崇训、杨慎 ![]() ![]() 唐中宗喜 ![]() ![]() ![]() 上及皇后、公主多营佛寺。左拾遗京兆辛替否上疏谏,略曰:“臣闻古之建官,员不必备,士有完行,家有廉节,朝廷有余俸,百姓有余食。伏惟陛下百倍行赏,十倍增官,金银不供其印,束帛不充于锡,遂使富商豪贾,尽居缨冕之流;鬻伎行巫,或涉膏腴之地。”又曰:“公主,陛下之 ![]() ![]() ![]() ![]() ![]() ![]() ![]() ![]() ![]() 唐中宗和韦皇后以及各位公主多营建佛寺。左拾遗京兆人辛替否上疏谏阻,疏文大意是:“臣听说上古帝王设置官署,员额不一定要求齐备,但要求士人一定要具备完美的 ![]() ![]() ![]() ![]() ![]() ![]() ![]() ![]() ![]() ![]() ![]() ![]() ![]() ![]() 时斜封官皆不由两省而授,两省莫敢执奏,即宣示所司。吏部员外郞李朝隐前后执破一千四百余人,怨谤纷然,朝隐一无所顾。 当时的斜封官都是不通过中书门下两省而由皇帝直接降下墨敕任命的,两长省官都不敢就其中的问题上奏,只是将任命传达给有关部门。但是吏部员外郞李朝隐却前后阻止了一千四百余名斜封官的任命,从而招来许多怨恨和诽谤,然而李朝隐对此全然不顾。 [10]冬,十月,己酉,修文馆直学士、起居舍人武平一上表请抑损外戚权宠;不敢斥言韦氏,但请抑损已家。上优制不许。平一名甄,以字行;载德之子也。 [10]冬季,十月,己酉(二十一⽇),修文馆直学士、起居舍人武平一上表请求削夺外戚的权势,减少对外戚的宠 ![]() [11]十一月,庚申,突骑施酋长娑葛自立为可汗,杀唐使者御史中丞冯嘉宾,遣其弟遮努等帅众犯塞。 [11]十一月,庚申(初二),突骑施酋长娑葛自立为可汗,杀死了唐朝的使者、御史中丞冯嘉宾,又派他的弟弟遮奴等人率领人马进犯唐朝边塞。 初,娑葛既代乌质勒统众,⽗时故将阙啜忠节不服,数相攻击。忠节众弱不能支,金山道行军总管郭元振奏追忠节⼊朝宿卫。 当初,娑葛已经取代了他的⽗亲乌质勒统领各部人马,但他⽗亲的旧将阙啜忠节不服,多次兴兵与娑葛 ![]() 忠节行至播仙城,经略使、右威卫将军周以悌说之曰:“家国不 ![]() 当阙啜忠节走到播仙城时,经略使、右威卫将军周以悌劝他说:“朝廷之所以不惜用⾼官显爵来优待您,是因为您掌握着自己部落的全部人马。现在如果您离开您的部落只⾝⼊朝,那只不过是一个老迈的胡人罢了,不但无法保住皇帝对您的恩宠和自己的官爵俸禄,恐怕就连生死也 ![]() 元振闻其谋,上疏,以为:“往岁吐蕃所以犯边,正为求十姓、四镇之地不获故耳。比者息兵请和,非能慕悦国中之礼义也,直以国多內难,人畜疫疠,恐国中乘其弊,故且屈志求自昵。使其国小安,岂能忘取十姓、四镇之地哉!今忠节不论家国大计,直 ![]() ![]() ![]() ![]() ![]() ![]() 郭元振在得知阙啜忠节的计谋之后上疏认为:“往年吐蕃之所以兴兵⼊侵,不过是由于他们要求得到突厥十姓和安西四镇之地而没有得到罢了。最近几年息兵停战,请求和亲,并非因为吐蕃真心向往国中的礼义教化,只不过是由于吐蕃自己国內多难,人口与牲畜染上了瘟疫,担心国中乘其国弊民贫之机大举进攻而已,所以他们暂且委屈求全,自求亲近大唐,以便使其国內稍稍定安一些,他们怎么会忘记要夺取突厥十姓和安西四镇之地呢!现在阙啜忠节不为家国大计着想,只想作吐蕃军队的向导,恐怕安西四镇的危机将会从这时开始出现。近来由于突厥默啜的侵凌进 ![]() 楚客等不从,建议“遣冯嘉宾持节安抚忠节,侍御史吕守素处置四镇,以将军牛师奖为安西副都护,发甘、凉以西兵,兼徵吐蕃,以讨娑葛。”娑葛遣使娑腊献马在京师,闻其谋,驰还报娑葛。于是娑葛发五千骑出安西,五千骑出拨换,五千骑出焉耆,五千骑出疏勒,⼊寇。元振在疏勒,栅于河口,不敢出。忠节逆嘉宾于计舒河口,娑葛遣兵袭之,生擒忠节,杀嘉宾,擒吕守素于僻城,缚于驿柱,而杀之。 宗楚客等人不同意郭元振的意见,建议“派遣御史中丞冯嘉宾带着符节前往安抚阙啜忠节,派侍御史吕守素去处理安西四镇的军政事务,任命将军牛师奖担任安西都护府副都护,调集甘、凉二州以西各处兵马,同时征调吐蕃军队,共同讨伐娑葛。”当时娑葛派来向朝廷贡献马匹的使者娑腊还在京师,听到这个消息后立即马不停蹄地回来报知娑葛。娑葛于是派遣五千骑兵出安西,五千骑兵出拨换,五千骑兵出焉耆,五千骑兵出疏勒,分路⼊侵。当时郭元振正好在疏勒镇,在河口扎下栅垒,不敢出营抗击娑葛。阙啜忠节到计舒河河口 ![]() [12]上以安乐公主将适左卫中郞将武延秀,遣使召太子宾客武攸绪于嵩山。攸绪将至,上敕礼官于两仪殿设别位, ![]() ![]() [12]唐中宗准备将安乐公主改嫁给左卫中郞将武延秀,派人到嵩山征召隐居在那里的太子宾客武攸绪。在武攸绪快到的时候,唐中宗颁布敕命,让礼官在两仪殿另外设一个座位,想依照帝王问道的礼节,让武攸绪穿着隐居时的服装⼊朝参见,既不用自己称呼自己的名字,也不需要行跪拜之礼。仪仗抵达两仪殿后,通事舍人带领武攸绪到另设的座位就坐。武攸绪却恭恭敬敬地小步快走到辞见班的行列中站立,按照通常的礼仪行一拜二拜之礼。唐中宗对此 ![]() 初,武崇训之尚公主也,延秀数得侍宴。延秀美姿仪,善歌舞,公主悦之。及崇训死,遂以延秀尚焉。 起初,武崇训娶了安乐公主,武延秀曾多次陪同参加宴会。武延秀长得英俊潇洒,又能歌善舞,安乐公主很喜 ![]() 己卯,成礼,假皇后仗,分 ![]() 己卯(二十一⽇),安乐公主与武延秀举行成婚典礼,安乐公主所使用的是只有皇后才能使用的仪仗,唐中宗又派 ![]() ![]() [13]癸未,牛师奖与突骑施娑葛战于火烧城,师奖兵败没。娑葛遂陷安西,断四镇路,遣使上表,求宗楚客头。楚客又奏以周以悌代郭无振统众,徵元振⼊朝;以阿史那献为十姓可汗,置军焉耆以讨娑葛。 [13]癸未(二十五⽇),牛师奖与突骑施娑葛在火烧城 ![]() 娑葛遗元振书,称:“我与唐初无恶,但雠阙啜。宗尚书受阙啜金, ![]() ![]() 娑葛写信给郭元振,在信中声称:“本来我与大唐朝廷之间没有任何矛盾,我的仇敌只有阙啜忠节一个人。但兵部尚书宗楚客接受了阙啜忠节的重金贿赂,就毫无道理地想发兵攻破我的部落,并且御史中丞冯嘉宾和安西都护府副都护牛师奖将军相继领命而来,我又岂能坐以待毙!另外我又听说阿史那献也将来到此地,他的到来只会使安西四镇冲突增多,恐怕今后难以有安宁的⽇子好过。请大使商量解决吧。”郭元振将娑葛的信上奏给了唐中宗。宗楚客大怒,奏称郭元振有不臣之心,征召他⼊朝,准备治罪。郭元振派他的儿子郭鸿走小路将实际情况向唐中宗一一奏明,请求留在西域稳定局势,不敢回到朝中。周以悌最后因获罪被流放到⽩州,唐中宗又任命郭元振代替他的职务,下诏赦免娑葛的罪行,并将娑葛册立为十四姓可汗。 [14]以婕妤上官氏为昭容。 [14]唐中宗封婕妤上官氏为昭容。 [15]十二月,御史中丞姚廷筠奏称:“比见诸司不遵律令格式,事无大小皆悉闻奏。臣闻为君者任臣,为臣者奉法。万机丛委,不可遍览,岂有修一⽔窦,伐一枯木,皆取断宸衷!自今若军国大事及条式无文者,听奏取进止,自余各准法处分。其有故生疑滞,致有稽失,望令御史纠弹。”从之。 [15]十二月,御史中丞姚廷筠上奏道:“近来各有关部门不是依据律令格式所规定的权限理办自己的公务,而是不论大事小事都一概奏请皇帝裁决。臣听说过君主任用臣下,臣下则应依法履行公务。陛下⽇理万机,纷繁的政务堆积如山,不可能遍览奏书,臣下怎么能把诸如是否挖一个⽔孔、伐一株枯树这样的小事都呈奏上来由皇帝决断呢!陛下应当明确规定从今以后,只有遇到军国大事或者是那些条令格式上没有明确规定的事,有关部门才可以上奏皇帝决断,其余的一律依照法令的规定处理;若再有故意迟疑拖延从而导致稽留失时的现象出现,希望让御史纠举弹劾有关责任人员。”唐中宗采纳了他的建议。 [16]丁巳晦,敕中书、门下与学士、诸王、驸马⼊阁守岁,设庭燎,置酒,奏乐。酒酣,上谓御史大夫窦从一曰:“闻卿久无伉俪,朕甚忧之。今夕岁除,为卿成礼。”从一但唯唯拜谢。俄而內侍引烛笼、步障、金缕罗扇自西廊而上,扇后有人⾐礼⾐,花钗,令与从一对坐。上命从一诵《却扇诗》数首。扇却,去花易服而出,徐视之,乃皇后老 ![]() ![]() ![]() [16]丁巳晦(二十九⽇),唐中宗下敕召中书、门下长官与学士、诸王、驸马⼊內殿守岁,在宮中摆好了用于照明的火炬,布置了酒宴,还安排乐队奏乐助兴。在酒兴正浓时,唐中宗对御史大夫窦从一说:“听说你已经打了很长时间的光 ![]() ![]() ![]() ![]() ![]() 三年(己酉、709) 三年(己酉,公元709年) [1]舂,正月,丁卯,制广东都圣善寺,居民业失者数十家。 [1]舂季,正月,丁卯(初九),唐中宗颁下制书,下令扩建东都圣善寺,当地百姓因这一工程而失去生计的有数十家。 [2]长宁、宁乐诸公主多纵僮奴掠百姓子女为奴婢,侍御史袁从之收系狱,治之。公主诉于上,上手制释之。从之奏称:“陛下纵奴掠良人,何以理天下!”上竟释之。 [2]长宁、安乐等公主多次放纵奴仆劫掠百姓子女为奴婢,侍御史袁从之将这些恶奴逮捕⼊狱治罪。公主们把这件事告诉了唐中宗,中宗便亲笔书写制书将恶奴们释放出狱。袁从之为此向唐中宗上奏道:“陛下放纵恶奴劫掠良家子女为奴婢,又怎么能依法治理天下呢!”但唐中宗还是将他们释放了。 [3]二月,己丑,上幸玄武门,与近臣观宮女拔河。又命宮女为市肆,公卿为商旅,与之 ![]() [3]二月,己丑(初二),唐中宗来到玄武门,与亲近的臣子们一同观看宮女们拔河。中宗又让宮女们扮作市场里的商店伙计,让公卿大臣们扮作行商旅客,与她们作买卖,又假装愤怒争执,彼此言辞不堪⼊耳。唐中宗和韦皇后则在一旁观看,以此为乐。 [4]丙申,监察御史崔琬对仗弹宗楚客、纪处讷潜通戎狄,受其货赂,致生边患。故事,大臣被弹,俯偻趋出,立于朝堂待罪。至是,楚客更愤怒作⾊,自陈忠鲠,为琬所诬。上竟不穷问,命琬与楚客结为兄弟以和解之,时人谓之“和事天子” [4]丙申(初九),监察御史崔琬对着皇帝的仪仗上奏,弹劾宗楚客、纪处讷二人暗地里勾结戎狄,接受对方的贿赂,导致边疆地区发生叛 ![]() ![]() ![]() [5]壬寅,韦巨源为左仆 ![]() ![]() [5]壬寅(十五⽇),唐中宗任命韦巨源为尚书左仆 ![]() ![]() [6]上数与近臣学士宴集,令各效伎艺以为乐。工部尚书张锡舞《谈容娘》,将作大匠宗晋卿舞《浑脫》,左卫将军张洽舞《⻩獐》,左金吾将军杜元谈诵《婆罗门咒》,中书舍人卢蔵用效道士上章。国子司业河东郭山恽独曰:“臣无所解,请歌古诗。”上许之。山恽乃歌《鹿鸣》、《蟋蟀》。明⽇,上赐山恽敕,嘉美其意,赐时服一袭。 [6]唐中宗屡次与近臣学士宴饮聚会,让每个人都出节目助兴。工部尚书张锡跳《谈容娘》舞,将作大匠宗晋卿跳《浑脫》舞,左卫将军张洽跳《⻩》舞,左金吾将军杜元谈念诵《婆罗门咒》,中书舍人卢蔵用则模仿道士替人给天神上表祈求消灾除难。唯独国子司业河东人郭山恽说道:“臣没有什么特长可以为陛下助兴,请允许我唱两首古诗吧。”中宗表示同意。郭山恽于是唱了《鹿鸣》和《蟋蟀》两首。第二天,唐中宗赐予郭山恽敕书一封以嘉奖他的好意,并赏赐了他一套时兴的⾐服。 上又尝宴侍臣,使各为《回波辞》,众皆为谄语,或自求荣禄,谏议大夫李景伯曰:“回波尔时洒卮。微臣职在箴规。侍宴既过三爵,喧哗窃恐非仪!”上不悦。萧至忠曰:“此真谏官也。” 唐中宗还曾经在宴请侍臣时,让大家各自创作《加波辞》,大家所写的都是阿谀奉承之言;有的人还向皇帝索要官职和俸禄,谏议大夫李景伯对中宗说:“大家在这时设宴饮酒,唱《回波辞》,跳《回波舞》,而微臣的职责在于规谏君主的过失。现在臣下为陛下侍宴已超过了三爵酒,恐怕再喧哗下去与礼仪不符!”唐中宗不⾼兴。萧至忠称赞他说:“这才是一个真正谏官呢。” [7]三月,戊午,以宗楚客为中书令,萧至忠为侍中,太府卿韦嗣立为中书侍郞、同中书门下三品。中书侍郞崔、赵彦昭并同平章事。崔通于上官昭容,故昭容引以为相。彦昭,张掖人也。 [7]三月,戊午(初一),唐中宗任命宗楚客为中书令,萧至忠为侍中,太府卿韦嗣立为中书侍郞、同中书门下三品。中书侍郞崔和赵彦昭也被任命为同平章事。崔与上官昭容私通,所以上官昭容荐举他作了宰相。赵彦昭是张掖人。 时政出多门,滥官充溢,人以为三无坐处,谓宰相、御史及员外官也。韦嗣立上疏,以为:“比者造寺极多,务取崇丽,大则用钱百数十万,小则三五万,无虑所费千万以上,人力劳弊,怨嗟盈路。佛之为教,要在降伏⾝心,岂雕画土木,相夸壮丽!万一⽔旱为灾,戎狄构患,虽龙象如云,将何救哉!又,食封之家,其数甚众,昨问户部,云用六十余万丁;一丁绢两匹,凡百二十余万匹。臣顷在太府,每岁庸绢,多不过百万,少则六七十万匹,比之封家,所⼊殊少。夫有佐命之勋,始可分茅胙土。国初,功臣食封者不过三二十家,今以恩泽食封者乃逾百数;家国租赋,太半私门,私门有余,徒益奢侈,公家不⾜,坐致忧危,制国之方,岂谓为得!封户之物,诸家自徵,僮仆依势,陵轹州县,多索裹头,转行贸易,烦扰驱迫,不胜其苦。不若悉计丁输之太府,使封家于左蔵受之,于事为愈。又,员外置官,数倍正阙,曹署典吏,困于祗承,府库仓储,竭于资奉。又,刺史、县令,近年以来,不存简择,京官有犯及声望下者方遣刺州,吏部选人,衰耄无手笔者方补县令,以此理人,何望率化!望自今应除三省、两台及五口以上清望官,皆先于刺史、县令中选用,则天下理矣。”上弗听。 当时朝政出自多门,朝廷没有节制地选任员官,以至于宰相、御史和员外官总数大增,官厅也无处可坐,被当时人称为“三无坐处”收嗣立上疏认为:“近年来修建的寺院太多了,而且刻意追求⾼大华丽,大的工程要耗资一千万钱以上,这使得百姓疲困,怨声载道。佛祖设教,关键在于降伏人们的⾝心,哪里是致力于在兴土木、雕梁画柱,以寺庙建筑的壮观华丽相夸耀呢!万一⽇后出现⽔旱灾害,或者境外的夷狄部落挑起战争,即使⾼僧如云,对于赈灾救难又能有什么帮助呢!其次,有封户的王公贵族数量太多,臣昨天问户部,说是已有六十多万成丁向这些贵族 ![]() ![]() ![]() ![]() [8]戊寅,以礼部尚书韦温为太子少保、同中书门下三品,太常卿郑为吏部尚书、同平章事。温,皇后之兄也。 [8]戊寅(二十一⽇),唐中宗任命礼部尚书韦温为太子少保、同中书门下三品,任命太常卿郑为吏部尚书、同平章事。韦温是韦皇后的哥哥。 [9]太常博士唐绍以武氏吴陵、顺陵置守户五百,与昭陵数同,梁宣王、鲁忠王墓守户多于亲王五倍,韦氏褒德庙卫兵多于太庙,上疏请量裁减,不听。绍,临之孙也。 [9]太常博士唐绍认为武氏的昊陵、顺陵设置五百户守陵的人家,与太宗皇帝昭陵守户的数目相同,梁宣王武三思和鲁忠王武崇训坟墓的守户也比亲王墓的守户多出五倍,而皇后韦氏褒德庙的卫兵竟然比太庙的卫兵还要多,所以他向唐中宗上疏,请求酌情裁减,唐中宗没有同意。唐绍是唐临的孙子。 [10]中书侍郞兼知吏部侍郞、同平章事崔、吏部侍郞同平章事郑俱掌铨衡,倾附势要,赃贿狼籍,数外留人,授拟不⾜,逆用三年阙,选法大坏。⽗挹为司业,受选人钱,不之知,长名放之。其人诉曰:“公所亲受某赂,柰何不与官?”怒曰:“所亲为谁,当擒取杖杀之!”其人曰:“公勿杖杀,将使公遭忧。”大惭。侍御史靳恒与监察御史李尚隐对仗弹之,上下等狱,命监察御史裴按之。安乐公主讽宽其狱,复对仗弹之。夏,五月,丙寅,免死,流吉州,贬江州司马。上官昭容密与安乐公主、武延秀曲为申理,明⽇,以为襄州刺史。为江州司马。 [10]中书侍郞兼知吏部侍郞、同平章事崔与吏部侍郞、同平章事郑一同执掌选任官吏的大权,他们偏袒和依附有权势的达官显宦,肆无忌惮地贪赃受贿,在名额以外授官,授官的名额不够,便预先占用以后三年的阙额,朝廷选任官吏之法受到很大破坏。崔的⽗亲崔挹任司业,接受了候选员官的贿赂,但崔不知道这件事,因而把这个人的名字也写上了落选的长名。这个人向崔问道:“您的亲属已收下了我的钱,您为什么不给我官作呢?”崔 ![]() [11]六月,右仆 ![]() [11]六月,右仆 ![]() [12]秋,七月,突骑施娑葛遣使请降;庚辰,拜钦化可汗,赐名守忠。 [12]秋季,七月,突骑施娑葛派使者前来请求归降;庚辰(二十六⽇),唐中宗册立突骑施娑葛为钦化可汗,赐名守忠。 [13]八月,己酉,以李峤同中书门下三品,韦安石为侍中,萧至忠为中书令。 [13]八月,己酉(二十五⽇),唐中宗任命李峤为同中书门下三品,韦安石为侍中,萧至忠为中书令。 至忠女适皇后舅子崔无,成昏⽇,上主萧氏,后主崔氏,时人谓之“天子嫁女,皇后娶妇” 萧至忠的女儿嫁给了韦皇后舅舅的儿子崔无,结婚的那一天,唐中宗作萧氏的主婚人,韦皇后作崔氏的主婚人,当时的人都说这是“天子嫁闺女,皇后娶媳妇。” [14]上将祀南郊,丁酉,国子祭酒祝钦明、国子司业郭山恽建言:“古者大祭祀,后裸献以瑶爵。皇后当助祭天地。”太常博士唐绍、蒋钦绪驳之,以为:“郑玄注《周礼》《內司服》,惟有助祭先王先公,无助祭天地之文。皇后不当助祭南郊。”国子司业盐官褚无量议,以为:“祭天惟以始祖为主,不配以祖妣,故皇后不应预祭。”韦巨源定仪注,请依钦明议。上从之,以皇后为亚献,仍以宰相女为斋娘,助执⾖笾。钦明又 ![]() [14]唐中宗将要到南郊祭天,丁酉(十三⽇),国子祭酒祝钦明、国子司业郭山恽向唐中宗建议道:“古时帝王举行大祭祀时,王后应当用瑶爵盛酒进献。皇后应当辅助陛下祭祀天地。”太常博士唐绍、蒋钦绪对此加以反驳,认为:“郑玄在注释《周礼·內司服》时,只提到王后辅助帝王祭祀先王先公,而没有说王后应当辅助帝王祭祀天地。所以皇后不应当到南郊辅助陛下祭天。”国子司业盐官县人褚无量的议论认为:“祭天时只用始祖陪从受祭,并未以始祖⺟配享,因此皇后不应参与祭天。”韦巨源负责制定祭天的礼仪,他请求中宗按照祝钦明的建议去办。唐中宗听从了他的意见,决定祭天时由韦皇后第二个献盛了酒的爵,并用宰相的女儿作斋娘,帮助端盛放酒和食品的⾖和笾。祝钦明还想让安乐公主第三个献爵,由于唐绍和蒋钦绪的坚决反对才作罢;最后唐中宗决定韦巨源代理太尉职务,由他第三个献爵。蒋钦绪是胶⽔县人。 [15]己巳,上幸定昆池,命从官赋诗。⻩门侍郞李⽇知诗曰:“所愿暂思居者逸,勿使时称作者劳。”及睿宗即位,谓⽇知曰:“当是时,朕亦不敢言之。” [15]己巳(疑误),唐中宗来到定昆池游玩,让随从的员官作诗助兴。⻩门侍郞李⽇知所作的诗中有这样的句子:“希望暂且考虑居民的安逸,不要让人们常说劳作者的辛苦。”后来唐睿宗即位后对他说:“在那个时候,就连朕也不敢说这些话。” [16]九月,戊辰,以苏为右仆 ![]() [16]九月,戊辰(十五⽇),唐中宗任命苏为尚书右仆 ![]() [17]太平、安乐公主各树朋 ![]() ![]() ![]() ![]() [17]太平公主和安乐公主各自拉帮结 ![]() ![]() ![]() ![]() ![]() [18]上召前修文馆学士崔、郑⼊陪大礼。乙丑,上祀南郊,赦天下,并十恶咸赦除之;流人并放还;斋娘有婿者,皆改官。 [18]唐中宗征召前修文馆学士崔、郑⼊京陪同参加祭天大礼。乙丑(十三⽇),唐中宗到南郊祭祀天,下诏赦免天下囚徒,连犯有十恶重罪的囚犯也一律赦免;被处以流刑的人全部放回;已经成亲的斋娘,丈夫都改新的官职。 [19]甲戌,开府仪同三司、平章军国重事⾖卢钦望薨。 [19]甲戌(二十二⽇),开府仪同三司、平章军国重事⾖卢钦望去世。 [20]乙亥,吐蕃赞普遣其大臣尚赞咄等千余人逆金城公主。 [20]乙亥(二十三⽇),吐蕃赞普派遣他的大臣尚赞咄等一千余人前来 ![]() [21]河南道巡察使、监察御史宋务光,以“于时食实封者凡一百四十余家,应出封户者凡五十四州,皆割上腴之田,或一封分食数州;而太平、安乐公主又取⾼赀多丁者,刻剥过苦,应充封户者甚于征役;滑州地出绫缣,人多趋 ![]() [21]河南道巡察使、监察御史宋务光认为:“现在有封户的王公贵族一共有一百四十余家,应当为这些贵族出封户的州共有五十四个,而且都割出土地最为肥沃的地区出封户,有的一个贵族分别在好几个州內拥有封户;尤其是太平公主和安乐公主所占有的往往是家境富裕、人丁众多的封户,盘剥得又过于苛刻,以至于应当作封户的人家比起为朝廷纳税服役的人家负担还要沉重;由于滑州地区盛产绫缣,人们便纷纷来到这里要封户,因而受害尤为严重,以至于百姓大量逃亡;希望陛下将贵族所占有的封户逐渐分散到其余的州里去。另外,由于拥有封户的贵族派下去征收租税的人 ![]() [22]时流人皆放还,均州刺史谯王重福独不得归,乃上表自陈曰:“陛下焚柴展礼,郊祀上玄,苍生并得赦除,⾚子偏加摈弃,皇天平分之道,固若此乎!天下之人闻者为臣流涕。况陛下慈念,岂不愍臣栖遑!”表奏,不报。 [22]这时被流放在外的人都已因大赦而放回,惟独均州刺史谯王李重福没有获准回到京城,于是他向唐中宗上表自述道:“陛下展示礼仪烧焚木柴,在南郊祭告上天,天下苍生都因此而得以赦罪免刑,唯独臣作为陛下的亲生儿子却无缘仰沐皇恩,上天对下民一视同仁的恩德,本来就是这样的吗!知道此事的朝野士庶,无不为臣流泪。况且陛下慈悲为怀,难道不能怜悯一下您这个走投无路的儿子吗!”李重福的这份奏表呈上以后,并没有听到回音。 [23]前右仆 ![]() [23]已退休的前任尚书右仆 ![]() ![]() [24]甲午,上幸骊山温汤;庚子,幸韦嗣立庄舍。以嗣立与周⾼士韦同族,赐爵逍遥公。嗣立,皇后之疏属也。由是顾赏尤重。乙巳,还宮。 [24]甲午(十二⽇),唐中宗到骊山温泉。庚子(十八⽇),中宗驾临韦嗣立的庄园。由于韦嗣立与被赐号为逍遥公的北周名士韦同族,中宗便将他也赐爵为逍遥公。韦嗣立是韦皇后的远亲,因此格外地受到中宗的关心和赏识。乙巳(二十三⽇),中宗回到宮中。 [25]是岁,关中饥,米斗百钱。运山东、江、淮⾕输京师,牛死什八九。群臣多请车驾复幸东都,韦后家本杜陵,不乐东迁,乃使巫觋彭君卿等说上云:“今岁不利东行。”后复有言者,上怒曰:“岂有逐粮天子 ![]() [25]在这一年中,关中地区出现饥荒,每斗米价值一百钱。朝廷从山东、江、淮等地区调运⾕物供应京师,运粮的牛有十分之八、九死于途中。群臣纷纷请求唐中宗再到东都洛 ![]() 睿宗玄真大圣大兴孝皇帝上景云元年(庚戌、710) 唐睿宗景云元年(庚戌,公元710年) [1]舂,正月,丙寅夜,中宗与韦后微行观灯于市里,又纵宮女数千人出游,多不归者。 [1]舂季,正月,丙寅(十四⽇)夜晚,唐中宗与韦后⾝着便装到街市里观赏花灯,还放数千名宮女出宮游玩,其中有很多人没有回宮。 [2]上命纪处讷送金城公主适吐蕃,处讷辞;又命赵彦昭,彦昭亦辞。丁丑,命左骁卫大将军杨矩送之。己卯,上自送公主至始平;二月,癸未,还宮。公主至吐蕃,赞普为之别筑城以居之。 [2]唐中宗指派纪处讷送金城公主到吐蕃去与赞普成婚,纪处讷推辞不去;中宗又改派赵彦昭担负这一使命,赵彦昭也推辞不去。丁丑(二十五⽇),唐中宗派左骁卫大将军杨矩送金城公主到吐蕃去。己卯(二十七⽇),唐中宗亲自将金城公主送到始平;二月,癸未(初二),中宗回到宮中。金城公主抵达吐蕃后,赞普另外修筑了一座城让她居住。 [3]庚戌,上御梨园场,命文武三品以上抛及分朋拔河,韦巨源、唐休衰老,随踣地,久之不能兴;上及皇后、妃、主临观,大笑。 [3]庚戌(二十九⽇),唐中宗来到梨园场,让三品以上文武员官抛以及分队拔河,韦巨源和唐休年事已⾼,随着拔河用的 ![]() [4]夏,四月,丙戌,上游芳林园,命公卿马上摘樱桃。 [4]夏季,四月,丙戌(初五),唐中宗到芳林园游玩,命随从的公卿大臣们骑在马上摘樱桃为乐。 [5]初,则天之世,长安城东隅民王纯家井溢,浸成大池数十顷,号隆庆池。相王子五王列第于其北,望气者言,“常郁郁有帝王气,比⽇尤盛。”乙未,上幸隆庆池,结彩为楼,宴侍臣,泛舟戏象以厌之。 [5]先前还是在武则天时期,长安城东边的居民王纯家的⽔井中往外溢⽔,溢出的⽔逐渐形成一个占地数十顷的大池塘,这个池塘被称为隆庆池。相王李旦的五个被封为王的儿子都把宅第并排建在隆庆池以北,善于望气的人说:“这里常常有盛大的帝王之气,近来这种帝王之气尤为強劲。”乙未(十四⽇),唐中宗来到隆庆池,在这里结成楼,大宴群臣,并在池中泛舟戏象,以此来抑制这里的帝王之气。 [6]定州人郞岌上言,“韦后、宗楚客将为逆 ![]() [6]定州人郞岌上书说:“韦后、宗楚客将要谋逆作 ![]() 五月,丁卯,许州司兵参军偃师燕钦融复上言,“皇后yín ![]() ![]() 五月,丁卯(十七⽇),许州司兵参军偃师人燕钦融又进言道:“皇后yín ![]() ![]() ![]() [7]己卯,上宴近臣,国子祭酒祝钦明自请作《八风舞》,头摇转目,备诸丑态;上笑。钦明素以儒学著名,吏部侍郞卢蔵用私谓诸学士曰:“祝公《五经》扫地尽矣!” [7]己卯(二十九⽇),唐中宗宴请近臣,国子祭酒祝钦明自告奋勇地请求表演《八风舞》,他头摇晃脑,眼珠 ![]() [8]散骑常侍马秦客以医术,光禄少卿杨均以善烹调,皆出⼊宮掖,得幸于韦后,恐事 ![]() ![]() [8]散骑常侍马秦客靠精于医术,光禄少卿杨均靠善于烹调,都得以随意出⼊后宮,并与韦后勾搭成 ![]() ![]() 韦后秘不发丧,自总庶政。癸未,召诸宰相⼊ ![]() 韦后不公布中宗驾崩的消息,自己总揽了朝廷的大小事务。癸未(初三),韦后将诸位宰相召进宮中,又调集各府兵共五万人驻扎在长安城中,指派驸马都尉韦捷、韦灌、卫尉卿韦、左千牛中郞将韦、长安令韦播、郞将⾼嵩分头统领这些兵马。韦是韦温的族弟;韦播是韦温的侄子;⾼嵩是韦温的外甥。韦后又命令中书舍人韦元负责巡察城中六街,还命令左监门大将军兼內侍薛思简等人带领五百名士兵迅速前往均州戍守,以防范均州刺史谯王李重福。韦后任命刑部尚书裴谈、工部尚书张锡为同中书门下三品,让他们仍然担任东都留守。韦后又任命吏部尚书张嘉福、中书侍郞岑羲、吏部侍郞崔为同平章事。岑羲是岑长倩的侄子。 太平公主与上官昭容谋草遗制,立温王重茂为皇太子,皇后知政事,相王旦参谋政事。宗楚客密谓韦温曰:“相王辅政,于理非宜;且于皇后,嫂叔不通问,听朝之际,何以为礼!”遂帅诸宰相表请皇后临朝,罢相王政事。苏曰:“遗诏岂可改 ![]() 太平公主与上官昭容商议起草唐中宗遗诏,立温王李重茂为太子,由韦皇后主持政事,相王李旦参谋政事。宗楚客私下对韦温说:“由相王辅政在道理上有些讲不通,再说相王与韦后乃是叔嫂关系,不应互相问候,两人在一起处理朝廷政务的时候,又如何执行礼的规定呢!”于是宗楚客率领宰相们一同上表,请求韦皇后临朝主持政事,免去相王李旦参谋政事的职务。苏质问道:“先帝的遗诏怎么可以随意更改呢!”韦温和宗楚客大怒,苏非常害怕,便顺从了他们,于是任命相王李旦为太子太师。 甲申,梓宮迁御太极殿,集百官发丧,皇后临朝摄政,赦天下,改元唐隆。进相王旦太尉,雍王守礼为豳王,寿舂王成器为宋王,以从人望。命韦温总知內外守捉兵马事。 甲申(初四),韦后将唐中宗的灵柩迁到太极殿,召集文武百官公布中宗驾崩的消息,并宣布由她自己临朝摄政,大赦天下囚徒,改年号为唐隆。韦后还将相王李旦提升为太尉,改封雍王李守礼为豳王,改封寿舂王李成器为宋王,以便顺从人们的愿望。此外,韦后又任命韦温总管朝廷內外守捉兵马事务。 丁亥,殇帝即位,时年十六。尊皇后为皇太后;立妃陆氏为皇后。 丁亥(初七),年仅十六岁的殇帝即位。殇帝将韦皇后尊为皇太后,将妃子陆氏立为皇后。 壬辰,命纪处讷持节巡抚关內道,岑羲河南道,张嘉福河北道。 壬辰(十二⽇),朝廷命令纪处讷携带符节巡视安抚关內道,岑羲巡视安抚河南道,张嘉福巡视安抚河北道。 宗楚客与太常卿武延秀、司农卿赵履温、国子祭酒叶静能及诸韦共劝韦后遵武后故事,南北卫军、台阁要司皆以韦氏弟子领之,广聚 ![]() 宗楚客伙同太常卿武延秀、司农卿赵履温、国子祭酒叶静能以及韦家诸人一同劝说皇太后韦氏沿用武则天的惯例登基称帝,当时守卫宮城的南北 ![]() ![]() 相王子临淄王隆基,先罢潞州别驾,在京师, ![]() ![]() 相王李旦的儿子临淄王李隆基,在此之前已被免去潞州别驾的职务,他在京师私下招集智勇双全之士,谋划匡复大唐社稷。当初唐太宗选拔官户和蕃口中骁勇善战的人员,让他们⾝穿绘有虎⽪花纹的⾐服,使用绘有豹⽪花纹的马鞍,在太宗巡游狩猎时,就让他们随侍在鞍前马后一同 ![]() 兵部侍郞崔⽇用素附韦、武,与宗楚客善,知楚客谋,恐祸及己,遣宝昌寺僧普润密诣隆其告之,劝其速发。隆基乃与太平公主及公主子卫尉卿薛崇,苑总监赣人钟绍京,尚⾐奉御王崇晔、前朝邑尉刘幽求、利仁府折冲⿇嗣宗谋先事诛之。韦播、⾼嵩数榜捶万骑, ![]() 兵部侍郞崔⽇用平素一向依附韦后及武氏集团,与宗楚客 ![]() ![]() 庚子,晡时,隆基微服与幽求等⼊苑中,会钟绍京廨舍;绍京悔, ![]() ![]() ![]() 庚子(二十⽇),申时,李隆基⾝穿便服与刘幽求等人进⼊ ![]() ![]() ![]() ![]() ![]() 初,上官昭容引其从⺟之子王昱为左拾遗,昱说昭容⺟郑氏曰:“武氏,天之所废,不可兴也。今婕妤附于三思,此灭族之道也,愿姨思之!”郑氏以戒昭容,昭容弗听。及太子重俊起兵讨三思,索昭容,昭容始惧,思昱言;自是心附帝室,与安乐公主各树朋 ![]() ![]() 当初,上官昭容举荐她的姨⺟之子王昱为左拾遗,王昱劝上官昭容的⺟亲郑氏说:“武氏已被上天废弃,是不可能再次复兴的,现在婕妤依附武三思,是自取灭族,希望姨⺟仔细考虑一下!”郑氏于是用这些道理来告诫上官昭容,但上官昭容 ![]() ![]() ![]() 时少帝在太极殿,刘幽求曰:“众约今夕共立相王,何不早定!”隆基遽止之,捕索诸韦在宮及守诸门,并素为韦后所亲信者皆斩之。比晓,內外皆定。辛巳,隆基出见相王,叩头谢不先启之罪。相王抱之泣曰:“社稷宗庙不附于地,汝之力也。”遂 ![]() 这时少帝住在太极殿,刘幽求对众人说道:“大家约好了今晚上拥立相王为帝,现在为什么不早一点儿定下来呢!”李隆基急忙制止了他,下令将士们捕捉宮中和把守宮中各门的韦氏族人,平常得到韦后信任重用的人也一起斩首。天将破晓,宮內外均已平定。辛巳(二十一⽇),李隆基出宮拜见其⽗相王李旦,为自己起事之前未能告诉相王而叩头谢罪。相王李旦流着眼泪抱住李隆基说:“大唐宗庙社稷得以保全,全是你的功劳!”李隆基于是率军 ![]() 闭宮门及京城门,分遣万骑收捕诸韦亲 ![]() ![]() ![]() ![]() ![]() ![]() 李隆基下令将京城各门及所有宮门关闭,然后又派遣万骑兵分头搜捕韦家的亲属徒 ![]() ![]() ![]() ![]() ![]() ![]() 是⽇,赦天下,云:“逆贼魁首已诛,自余支 ![]() 在这一天,少帝下诏赦免国全罪囚,诏书上说:“图谋叛逆的罪魁祸首均已伏诛,其余徒 ![]() 千寅,刘幽求在太极殿,有宮人与宦官令幽求作制书立太后,幽求曰:“国有大难,人情不安,山陵未毕,遽立太后,不可!”平王隆基曰:“此勿轻言。” 壬寅(二十二⽇),刘幽求在太极殿,有些宮女和宦官让他起草册立皇太后的制书,他回答说:“国有大难,民心不稳,先帝灵柩还没有安葬,不能急急忙忙地册立太后!“平王李隆基说:“不要轻易谈论这件事。” 遣十道使赍玺书宣抚,及诣均州宣尉谯王重福。贬窦从一为濠州司马。罢诸公主府官。 少帝派遣使者携带皇帝的诏书分赴十道安抚百姓,又派人到均州去安抚谯王李重福。将窦从一贬为濠州司马。同时下诏废除公主府的官属。 癸卯,太平公主传少帝命,请让位于相王,相王固乎辞。以平王隆基为殿中监、同中书门下三品,以宋王成器为左卫大将军,衡 ![]() ![]() ![]() 癸卯(二十三⽇),太平公主传达了少帝的旨意,要求将皇位让给相王李旦,相王坚决推辞不受。少帝任命平王李隆基为殿中监、同中书门下三品,任命宋王李成器为左卫大将军,衡 ![]() ![]() ![]() 刘幽求言于宋王成器、平王隆基曰:“相王畴昔已居宸极,群望所属。今人心未安,家国事,相王岂得尚守小节,不早即位以镇天下乎!”隆基曰:“王 ![]() ![]() ![]() ![]() 刘幽求对宋王李成器、平王李隆基说:“相王在以前就曾当过皇帝,是万民所向往的。现在民心尚未定安,皇室家国之事至为重要,相王怎能还拘于小节,不早⽇登基称帝以定安天下呢!”李隆基回答说:“相王生 ![]() ![]() ![]() ![]() 以钟绍京为中书令。钟绍京少为司农录事,既典朝政,纵情赏罚,众皆恶之。太常少卿薛稷劝其上表礼让,绍京从之。稷⼊言于上曰:“绍京虽有勋劳,素无才德,出自胥徒,一旦超居元宰,恐失圣朝具瞻之美。”上以为然。丙午,改除户部尚书,寻出为蜀州刺史。 唐睿宗任命钟绍京为中书令。钟绍京年轻时曾担任过品级很低的司农录事一职,执掌朝政后,任意行赏施罚,使得大臣们都很厌恶他。太常寺少卿薛稷劝他上表依礼辞位,钟绍京听从了他的意见。薛稷于是⼊朝对睿宗说:“钟绍京虽然为国立下了大功,但他毕竟是小吏出⾝,又素无才德,现在一下子就被提拔到宰相的⾼位上,恐怕对万民景仰的圣朝美德有所妨碍。”唐睿宗认为他说的很有道理。丙午(二十六⽇),唐睿宗将钟绍京改任为户部尚书,不久又将他外放为蜀州刺史。 [9]上将立太子,以宋王成器嫡长,而平王隆基有大功,疑不能决。成器辞曰:“家国安则先嫡长,家国危则先有功;苟违其宜,四海失望。臣死不敢居平王之上。”涕泣固请者累⽇。大臣亦多言平王功大宜立。刘幽求曰:“臣闻除天下之祸者,当享天下之福。平王拯社稷之危,救君亲之难,论功莫大,语德最贤,无可疑者。”上从之。丁未,立平王隆基为太子。隆基复表让成器,不许。 [9]唐睿宗想要立太子,但由于宋王李成器是嫡长子,而平王李隆基有大功,所以在太子的人选上犹豫不决。李成器推辞道:“国泰民安则应当先立嫡长子,家国多难则应当首先将有功的人立为太子;如果在这个问题上违反时宜,就会让普天之下的人大失所望。臣宁可去死也不敢位居于平王之上。”为此他接连几天一直流着眼泪向睿宗坚决请求将太子之位让给平王李隆基。大臣们也大多认为平王李隆基有大功于社稷,应当被立为太子。刘幽求说:“臣听说铲除天下祸患的人应当享有天下的福分。平王使大唐社稷免遭倾覆,拯救君亲于危难之中,讲功劳没有谁比他更大的,论德行又最为贤良,立他为太子是没有什么可怀疑的。”唐睿宗听从了他的建议。丁未(二十七⽇),唐睿宗将平王李隆基立为太子。李隆基又上表请求将太子之位让给李成器,唐睿宗没有同意。 [10]则天大圣皇后复旧号为天后。追谥雍王贤曰章怀太子。 [10]唐睿宗下诏恢复则天大圣皇后的旧号为天后,追谥雍王李贤为章怀太子。 [11]戊申,以宋王成器为雍州牧、扬州大都督、太子太师。 [11]戊申(二十八⽇),唐睿宗任命宋王李成器为雍州牧、扬州大都督、太子太师。 [12]置温王重茂于內宅。 [12]唐睿宗将温王李重茂安置在內宅。 [13]以太常少卿薛稷为⻩门侍郞,参知机务。稷以工书,事上于藩邸,其子伯 ![]() [13]唐睿宗任命太常少卿薛稷为⻩门侍郞、参知机务。薛稷因擅长书法,在相王府侍奉过睿宗,他的儿子薛伯 ![]() ![]() [14]追削武三思、武崇训爵谥,斫棺暴尸,平其坟墓。 [14]唐睿宗下令削夺已经死去的武三思、武崇训⽗子的爵位和谥号,砍开他们的棺材,暴露他们的尸体,并铲平他们的坟墓。 [15]以许州刺史姚元之为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宋州刺史韦嗣立、许州刺史萧至忠为中书令,绛州刺史赵彦昭为中书侍郞,华州刺史崔为吏部侍郞,并同平章事。 [15]唐睿宗任命许州刺史姚元之为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任命宋州刺史韦嗣立和许州刺史萧至忠为中书令;任命绛州刺史赵彦昭为中书侍郞,华州刺史崔为吏部侍郞,二人均任同平章事。 [16]越州长史宋之问,饶州刺史冉祖雍,坐谄附韦、武,皆流岭表。 [16]越州长史宋之问和饶州刺史冉祖雍因趋附韦、武集团获罪,被流放到岭南地区。 [17]己酉,立衡 ![]() [17]己酉(二十九⽇),唐睿宗将衡 ![]() 太平公主沉敏多权略,武后以为类己,故于诸子中独 ![]() ![]() 太平公主遇事沉着机敏,富有权变的谋略,武则天认为她很像自己,因而在众多的子女中对她格外偏 ![]() [18]追赠郞岌、燕钦融谏议大夫。 [18]唐睿宗将郞岌和燕钦融追赠为谏议大夫。 [19]秋,七月,庚戌朔,赠韦月将宣州刺史。 [19]秋季,七月,庚戌朔(初一),唐睿宗追赠处士韦月将为宣州刺史。 [20]癸丑,以兵部侍郞崔⽇用为⻩门侍郞,参知机务。 [20]癸丑(初四),唐睿宗任命兵部侍郞崔⽇用为⻩门侍郞、参知机务。 [21]追复故太子重俊位号;雪敬晖、桓彦范、崔玄、张柬之、袁恕己、成王千里、李多祚等罪,复其官爵。 [21]唐睿宗追复已故太子李重俊的爵位和名号;为敬恽、桓彦范、崔玄、张柬之、袁恕己、成王李千里及左羽林大将军李多祚等人平反昭雪,并且恢复他们生前各自担任的职务和爵位。 [22]丁巳,以洛州长史宋检校吏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岑羲罢为右散骑常侍,兼刑部尚书。与姚元之协心⾰中宗弊政,进忠良,退不肖,赏罚尽公,请托不行,纲纪修举,当时翕然以为复有贞观、永徽之风。 [22]丁巳(初八),唐睿宗任命洛州长史宋为检校吏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岑羲被罢免为右散骑常侍兼刑部尚书。宋和姚元之齐心协力地⾰除唐中宗时期的各种弊端,提拔任用忠正贤良之士,贬黜斥退 ![]() ![]() [23]壬戌,崔罢为尚书左丞,张锡为绛州刺史,萧至忠为晋州刺史,韦嗣立为许州刺史,赵彦昭为宋州刺史。丙寅,姚元之兼中书令,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李峤贬怀州刺史。 [23]壬戌(十三⽇),崔被降为尚书左丞;张锡被贬为绛州刺史,萧至忠被贬为晋州刺史,韦嗣立被贬为许州刺史,赵彦昭被贬为宋州刺史。丙寅(十七⽇),姚元之兼任中书令,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李峤被贬为怀州刺史。 丁卯,太子少师、同中书门下三品唐休致仕,右武卫大将军、同中书门下三品张仁愿罢为左卫大将军。 丁卯(十八⽇),太子少师、同中书门下三品唐休退休,右武卫大将军、同中书门下三品张仁愿被降为左卫大将军。 [24]⻩门侍郞、参知机务崔⽇用与中书侍郞、参知机务薛稷争于上前,稷曰:“⽇用倾侧,附武三思,非忠臣;卖友邀功,非义士。”⽇用曰:“臣往虽有过,今立大功。稷外托国姻,內附张易之、宗楚客,非倾侧而何!”上由是两罢之,戊辰,以⽇用为雍州长史,稷为左散骑常侍。 [24]⻩门侍郞、参知机务崔⽇用与中书侍郞、参知机务薛稷当着唐睿宗的面发生争执。薛稷说:“崔⽇用为人不正,过去他依附武三思等人,说明他并非忠臣;这次又为了邀功请赏而出卖了朋友宗楚客,表明他不是一位义士。”崔⽇用反驳道:“臣虽然以往确有过错,但此次为朝廷立下了大功。薛稷外表以陛下的亲家为依托,暗地里却依附张易之、宗楚客,这不是为人不正又是什么!”唐睿宗因此罢免了他们两人的相职,戊辰(十九⽇),任命崔⽇用为雍州长史,任命薛稷为左散骑常侍。 [25]己巳,赦天下,改元;凡韦氏余 ![]() [25]己巳(二十⽇),唐睿宗赦免天下罪囚,改年号为景云;凡未被处罚的韦氏余 ![]() [26]乙亥,废武氏崇恩庙及昊陵、顺陵,追废韦后为庶人,安乐公主为悖逆庶人。 [26]乙亥(二十六⽇),唐睿宗废掉武氏的崇恩庙及昊陵、顺陵,又将已故的中宗皇后韦氏追废为庶人,将被杀的安乐公主追废为悖逆庶人。 [27]韦后之临朝也,吏部侍郞郑贬江州司马,潜过均州,与刺史谯王重福及洛 ![]() ![]() [27]韦后临朝的时候,吏部侍郞郑被贬为江州司马。郑曾秘密地经过均州,与均州刺史谯王李重福及洛 ![]() ![]() ![]() ![]() 灵均及密与结谋,聚徒数十人。时自秘书少监左迁沅州刺史,迟留洛 ![]() ![]() 于是张灵均秘密地与郑结谋,聚集了徒众数十人。这时郑已由秘书少监任上被降职为沅州刺史,他逗留在洛 ![]() ![]() ![]() |
上一章 资治通鉴 下一章 ( → ) |
武王小说网提供司马光最新小说资治通鉴无删章节无删减全文阅读,资治通鉴是司马光编写的一部情节文笔俱佳的作品,值得网友完整版阅读,武王小说网最值得网友收藏的无删减小说阅读网 |